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教研水平的策略研究

2016-04-18王庆如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提升新形势对策

王庆如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新一轮课改进一步深化,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教研员数量不足、学科教研员比例不合理、年龄偏大、队伍僵化等问题;教研机构在市、区设置不统一,不利于统一管理、协作等问题;教研工作方式存在经验性指导为主、市区协作实效性不强、研究性较弱等问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须要切实加强教研力量,建立三级联动教研模式,提升专业领导力,实现教研方式转型。

关键词新形势 提升 教研水平 对策

教研员是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专门人员,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重任,对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验与实施、基础教育质量快速提升、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专门研究教研工作的成果并不多见,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研工作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新一轮课改进一步深化,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使这支队伍更好地成为整个教师队伍的重要“领头羊”,关注和加强相关研究则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是以深圳市教研工作为研究案例。由于深圳市经济发达又是多项教育改革先行先试的城市,研究它的教研工作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参考性。本文通过数据分析、统计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深圳市教研工作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与广东省、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厦门、武汉等城市相应数据对比分析,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深圳市教研员人数统计与分析

为了掌握深圳市全体教研人员的基本情况,笔者对全市10个区368名教研员进行了统计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教研员人数统计分析

深圳市现有教研员总数为368人,专任教师共65000人[1],教研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0.56%。

如表1所示,深圳市教研员占专任教师比例与广东省的0.33%、全国的1%[2]相比较,深圳市比广东省多0.22个百分点,但是比全国低0.44个百分点,几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另外,在全体教研员中,借调人员占14.6%。

此外,笔者实地考察了与深圳市地位相当的厦门市、武汉市教科院,并与两地市教研员数量作了比较。

由表2可见,深圳市级教研员与学校的比例是1∶25.96,与学生的比例是1∶4.4076万名学生;厦门市的比例分别是:教研员与学校的比例为1∶10.13,与学生的比例为1∶1.0348万名学生。可以说,深圳市比厦门市教研员高出15.38和3.37个百分,与武汉相比,高出7.52和2.99个百分点,因此,深圳市级教研员配置明显不足,且工作强度大。

2.学科教研员人数统计分析

根据各区教研中心(室)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深圳市学科教研员的构成情况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目前深圳市学科教研员的构成结构及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全市教研员学科分布不均衡。与高考、中考考试科目相关的学科教研员占比较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语文教研员17%、数学教研员16%、英语教研员13%,三学科的教研员共占46%。

(2)非核心学科教研员所占比例很小。除了英语、语文、数学3个学科,其余13个学科教研员所占比例仅在3~6%之间。其中,心理健康、地理、化学、科学、生物等5个学科教研员占比例为3%,占比例最小;思品与政治、历史、物理和幼教等4个学科的教研员占比是4%;音乐教研员占比5%;计算机、美术、体育等3个学科的教研员占6%。

(3)部分区没有设专职的非核心课程的教研员。这造成学科教研员分布不均、非核心学科教研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是由于目前基础教育的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设置的考试科目所致,是素质教育未真正落实的突出表现。

二、深圳市教研员队伍结构分析

从教研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分析深圳市教研员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

1.深圳市教研员年龄结构

2.深圳市教研员学历结构

3.深圳市教研员的职称结构

三、深圳市各区教科培机构设置分析

深圳市目前有十个行政区,各区都设置有教研机构,但架构各不相同。

1.各区教科培机构设置概况

(1)南山区教科培机构设置。如图1所示,南山区教科培机构名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设有办公室、教研室、教科所、教师发展中心、体卫艺室、信息中心(电教站)等6个科室(中心)。

(2)福田区教科培机构设置。由图2所示,福田区教科培的相关部门由教育局直接领导,设有学前中心、教研中心、信息中心、教育培训等4个部门。

(3)宝安区教科培机构设置。如图3所示,宝安区教科培机构名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下设有办公室、教研室、教科所、体卫艺部、培训部、德育部、信息部等7个部室(所)。

(4)龙岗区教科培机构设置。如图4所示,龙岗区教科培机构分别为:龙岗区教研室和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其中,龙岗区教研室下设布吉街道教研中心、坂田街道教研中心、南湾街道教研中心等11个街道教研中心;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设有办公室、培训部、科研部、教育资源部等四个部门。

(5)坪山新区和大鹏新区公共事业局没有独立设置教科培部门,教科培工作由教育科管理。

2.各区教科培机构设置分析

(1)机构名称不统一。例如,南山区、光明新区教科培机构名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而宝安区教科培机构名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2)机构设置不统一。一类是设置统一管理教科培工作的中心机构。如,南山区、宝安区教育局设置了独立的教科培工作统一的管理部门(中心),但这一管理部门(中心)下设的部门却各不相同。另一类是分设教、科、培管理部门,如福田区和龙岗区的机构设置。

(3)机构管理归口不统一。南山区、宝安区教育局下设教科培管理中心,由教科培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本区的教科培工作;福田区、龙岗区是教育局根据教科培职能设置教研室、教师培训等部门,各部门由教育局直接领导。

四、教研工作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对深圳市教研员的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认为目前深圳市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研员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人事制度管理僵化,教研人员“只进不出”,额定编制不明确,而且不能根据生源数量变化而增加。二是教研人员准入、选拨、流动、考核机制不明确、不完善,造成有些不能胜任的教研员占着岗位。三是缺乏系统的培训制度,使得教研员培训流于形式,制约了教研员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教研管理体制方面

从教研机构设置来看,各区的设置情况不同,缺乏明确、有效的对口管理与指导部门,造成各区有各自的架构设置,管理归口不统一,不利于工作衔接。从教研员承担工作任务来看,存在职能定位不明确,行政干预较多,造成教研员承担任务繁杂、不能专心教学研究。从教研考核制度来看,缺少能将量化考核与质化考核有机结合的教研工作考核制度,因而有些教研员缺乏工作热情与动力。

3.教研工作方式方面

一是市、区教研工作协作实效性不强。市教研工作对于区教研工作的宏观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区教研工作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二是教研工作的研究性较弱,更多的是教学实践指导。三是教研方式仍然以传统、经验型指导教学为主,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4.教研水平不均衡

建制较早的行政区,由于各方面发展成熟、经济实力强,因而教研机构的职能齐全、人员配置较为充足,而且能够吸纳非常优秀的教研员。而刚刚成立的新区,由于资金不足、教育积累时间短等方面的原因,在机构设置完备和教研人员业务水平方面,都无法与老区相比,教研水平不均衡的问题非常明显。

五、提升教研水平的对策建议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须要壮大教研队伍,建立三级联动教研模式,升级专业领导力,实现教研方式转型。

1.壮大队伍,加强管理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关注综合素养培养、关注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必须大力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一要把教研员队伍建设纳入强师工程范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招聘、选拨等方式,吸纳一批优秀的教研员,壮大教研员队伍;增加与高考、中考考试科目相关的学科教研员总数;增加非核心学科教研员数量,配齐非核心学科教研员队伍;增加36~49岁年龄段的优质教研员,补充35岁以下的教研员,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学历的教研员。二要健全教研员队伍建设机制。明确合理的编制标准,建立严格的准入条件和科学的选拔机制。鼓励采取专职和兼职相结合、领衔学科和推进项目相结合等灵活方式,把具有较深厚专业基础、较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名师选拔到教研员队伍中来。三要建立教研员专业发展机制。开发系统的、常规化的专业培训项目,同时在经费、制度上保证教研员有接受省内外、国内外专业培训的机会,促进教研员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基础上再提升;鼓励教研员申报和承担课题,促进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四要建立教研员激励和考核机制。研制量化与质性标准有机结合的考核制度,增强教研员的工作动力;加强对教研员工作的业绩考核,保障队伍优胜劣汰的流动性;提高教研员政治、经济待遇,在晋级、评先、奖优等方面给予更多机会与发展空间。

2.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教研模式,盘活教研资源

整合和盘活教研资源是提升教研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一要统一教科培机构设置,理顺工作关系。教学、科研、培训三大工作“三位一体”,应统筹安排,协同推进,盘活教研资源。整合相关机构的工作职能,成立市、区协调统一的教研机构,便于推动教研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二要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市、区、校的教研工作分工,使得各级教研各司其职,发挥协作联动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设立教研管理的内设部门,有利于市、区、校能明确对接相关工作,进而形成全市上下一体的教研管理体制。三要形成三级联动教研模式。市教研下移至区、相关学校,区教研下移至学校,形成三级联动的教研工作模式。教研服务要深入到学校、课堂、教师,突出教研的跟踪服务、全程服务、持续服务的职能。

3.强化教研业务职能,升级专业领导力

教研工作应主动适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一要为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为战略任务,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战略、政策和应用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二要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专业指导。推进基础教育走向内涵发展,承担教育质量监测、教师培训等职能,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研究,为各级各类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科学指导。三要提升专业领导力。提升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引领能力,提升在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创新的实践领导力;加强对外交流,引进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教研资源。

4.适应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研方式转型

随着教育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研方式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因而需从六个方面探索实现教研方式转型:一要从以学科知识型教学为主转向育人为主,实现“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二要从关注课堂教学为主转向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统筹,完善“大系统”教育,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三要从指导教法为主转向教法与学法同时关注,以指导学法为突破口,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四要从个体教研方式转向团队教研方式,从学科分隔、封闭式的教研转向学科联动,发挥集体教研智慧的优势;五要从传统经验型教研转向大数据教研,以数据为教研改进的依据,增强教研工作的时代性、研究性和科学性;六要从随机性教研转向系统性教研,强调教研工作要有计划、有安排,并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强化教研工作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师德档案管理规定》政策解读[EB/OL].http://www.szeb.edu.cn/SZEB/HTMLDynamic/JSGLB_123/201403/info4

9341.html.

[2]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机构状况调研报告[J].广东教育,2013(12).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提升新形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