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美育教学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016-04-17颜福业晋江市毓英中学福建晋江362200
颜福业(晋江市毓英中学,福建晋江362200)
改进美育教学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颜福业
(晋江市毓英中学,福建晋江362200)
摘要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被忽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欲养成学生高尚纯洁之人格,亟需调研中小学美育现状,探索改进美育教学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现状;改进策略;语文教学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是升华。然而,与德、智、体相比,美育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常常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美育愈来愈凸显其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正是对美育的育人功能的精当肯定和阐释,亦戳中了当前中国教育最薄弱、最痛楚之处,也终于让学校美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点燃了教育界对美育及其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热情。
一、晋江市中小学美育现状
我校“中小学美育现状调查组”通过对周边的3所中学、10所农村小学实地分发1000份“中小学美育现状问卷调查表”,并借助网络问卷扩大调研地域,对所收回的问卷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我市的中小学美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育现状颇令人担忧。
1.片面地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忽视了美育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审美和人文素养。由于美育在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不少学校将其等同于书法绘画和音乐等简单的艺术技法教育,流于形式,仅仅追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唱、会画、会写等技能,忽视对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国家教育方针所强调表述的是“德智体美”而非“德智体艺”全面发展,这一字之差却内蕴着天壤之别。因此美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正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2.应试教育影响着美育的开展,艺术课程开设较少,较少举行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在应试教育的绑架下,中高考如紧箍咒般束缚着师生。许多学生及其家长还是处于应试教育观念之中,对美育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一无所知,甚至身处一线教育者也缺乏对美育内涵的认知,我们对中小学美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只有七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美育非常重要,半数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十分之一的家长认为美育教育重要性。[1]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城市中小学生接触过校外艺术培训。为何?为了在中高考中加分亦或是获得降分录取,那些原本对音乐、美术不那么感兴趣的孩子被家长争先恐后地打造成“艺术特长生”。
3.美育师资严重缺乏,美育教育经费投入短缺。在相当大比例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未能按正常教学需求配备足够的美育师资力量,政府除了保证教师的基本工资以外,也较少对学校的美育教学做经费投入。特别是在经济较落后农村,由于没有固定的美育老师,美育课程的开课率也不足,更别谈学科渗透;学校资金投入不够、教学设备简单、教师教学教研少,这也是当前在经济较落后农村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困难,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美育内涵,改进美育教学
所谓“美育”,即美感教育,是培养人们具有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美育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求真、向善、寻美的灵魂,是健全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美育不仅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是贯穿、体现并渗透于一切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艺术或方法[2]。美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百年余,然而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学生等对美育在当今的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认识不够。我国的中小学美育现状,当务之急是要让形式美育走向实质美育。对此,我校从2009年开始把闽南语吟唱古诗词带进校园、走进语文课堂,进行美育探索,致力于改进美育教学,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1.以美育美,通过学科的渗透,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诗化的校园是最有人文的校园,也是最有活力的校园。诗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推动美育教育。我校周边的村居(社区)用闽南语吟唱古诗词氛围较浓厚。为此,2009年初我校开展了闽南语吟唱古诗词的试点研究工作,让闽南语吟唱古诗词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这几年,我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闽南语吟唱古诗词,欣赏古诗词优美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思、曲折离奇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之产生快乐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心灵的洗礼和美育的熏陶。
为了促使“闽南语吟唱古诗词进校园”深入人心,学校把闽南语吟唱古诗词纳入校本教研计划。充分发挥橱窗、标语、教室外墙、黑板报等各种教育资源,同时重点在校园图书楼、教学楼进行文化的布置,打造校园的诗词文化长廊来提高学校的内涵,让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感受诗词的存在,让美丽的毓英园散发出“诗”的芳香。
2.对教学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这几年来,我校对课程的安排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必选课一统天下、选修课形同虚设的格局。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的社团选修课及班级兴趣小组,并把选择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授课范围由高中学年至初中学年。授课时间做到每周充足。其中语文的选修课,分为常规吟唱课、诗词鉴赏选修课。学校为各年段推荐75首古诗词用于闽南语吟唱,供各班参考选用。每学期各个班级语文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可自由拓展优美诗文5至10篇。基于吟唱但不止于吟唱,我校还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诗歌鉴赏,还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改编,大胆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对优秀的诗作,进行展览,并推荐发表。为保证“闽南语古诗词吟唱”这一古老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我校还开发了校本教材——《诗词楹联常识与吟唱》,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社团活动,活跃校园艺术文化
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文学社团的建设,由语文组牵头,成立了相思树文学社、毓秀诗社、闽南语古诗词吟唱社等文学社团,通过定期举办闽南文化周、校园诗歌节、闽南语吟唱古诗词校园大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了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充分让大家在学习之余感受到生活的丰厚乐趣,推动形成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让每一个学子体会到学校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4.加强与校园周边的诗社交流,开辟校外活动中心及基地
为了进行交流,扩大影响,学校定期组织部分优秀语文老师走出校园,深入社区,拜访闽南语吟唱人士为师,与各诗社团体建立友好关系。并积极参加周边诗联社联谊活动,多方学习交流以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闽南语古诗词吟唱”水平。我校在周边诗社建立“闽南语古诗词吟唱”课外活动中心及活动基地,每
年利用寒暑假定期派遣部分优秀语文老师及学生到诗社参加诗词吟唱培训,借此提高我校师生文化素养,同时学校还聘请周边诗社为顾问单位,并长期聘请诗社吟唱功底深厚的老师担任学校特聘教师,定期邀请外聘教师入校开展诗教讲座和传唱工作。
三、结语
“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3],在今后学校美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寻找更有利于美育发展的各种方法和途径,促使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全面的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门庆宝,江凤艳,王艳荣,范亚菲.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美育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2]韩宝江.亟待改善的中小学美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4 (4).
[3]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