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04-18廖艳辉王强
廖艳辉 王强
摘 要构建科学的教师素养自我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自我改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AHP法,结合教师素养的内涵和关键要素,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整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为目标层,以基础素养、专业素养、综合型素养为核心要素层,以20个支撑指标为要素层构成。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且利用加权求和思维尝试性地测试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自我评价。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师素养 评价指标体系 AHP法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的自我评价是教师考察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相对于他评而言,更具参考性,因此对教师素养自我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很有必要。构建科学的教师素养自我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进而改善与提升自身的人格与教学魅力。本文运用AHP法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自我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教师素养自我评价提供的指标系统更为科学。
一、AHP法与教师素养自我评价指标构建
1.AHP法模型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等各种系统的决策分析之中。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专家和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进而通过综合评分法,得出每一层级指标的得分。
2.指标构建原则
指标构建要考虑指标的独立性及全面性。独立性原则是保证所选取的各指标之间不受影响,从而尽可能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更为科学。全面性原则即构建指标体系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影响因素,以增加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本文以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评价为目标,依据教师素养核心要素构建二级指标,分为基础素养、专业素养、综合素养,在二级指标下,对各二级指标再次构建第三层次支撑指标(具体见表1)。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06/qkimagesjxgojxgo201603jxgo20160333-1-l.jpg)
3.指标解释
基础素养。良好的基础素养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标准。身体健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没有良好身体条件的支撑,纵使有再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亦无法付诸实践。善良有爱心、责任心强、自我学习能力强等等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思想、心理发展程度以及身体发育均未成熟,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好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受益终身,不良的引导亦将祸害学生一生。新闻曝光的教师殴打学生、性侵学生以及幼儿园的孩子被遗忘在校车上而导致被闷死等事件均是因为教师当事人未具备以上的基础素养。此外,教师的学习能力以及言语清朗度均是教师基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基础素养这一核心要素层面选取了身体健康、善良有爱心、言语清朗、态度温和、忍耐力强、责任心强、自我学习能力强、尊重学生等评价指标。
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则是建立在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的基础上。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素质和修养,是指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而成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性的素养,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标志性。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专业学科知识等等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此外,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学业检查与评价能力以及教学实施能力;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应掌握相应的科研能力以及掌握新兴教学方法的能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迎合时代的需要,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识素养、评价素养和创新素养,并充分利用其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教师专业素养这一核心要素层之下选取了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能力、掌握新教学方法的能力等子目标进行评价。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06/qkimagesjxgojxgo201603jxgo20160333-2-l.jpg)
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教师在具备基础素养和专业素养之外还应掌握的有利于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相关能力。教师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所必须掌握的能力。
二、指标权重计算
1.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针对具体问题分析时会考虑多种因素,有些因素有相同的量纲可以直接数量比较,但更多的因素不易定量地比较,人们凭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受到相当大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当因素较多时给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Saaty等人提出了成对比较法,可以提高诸因素比较的准确程度: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对比。每次取两个因素Xi(第i个评价指标因子)和Xj,用Xij(i=1,2,3……n;j=1,2,3……n)表示Xi和Xj对上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之比,按1~9的比例标度Xij来度量(对重要性程度赋值)。n个因素彼此比较,便构成一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可见Xii=1,Xij=1/Xji,Xij>0。Saaty提出1~9及其倒数作为判断矩阵标度和判断矩阵示例,分别见表2、表3。
2.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利用一致性指标进行最初矩阵A的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需要计算出正互反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Saaty等提供了和法、根法、幂法实用方法。本文采用和法计算。①将判断矩阵(表3)的指标按列求和:且进行每一列向量归一化:X。②将归一化后的矩阵按行求和:Wi=∑。③将向量W=(W1、W2、W3…Wn)T归一化,得Wi:Wi=,Wi即权向量,也即第i个指标的权重。④计算最大特征根近似值λmax(A即最初的判断矩阵):λmax。⑤矩阵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指标CR=CI/RI。其中CI=(λmax-n)/(n-1),n为判断矩阵的维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Saaty等对其取值如表4。当CR<0.1时,表明矩阵A不一致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可用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当CR≥0.1时,表明矩阵A一致性检验不通过,要重新进行成对比较,或者对A进行修正。将矩阵A经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到的权向量Wi即指标权重。本文各层次指标体系及权重如表1。
三、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水平的确定
1.计算步骤
根据前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权重的计算,可以结合对每一个指标的水平评判,利用下述步骤和加权求和思想,计算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水平。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06/qkimagesjxgojxgo201603jxgo20160333-3-l.jpg)
(1)自我评分
定义评价阀值V=(V1,V2,V3,V4),见表5,利用阀值给出教师素养分值V。
(2)核心要素层评价等级度
本文核心要素层等级度B=Wc*Vi,Wc为支撑指标层相应指标权重,Vi为相应指标获得自我评价分值。
(3)教师素养水平
加权求和计算教师素养(Teacher’s quality)水平TQ=WB*B,WB为核心要素层相应指标权重。
2.教师素养自我评价尝试性演算
运用构建好的指标体系以及AHP法运算得出的权重,进行教师素养自我评价。
①尝试性对支撑指标层进行评分,具体见表6。
②计算出核心要素评价等级度:
B1=∑(Wc1Wc2…Wc8)T(94,90,…90)T=84.81
B2=∑(Wc9Wc10…Wc17)T(82,75,…85)T=79.49
B2=∑(Wc18Wc19…Wc20)T(80,80,…78)T=79.67
③计算教师素养水平:TQ=(WB1,WB2,WB3)T*(B1,B2,B3)T=82.3102
计算结果显示,尝试性的自我赋分评价,表明教师素养处于良好状况,专业素养最低,需要加强专业素养训练。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自我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国内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养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也为教师对自身素养水平有较清晰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参照。但该指标体系是基于分析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的大胆尝试,需进一步进行探讨与完善。尤其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素养的评价指标也应随着时代的要求而改变。
参考文献
[1] 李晋红.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素养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3).
[2] 戴丽敏.当代科学教育变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素养刍议[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吴友华,熊林江.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文献综述[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4).
[5] 白利霞,李英姿.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2).
[6] 谢爱莲.基于AHP法的大学德育能力评价体系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4(1).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