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症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

2016-04-15田秀娟

医学信息 2015年50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

田秀娟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症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不孕者19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手术,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疼经、月经量、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后至1年内随访两组患者的疼经及月经量均明显改善(均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率78.9%(1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5/14),比较差异明显有意义(χ2=6.310,P=0.012);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复发。结论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效果明显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生育功能

子宫腺肌症为子宫肌层出现腺体异位或子宫内膜间质,通常称作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对于该病的治疗,保守的药物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疗效不能持久,容易反复发作[1]。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成为临床医治该病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所有患者均行保宫切除手术。其中已婚58例,未婚2例;年龄23~42岁,中位年龄31岁;无痛经者7例,轻度痛经7例,中度痛经11例,重度痛经35例。17例合并月经量增加,合并盆腔内膜异位症26例,合并小子宫肌瘤17例,合并不孕症33例,不孕时间为2~9年,中位数为5.5年。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不孕者19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施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子宫次全切手术。具体方法为:①腹腔镜手术:全麻,脐上缘半厘米处行弧形切口,经穿刺向腹内注入二氧化碳直至腹压为12mmHg,再行穿刺置入腹腔镜。经腹腔镜探查盆腹腔,对肠管、大网膜、腹膜、肝脏、子宫及其附件等进行检查,记录腺肌瘤位置、大小和子宫大小。先以单极电刀切除部分病灶,而后逐次切至子宫内膜下,尽量在不切开子宫内膜的情况下完全切除病灶,以确保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完后对创伤面进行缝合包埋并修复子宫;②子宫次全切手术:全麻后行腹腔切口,充分暴露病灶部位,在宫角内侧1~1.3cm处对两侧子宫前后壁进行纵切,但要避开子宫动脉上行支至子宫峡部,用楔形切除子宫中部前后壁肌层,对月经过量患者的部分内膜进行切除,间断缝合,无死腔,并修复子宫。

1.3治疗评方法 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经及妊娠情况,并定期复查,检测复发状况。应用疼痛评分量表对疼痛程度进行分级评分:重度疼痛:7分以上,剧痛,不可忍受,药物止疼效果不明显;中度疼痛:3~5分,痛感明显,不可忍受,需药物止疼;轻度疼痛:1~2分,疼痛能忍受;无疼痛:0分。

1.4统计数据方法 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χ2检验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经及经量改善状况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的痛经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2977、5.3672、2.1163,P均<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6个月痛经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733、4.3354,P均<0.001),但其手术后1年期痛经症状改善不明显(t=1.9434,P=0.0578);观察组月经量在随访期间均明显改善(t=20.815、20.815、2.8768,P均<0.001);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的月经量均明显改善(t=17.6395、4.2252、2.223,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均>0.05),见表1。

2.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妊娠状况 观察组19例合并不孕症患者中手术后妊娠15例,妊娠率为78.9%;对照组14例合并不孕症患者中手术后妊娠5例,妊娠率为35.7%;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310,P=0.012)。

2.3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1年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于育龄妇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不孕、痛经、贫血和月经量过多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2]将子宫切除标本作为子宫肌腺症发病率的统计方法,结果显示,子宫肌腺症的发病率达到21%。当前药物治疗仍是子宫肌腺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将近2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需要借助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岳燕研究[3]显示,切除子宫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此切除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病灶切除手术是一种保守手术,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保全子宫的完整,降低手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中,对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手术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疼经是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出现疼经主要是因为经前和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会充血肿胀,增加了子宫内膜组织周围肌肉的张力,使其产生疼痛性收缩。李金芯等研究[4]显示,病灶切除手术可以将疼经根源祛除明显缓解痛经状况。本研究结果表明,疼经改善状况同手术方式无关。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逐渐增大,随着子宫腔的增大,其月经量也会增多,严重的月经过量会造成平息。病灶切除手术或子宫部分切除手术能明显缩小子宫体积,进而减少月经量,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手术不会对子宫解剖结构造成破坏,手术之后患者的生活受到的影响也较少,改善疼经状况后能够尽快妊娠和分娩。子宫卵巢血管的保留能够使卵巢的血运保持正常,进而使卵巢功能正常,降低了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对子宫的损伤较少,手术过程中保全了子宫的完整性,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则损坏了子宫完整性,或使卵巢血运受到影响,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也会带来严重影响。

高虹研究[5]认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能够明显改善疼经状况,且预后效果良好,无复发现象,而病灶切除手术则有一定的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在疼经状况改善和1年期内复发率方面均无差异(P均>0.05),此结果同文献结果明显相异,这可能同随访时间过短有关,此问题有待进一步证实。总之,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效果明显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霞,谢桂芳,田雪红.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869-3871.

[2]温建梅,朱爱玉.子宫腺肌病105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06):23-25.

[3]岳燕,熊郁.子宫腺肌病的微无创诊治现状[J].医学综述,2015,21(09):1649-1651.

[4]李金芯,洛若愚,廖仕翀,等.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03):207-211.

[5]高虹.子宫腺肌症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04-2705.

编辑/蔡睿琳

猜你喜欢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无创诊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规范化研究
曼月乐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分析
子宫腺肌症(腺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护理进展
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观察
曼月乐联合妈富隆在子宫腺肌症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比较
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缩宫素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48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