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耗散结构在编辑工作管理中的应用
2016-12-09孙健
孙健
(惠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 惠州 516007)
熵、耗散结构在编辑工作管理中的应用
孙健
(惠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 惠州 516007)
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到编辑工作的管理中,其目的使管理熵在结构功能上对编辑工作管理系统进行良性优化及内外协调;耗散结构理论则演示了对编辑工作的管理实质上是一个降熵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原理对编辑工作管理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编辑工作管理效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编辑工作;熵;耗散结构;管理
“编辑”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在古代和现代其内涵和外延不完全相同。但总的来说,其主要指的是收集材料,整理成图书或报刊。现代编辑工作内容大大扩展,日趋复杂。目前,除图书、报刊等传统文字文献编辑外,还有学术杂志编辑、音频广播编辑、视频电视编辑、商品化声像编辑和电子版(与纸质版相对应)信息编辑,以及互联网时代流行的“自媒体”编辑等。而编辑工作,主要是指收集和甄选有关出版方面的素材及材料,按照编辑学原理指导并协调编辑人员实现选题计划,在满足出版所需软硬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精神,编纂出符合兼含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各种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并从内容、形式和技术各方面使其适合于出版或面世。
当前,我国编辑工作也遇到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使编辑工作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伴以社会新闻出版政策及配套制度的纵深发展,提高政府、社会对编辑工作价值的认同感,加强和改进对编辑工作管理的效益评价。文章试借助熵及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编辑工作管理系统,透视编辑工作管理的全过程,以期能够对我国编辑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熵理论与管理熵
(一)熵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Clausius)把可逆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与温度之比值称为熵(Entropy),熵在希腊文中指演化。克劳修斯对熵是这样定义的[1]:
其中,P0标识为起点,P标识为终点,S0、S则分别为在P0点、P点时动态熵值,T标识别为绝对状态下的温度值,Q标识为相对热量,S-S0则用数差值来演示熵的瞬态变化情况。假设系统行进过程是可逆的,则可推断熵的瞬变(上述公式中的积分值)只是一种简单的动态物理量,并不受到积分路线的变化影响,其峰值是由起点和终点状态决定的。整个系统的熵值呈现出的一个相对静态的函数。在19世纪中叶,英国学者开尔文(Lord Kelvin)尝试引入熵来演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系统交换中的特定规律:系统在可逆行进过程中,其动态熵值变化则决定于进入系统的热量与热源体自身温度的比值,而如系统处于不可逆的行进状态,则熵值无疑会大大高于热温比。具体而言:系统在能量单向输出的状态下,其熵值肯定会大于零,即熵递增态势;而系统在能量双向输入输出的状态下,其熵值则趋变为零。由此可得出结论:系统的熵值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的能量输入,另一方面取决于系统内部能量的消耗。
熵学的探索者们同时还推导出其存在的另一种重要性质,即:熵瞬变量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起始状态及相对完成状态,而系统与外部环境交互的热力学路径并没有造成熵值的实质性改变。换句话说就是,熵是一个相对恒定的自变函数,系统熵值仅仅与其所处的物理变化坐标数据有关。基于此,克劳修斯(R.Clau-
sius)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诠释为“熵增加原理”,因系统在相对孤立的情况下,其熵值总是超越零阀值呈正函数增长态势。
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一文中提出了“负熵”的概念[2],首次尝试将物理学基于热交换的熵变原理用到生物学领域,发现熵的“无法抑制性”增长态势则演示了生物有机体的无序性,而呈负函数增长态势的“负熵”则体现了有机体的有序性,这为熵原理的跨学科应用及研究揭开了序幕。随后对熵应用与实践的范围及领域越来越大,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浪潮的推进,将其从自然科学领域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可谓势在必然。
(二)管理熵
20世纪末期管理学最大的变革就是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原理和研究方法引入到管理领域,到目前为止仍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在此大背景下,“管理熵”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管理熵是指在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管理系统中,维系其有效运转的有机因素,比如组织、人员、制度、政策方法等,其运转契合程度度不可能达到100%,即使在忽略外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其有效能量总是单向性逐渐蜕减,与其同时无效能量呈正比例增长趋势。其实,这也是“质量守恒”定律在管理学中的对应体现。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其原因在于管理系统和物理反应系统一样,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质量守恒定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管理过程本身还会受到诸多非预期性干扰因素的影响,一种理想化的基于“零摩擦”系数的管理组织是不可能存在的。
综上所述,管理系统与自然界存在的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系统具有同样的运转规律,即其内部构成元素在独立或配合发生作用时,产能无用功和自身损耗是不可避免的。由此,许多学者试图用热力学中的“熵”原理引入到人类社会管理中,即“管理熵”。还有一部分学者从信息学视角对管理熵进行探索和研究,认为管理熵是管理信息在达成预期管理目标的指引下,协调系统内部各相关构成元素向共同目标行进中的信息传递效率与损阻的比值,即管理信息的传递效益。笔者吸取了以上两种观点,认为管理熵是系统内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及管理媒介在自身系统中进行内循环过程中的效能与损耗对比度量,系统熵上升表明管理效能降低及管理成本增加,反之亦然。
二、熵与编辑工作管理的结合点——耗散结构
(一)管理熵的质性规定
基于数学建模而衍生的管理熵其实必需满足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假设系统在“真空”中独立运行,保持极限维度的封闭状态,与系统外的交流和交换(包括信息、物质、能量等)维持在零系数的冰点上;二是假设构成系统的各要素、元素之间处于冷静态或热动态的能量差(含横向差和纵向差)层级,其内部运行体系呈现出一种无规律性的非平衡动态模式。此外,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熵增加的结果将使整个宇宙自发地从有序走向无序而趋于热平衡态,将没有温差,没有四季,没有生命,没有一切,世界最终走向死亡[3]。
(二)耗散结构的衍射应用
通过对自然界演变发展历程来看,生物系统的进化基本上沿着高级化、复杂化、有序化方向延伸。对于人类社会有机体中更细化的分支——编辑工作管理系统来说,其原发创新性特质要求系统必须保持高度开放,而系统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反溯于其内部的有序性。如此推论,编辑工作管理系统如何才能体现管理熵的应用效益呢?找到它们关联点和契合之处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困难。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在1969年提出耗散结构理论则为熵原理应用到人类社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视角,当然,编辑工作管理系统也不例外。
普里高津经过长期的探索及研究,成功借助“自组织”概念,并且认为自组织在进化过程中必然克服无序而走向有序,否则其本身就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消亡;与其同时,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这两种现象相互依存,互推互进,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这就是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具体而言,该理论认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绝对封闭”的自组织,任何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主动或被动与外部环境进行双向能量交换,而交换结果无疑会推动系统自身从量变至质变的发展演化。在此过程中,系统能量层级差所造成的结构性无序混乱状态,逐渐走向一种动态的有序模式,具体而言就是系统表现出自身定位规则、内部层次分明、元素功能匹配、运转良性高效等特征。对于这种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普里高津把它命名为“耗散结构”[4]。简而言之,耗散结构理论就是研究系统从不平衡状态到平衡状态如何进行交换及演变的科学。
传统管理学按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状态,将其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其中开放系统按其内部结构方式及元素排组模式又分为平衡态、近乎衡态和远离平衡态。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系统都处于不同程
度失衡且开放状态,不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系统自身与外界交互作用,叠加系统内自组织相应衍变,从而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这就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基本模式。研究发现,一切社会系统当然包括编辑工作管理系统都具有“耗散”作用下的自组织演变现象。
(三)编辑工作管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1.编辑工作管理性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决定和影响
对于编辑工作管理来说,这个社会管理子系统不可能完全对外封闭,其性能毋庸置疑决定于与外界交互信息的开放状态。开放性是编辑工作管理的首要特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编辑工作管理信息的交互和整合方面,存在着与政府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编辑行业协会及编辑外延服务体系之间的管理及协调关系;第二,编辑产品受众对象的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读者异质性方面,这些人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并且行业背景、人生阅历、教育程度、风俗文化、性格气质各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所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他们对编辑工作管理的反馈作用不容忽视。因此,编辑工作管理是一种动态变化的与外界保持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2.编辑工作管理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编辑工作管理更多地体现为政府行政职能的延伸。像其他学术管理机构一样,编辑工作部门也属于体制内的“官僚职能层级”子系统,简单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计划和指令,缺乏自主意识和创新机能,演化成“静止”且“平衡”的僵化模式,维持着一种无生命力的有序状态。随着新公共管理浪潮推进及政府职能转化,编辑工作正逐步朝着专业化、多元化、开放化格局发展,因此,时代发展对编辑工作的重新定位提出了迫切的变革要求。如何适应形势需要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编辑工作的诉求,是编辑工作发展目前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毋庸讳言,在此大背景下编辑工作管理系统无法固守成规,并且这种偏离平衡状态也将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越演越烈。
3.编辑工作管理系统内部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变量关系
马克思曾对人的本质作出论断,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社会关系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其总和亦不可能处于零运动发展状态。再者,对于高度社会化的人类来说,其行为方式及价值理念无法用程序化的数学公式来推算,这反过来印证了社会系统本质上也是非线性的。在实践中,涉及到编辑工作管理的各种要素中,无不折射出管理者及工作人员潜在的政治价值观、个性意识及复杂情感等。而这些要素无论是质的定性方面还是量的深度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方面都不可能沿着简单线性轨迹发展。此外,编辑工作管理本身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运转资金匮乏,与政府主管部门出现负效益博弈等问题。综上所述,这些内外因素汇总后形成合力致使编辑工作管理系统内部元素之间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变量关系。
三、提高编辑工作管理效益的策略思考
普里高津研究耗散结构理论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正熵的最小化,并抑制有可能致使正熵值上升的各种显性及潜在因素。具体到编辑工作管理而言,当正熵值达到影响管理系统正常运作临界点时,应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协调内部人员,以求降低正熵消耗;与其同时,创造条件从外部获得能量支持,引入一定的负熵流,从而维持编辑工作管理这一系统在安全阀值内和谐高效运转。目前,如何提高编辑工作管理效益,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开放的编辑工作管理系统
我国编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和资金的不足。应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创作良好的环境条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于编辑工作。在此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可供我们借鉴:一是,在高等教育中考虑增设和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目前,我国共有58所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6],但培养的专业化编辑工作人员仍存在较大缺口,还需继续扩大招生,以满足专业化编辑人才储备的需要。同时,要开门办编辑,大力引导出版协会、新闻媒体及社会出版机构参与编辑工作事务管理,因为这些团体的长期实践经验对编辑工作管理的作用不可低估。此外,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吸引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捐赠赞助,共同解决编辑工作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
(二)引入激励机制,构筑远离平衡的编辑工作管理系统
编辑工作是一个需要高度热情和奉献精神的职业,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耗竭”(burn-out)现象,如果不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激励,以保持其工作热情与士气,则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或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应改革现有的政绩评价制度,以工作业绩、工作能力、
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为主要考核内容,建立编辑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绩效管理。具体来说,可采用的激励方式有:外在激励(经济物质上的激励)、职位轮调(job rotation)、工作扩大化(job enlargement)、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提供参与决策过程的机会、完善考核升迁制度[7]、提供培训发展机会以及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等。通过激励编辑工作管理者及一线编辑人员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途径,可以有效构筑远离平衡的编辑工作管理系统。
(三)强化民主管理,协调编辑工作管理系统内部的良性互动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提高民主参与能力对优化编辑工作管理系统同样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正如邓哈姆(A.Dunham)指出的那样:“在任何一个团体内部,需满足广泛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开发、增强和维持参与、自主与合作的能力,才能使其更有效地克服困难,以有效减少系统的无效损耗[8]”。为了使编辑工作管理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这就需要加强民主管理,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增加管理决策的透明度。因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编辑系统内部与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大众之间全方位的信息沟通网络,使编辑工作人员享有充分进行信息交流的机会和渠道。因此,要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框架下的编辑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学术自治为统一体的编辑管理新机制,创建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编辑工作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谐化的发展轨道。
[1]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M].曾庆宏,沈小峰,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22.
[2]C.E.Shannon.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3):390-395.
[3]王耳立.耗散结构理论向何处去——广义进化与负熵[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9.
[4]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6]2015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EB/OL].[2016-06-20].http://www.51lzw.com/news-12563-1.html.
[7]孙健.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31-34.
[8]A.Dunham.The New Community Organization[M].New York:Thomas Y.Crowell Company,1970:3-4.
【责任编辑:赵佳丽】
Application of Entropy and Dissipative Struct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Editing Work
SUN Jia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 China)
Entropy an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is introduced into management of editing work to aim at optim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benign editing work management system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nagement entropy.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demonstrating the essence of editing management is a process of entropy reduction.On this basis,by using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dynamic analysis of the editing work management system is carried out,and put forward are some concret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editing work.
editing work;entropy;dissipative structure;management
G231
A
1671-5934(2016)05-0076-04
2016-08-30
孙健(1975-),男,安徽蒙城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