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史兴趣

2016-04-17陈森琼仙游华侨中学福建仙游35125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兴趣

陈森琼(仙游华侨中学,福建仙游 351251)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史兴趣

陈森琼
(仙游华侨中学,福建仙游351251)

摘要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精心导入,引人入胜;巧设疑问,以疑生趣;创设情境,以情激趣;生动表达,以言激趣;讲究结尾,再激新趣,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某方面而言,一个历史兴趣浓厚的学生,成绩往往会高于同等智力但兴趣欠缺的学生。如何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现结合笔者几年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引人入胜

所谓“龙头凤尾”——好的开头是走向成功关键的一步。课堂教学导入应该像书本的序言一样引人入胜。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开头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具体的特点,采用故事式、情景式、图片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这一课时,笔者就采用情景式导入新课。

旁白:公元前6世纪的一天,三位邻居正在聊天。

甲(男):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要召开公民大会。

乙(男):那么今天会议的议题是什么?

甲:听说,今天的议题有两项:第一项是投票选出对民主有威胁的人;第二项是否进一步扩大海军。

乙:在会上,我们可以自由发言,讨论议案。

丙(女):以何种方式体现出来?

乙:表决时采取公开举手的方法,以多数票通过。

丙:那我也去。

乙:不行,你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参加。

甲:我是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但我不识字,要进行投票表决时,我只好请别人代写。

乙:……

师:以上讨论的是雅典城邦的民主制,那么雅典的民主制内容到底怎样?……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由此转入新课,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了雅典城邦的部分民主内容。这样比较自然、形象,而且还能让学生较快融入到历史新课知识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而设疑置问是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有疑问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才会引发学生解决疑问的兴趣,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置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即把教师要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想学的内在需求,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主动提出疑问,更要学会从疑问入手,在疑问中学习,获得真知。从而进入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这一课中,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什么时候作出这个政策?(3)对外开放的过程怎样?(4)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5)中国对外开放有什么意义?[2]这样巧设疑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思考兴趣。

三、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所谓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或其他教学手段主动地创设一种情景,即能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场景生动再现,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触而产生共鸣,并与我们所要传授知识相呼应。在教学中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及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让学生不再感到陌生、抽象,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丰富,实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授《五四运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让师生共同高唱《共青团团歌》,激昂嘹亮,悠美雄壮的歌声激发了学生满腔的爱国热情,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而且起了“先声夺人”“一曲定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表演中,让学生自己画漫画,自己演雅典公民,重现雅典时代的政治生活。其中一个画面构思:一位男同学扮演雅典郊区的农民,他是家中的男主人,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一位女同学扮演该农民的妻子,她也想跟在丈夫后面去瞧瞧热闹,反被丈夫数落一番,不同意她参加……这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身临其境”体验雅典民主,加深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雅典妇女包括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政治权力,从而达到了一分为二地评价雅典民主制度。

四、生动表达,以言激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幽默的语言、通俗的表达、诙谐的动作、形象的比喻可以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历史课由于自身的特点,往往对教师语言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历史课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方面力争做到语言生动、准确、逻辑性强,富有哲理性和幽默感;声音应当适度、悦耳,通过语言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多种语言形式,[3]多用一些诗词、俗语、或用一些内容深刻,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课堂之乐,学习之趣。

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中有关关天培与虎门之战时,说:“……关天培率领士兵英勇杀敌,……飞舞战刀把一个个爬上来的敌兵砍倒。突然,轰隆隆炮弹炸响,关天培半截躯体,他还怒目圆瞪,吓得再爬上来的敌兵滚下炮台[4]。”通过描述后,将历史“复原”,使学生置身其中,学生个个群情激昂,义愤填膺,收到了语言直观感染的好效果。

又如在讲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笔者引用一些时尚的语言:伊妹儿(发邮件)、886(拜拜了)、斑竹(版主);美眉(相貌可爱的女性)、菜鸟(上网的新手)[2]等等。这些诗词,网络流行语,很受学生喜闻乐见,不仅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又调动了学习兴趣。

五、讲究结尾,再激新趣

万事开头难,好开头只是前提,但恰到好处的结局更是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收势蓄能的作用。结尾犹如优美的乐曲尾声,曲虽终,但让人回味无穷。创设一个让学生咀嚼有味,有悬念的结尾,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欲望,有利于课后再学习。例如,在讲完《鸦片战争》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悬念:历史上大凡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多有强迫战败国订立“城下之盟”,使战败国陷入丧权辱国的境地。那么鸦片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欲知此事,请听下一节课分解。笔者让学生带着悬念结束本课,同时又带着悬念渴望下一课,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起到承上而启下的作用.这样的结尾使学生有了解开悬念谜底的兴趣,又培养他们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9.

[2]高中历史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M].长沙:岳麓书社,2010.

[3]刘翠云.让政治课堂活起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2).

[4]崔永,陈雪梅.浅谈直观教学原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绥化师专学报,1992(1).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兴趣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尝试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