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遵宪诗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6-04-13欧治华李小燕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黄遵宪手写诗学

欧治华,李小燕

(1.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2.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田小学,广东 深圳 518118)

黄遵宪诗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欧治华1,李小燕2

(1.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2.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田小学,广东 深圳 518118)

近代教育家和诗人黄遵宪在青年和中年时期经过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逐步提出“我手写我口”、“率真”和“有我”的诗歌才能感人以及“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等观点,其诗学理论从萌芽到初成并得以发展、完善。黄遵宪诗学理论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能有效地指导当今写作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黄遵宪;诗学理论;写作教学

黄遵宪(1848-1905年)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爱国诗人,也是近百年广东教育改革先行者之一。作为在近代中国的文学、教育等领域敢于摇旗呐喊的改革先锋,黄遵宪对诗歌创作的理论思考与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笔者尝试梳理黄遵宪诗学理论的形成、发展,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构架,从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探讨其对当今写作教学的借鉴意义,以期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黄遵宪诗学理论的发展

(一)“我手写我口”——诗学理论的萌芽

黄遵宪生活在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思想界都笼罩在一片复古主义的思潮中。“黄遵宪坚持‘诗言志’的立场和取向,符合其‘熹言经世’的实用主义性格[1]”。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他开始对诗歌革新的问题进行理论思考。1868年,黄遵宪在《杂感》一诗中大胆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2]369”。这一观点是其诗学理论萌芽的标志。

黄遵宪反对盲目模仿古人,批判“沿习甘剽窃”的迂腐风气。从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来看,他提倡今人要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立足于社会现实,进行独立思考,敢于写出自己的想法,不必拘牵于古人;但古人好的方面,如比兴等手法可以借鉴。由此看来,“我手写我口”是诗人对创作的一种自信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创作出令人称颂的好诗。从诗歌语言来看,黄遵宪倡导语言要通俗、明白。他甚至认为,即使是流俗语,只要运用得好,五千年后也能绽放光彩。黄遵宪将这一思想体现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如《幼稚园上学歌》十首和《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首就明显具有客家儿歌的特点。如:“春风来,花满枝,儿手牵娘衣。儿今断乳儿不啼,娘去买枣梨,待儿读书归。上学去,莫迟迟[2]413”。简单而松散的句式和口语化的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清新畅快之感。“我手写我口”这一诗学理论的萌芽,启发诗人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不必拘泥于前人传统,而要通过独立思考,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的生动诗作。

(二)“有我”与“率真”的诗歌才能感人——诗学理论的初成

《致周朗山函》和《人境庐诗草·自序》是黄遵宪较为系统论述诗歌主张的两篇文章。前者为青年时期所创,后者写于中年时期。二十五岁的黄遵宪在创作过程中,立足于自身的意识,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他在与周朗山探讨诗论的信中,“有我”、“率真”的主张多次出现,其诗歌理论初步形成。

诗歌的创作内容必须随时代而变,而非将古人的诗歌风格套用于当下而已。黄遵宪主张要进行诗歌革新,强调诗歌创作的内容要有独特的个性,提出“有我”

的创作意识。“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这里的“有我”比“我手写我口”中的“我”有了更加鲜明的自我意识,强调“我”与当下的现实紧密相连。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只有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与所处社会现实以及时代的脉搏息息相通,写出来的诗歌才能感人。在诗歌创作的情感方面,黄遵宪认为诗歌要表达“率真”之情,因天地之间“有真意以行其间者”。如果“不能率其真,而舍我以从人,即刻画求似而得其形,有则肖矣,而我则亡也。”其诗作《在伦敦写真志感》的两句:“人海茫茫着此身,苍凉独立一伤神[2]437”,把“我”当下的心境用“茫茫”和“苍凉”坦率地表露出来,不隐晦不掩饰,直达“我手写我口”的效果。

进入21世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0—2002年,有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议案,要求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促进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业专业合作社法》)。

“率真”和“有我”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前者指向诗歌情感,后者指向诗歌内容。“有我”的诗歌内容服务于“直率”的情感表达,而直率有真意的情感需要“有我”的诗歌内容来直接表现。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都以反映现实为基础,顺应现实需要进而突出时代精神,将“有我”的内容和“率真”的情感融为一体,诗歌才能达到感人境界。

(三)“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诗学理论的发展

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和诗歌创作的大量实践,黄遵宪的诗歌创作思想日益发展、完善,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进一步阐释了诗歌理论内涵: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2]485

这篇《自序》中的“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是诗论的核心观点。“事”指客观的社会现实。“诗外”可看做是作诗前的素材积累,把观察的事物进行加工储存。“诗之外有事”就是要求诗人的创作要依据现实,在作品中反映自己对所处时代、世事、人事独特的看法。黄遵宪在后来的创作上一贯践行“诗之外有事”的主张。他跌宕起伏的仕途经历为他提供了广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如太平天国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等事件,都在他的作品有所呈现。其代表作《日本杂事诗》正是基于现实记录“我”的真实情况和看法,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风俗服饰等方面,具有“事件”广而全的特点。

“诗之中有人”的“人”内涵丰富,既指创作主体本人和作品中所写之人,也指读者。“诗之中”即诗歌的创作过程,而“诗之中有人”就是要求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表现自己的思想个性,流露真情实感,也要秉持读者意识,尊重读者感受。黄遵宪的许多诗作都饱含着一位满怀热血的爱国诗人情感,如《出军歌》、《冯将军歌》、《聂将军歌》等表现了对将士的歌颂与缅怀之情,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个忠心报国的光辉形象。

“诗外之事和诗中之人”,可归纳为诗歌创作的两大源泉和动力。“诗外”是素材的积累,为“诗中”的创作过程提供创作素材,两者分别代表不同的创作阶段,而诗外之“事”与诗中之“人”作为创作对象也代表着不同的两个层面。任何事情都需要人的参与才能进行,人的情感又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者彼此联系、相互融通。

二、黄遵宪诗学理论对当代写作教学的启示

在当今写作教学中,受应试观念影响,一些语文教师不仅不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题材,还教授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指导学生编故事,说假话,抒假情,大谈假感受,甚至让学生大量背范文以应试。[3]教师重应试技能训练,轻兴趣情感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对写作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产生错误认识,阻碍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写作素养。黄遵宪“我手写我口”以及“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的诗学理论对当今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启发语文教师变革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口”的写作态度,激发“率真”、“有我”的写作意识。

(一)诗学理论在写作教学目标中的运用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诗歌主张历来受到文人创作的重视,同样需要引起中小学生写作的重视。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写作目标: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4]8其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正好契合了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诗歌主张。首先,这一目标并不是主张学生把生活中的口语直接以流水账形式记录下来,而是注重态度、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其次,该目标主张不要模仿成人的语气,更不要胡编乱造,说假话、空话、套话,而是写出符合自己年龄、心理的话。最后,该目标提倡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将真情实感写得明白易懂。因此,教师在确立写作教学目标时,应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写对自我、

家庭、学校、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要用通俗、明白易懂且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写话是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这是低学段的基本要求,同样适用于中高学段。当学生愿意把心里所想的话准确、通俗地写出来,而不是通过背诵好词好句来完成写作,作品才有“率真”的味道。

“诗之中有人”也与新课标提出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4]13有重要关联。正如黄遵宪的弟弟黄遵楷回忆时所说:“(黄遵宪)遂举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仰天椎心,不敢告人之语,一泄之于诗。酒酣耳热,往往自歌自哭,自狂自圣,谓‘他日之读我诗者,其亦忽喜忽怒、忽歌忽泣乎?非所知也[5]131’”。这是黄遵宪“诗之中有人”思想最集中的体现。诗歌不仅仅是黄遵宪的自我表达,同时也期盼着他人能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变化。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写作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是与他人交流思想,产生情感共鸣的工具。学生只有理解了“人”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才会在写自己所思所感的同时考虑读者的感受,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人。这种“文中有人”的写作意识,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改变以应付作业与考试为写作目的的错误态度。

(二)诗学理论在写作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有我”的诗歌创作意识对于语文教师安排合适的写作教学内容同样有重要启发。学生与熟悉的朋友交流时可以滔滔不绝地聊很久,此时的他们把自己放在了话题的中心,对事物的看法与他人的评价都带上了“我”的意识。面对的听众是熟悉的朋友,他们处于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思路容易被打开,语言表达畅通无阻。因此,也能表现得“率真”。

基于上述学生心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来选取素材,密切关注“有我”的事件。从生活经验来看,选取贴近学生内心的题材,如参与一次班级活动后的心得体会,写给未来的自己一封信等,让他们有话可说,愿意表达自己率真的情感。从学生学习经验出发,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单元设置的主题资源,联系所讲课文的精彩内容和知识要点,整合起来导入写作,以此唤醒学生近期的学习体验。学生回想熟悉的内容后,自然会降低畏难情绪,较快进入写作状态。

其次,教师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时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须考虑与单元的组织原则具有内在关联的种种学习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到可能留在这一年级的学生之不同需要与兴趣[6]115”。自三年级开始,学生对每个单元固定的习作训练模式难免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对写作形式进行调整,多采用随笔方式让学生写作。在摆脱了条条框框的限制,自由发挥想象的条件下,学生容易把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写出具有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语言的回归,归根结底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回归,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7]”。随笔的写作为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写“我”想说的,记录“我”想写的内容。单元习作与随笔交叉进行,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对作文的厌倦心理,也能够让学生联系熟悉的人和事有话可说。

(三)诗学理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我手写我口”是鼓励学生把想说的话用简明、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不能忽视口头作文能力的训练。没有主题的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教师还可组织台下的学生对演讲者进行评价,通过互动交流不同看法。此外,设有固定主题的口头作文和即兴演讲同样能够锻炼学生口头作文能力。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激发学生的积极开口说话与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黄遵宪“诗之外有事”的诗学主张是基于现实这一源泉提出,对于写作教学也非常实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作文,换句话说则是要求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再把自己的感触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组员监督创作、组间优秀作文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写日记、周记或随笔等习惯,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如果让写作成为日常习惯,学生喜欢据“事”而论,有话可说,怕写作的心理将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黄遵宪在《自序》中谈到“述事”时,强调的是“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书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相当有难度。教师可以从“今日”出发,丰富现有的写作素材,如组织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小组配合完成调查报告,或者要求学生写观察作文等。教师也可设计特殊的场景,制造“事”端,根据学生的日常活动及时捕捉写作素材,让学生把现实中的人和事及时记录下来。因此,写作教学

过程应更多地鼓励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细心关注现实生活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诗学理论在写作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写,教师评。新课标在第三学段对写作评价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经历欠丰富,且未经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很难写出与成人一样有深度的文章。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教师不要拔高写作目标,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适的写作评价标准。有效的评价才能发挥其检查、反馈和激励等多种功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以及“率真”“有我”的诗学理论,启发教师在制定写作评价标准时注重“写真情实感”“有我”和语言通俗易懂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写作时也应遵循评价标准,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有我”的“率真”,关注写作中的“人”。文章中的“人”,可能是作者本人也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这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教师的评价一方面要侧重于对主人公的评价,即换位思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被关注,这是对学生写作水平间接的肯定。另一方面,对作者的写作水平直接进行评价,可以对比前面的几篇作品批注进步之处,对优美的词句进行勾画。通过圈点与批注,教师用积极正面的评语直接肯定学生的写作优势,以此激发学生乐于继续写作的动机。

总之,作为中国近代的著名思想家,黄遵宪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他的诗歌创作思想对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语文教师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积极借鉴,勇于创新,不断反思和改进教法,使学生能够敢写乐写,会写善写。

[1]黄升任.黄遵宪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4.

[2]陈铮.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黄遵宪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黄遵楷.先兄黄公度先生事实述略[M].北京:中华书局,1960:131.

[6]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台湾: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1:115.

[7]李晓华.随笔: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关于作文语言个性化的回归[J].阅读与写作,2008(5):65-57.

【责任编辑:赵佳丽】

Huang Zunxian's Poetry View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Today'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OU Zhi-hua1,LI Xiao-yan2
(1.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2.Jintian Elementary School,Pingshan District,Shenzhen 518118,Guangdong China)

Huang Zunxian raised his poetry view“I write what I say”,“Only‘sincere’and‘I’poetry can be touching”,and“Something is important outside the poetry,and someone is important inside the poetry”after a rich experience in poetry writing in his young and middle-aged period.His poetic theory went from germination,primary appearance,to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has cross-era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and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target,content,process and evaluation innovation of today’s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Huang Zunxian;poetry view;composi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G642.0

A

1671-5934(2016)05-0120-04

2016-09-0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4CJY06)

欧治华(1970-),女,湖南长沙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黄遵宪手写诗学
手写比敲键盘更有助于学习和记忆
背诗学写话
我手写我心
黄遵宪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黄遵宪研究综述
黄遵宪埋书稿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