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分次给药与一次给药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2016-04-14542400桂林平乐县人民医院儿科

肝脏 2016年2期
关键词:脾肿大洛韦药组

542400 桂林平乐县人民医院儿科



更昔洛韦分次给药与一次给药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廖凤明

542400桂林平乐县人民医院儿科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临床极为常见,治疗时需要多疗程,给药方法多种多样[1]。现阶段,相关医学文献报道,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是其中两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本研究对我院儿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更昔洛韦分次给药和一次给药在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将既往有明确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感染病史、血制品应用史等的患儿排除在外[3]。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两组,即一次给药组(40例)和分次给药组(40例)。一次给药组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在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1)岁;病程在3~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3.3±1.3)个月。在临床症状方面,30例患儿为黄疸,38例患儿为肝肿大,16例患儿为脾肿大。分次给药组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0)岁;病程在3~7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3.4±1.3)个月。在临床症状方面,29例患儿为黄疸,39例患儿为肝肿大,15例患儿为脾肿大。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在诱导治疗方面,给予一次给药组患儿更昔洛韦一次给药治疗,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每日10 mg/kg的更昔洛韦,每次滴注时间均在1 h以上,连续应用2周;给予分次给药组患儿更昔洛韦分次给药治疗,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每次5 mg/kg的更昔洛韦,每天2次,每12 h 1次,每次滴注时间均在1 h以上,连续应用2周。在维持治疗方面,给予两组患儿静脉滴注每日5 mg/kg的更昔洛韦,治疗1周后让患儿休息1周,连续3次序贯,同时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患儿有针对性的支持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三、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进行认真检查,对总胆红素(TBil)、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肝脾肿大情况进行测定,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同时将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四、疗效评定标准

若治疗后患儿的黄疸完全消退,具有正常的肝脾及ALT水平,巨细胞抗体由阳性向阴性转变,则评定为显效;若治疗后患儿的黄疸极大程度消退,具有较小的肝脾及较低的转氨酶水平,巨细胞抗体滴度显著降低,但是定性实验仍为阳性,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治疗后患儿的黄疸没有消退,甚至有所加重,肝脾也没有缩小,甚至有所增大,转氨酶水平也没有降低,甚至有所提升,巨细胞抗体仍为阳性,则评定为无效[4]。

五、统计学分析

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时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0.0,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率的比较,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一、两组患儿的各观察指标比较

分次给药患儿的TBil、ALT、γ-GT水平均显著低于一次给药组(P<0.05),肝肿大、脾肿大均显著于一次给药组(P<0.05)。具体见表1。

±s)

注:与一次给药组比较,*P<0.05

二、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一次给药组患儿中显效15例,有效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27/40);分次给药组患儿中显效21例,有效1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分次给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一次给药组(P<0.05)。

三、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一次给药组患儿中白细胞下降1例,呕吐3例,转氨酶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分次给药组患儿中腹泻1例,白细胞下降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率为5.0%(2/40)。分次给药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一次给药组(P<0.05)。

讨论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发人群为小儿,累及多个脏器,受害最严重的为肝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儿缺乏完善的免疫功能和较低的肝酶活性。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表现为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在末梢血中,同时具有越来越低的CD4 /CD8 比值[5-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T细胞亚群的平衡受到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感染的严重不良影响,进而造成机体缺乏平衡的免疫功能。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感染的致病机制主要为体内多脏器细胞内存在大量复制和播散的病毒,引发直接损伤,进而引发免疫病理变化,因此对病毒复制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是临床对其治疗的关键。而要想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可以将其和免疫调节、对症治疗等有机结合起来[9]。

现阶段,国内外相关医学学者普遍认为[10],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治疗中,更昔洛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液系统,减少血小板及白细胞,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儿的血常规进行定期检查,通常情况下每3天一次。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儿科疾病,在临床极为常见,治疗需要多疗程,给药方法多种多样,一直以来,儿科临床医护人员给予了给药困难及药物浪费问题以充分的重视,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有效解决[11-12]。本研究结果表明,分次给药组患儿的TBil、ALT、γ-GT水平均显著低于一次给药组(P<0.05),肝肿大、脾肿大均显著短于一次给药组(P<0.05),充分说明了更昔洛韦分次给药在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比一次给药好,从而为患儿早日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分次给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一次给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一次给药组(P<0.05)。

总之,更昔洛韦分次给药在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效果比一次给药好,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田书芳.茵陈平胃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 杨宁.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13, 12:20-22.

3 熊卫莲.昔洛韦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5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77-78.

4 张延义.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62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 13:341-343.

5 陈细香.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33例.西部中医药, 2014, 8:106-107.

6 熊小丽, 陈鹏, 鄢素琪,等.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563-566.

7 于静, 高芳, 严海燕.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66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4, 19:37-39.

8 顾小海, 孙海平.两种疗程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对比研究.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4, 11:839-840.

9 黄振菊.小儿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抑制治疗观察.肝脏, 2015, 32:174-175.

10俞海英, 郭银燕, 潘剑,等.10年肝病住院患儿疾病变化趋势分析.肝脏, 2014, 19:200-203.

11European Autoimmune Hepatitis-Budesonide Study Group, Woynarowski M, Nemeth A,et al. Budesonide versus prednisone with azathiopr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Pediat, 2013,163:1347-1353.

12Mileti E, Rosenthal P, Peters M G.Valid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simplifi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ildre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10:2.

(本文编辑:茹素娟)

(收稿日期:2015-07-10)

猜你喜欢

脾肿大洛韦药组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不明原因长期脾肿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
脾为什么会变大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脾为什么会变大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内脏利什曼病一例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试论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与活血药组的配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