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关于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2016-04-13沈璐璐童欣周志微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新常态

沈璐璐 童欣 周志微(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新常态下关于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沈璐璐童欣周志微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完全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聋人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形势更是举步维艰。文章分析了聋人大学生在新常态背景下面临的外部挑战及自身阻力,并从政府,高校,聋生自身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找到促进聋生就业的途径。

关键词:新常态;聋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环境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另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05年的338万人增加一倍还多,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严峻不言自明。聋人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成员,由于自身缺陷使其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加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且逐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或供需不协调导致聋人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聋人大学生也是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其潜力不仅能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还能增加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更要努力做好聋人大学生就业工作。

一、新常态下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一)新常态的内涵。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7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1]简单来说,我国经济新常态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经济发展状态的新的常态现象。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原来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下降至7%日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第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第三,经济增长动力逐步转变。第四,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思路开始转型。由此看来,经济新常态实质上是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进入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阶段。

(二)提高聋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应对新常态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接受高等教育的聋生数量不断增加,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聋人大学生就业,但是由于社会并不看好聋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很多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导致聋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2]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不仅没有缓解这种就业难,相反却雪上加霜。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导致就业岗位的缩水,聋人大学生本身的竞争力就低于普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岗位减少,就业竞争力剧增的情况下,其自身就业能力低下的弱势就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因此,提高聋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经济新常态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只有增强聋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其就业,不至于让经济新常态打破聋生就业市场的稳定。

(三)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颁布法律保障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原因在于,大多数残疾人通过高等教育这一方式提高了自身素质,却很难在大学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高学历与低就业的鲜明对比深深打击着残疾人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尤其是聋人大学生,其自身听力缺陷导致他们比一般肢残大学生更难就业。[4]而无业不稳,劳动者一旦找不到工作,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其家庭也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困难。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他们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如果毕业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来证明自己,回报父母,会使他们敏感的心灵遭受更严重的打击,且其负面情绪很容易得到激发,从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因此,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二、新常态下聋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经济新常态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在使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正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聋人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遭遇挑战的机率明显更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外界挑战。

1.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岗位缩减。由于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特殊高等教育的发展,聋生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步增大,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聋人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由于聋人大学生受自身听力缺陷的制约,社会为其提供的职业及岗位本身都是有限的。有限的就业岗位和逐渐增加的聋人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矛盾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变得更加尖锐和激烈。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由原来的高速增长变为现在的中低速增长。经济的增长速度直接影响就业率的高低,根据奥肯定律,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就大,就业岗位增加,失业率也会降低;反之,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需求量相对减少,直接接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则会升高。[3]因此,经济新常态给就业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就业岗位的缩减。这样的情况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不甚乐观,尤其是针对各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的聋人大学生。

2.经济结构优化,就业机会降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降低了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由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使得原来的高耗能、低产出的大型项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资源重组速度加快,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职业的更新替换。对于就业者来说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及反应能力才能跟上职业更替的步伐,不至于沦为失业者,而很明显聋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低于普通就业者,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适应新型职业,因此更容易错失就业机会。同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对我国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劳动力供给大军中的特殊群体聋人大学生。但是由于我国聋人高等教育还不够发达,办学层次不高。聋人高等教育还大多停留在本科、专科教育的层次上,所培养的人才以应用型为主。[4]这样的特殊高等教育现状必然影响聋生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使之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自身因素。

1.听力缺陷导致就业范围狭窄。自身存在听觉障碍使聋人大学生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反应,大学校园环境使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的聋人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问题时,更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负性情绪反应,[5]从而对其就业造成影响。一方面,企业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地方,因此在录用人才的时候,总是最先考虑员工能为企业创造的最大利润,而不是出于任何慈善目的解决聋生的就业问题。所以很少有企业自愿为聋生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即使有一些企业为避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为聋生提供一些岗位,也大都是替代性很强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造成聋生的可选择范围狭窄。另一方面,聋生因为在学校所学专业大多是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为聋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围绕计算机,动画设计等专业,技术含量低且缺乏社会实践,多以理论传授为主要授课方式,导致聋生知识面狭窄,就业选择进一步受限。尤其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创新驱动型产业迅速发展,对专业技术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而聋人大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沟通能力不强导致就业能力低下。由于聋生的听力损失,其疏离感较健听大学生表现更为突出,更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的情绪,且交往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低。[6]此外,聋生交往圈子大多是跟自己一样的聋人,跟普通人交流的机会很少,而且因为沟通障碍,导致聋生和普通人双方都不愿意与对方进行交流。这样聋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也必然会存在沟通上的矛盾,最终难以达成就业协议,这也是聋生难以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即使聋生通过家人、老师、或同学等关系找到了工作,期间也会因为沟通问题而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听力缺陷造成语言障碍使得聋生在工作中难以融入健听人群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研究表明,聋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普通人群样本的检验结果要高,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相比,更容易出现偏执、人际敏感、抑郁等心理问题,[7]这种人际关系的困扰也是聋生频繁更换工作,甚至难以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新常态下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改善外部环境,保障聋生就业。

1.加强政府保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和人的决定性作用。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政府,只有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才能保障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8]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变缓所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减少增加了聋人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聋生的竞争力更弱,因此面对缩减的就业岗位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针对于此,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聋人大学生就业保障力度,减轻就业歧视。目前国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就业,这些政策应该同时涵盖听力有缺陷的聋人大学生,必要情况下还应该放宽对聋人大学生的资格限制。此外,国家机关应带头为聋生提供合适岗位,接纳聋生就业,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创造更多基层就业岗位,提供给聋人大学生。当然政府还必须严格监督企业对聋人大学生的录用情况,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作用。

虽然政府在保障聋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忽视。新常态背景下,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市场机制开始越来越发挥出决定性作用。为了适应新常态的这一特征,政府在就业方面的政策也应该遵循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和人的决定性作用。首先,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保增长来达到保就业的目的。经济新常态下,一些传统的产业逐渐趋于饱和的同时,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也会不断涌现出来,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因此政府对于这些新常态经济孕育出的新产业形式应该给予大力扶持,保障就业市场的稳定,从而保护聋人大学生在就业危机中的利益。其次,充分调动聋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弱势群体的称号让一些聋人大学生心安理得的接受政府的馈赠,在就业方面对政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聋人大学生主动就业的积极性。新常态下,解决聋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定要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就业的主体,最大限度的拓展就业渠道。最后,扶持聋人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人推崇,是解决就业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且自主创业更具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就业冲击。

2.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增加聋生就业机会。首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型产业迅速发展,高科技产业衍生出来的高端就业岗位显然更偏爱高素质人才。而我国目前的特殊高等教育发展还不是很健全,专业设置单一,层次偏低,无法满足新常态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国外特殊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早,且发展成熟,如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以及俄罗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的聋人中心均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为聋生提供从本科到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9]我国特殊高等教育可以借鉴这些先进办学经验,把对聋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更高层次的教育上,在扎实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办学层次,逐步形成本硕博一体的特殊高等教育体系。其次,创新教学内容。聋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旧的职业会消失,新的职业会出现,高校应随时关注社会需求变化,并根据聋生生理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专业设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增设专业,满足聋生及社会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转变培养方式,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经济新常态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聋人高等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转变培养方式,提高聋生的专业技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作为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融入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变成大学教育的一种常态,不能“临时抱佛脚”。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教育,给聋生配备专业职业规划指导师资,使聋生从大一入学就接受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大二大三开始到高校合作的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大四毕业前进行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聋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其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经济新常态输送更多合格的劳动力,减轻社会压力。

(二)树立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1.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自主创业。聋人大学生作为为数不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聋人,都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大多数聋人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都盯着那些待遇好又体面的岗位,难免处处碰壁,心理受挫。此外,聋生在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很多都不愿意再回到小城市找工作。这些根深蒂固的就业观念严重阻碍了聋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必须加以引导,逐步转变。

一方面,引导聋人大学生走出自己设置的就业陷阱,不要只盯着大城市以及体面又高薪的职业,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认清社会现实,放平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很多新的职位空缺,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机遇,他们可以选择在这些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聋人大学生要树立创业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由于我国目前的聋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多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且据调查,大多聋生都愿意从事艺术设计类工作,[10]因此,他们可以向政府申请创业基金,成立自己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用聋人的视角感知世界,设计出不同于普通人的作品,赢得社会关注。

2.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沟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由于听力缺陷,聋人大学生往往自信心不高,害怕交流,尤其是与健听人群的交流,这种心理障碍导致聋生沟通能力低下,严重影响聋生就业。要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必须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很多聋生都是后天或药物致聋,会残留一些听力及语言能力,因此,聋生可以通过课下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经常与健听人在一起完成任务,克服交流恐惧感,增强其沟通能力及融入感和自信心。聋人大学生还应该多和普通大学生做朋友,尽早融入健听人群的世界中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此外,聋生还应该定期邀请健听大学生举办模拟面试,模拟真正面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听取健听大学生的意见,掌握面试技巧,为以后的面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聋人大学生应该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应对来势汹汹的就业危机。同时,只要政府、高校、聋生三者共同努力,聋人大学生也一定会迎来就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经济新常态与湖北新作为——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论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5):6-9.

[2]童欣,陈垚,药丹.影响聋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30):183-185.

[3]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2):82-85.

[4]韩梅,袁群,贾林.聋人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2):180-181.

[5]郝均倩.国内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1):47-51.

[6]童欣,陈垚.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特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5):85-87.

[7]孙博,童欣,邵辰,等.聋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10):54-56.

[8]刘亚苹,刘春秀,解翠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5):65-67.

[9]童欣,曹宏阁,康顺利.分析借鉴美、俄聋人高等全纳教育经验——以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和俄罗斯鲍曼技术大学聋人中心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9(4):30-35.

[10]孟繁玲.河南省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9-231.

[责任编辑刘金荣]

作者简介:沈璐璐(1991-),女,河南许昌人,天津理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童欣(1957-),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技术。

收稿日期:2015-05-04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01-0050-04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新常态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