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教学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2016-04-15邓雨巍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班教学多维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

邓雨巍

(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大班教学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邓雨巍

(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面临网络信息化井喷式挑战,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面临网络时代大学生新型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势必要迅速转型,及早探索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新型模式,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班教学;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在校期间最为重要的思想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由于高校生源的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由原来的单班教学,变成多班教学,学生的班级增多,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出现了大课堂教学的问题。但教学资源有限,大班教学也成为高校无奈下的选择,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适应大班教学的新模式。信息化的冲击,手机文化的崛起对高校思政课堂的挑战越来越明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解决好大班教学与网络信息冲击这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改革效果才会突出与显著。

1大班教学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过往的课堂中,专注于知识点的传授,专注于讲而非分享,课堂过程中表现刻板,互动交流甚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未被有效激发与调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调查统计,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1教学方式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少采取多元互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生在听过一至两节课程后基本熟悉教师的授课方式,一种学生是在课本中求学,另外一种学生是在课本外游走,比如手机占据学生全部课堂时光,学生的思想飘出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并未笼络学生的心,这类学生的比率在70%以上。

1.2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较少

这主要还是授课教师未能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来看待,教师只在讲台前方讲,90分钟的课堂教学,教师疲惫不堪,学生收获甚少。所以互动教学在课堂中还是应该积极采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3实践环节缺乏

理论讲授过多,实践参与过少,也是突出问题。真正的教学应该是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在实践中体悟哲学道理,在实践中总结发展。

1.4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受到手机网络的强大吸引,难于埋头苦学,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休闲”课,不是专业课,态度不端正,课堂参与提不起精神,这也是目前课堂中的突出问题。可见,改变古板教学模式,实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经之路。

2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2.1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终期望实现的目的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成为大学生人生引领、思想成熟的基石,理想目标实现的助推器,这也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为之探索研究的关键点。可是现实教学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寻找一个稳定的切入点,重新燃烧起学生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转变单向交流为双项交流、交叉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在课程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解决传统教学课堂问题的重要关键点。

2.2有利于提高学生抬头率与参与率

有数据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主要问题来源于学生数量增多,大班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大,互动较难开展造成的。但是,根据实践研究这并不是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源于授课教师方法单一,不能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抬头率。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参与率过低,学生听与不听没有明显的区分度和识别度。教师只重视教的内容,不重视教的方法,虽然内容重于方法,但是方法确实是内容有效传授的载体,教师所利用的载体越有限,学生的活跃性越低。因此,转变大班教学模式,实施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转变学生上课只带耳朵不带头脑的现状,充分调动起学生每一个神经,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负责引领,学生负责探索,教与学互相督促,这也是利于教师迅速成长的新型教学模式。

2.3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内容理解应该是学生本人根据课程要求自发的思考、判断、探索、总结。教师所授课程的讲解也不应该是教师主观的填鸭,更应是内容上的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思考力、判断力。如果教师仅是自以为是的讲授,学生个人理解的水平差次不齐,很难全员跟进课堂的节奏,与老师产生共鸣。大班教学中,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产生真实有效的教育效果的。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改,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而实施创新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正是一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教学模式。

2.4有利于搭建师生友谊桥梁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个人魅力是需要有效教学方式得以充分体现的,优秀的教师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课堂教学效果良性循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具备巨大空间,提供老师发挥教学专长。但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离不开课堂设计,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提供老师巨大的想象空间,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领悟到教师所教授内容的精髓。在互动教学中师生间思想交流、精神交流、心灵交流都可以建立师生友谊。友谊是思想共鸣、信息传送的纽带与桥梁,搭建师生友谊是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它使教师意志、学生意志和谐统一。多维互动模式更加需要师生互动间创造摸索,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力增强,教师引导学生互动授课自信心增强。

3大班教学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3.1课内教学层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维互动教学方式。学期伊始设计大班教学小组团队活动,采用学生自然分组、随机分组等形式组合团队,通过团队命名、团队队员展示使学生首先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归属感,然后再通过主题演讲、课程微分享、微讨论、微论坛、模拟角色扮演、专题报告会等多样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提问,一个人的问题大家解决,在课堂上形成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1.1模拟角色扮演

模拟角色扮演是一种学生参与热情较高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课程材料,引入相关课程中可以说明难点、疑点的真实故事,鼓励学生参与到表演中,学生参与表演更加身临其境,理解思想政治课程中重要内容,并形成自我认知,学生之间的互动所得更加真实。教师在学生角色扮演前讲解扮演的角色,扮演的故事细节,预设一些关键问题,给扮演的学生提供思考的关键点,将学生引入情景拓展互动空间,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2案例讨论式教学法

案例讨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新模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研讨,学生可问教师,教师可问学生,一同研究一同答疑解惑,成为一种开放、互动、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讲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教师引入大庆精神“五面红旗”的例子,鼓励学生实地考察,学生在考察后也会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讲法律部分时,更是选贴近学生学业生活的案例,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某些选题,也可结合学生的兴趣来选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这样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且讨论结束后要认真总结。

3.1.3主题演讲式教学法

主题演讲是指结合每堂课所专注的主要内容进行有准备的演讲。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堂都在一百人左右,有的班有150人以上,如果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参与演讲是不现实的。思政课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即在学期初就根据课程计划把学生划分为十人一团队。比如,一学期45学时,每周一次3学时,这样就可以把一个三四个班级(一个班在40人左右)合上的大课堂分成12—16个团队,每个团队自领任务、自命主题负责一周的主题演讲,演讲的主题必须择选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的社会现实问题。在主题前一周进行,学生设计上台讲演形式,可分集体部分或个人部分:集体部分的形式包括一周新闻评述、社会热点、政府报告、两会内容等,个人部分是由团队推选出一人结合本节课的主题进行模拟说课,其他时间,他们可以参与别的团队设计和组织活动。这一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对提高学生口才、思考力、自信心等方面很有作用。教师可结合课程的内容,选取时效性强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举办专题演讲和辩论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去查资料,撰写演讲稿,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2课外教学层面

教师为进一步扩大与学生互动交流,回答他们各种即时困惑,除组织学生课内展示、课堂表演、课堂参与,还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3.2.1多元信息化交流

多元信息化交流指的是通过网络关口把握师生互动的关键方式。大班教学环境,教师少学生多,无法达到人人一一作答。学生上课有了问题,教师有了灵感,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能够使用的工具确实学生最为欢迎的,手机微信、QQ交流、E-mail信件往来,课堂外师生无时不在互动。教师可以自己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交流平台进行答疑、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讨论社会热点话题,形成空间时间互动,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引领学生健康地思考热点问题。

3.2.2丰富的社会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可以结合团中央的社会实践要点,结合关键时间点开展大学生社会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与国情、民情、社情的交汇点设置活动方案,鼓励学生社会实践,获取实践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通过参观学习,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使学生融入社会。积极引导大学生服务社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社会,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易明芳.大班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72-73.

[责任编辑:金颖男]

作者简介:邓雨巍(1983-),女,黑龙江大庆人,从事学生管理和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班教学环境下我校思想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3-0148-03

收稿日期:2016-01-28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3.039

猜你喜欢

大班教学多维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设多维互动语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问题引领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浅议小组合作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创业营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