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诊断价值

2016-04-14邵春晖李培英

肝脏 2016年2期
关键词:超声造影老年诊断

邵春晖 李培英

721000 陕西 宝鸡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诊断价值

邵春晖李培英

721000陕西宝鸡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结果73例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共有95个小病灶,良性病变37个,恶性病变58个。超声造影诊断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93.10%、89.47%、94.74%以及92.63%,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2.97%、81.03%、69.23%、82.14%及76.84%,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具有诊断价值高的特点,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老年;肝硬化;诊断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疾病,同时也是引起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早期发现及诊断肝硬化患者中的原发性肝癌,以及早期鉴别诊断肝硬化患者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2]。常规超声因对深部小病变的分辨率不高,并且边界回声不清,因此对肝脏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定性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3]。随着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技术的快速发展,从组织微循环灌注的水平上对肝内局灶性病变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可能。超声造影剂作为血池示踪剂,可以实时、动态连续地观察肝血窦水平的微循环以及肝局部病灶病变的微循环,从而根据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以及特征的不同,对肝内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的鉴别诊断[4]。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患者进行诊断,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对诊断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患者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②年龄≥60岁的患者;③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上高度疑似为肝细胞癌,CT或者超声检查结果为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②病变距离体表>3.0 cm者;③未接受过常规超声或者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3例,其中男49例,女2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8±7.3)岁;病灶直径0.4~2.9 cm,平均(1.82±0.31) cm;肝硬化静脉曲张程度:轻度38例,中度12例,重度23例;肝硬化病因:11例为酒精性肝硬化,5例为药物性肝硬化,42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5例为丙型肝炎后肝硬化。

二、仪器及试剂

仪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具有机械指数为0.05~0.08的全程最佳化造影谐波成像模式(UCI+CWPI),4D的容积探头,探头的频率为2~5 MHz和2~4 MHz,同时声学定量TIC分析配有QLab分析软件,可进行脱机分析,仪器的其他预设条件如深度、增益以及彩色流速范围等在造影过程中均为统一标准保持不变,聚焦点的设置根据病变的深度实时确定。试剂:造影剂为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提供),向产品中注入5 mL的生理盐水并用力震荡,以使冻干物完全的溶解而成为乳白色的液体。

三、方法

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超声造影的具体操作方式:①选择最佳的切面然后进入到超声造影的模式,注射造影剂并启动内置的计时器,并对可疑病灶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不间断的实时观察灌注剂的回声强度变化情况,并记录小病灶的位置、数目以及大小等回声特征;②根据病灶的回声特征对病灶作初步的诊断,然后启动超声造影模式,并在注入造影剂的同时启动内置计时器,连续地对病灶的灌注以及回声强度变化情况实时观察5 min,并保存全过程的动态影像,最后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对超声造影结果进行解读。常规超声检查的具体操作方式:①对肝脏行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边界的回声以及后方的回声变化情况,并记录门静脉、肝静脉以及下腔静脉内的声像特征;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检查病灶内的血流情况并观察血流的具体情况如丰富程度、分布以及频谱特征等,同时记录血管内有无出现栓子回声。最后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分为以下5类[5]:良性,可能良性,不确定良恶性,可能恶性,恶性。

四、诊断标准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

五、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的描述采用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病理诊断结果

纳入的73例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共有95个小病灶,其中良性病变共37个,恶性病变58个,分布情况见表1。

二、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的诊断结果比较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诊断结果见表2。

三、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的诊断价值比较

超声造影诊断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93.10%、89.47%、94.74%以及92.63%,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2.97%、81.03%、69.23%、82.14%及76.84%,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95个小病灶的良恶性病变分布情况[n(%)]

表2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的诊断结果

表3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的诊断价值(%)

讨论

肝脏局灶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包含良恶性肿瘤以及增生、炎性病变等,是由于肝内结构的异常增生、代谢异常以及炎症等引起肝脏局部的病理性改变所致[6]。对于肝内局灶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目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点,由于不同性质局灶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早期检出并准确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常规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肝脏病变检查首选且应用最多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研究证实,常规超声不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微循环灌注,并且当病灶的大小、位置以及回声特征等不同时,常规超声不能较好的对肝内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的鉴别诊断[7]。有报道表明,当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病变进行检查时,常规超声的声像图不典型,不易鉴别诊断硬化结节和早期肝癌,从而导致患者的误诊和漏诊[8]。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超声造影剂的研制,超声造影技术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超声造影剂通过SonoVue产生的高强度的非线性谐波信号,使人体组织的低速血流分布情况以及微小血管的显示率得到明显提高,继而获得了肝内局灶性病变微血管的灌注特征,并最终增加了对肝内局灶性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9,10]。临床研究表明,常规超声对肝脏转移性病灶以及微小病灶的敏感性只有53.0~77.0%,对于深部病灶或者<1.0 cm的微小病灶,其敏感度甚至更低,而超声造影对小病灶以及微小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11]。

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患者进行检查,旨在探讨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在本研究中,共纳入73例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共合并有95个小病灶,其中良性病变37个,恶性病变58个。采用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进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93.10%、89.47%、94.74%以及92.63%,而采用常规超声诊断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2.97%、81.03%、69.23%、82.14%及76.84%。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提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而言,更能够发现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内的局灶性小病灶(≤3.0 cm)。这与超声造影的以下特点有关[12,13]:①清晰地观察到了小病灶以及其周围肝组织血流的灌注特征;②提高了低速和低流量血流的检出,③增加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与周边肝组织的声学界面以及增加了影像学特征的对比度,④反映了周围实质和小病灶组织之间血流灌注的差异以及病灶内微血管的灌注状态。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利用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肝内小病灶的血流显示率以及病灶内血流的分布情况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提供了比常规超声检查更加丰富准确的诊断信息,因此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定性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维娟,许建明,胡静,等.肝硬化患者肠道粘膜通透性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的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411-414.

2 Francisco FA, de Araujo AL, Oliveira Neto JA,et al.Hepatobiliary contrast agent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cal hepatic lesions, pitfalls and other indications.Radiol Bras,2014,47:301-309.

3 朱鹏,陈战,王宇明.《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管理》推荐意见.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21-24.

4 李媛,韩东,刘红雨,等.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有用性评估.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336-337.

5 粟景艳,马德亮,李烈炎. 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影像特点.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275-277.

6 王蓉.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86-88.

7 周薪传,智慧,肖晓云,等.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37-139.

8 黄泽萍,王平,郑荣琴,等.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能力的比较.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2:29-33.

9 Guibal A, Bertin C, Egels S, et 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follow-up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r cryoabl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treated-area patterns and their changes over time.Eur Radiol,2013,23:1392-1400.

10何志容,殷军,宋鑫,等.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超声造影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484-486.

11王敏,印淑均,杨倩玫,等.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72-2074.

12钱晓莉,司芩,仝威,等.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156-159.

13Jang HJ,Kim TK,Wilson SR.Small nodules (1-2 cm) in liver cirrhosis: characteriza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Eur J Radiol,2009,72:418-424.

(本文编辑:易玲)

(收稿日期:2015-05-29)

·临床与基础研究·

猜你喜欢

超声造影老年诊断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