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图在语篇教学中的低效运用与改进策略

2016-04-16梅莹儿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9期
关键词:仔细观察句型语篇

梅莹儿

笔者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观摩和课堂观察实践中时常发现,大多教师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处理,认为与课文内容密不可分的插图可有可无,于是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或浅尝辄止,或明知故问地进行处理,割裂了图文关系,从而浪费了优质资源,削弱了教学效果。

一、以“图”为引,走进文本,导入语篇话题

于漪(1999)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课堂导入时如果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入语篇,相信能让学生对所学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误区一】浅尝辄止型

很多英语语篇教材中,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直接美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好帮手。但是新版的插图并不是简单的图文堆砌和组合,它们都是编者的意图和文本的精华所在。然而很多教师在使用插图时常常一句话带过,只对插图做简单的评论,错失良机。

案例1:某教师在新授PEP 2 Unit 1 Let’s talk 一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设计了Look and say的导入活动,想通过动物来导入新句型。(见图1)

图1 Look and say

T:Look atthe picture.Where am I from?(教师头上戴熊猫头饰)

S:You are from China.

T:Look atthe picture.Where am I from?(教师头上戴海狸头饰)

S:You are from Canada.

...

【课堂观察】

在课堂上,教师一边频繁地更换动物头饰,一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什么动物来自于什么国家;学生费力地运用着句型“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输出的语言与其所戴头饰不相符。

【思考】在案例1中,教师对插图的运用浅尝辄止,一带而过,未能对插图的“语”与“意”进行合理铺垫、增添序幕和交代背景。学生未能真正明白动物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蕴含,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不能熟练运用语言。

【教学对策】从图入手,增添背景,开发探索性思维

插图一开始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此接下来他们很想知道动物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很想深入探究下去,从而有效地开启语篇的话题。教师在导入有关动物与国家句型之前,如果能先出示四种小动物,分别讲讲它们的习性、生活环境和方式;讲讲每个国家的不同背景、气候;也可以打开世界地图,标注这些国家的位置;再讲讲动物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与渊源,让学生在一次次与国宝的亲密接触中了解整个背景,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实践证明,将插图与文本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语篇背景,能帮助其更好地进入语篇的学习中。

二、以“图”为索,走进文本,推测语篇内容

插图不仅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对语篇内容的一种概括,更是一篇语篇主题意义的直观表现。要让插图真正起到作用,教师必须进行读图指导,围绕图片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图片(费建丽,2009)。因此,在学习语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巧设问题,并循着这根线索,对语篇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测或预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阅读语篇、理解语篇的兴趣。

【误区二】明知故问型

对于教材中的插图,很多教师知道要好好利用它来帮助自己教学,但是往往没有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没有吃透文本和插图的关系,没找准文本和插图的最佳结合点,经常问一些明知故问、简单无味、只停留在插图表面、不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从而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内涵。

案例2:某教师在新授PEP 4 Unit 3 Read and write一课时,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提出以下问题(见图2):

图2 Read and write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S:It’s hot and sunny.

T:Is the water warm?

S:Yes,it is.

【课堂观察】

在课堂中发现,看似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能够对答如流,没有任何的知识和语法上的错误,但是仔细推敲,教师似乎也问不出更多的问题了,师生之间的话轮就像在原地踏步,无法前进,学生自然对插图和语篇的理解也到此止步了。

【思考】案例2中的插图服务于语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传达额外的信息。但是教师未能利用插图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缺乏对插图更深入的理解、挖掘和利用,以至于不能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的思维启迪活动。

【教学对策】借图切入,设置蕴含,培养观察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低段学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案例2中简单的问题已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那么该如何提问呢?如果把提问变成“Where does John’s dad live?How do you know?”,这样一来,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心归纳之后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比如邮戳上的地址、邮票上的袋鼠、文本中的Sydney、爸爸游泳池里的悉尼歌剧院的倒影等等,都能推测出爸爸居住在澳大利亚;接着还可以再提问John所居住的国家和城市;最后还可以通过对比两个城市,归纳出中国和澳大利亚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天气以及不同的活动。这样利用插图进行语篇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引发其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其学得更加灵活有效。

三、以“图”为境,走进文本,突破语篇难点

组织者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它们的桥梁(奥苏贝尔,1994)。有些语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语法重难点,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都是有序可寻。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插图作为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善于让学生能够以旧带新,促进其认知的有效迁移,往往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误区三】杂乱无章型

很多教师面对有许多人物的插图时,经常走马观花似的挨个都问一遍。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学生答。问完之后,为了训练语篇重难点,经常课外选取一大堆的PPT场景用于学生的操练,导致其厘不清、学不进。

案例3:笔者在观摩优质课时看到某教师在新授《牛津英语》4B Module 1 Look!一课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然后对图中人物挨个提问。(见图3)

图3 What are you doing?

T:Whatare you doing,Peter?

S:I’m...

T:Whatareyou doing,Kelly?...

S:I’m...

【课堂观察】

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能够简单回答,人物与正在做的事情也能一一匹配,但是发现一个现象:当教师提问Peter时,学生就很费劲地找Peter正在干什么;当教师提问Kelly时,学生又很费劲地把目光移到Kelly上,毫无头绪,东找西寻,忙个不停。最后教师还呈现了很多PPT场景,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学生一个个忙于应付图片场景再进行问答,显得非常疲惫。

【思考】在案例3中,教师虽能利用插图进行提问和操练重难点句型活动,但是问题多而无次序。这会使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学生学到的内容和输出的知识也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教学对策】看图理绪,化难为易,凸显真实交际

教师此时只需适时引导、顺水推舟,学生就能按图索骥、积极思考、大胆开口。如图3中老师正在上课,学生却各自干着不同的事情,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只要一点就知道这幅插图想要表达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课一点也不感兴趣,因此在各做各的事。接着教师也不需要杂乱无章地呈现很多PPT课外图片资源来创设场景,只要顺势说:“如果你们对老师的课也不感兴趣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呢?”学生一下来了兴致,瞬间热情高涨,都各自做起喜欢的事情并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提问。这样的情境创设和操练水到渠成,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原则,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

四、以“图”为“托”,走进文本,续编语篇内容

拓展续编是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插图里的情境是固定的,而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使其成为学生续编对话的载体和平台。

【误区四】戛然而止型

《新课标》提倡生成性理念,呼唤生成性课堂。教师该如何利用插图、把握契机,在戛然而止、草草收尾的文本交流中挖掘对话契合点,适时追问,促成拓展延伸,续编语篇,提升文本价值,在结尾处再掀起一次高潮呢?

案例4:某教师在教学三(上)Unit 5 A Let’s talk 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Sarah和Mum之间的对话(见图4):

Sarah:Mum,I’m hungry.

Mum:Have some bread.

图4 Let’s talk

【课堂观察】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似乎到此戛然而止,草草结尾了。这时教师不追问、不引导,学生自然就不会有新的输出,课堂就到此安静下来了,教师也急着教学下一个环节。

【思考】插图告诉我们,这里还不是停止的时候。此时如果教师能够耐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挖掘插图信息,会发现“图中自有千言万语可说下去”。如果教师能够以文本和插图为出发点,鼓励、引导学生合作续编,就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对策】看图想象,挖掘补白,提高语用能力

此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补白、想象,挖掘其潜在信息,扩充其丰富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的情境,在巧挖妙补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那么这个语篇就是丰满而滋润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续编如下对话:

S1:Thanks,mum.

S2:Cool! Ilike bread.Thank you,mum!

T:(此时教师指着插图,进一步引导)Very good!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教师手指Sarah脑海里浮现的鸡蛋和果汁图)Anything else?

S4:No,I don’t like bread.I’d like juice,please.

S5:No,I don’t like bread.I’d like some eggs,please.

S6:No,thanks.ButI’d like some juice and eggs,please.

随后,教师可以以插图为依托,提供语言支架,让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图片和参考句型续编新对话,组成新语篇。有了课堂上的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再加上小组合作,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对话中的插图能使学生的续编更有线索,任务形象也更鲜明,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在拓展续编文本中,提高了语言交际意识,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仔细观察句型语篇
找不同
仔细观察 化难为易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仔细观察 认真判断
典型句型大聚会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