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实验研究

2016-07-01曾建兴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建瓯353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高中语文

曾建兴(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建瓯 353100)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实验研究

曾建兴
(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建瓯353100)

摘要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实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语文教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多赢”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1]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遵循心理规律,尤其是情感与态度的获得,价值观的形成。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新课改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认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比心理教育课以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从教育时空、教育资源、教育队伍、心理学学科本身、教师和课程这六个层面上看,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2012年2月笔者承担了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期间承担了2014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根据社会、自然和艺体三学科特点,把中小学所有学科分成三大类。即:社会学科类课程包括语文、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英语等;自然学科类课程包括数学、生物、生理卫生、物理、化学、科学等;艺体学科课程包括音乐、美术和体育。针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重点介绍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便相关学科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1.提高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学工作主体之一的高中语文教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灵成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下的幸福和未来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健康的未来公民。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绝大多数高中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未成年公民心理和谐,为将来成为健康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责无旁贷。语文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语文教育的智慧,将挑战语文教师,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

(二)研究原则和概念界定

1.提倡“同时教学原则”。同时教学原则是指语文教学既要实现语文课程本身内在规定性这个“主目标”,又要实现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次目标”。语文教师应主动在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称得上尽职尽责。

2.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原理,灵活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传递正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灵活、活泼地学习和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2]

(三)研究内容

1.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2.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性的主要内容;

3.提高语文教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对象和周期

1.研究对象:建瓯一中高一16个平行班中的两个班级。

2.研究周期:周期一年,起讫时间从2014年9月—2015年7月。

(五)研究假设

假设: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培训之后的高中语文教师,掌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能,能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同时能促进其学业成绩的提高。

(六)研究论证

为了避免走弯路,验证假设,可先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为教育实验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周步成主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进行实测,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建瓯一中高一至高三各抽取两个班学生作为被试,共254名学生,回收25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96.75%。学业成绩采用第一次月考的总成绩。

被试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与学业成绩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呈非常显著低的负相关,r=-0.272**。该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越低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通俗说就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习成绩越好。

(七)研究模式

1.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未随机分配被试,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形式是:非随机分配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设计。其优点是它不打乱原有的编班,且实验情境和推广情境相似,外在效度较高,当前教育实验,大多采用这种实验设计形式[3]。其缺点是实验只能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无法完全控制误差来源。

建瓯一中高一(15)班作为实验班,高一(x)班作为控制班。对实验班、控制班都进行前测(前后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学业成绩),把语文教师掌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方法和操作技能,作为实验的操作性自变量。[4]

2.尽量控制无关变量。生源控制:建瓯一中高一有18个班,除了17班、18班为中澳班,1班至16班都是平行班,班级平均中考成绩相近,从1班至16班选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一(15)班作为实验班,高一(x)班作为控制班。因为这两个班,高一第一次月考成绩、MHT分数差不多。师资控制:我们选择高一(15)班作为实验班,因为这个班的语文教师是课题组成员。高一(x)班作为控制班,因为(x)班的语文教师不是课题组成员,且与实验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差不多。

3.观测因变量:培训之后的高中语文教师,掌握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能,一学年后,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是否提高。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后,实验班、控制班的学生立即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第一次月考成绩,作为前测成绩,同时建档。

第二步:要求实验班语文老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学习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依据“纲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1]找出语文教材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性的主要内容(见表1)。

表1.高一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性的主要内容

第二,实验语文老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七法”,即:剖析课文主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剖析典型人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明辨是非,化解学生心理冲突;通过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作文、日记、随笔、书信、微信、QQ、短信等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外阅读指导,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语文实践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快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

第三,学习正能量心理学:结识正能量、掌握正能量、修炼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开展教师积极心理的培养与训练,开展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因材施教,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说好不同的话,比如可说“十句话”,详见表2:

表2.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说好不同的十句话

这“十句话”具有预防性功能。

第三步:实验班、控制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成绩;第二学期期末期间,对实验班、控制班的学生进行第二次“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分数作为后测成绩,同时建档,前测与后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四、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实验班、控制班《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前测班级平均标准分分别为18.87、18.53,也就是心理健康水平差不多,后测成绩见表3:

表3.实验班、控制班MHT后测成绩及焦虑情况对比表

心理健康水平以心理焦虑的程度作为衡量指标,心理健康高焦虑者,全量表标准分≥65分,分量表标准分>8分,表明这一方面心理焦虑严重。表3数据结果表明:从MHT后测情况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七方面的焦虑人数比控制班人数少。实验班学生没有心理健康高焦虑者,而控制班有1人,实验班平均标准分13.50也低于控制班18.53。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提高。

(二)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请看表4、表5。

表4.实验班与控制班前测2014~2015学年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成绩对比表

从表4中知:前测2014~2015学年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成绩,控制班超出实验班分数1.01,但P>0.05为无显著差异,控制班、实验班年段名次分别为9、12。

表5.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语文成绩对比及差异性检验表

从表五中知:后测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语文成绩,实验班超出控制班分数4.03,P<0.01为非常显著差异,实验班年段名次从12名到6名,说明实验班学生成绩优于控制班。

(三)提高了语文教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能力

通过各级教学研讨,现场观察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后,进行评议、反思、改进,同时也采用预监控。

通过各种渠道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了语文教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省、地、市学术年会上展示或获奖,得到专家、学者、教师的肯定。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实验班有些学生的某方面心理焦虑还偏高等,课题组成员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深入研究。

五、结语

最后,用建瓯二中一位教师写的一段话作结语:高中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也是必需的,尽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但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乐学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传授知识,实实在在地培养能力,适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精神成长,人格健全,这才是最美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叶一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教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曾建兴.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7上).

[3]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曾建兴.帮助初中生学习适应的实验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7).

(责任编辑:石修银)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FJB1401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