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立品 臻于至善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创建 “儒雅”特色教育之路
2016-04-11何锦明
□何锦明
儒雅立品 臻于至善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创建 “儒雅”特色教育之路
□何锦明
“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看孩子六十年”。台城第二小学一贯坚持 “立足六年,辐射百年”的办学理念,秉承 “尚德博学”的校训,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和竞争的意识与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创办了 “琴乐歌舞,绘画书法,各有所好,发展特长”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让孩子们在小学形成的优秀品格、良好习惯,受益一辈子。
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坐落于繁华热闹的市中心,毗邻台山市人民政府,原是台山最高学府学宫的旧址。早在明弘治13年到清乾隆25年间为县学府和文庙于一体的学宫,迄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以1931年9月开设小学部时作为办学起点,已有80多年,是台山市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优质窗口学校。1981年被定为县重点小学,1994年被评定为 “广东省一级学校”。随后,还被定为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台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小学传承基地”、“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升华,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教育实践的新形势下,我校基于学宫文化和已有的办学特色,确立 “以儒立德,以雅育人”的儒雅教育观,以 “儒雅教育”作为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学校通过环境的浸润、课程的滋养和活动的体验,让孩子学识渊博、知书达礼、情趣高雅、气度温文尔雅,为幸福的未来奠定基础。
一、雅境打造育灵气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资源,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我们着力打造儒雅校园,立足 “儒”,突出 “雅”,从环境建设入手,在校园墙壁、走廊、教室、楼梯、橱窗等地方精心合理地布置有关 “儒雅教育”的古今图画、学生作品、诗词歌赋等,创设一个无处不 “雅”、无 “雅”不入的校园氛围。学校在原有的古榕景观、学宫石、校友亭、德育长廊、艺术长廊以及 “求知”“师生情”“希望之星”校园雕塑等基础上,增设了国学文化墙、圣人训、弟子规长廊、百家姓、笑脸墙、学而书屋、童谣大舞台等,让校园里渗透国学元素。
二、团队提升显慧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文化内涵、人格修养、举止言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培养儒雅学子,首先要打造儒雅教师团队。
(一)培养教师高尚道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从而达到以德育德。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知识,开设教师道德讲堂,开展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教育,我的最爱”等活动,评选最美教师、幸福家庭,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参与修订 《台城第二小学章程》等,教师形成了勤教善诱、协作共进的教风。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以 “能力多方位,人人都发展”作为教师培训目标,立足校本培训,以课改培训为重点,把教师的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结合起来。依据研发的课题、讲课的能力、教学质量评定出“影子教师”、“种子教师”、“优秀教师”,开展 “晋级式”的培训模式。此外,放大名师效应,创建名师工作室。被评为省市教育部门的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都要发挥应有作用,带头上好示范课、研究课,主动承担对新教师的结对帮带任务,以此努力造就一支具备五大能力 (课程开发力、讲课表达力、课堂调控力、活动组织力、团队合作力)的 “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每学期有计划派老师外出学习,请名家到学校指导,开阔教师的视野,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教师征订各种教育刊物,订购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创设教师阅览室,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吟诵与古琴、书法、信息技术等培训和学历提升学习,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课堂教学比赛、班主任技能大赛、教师素养大赛,全方位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三)开设教师优雅课堂
学校邀请香港女子优雅学堂、优雅禅舞创始人赵艳萍为教师开设优雅课堂,学习身心灵舞蹈放松与释放课程,通过学习优雅形体,优雅仪态,以健康的方法和理念,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让教师在短期内改变体型,具有优雅的气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学习,教师树立了儒雅价值观和教育观,教师的师德素养与业务能力不断得以提高,教师更加善学博学,富有儒雅之涵、聪慧之气。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也更加体现出儒雅的特色教育。目前,学校有南粤优秀教师9人,广东省骨干教师2人,台山市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约教研员16人,台山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员7人,高素质的儒雅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三、课堂多元启智慧
“儒雅教育”是多元整合的教育课堂。学校始终坚持课堂教育主阵地不动摇,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不断丰富 “儒雅教育”课程体系,将 “儒雅教育”提高到校本课程的高度。
(一)继续办好艺术教育特色,为实施“儒雅教育”夯实基础
“以艺育人”在我校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学校不断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确立了 “以艺育人”的办学特色,改变艺术课是“副课”的观念,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并增设了舞蹈、书法、跆拳道等课程。学校确保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设置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配备各种艺术器材和教学资源。鼓励艺术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放大艺术综合视野,积极开展学科教研。加强艺术教学常规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把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
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题探索。美术科组开展 “观察、想象、创作、评价”八字课堂模式的研究,音乐科组开展 “审美、兴趣、表现、创作” 为子课题的探究,树立 “人人音乐、音乐人人”的理念,收获 “六个点”:“学一点、懂一点、用一点、唱一点、弹一点、创一点”。在课堂中既重视艺术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教育还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语文的子课题是 “国学经典渗透语文课堂教学”,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的有机融合,把吟诵、书法引进语文课堂。体育的子课题是 “音乐舞蹈进入体育课堂”,音乐舞蹈丰富了体育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英语的子课题是 “唱、演、玩、编、评”,英语课堂成了 “说英语、唱英语”的特殊音乐课堂。
如果说第一课堂,为学生播下了艺术的种子,那么第二课堂,就是为艺术的种子浇水、施肥,是培养学生儒雅气质的摇篮。每周星期四下午,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合唱、铜管乐、中国舞、拉丁舞、小提琴、尤克里里、古筝、电子琴、民乐、美术、软笔硬笔书法、跆拳道、艺术体操、围棋、摄影等艺术社团。
(二)引进国学教材,开设国学课堂
学校统一星期三下午第一节为国学课,由语文教师进行授课,每学期举行国学研究示范课。通过国学引领,使学生积淀儒雅的内涵。
四、德育系列润心灵
让孩子 “记得住,忘不了,做得到,用得上”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学校实施儒雅学子建设工程,在原有校本制度的基础上,细化出了 《儒雅学子养成教育培养细则》,制订德育系列化活动实施方案,“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是学习经典的重要形式,学校给每年级的学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目,给每个学生发 《弟子规》读本,编印了 《国学经典读书记录本》。每天课前班级诵读,每周升旗仪式集体齐诵,家长开放日千人诵读,“六一”儿童节班级比赛诵读,每周家长检查,期末学校抽查。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街道和市举行的国学吟诵比赛,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先贤智慧。
(二)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学校设有两个阅览室和开放的“学而书屋”,每个班级设有图书角,供学生们随时随地阅读。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我们还把读书活动延伸到每一个家庭,每学年举行一次 “学习型家庭”评比活动,并把家庭学习的做法、照片做成展板在校园内展览。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与教育是一体的,活动是学生得以生长的土壤。学校开展“扬儒雅之风,筑中国之梦”主题活动,一年级新生入学 “开笔礼”,校园体育文化节、“善举义卖义演”活动,主题中队会,慰问社区老人、组织夏令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设道德讲堂等活动,让爱国之心、感恩之情、文明之风、生命之理、儒雅之性,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
(四)开展多彩的艺术活动
高雅的艺术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身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每年举行多项文艺活动,如合唱、书法、摄影、手抄报、科技小制作比赛、“小燕子”音乐会、“艺术嘉年华”活动、“十月的歌、十月的画”活动、传唱童谣、粤剧进校园。学生在参与艺术活动中,焕发了灵性,开发了潜能,展现了儒雅学子的自信博含。
(五)开展“儒雅”评比活动
围绕我校申报的广东省 “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课题的研究,学校每周开展 “争创儒雅班级”的评比活动,各班别出心裁地布置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中对照各项行为规范,每学期评选谦雅温和、博学多才的 “儒雅学子”。学校为家长们举行大型家庭教育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义工活动,提高家长共建儒雅的思想认识。通过评选 “儒雅家长”、“最美家庭”、“优秀亲子义工家庭”,让家长的文雅言行感染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实施 “儒雅教育”,学生文明儒雅礼成自然,习文颂雅自律日渐。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学生表演的 《爱莲说》《橘颂》节目获台山市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传承国学,圆梦中华》获江门市首届国学吟诵比赛一等奖;《相思》获广州市舞蹈家协会教学成果展示比赛二等奖,《勇往直前》获台山市舞蹈大赛一等奖,《春之艺蕾》获台城街道学校特色教育展演特等奖;《读唐诗》获江门市 “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和“童心向党”中小学生合唱比赛金奖,《卢沟谣》获台山市合唱比赛一等奖;铜管乐队获台山市 “陈中伟杯”鼓号花样操一等奖;我校“小小科学家”参加广东省 “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获得团体一等奖;多名学生参加台山市小歌手赛和小金钟声乐、器乐比赛、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多幅学生美术作品参加全国、省、市的比赛获奖,并入选小学美术教材,近三年来,我校共有1000多人次获得各级奖励。
(作者:何锦明,广东省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校长;余卫屏,广东省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孙燕兰]
G627
C
1673-9949(2016)11-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