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盘查中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提升

2016-04-12王诗侃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盘查情报信息治安

□王诗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治安管理与行政执法】

论盘查中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提升

□王诗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盘查是人民警察的重要勤务之一,在发现违法犯罪、追捕犯罪嫌疑人、采集情报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盘查的启动到结束,人民警察治安识别能力的运用贯穿始终,对于实现盘查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理论界对于治安识别能力尚无科学的界定,实践中旨在提高盘查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尝试也不够完善,民警治安识别能力有待提升。

盘查;治安识别能力;提升

盘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对形迹可疑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检查的行为。[1]在盘查过程中,民警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识别所有可能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人员、物品和相应的情报信息,并作出妥当的处置。因此,盘查的过程就是对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检验过程。当前,治安识别能力主要源自民警个人工作经验的累积而缺乏科学的归纳和界定,旨在提高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系统化举措也尚未成型,民警的治安识别能力普遍有待提高。

一、治安识别能力的界定及作用

目前理论界对于治安识别能力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标准。但是,治安识别能力在巡逻、盘查、摸排、追捕等民警日常职务行为中被大量运用。多年以来,治安识别能力的运用更多依靠的是民警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不利于提升全体民警的治安识别能力。

笔者认为,治安识别能力是指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基于工作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或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可能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人、物、情报信息作出判断并妥善处置的能力。

首先,运用治安识别能力的主体是正在从事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治安识别的目的是找出可能产生社会危害性的客体并妥当处置,显然这是一种执法行为,因而只能由具有执法权的特定主体即人民警察实施。其次,治安识别能力指向的客体是一切可能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人员、物品和情报信息。民警在运用治安识别能力的执法过程中,必须根据工作需求,对一切可能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目标进行判断并及时处置,这些目标理应包含工作中常见的人员、物品和情报信息。再次,治安识别能力是民警个人素质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民警在执法活动中通过自身感官和经验获取对于识别对象的感性认识,同时配备相应的现代化执法器材以辅助执法,如PDA、安检仪等,体现了软硬两种素质的结合。最后,治安识别能力体现在判断和处置两个方面。在巡逻、盘查等勤务中,民警的执法活动是识别、判断和处置等一系列行为的综合。这类勤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对象,更要求民警对这些对象进行妥善处置。

正是由于治安识别能力的上述特点,其在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治安识别能力是增进盘查实效的关键

如何确定被盘查人员“形迹可疑”和有“违法犯罪嫌疑”是启动盘查的基础问题。一般而言,启动盘查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合理怀疑(reasonable suspicion)”,即只有在存在“导致合理可疑的迹象”时,才可以启动盘查权。[2]选定被盘查人的过程,是盘查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第一次运用,识别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判断的准确性。1993年,美国的辛克曼教授观察到,在布法罗、纽约汽车站,警察承认盘查看似毒贩的旅客每月多达80人,其中,只有3至4个人会被逮捕。[3]也就是说,逮捕人数约占盘查总人数的3%到5%。这种误差的存在,客观反映了盘查实效较低的现实,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警察治安识别能力不足导致的。这种误差如果过大,不仅会对普通民众的人身自由权产生影响,也会导致警察机构行政成本提高,警员工作压力过大。所以,在我国警民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民警盘查工作量极大的情况下,提高民警的治安识别能力,有助于缩小盘查范围,增进盘查实效。

(二)治安识别能力是在盘查中发现违法犯罪的基础

发现违法犯罪是盘查的重要目标。通过正确运用治安识别,可以分析出诸多与被盘查人真实身份和社会治安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发现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首先,有较强的治安识别能力,才能从人群中发现行迹可疑人员;在盘问的过程中,通过对其身份的查验,结合数字化比对技术,有很高几率直接截获在逃犯罪嫌疑人。其次,根据被盘查人的表情、神态和回答,可以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违法犯罪嫌疑。此外,民警对嫌疑人员随身物品的检查也是体现治安识别能力的过程:通过物品的外观、种类、留存的痕迹、与被盘查人描述相符程度等方面可以判断出该物品是否与违法犯罪相关。对物品的识别能力,已经成为查获嫌疑物品,发现违法犯罪的基础能力之一。

(三)治安识别能力是在盘查中采集正确情报信息的前提

采集情报信息是盘查的目标之一。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媒介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情报主导警务时代。因此,对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情报信息进行识别并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和使用平台,已经成为民警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盘查正是采集情报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社会覆盖面广、针对对象多,民警在盘查中要接触大量的治安情报信息,对这类情报信息的价值和准确性进行识别,是采集和使用这类信息的前提。当前,很多地方公安机关采集的重要治安情报,包括违法犯罪嫌疑人和社区重点人口的详细信息等内容,有很大部分来自民警的盘查。治安识别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盘查中情报信息采集的质量。

二、当前民警治安识别能力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民警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过于强调个人经验和直觉的作用。当前,很多民警对于盘查中可能出现的客观状况认识不足,总是倾向于依靠个人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来判断目标动向,凭借直觉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执行盘查勤务时具有较高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会左右民警盘查的范围和力度,进而扩大盘查的人数甚至侵害被盘查人的权益。不可否认,为了实现盘查的目标,应当赋予盘查民警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是这种裁量权必须明确限制在法律和制度规定的框架内,而不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直觉随意行使。

其次,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面对盘查中出现的复杂情形,储备丰富的警务专业知识是正确识别的前提。在盘查对象众多、情况高度复杂的现实状况下,民警需要面对的包括各类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物品和包含治安价值的情报信息等。这些对象往往混杂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之中并且有所伪装,如嫌疑人常拥有多个伪装身份,证件足以以假乱真,情报信息时常隐藏在表象之下。当前,大多数民警的专业知识储备尚难以使其在盘查中全面而准确地识别上述对象,从而导致盘查实效较低的结果。

再次,快速反应能力较弱。治安识别能力包括判断和处置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及时妥当处置的首要素质就是民警的快速反应能力。民警和盘查对象之间具有高度的遭遇性,对于盘查中的突发状况需要快速反应并妥善处置。在当前经验主导治安识别的现实状况下,盘查民警很难熟悉所有突发状况并且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此外,由于突发状况级别和民警处置权限的不对等,导致很多突发状况都需要报上级指示,进一步削弱了民警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客观条件存在的不足

一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无法系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警务研究的新课题,治安识别能力尚无科学界定,也缺乏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不利于提升警务实战的效能。具体到盘查中,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治安识别能力,是一项结合了治安学、犯罪学、情报学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题。只有提出科学的理论指导,构建起这一课题的理论体系,才能设计出针对性强、实际效果明显、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培训课程。这正是我国当前盘查实践中所缺乏的。

二是技术手段落后,难以发挥辅助作用。治安识别能力是民警个人素质和技术手段的结合,只有软硬两种素质并重的理念才能全面提升盘查民警的治安识别能力。当前,我国很多地区辅助民警盘查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甚至缺失,难以支持民警适应日趋复杂的盘查情境。绝大部分地区技术识别手段尚未形成系统,各类信息的整合和使用十分零散,如大部分警用PDA只具备身份证查验功能,而不能随时采集和使用机动车、被盗物品等其他相关信息,功能较为单一,这都不利于提升盘查民警治安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盘查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治安识别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

盘查民警的治安识别能力是一项综合了犯罪学、心理学、治安学和情报学等学科理论与实践成果的能力,基于这种能力的复杂性,只有明确界定其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各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结合警务工作实际需求,才能构建起研究理论体系。笔者认为,治安识别能力的理论体系应涵盖治安识别能力的理论基础、内涵和外延、运用范畴、完善策略等,对警务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二)组织专项教育和培训,培养民警的治安识别意识和素质

盘查中治安识别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民警个人的执法素质,而专业知识和职业嗅觉无疑是执法素质中极重要的一环。民警在启动盘查之前就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嗅觉,及时识别违法犯罪嫌疑并启动盘查;在盘查启动之后,应进一步识别被盘查对象在盘查中的反应和盘查中获取的各类信息,从而准确锁定该对象的违法犯罪嫌疑。

近年来,旨在提升民警专业知识水平的培训在全国部分公安机关有所开展,培养出一批业务知识精、识别能力强的民警代表。这一举措使参训民警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敏感度明显提升,尤其是针对吸毒人员、假冒证件、套牌车辆等常见工作对象的识别技能正在逐步推广,这对于实现盘查目的大有裨益。笔者认为,民警盘查意识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培训的重点如下:

一是详细归纳并展示各类可疑人员和物品的特征。比如,吸毒人员往往具有瘦骨嶙峋、神情恍惚、手臂等部位有注射痕迹等特征,这就要求盘查民警对吸毒人员的上述特征十分熟悉并能准确作出识别。又如,对于假冒证件的识别,要求民警准确知晓假冒证件与真实证件的区别。这些能力都是盘查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训练民警的观察能力和保持高度警惕性的素质。嫌疑对象的很多行为是一般人难以察觉的,这要求盘查民警时刻保持职业敏感度,对嫌疑对象观察细致入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训练民警的观察能力:一查身份。身份可疑人员往往具有本人和身份证件明显不符等特征。二看体貌。体貌可疑人员往往装扮不合时宜、神情慌乱、行为举止反常、刻意伪装真实面貌。三看物品。携带可疑物品人员通常会刻意掩饰随身物品,在夜间或人员稀少的区域行动,对于所携带物品的种类、来源和用途闪烁其词。四看痕迹。与违法犯罪相关的人员和物品外表通常会留下特定的痕迹,如身负反常外伤、衣物表面留有可疑污渍和破损、车辆外部有明显破坏痕迹等等。

(三)强化民警对预期嫌疑目标的熟悉程度,提升对预期对象的识别能力

盘查分为有预期对象的盘查和无预期对象的盘查,前者是指警察在寻找、缉捕特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对进入视线的、特征与所寻找、缉捕对象接近的可疑人的盘问和检查,[4]这要求警方必须对预期对象的特征高度熟悉。有预期对象的盘查针对的往往是有一定反侦查意识的犯罪嫌疑人,他们通常会做出一些伪装措施来掩盖自身特征或涉案随身物品的特征,以迷惑警方视线,这就要求每一个当值民警都对嫌疑人或嫌疑物品高度熟悉,从而识别出其伪装之下的真实面貌。笔者认为,在有预期对象的盘查中,警方需要熟悉以下内容:一是特定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作案手法和身份信息,二是特定嫌疑物品的外观和特征。

在当前的警务实践中,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大范围、长时间、全方位的正向刺激来加深民警对嫌疑目标的熟悉程度。例如,在追捕周克华一案中,为加深民警对周克华的印象,除了开展大规模的专门会议以外,全国各地警方共印发了186万余张通缉令,大大强化了全体参战民警对周克华的熟悉程度,为迅速识别并锁定周克华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有预期对象的盘查,可以通过集中召开专题会议、大量发放预期对象照片、描述嫌疑对象特征、归纳可能的伪装手段等方式强化民警对预期对象的认识。

(四)制定针对盘查中各类情况的应急预案并演练,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在盘查实战中,民警与盘查对象之间具有遭遇性,对于被盘查对象可疑细节的捕捉时机稍纵即逝,换言之,民警需要在这一瞬间识别出疑点并妥当处置。例如,某派出所民警在一男子赴该派出所填写户籍表格时,从其手指异常颤抖的表现怀疑该男子有吸毒嫌疑,迅速报所领导指示之后,就地对该男子展开盘查,发现该男子果然是吸毒人员。这一案例体现了快速反应的重要性,而这种快速反应能力往往是盘查战果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这种快速反应更多来自于民警个人的直觉判断,笔者认为,针对日趋复杂的盘查情形,单凭民警个人的直觉很难完全应对,采取进一步行动前报上级指示又容易贻误战机,难以真正实现快速反应,所以,拟定相关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是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这一预案应该尽量涵盖民警在盘查时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形,并从法律和战术两方面提出妥当的处置措施。其次,这一预案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赋予民警合理的行政裁量权,便于民警在执法中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再次,应在日常训练中定期组织演练,让民警高度熟悉各类情形下的处置措施并能立即采取行动,从而有效提升民警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构建信息高度整合的智能识别系统,提升民警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情报信息的正确使用在警务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构建信息高度整合的智能识别系统辅助民警进行盘查,将大大提高民警治安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浙江省金华市于2012年设计并推广了“新型巡逻盘查系统”。该市公安局整合了常住人口、在逃人员、机动车管理等15个数据库,形成了统一的警务信息集散库。同时,民警将个人手机作为信息的前端采集设备,盘查过程中,只要按统一格式以短信形式发送至系统后台进行比对,8秒钟内自动反馈比对结果,避免了人工查询不准确、效率低下等问题。数据显示,街面巡逻盘查系统启动之后的一年内,该市公安机关已利用巡逻盘查系统采集信息1074.58万条,查获逃犯165名,辖区“两抢”、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5.05%、31.09%,对于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成效卓著。这一举措对于实现盘查目标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值得在全国公安机关推广。笔者认为,数字化的智能识别系统应该整合各类警务情报信息,以盘查民警的随身智能设备为终端,方便盘查民警随时进行信息录入和下载,从而实现信息化时代民警治安识别能力的新发展。

[1]熊一新,李健和.治安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88.

[2]万毅.论盘查[J].法学研究,2006(2):126-137.

[3]余凌云.对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予以确定化之途径[J].法商研究,2009(2):60.

[4]郝宏奎.盘查战术浅探[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8.

(责任编辑:刘永红)

On the Promotion of Policemen’ s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Ability in Interrogation and Examination

WANG Shi-kan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Interrogation and ex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duty of policeme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covering crime, hunting suspects and collecting intelligence. The policemen are using the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abilit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interrogation and examin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achieving the value of interrogation and examination. However, there is no scientific definition on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ability in academic field and the ways aimed at promoting this ability are far from perfect in practice. Policemen’s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ability should be improved.

interrogation and examination;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ability; promotion

2015-11-05

王诗侃(1991-),男,湖南常德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级治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D631.43

A

1671-685X(2016)01-0047-04

猜你喜欢

盘查情报信息治安
Me & Miss Bee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浅谈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论我国盘查制度的改进
企业碳盘查与碳交易在我国的实施
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基于情报信息的空防安全威胁评估回归模型研究
论高校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观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