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

2016-04-14欣四川师范大学成都610086

电大理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文化自信

叶 欣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10086)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

叶 欣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10086)

摘 要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青年的自信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方向;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规范文化市场,确保文化领域的正确方向;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使青年在实践中感受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价值观;崇洋媚外

文化自信是价值观的模板和基础,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建立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融合,这样才能使我国青年通过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1 简述文化自信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的文化的肯定、认可和赞同,而不是否认、轻视和蔑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并不是要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盲目的崇拜”,抵制一切外来的文化,而是要我们能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捍卫我国核心文化,保卫我国传统文化,并能取长补短,利用外来文化的优势去弥补我国的文化不足的,从而增加我国文化的魅力和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文化价值观的基础。

1.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2.1 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代青年并未予以重视,了解得也少之又少,对一些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饮食、节庆、建筑等文化常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状态,甚至面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消逝无动于心。增强文化自信使我国青年更深刻的了解和接受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就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不良文化思潮的进攻,从而不轻易向不良文化就范,坚定地捍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2.2 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青年的自信心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是继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道路自信之后的又一个自信。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规定了一个民族的公民形象,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公民区别于他国公民。当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提高,使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年能够坚定中国文化,展示我国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而带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2.3 有利于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涵盖了有上千年的治理国家的经验,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可以探析出许许多多的治理国家的智慧,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通过树立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当代文化,是我国文化延绵不绝的发展,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呈现在世界面前。一定的文化总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也总是以文化的强盛为支撑的。

2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价值观

2.1 青年文化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文化价值观则是人们对文化的认识、认同、评判等问题的观点、看法。习近平同志在北大纪念五四的座谈会上就曾对青年说:“价值观的养成就像扣扣子一样,第一个扣错了,后面的就会全部出错。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方向,只有当代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推动整个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价值观就像是一个导航,一旦出现了错误,将会是步步错。文化价值观的养成也是如此,是一个人的导航,而文化自信又是文化价值观的基础。

2.2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0多名青年进行了一场网上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青年存在崇洋媚外的现象,近五成的青年感觉不自信。有一项对四川理工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也表明,九零后的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良好的,但部分青年存在政治信念淡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价值观在总体良好的态势下,也存在许多的严重的问题。

西方民间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当代部分青年喜爱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在这些节日到来时,他们学着西方的样子狂欢的过节,很多人了解西方这些节日的来历、故事、寓意,也能清楚的表述出来。但当问及我国传统的节日时,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部分青年支支吾吾也说不清这些节日的来历等相关知识,有些青年甚至会说错我国的四大发明。面对圣诞节在我国青年中盛行的现象,曾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认为这是崇洋媚外心理在作祟,并且严重打击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全社会中形成了不良的风情。

从当代中国青年的消费行为上也可以看出崇洋媚外的现象,部分青年在消费的时候,抱有洋品牌就是好的、国内的品牌就是劣的。更有甚者会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下,崇拜别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信仰别国的宗教,从而怀疑我国的社会制度、质疑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3 培育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思想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所控制的传媒大量涌入我国”。西方国家文化的不断涌入,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思想,并且青年正是不完全成熟的时期,存在许多的不足,无法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能辨别是非善恶,这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而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基础,只有树立了文化自信,才能抵制西方不良的文化倾入,维护我国主流的思想潮流,提高文化自信心,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3.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当代文化的代表,其内容表明了我国文化前进的方向,也正是我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样的文化才使得我国有自信向大国的方向发展并且用实力证明中华民族依然可以站立于世界之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青年进行教育,使青年认识到当前我国核心的价值观,正确把握核心的价值观的内涵,并在内心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在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形成文化自觉,就是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以及将来发展的趋势有自主的认识,并能主动地承担历史的担当。这样就能在西方多元文化的涌入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正确的进行价值判断,吸收其积极地部分来充实我国的文化,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在头脑中保有正确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坚持核心价值观。

3.2 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008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访问日本时,在早稻田大学做演讲时说:“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的民族品格、不断进取的创造活力、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悠悠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不乏有一些糟粕,不适宜当前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但肯定存在许多精华部分,而这些精华部分是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更是有利于树立青年的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翻阅《论语全解》《孔子家语通解》、在出席荷兰国宴时习近平同志及其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在举行的APEC晚宴时,从服饰到景象到餐具,均显示了中国元素,表明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正是这些中国元素显示了民族自信心,习近平同志在“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主题沙龙中说,希望青年们学习中华文化,积极地拥护和学习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增强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

3.3 规范文化市场,确保文化领域的正确方向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西方多元文化是凭借传媒的作用进行文化的输入,比如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流行小说、广告,这些传媒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些都是青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青年在生活中必须会接触到,并且青年也是通过这些来学习文化、了解文化,如果不对文化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肆意让西方各色各样的文化在我国文化市场中盛行,必然会混乱青年的价值观,破坏我国这一时代的风貌,从而导致文化不自信。这就要求规范文化市场,对西方的文艺作品进行审核,并且要提高我国文艺工作者的素养,要使文艺工作者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从而奉献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利用我国文化展示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强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引导青年形成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文化自信。

3.4 开展实践活动,使青年在实践中感受文化自信

“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状况的限制”。人们学习文化知识,感受文化力量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间接途径,这种途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限制,特别是青年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会反感这样死板的灌输,在心里不接受这样的文化,甚至抵触我国的文化,从而崇拜西方文化,所以需要另一种途径对青年进行教育,也就是直接途径,组织开展保护和宣传传统文化的活动,让青年参与实践活动,。当前一些学者和专家就提倡让传统戏剧走进大学校园、走进青年,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戏剧走进青年,青年可以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青年的思想就会受到一次洗礼,青年也可以参与戏剧演出,进而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青年通过切身的感受,会对我国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自信也就树立了。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72.

[2]肖舒楠、周琴.《为何六成青年感觉国人崇洋媚外》[N].中国青年报,2007(12).

[3]谭力源.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P].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12).

[4]《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12.

[5]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8(5).

[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

(责任编辑:兴安)

中图分类号:K8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319(2016)02-00072-03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观文化自信
料理机设计之我见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中西文化价值观下的真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