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研究
——以南京市红色资源整合利用为例
2016-04-11孙丽莎
孙丽莎
(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区委党校,江苏 南京 210012)
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研究
——以南京市红色资源整合利用为例
孙丽莎
(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区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12)
本文分析了南京市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做好红色资源的提炼和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深刻的课堂体验两大方面,对南京市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进行了一些思考。
红色资源;开发;整合;教育培训
南京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视察时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人民一直重视传承红色文化,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教育、精神动员功能。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开发好、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精神内涵,发挥好红色精神的育人功能。
一、南京市红色资源的界定
本文红色资源中的“红色”指共产党党旗之底色、中国共产党之本色,故红色资源特指沉淀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凝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征程中的,能够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根本利益,并符合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各项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特定价值的精神符号和物质载体的总和。
在此概念下,南京市的红色资源范围被有效界定。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将南京市的红色资源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第一类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进入全国红色旅游名录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4个规模红色资源点;第二类是以中华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纪念馆、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皖南事变烈士墓、王荷波纪念馆、各类革命烈士和遇难同胞丛葬地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点;第三类是南京市内健在的诸多老八路、老红军和红后代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第四类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流传于南京民众中的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故事。这些红色资源既有物质资源又有精神资源,符合政治需要,有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南京市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效
1.红色资源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升级
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先后投入近百亿元,完成了对一批红色资源场馆的改造升级和环境整治工程。其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经过三次扩建,增加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作为纪念馆分馆进行管理,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初步建成为“世界一流、全国第一”的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经过三次整改,翻修了烈士纪念碑和忠魂厅广场,在雨花台景区内与环保部门合作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馆,丰富了该点的参观内容和教育形式。一些小规模的红色资源景点也经过翻修整改不断提档升级,开门迎客。
2.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不断丰富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传播,充分发挥南京市几大红色资源的作用,创造性的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在发挥红色资源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用方面,市委、市政府把雨花英烈精神教育列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内容,打造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党性教育专线和“雨花大讲坛”、“梅园精神讲堂”、“百将讲坛”等党性教育载体。各级党校在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能够将红色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加入课程体系。各级部门纷纷将红色资源的参观教学融入党员教育活动。通过将红色资源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专题,将红色培训列入专题学习内容,有助于深化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文化,坚定党员信仰,锤炼党员品质。
(二)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作用发挥不足
1.相关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强
长期以来,南京市红色资源景区隶属不同部门,“多龙治水”的情况在南京红色资源景区依然存在。南京市内的四个大型红色资源景区便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隶属南京市委宣传部管理,雨花台烈士陵园隶属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管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隶属于南京市文广新局管理,梅园新村纪念馆隶属于南京市文广新局和南京市博物总馆共同管理。一个完整的红色资源链条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不同而被人为分割,破坏了资源的完整性。其他各层次的红色资源景区管理部门更是涉及党、政、军、校等众多管理部门。政出多门的局面得不到改善,将不利于红色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利用。
2.红色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多数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橱窗展示和图文介绍的初级阶段,产品缺乏生动性和互动性,静态式的布展方式不能有效的对参观者产生吸引力,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感不强。讲解员讲解水平有限,讲解内容照本宣科,对实物、图片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对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来说,远道而来者因前期缺乏了解,参观时间有限导致感触不深;对附近干部群众来说,虽然参观机会较多,也常常是看的、听的、转的年年都类似,在体会和感悟上不能做到常来常新、常来更深,导致干部群众在参观学习上产生疲态,积极性不高。
3.红色文化资源系列活动的持续性不强
国内有很多景区将自己所独有的系列活动形成了定期的展演机制,很多著名景点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如《丽江印象》、《风中少林》、《井冈山》等,都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南京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系列活动在这方面相对缺乏。多数红色资源景区都会紧跟形势适时推出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活动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收到良好效果。但这些活动在短时间的热闹之后很快就冷却下来,再无人问津,造成极大的浪费。如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大型文艺汇演《雨花颂——信仰》、话剧《雨花台》以及和南京市越剧团共同打造的越剧《丁香》等舞台表演,展演时效果显著,但没有形成定期演出的展演机制,造成前期排演资源的浪费。如能将这些剧目在当地定期展演或者作为各类团体参观学习的备选科目固定下来,则既能让排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形成自己的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力度不够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除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外,也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党性教育资源为德育、思政课堂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和史料。但目前南京市的红色资源在教育资源转化方面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知名度的红色教育品牌,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红色资源精品课程,没有系统的红色资源教育课程体系,红色资源在教育中的体现仅仅限于现场教学的参观、讲解、简单讨论等基本形式,没有开发出更具生动性、更富感染力、更有体验感的诸如场景再现、角色扮演、深度研讨、隔空互动等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
三、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之策略
(一)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
1.提升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的意识,与时俱进打造红色资源硬环境
红色资源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红色培训产业具有重要的革命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因此,要重视红色资源保护,提升红色资源利用意识,发挥政府在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上的主导作用,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红色资源保护的体制机制,确保红色资源的安全有效利用;加大对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财政投入,为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物质保障;提升现有展馆的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布展方式,在景区内设计出“模拟历史情景”和“实景体验”等产品,让游客进行实景体验和角色式参与,打造参观者怀念“激情燃烧岁月”的良好载体。
2.加大红色资源整合力度,打造南京红色文化品牌
加大红色资源整合,可借鉴重庆红岩联线的做法,打破红色资源由多部门分头管理的局面,形成统一管理部门,对南京市内的红色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市场营销,实现南京市内红色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强联合。建设完善各红色资源景区的配套设施,破除资源点之间的交通障碍,建立旅游资源联线,实现吃、住、行、学、游、购一条龙。南京市作为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各种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可将南京市的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高科技资源有机结合,促进南京市多元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加强馆际交流,打开门来办展馆,主动了解、学习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资源点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不断加强馆际之间的沟通交流,借鉴他馆所长,开拓视野,博采众长,展现自身的时代性、进步性。
3.挖掘红色资源精神实质,拓深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红色资源精神文化内涵的挖掘是其向课堂转化的基础和保证。建议以雨花英烈精神作为统领南京市红色资源精神文化内涵的主题,以时间为轴,将几大主要红色资源点串联起来,以“信仰·雨花”为核心命题对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提炼,打造“雨花英烈精神联线”。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从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的生灵涂炭历史困境开始,挖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历史镜鉴、和平祈念,谋励精图治、中华复兴”的精神内涵,教育参观者要以史为鉴,铭记历史,奋发图强;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是革命先烈以身殉国的地方,可提炼雨花烈士“坚守信仰、舍生取义,叹勇于牺牲、可歌可泣”的精神内涵,对参观者进行信仰教育、理想教育,提醒参观者要珍视眼前,珍惜幸福;梅园新村纪念馆作为国共两党谈判的标志性符号,记载着我党建立新中国的艰苦历程,可打造“革命历程、寻求足迹,览伟人风采、党史征程”主题,带领参观者重温党史、国史,感受伟人之伟大,事业之不易;渡江胜利纪念碑记忆着解放全中国的波澜壮阔,是“百万雄师、民心所向,庆人间正道、胜利在望”的真实写照,再现“群众路线”这一制胜法宝的强大威力,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新时期依然要深入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在四大红色资源点之外,对各小资源点也应该深入研究挖掘,呈现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精神内涵,向大联线靠拢,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机整合。
(二)做好红色资源的提炼和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深刻的课堂体验
1.加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为红色资源进课堂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理论研讨会、科研课题等形式号召理论宣传部门、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的相关专业人员对南京市内红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域内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及教育价值功能,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案,推动红色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通过对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教育内容的优化组合、综合运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如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在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可以侧重对革命故事的讲述、英雄主义情结的渲染激发中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针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中应侧重对共产主义信仰、信念,党性党风教育,提醒受教育者不要因时间、身份的改变而放弃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针对普通群众的教育主要是回顾历史、缅怀同胞、祈念和平,而在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中则还应加深对苦难中国的认知,树立中华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红色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最基本的转化方式可分为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两种。直接转化指将红色资源转变为富含教育性的各种实体,无需进行大量的深加工和再创作。如南京大屠杀事件本身,雨花英烈故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真实历史,这些历史典故本身就是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如散落在南京各处的烈士墓、各个展馆,以及在展馆内展出的历史遗迹、物品、书信等客观存在物,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具有现场教学的代入感。大多数红色资源的教学资源直接转化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只需对直接转化物进行梳理归类,分门别类的并入不同的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中去。间接转化是指在红色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的过程中,既有形态的转化,也有功能、内容的转化,有大量创造性的智力投入和金钱投入。比如井冈山的《井冈山》、山东烟台的《地雷战》等大型实景演出;红色影视剧;红歌会;红色网游等艺术形式。南京市可借鉴相关红色景区的经验,排演南京市自己的大型实景演出,也可将既有的艺术呈现形式进行整合利用,比如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的大型话剧《雨花台》、越剧《丁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话剧《沦陷》、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等,制定演出菜单供学员选择观看。可充分利用南京市软件谷的软件技术优势,开发属于南京市自己的红色网游和“互联网+”红色景点联线平台,将南京市的红色教育体系以整体性面貌集中呈现,加大南京市红色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打造多元教学方法促进红色资源进课堂
可借鉴井冈山等地的先进做法,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红色资源进课堂,增强红色资源的教育性。
第一,课堂教学法。比如:借鉴江西井冈山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浙江嘉兴的《红船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等课程经验,通过课堂讲授把南京的红色资源转变为教学内容。红色资源点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但也有相对独立性,分布零散,可以通过教师的发挥将零散的资源点串联起来,呈现南京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史、斗争史,让学习者能够对南京市内的红色资源有系统性、整体性的了解和认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现场教学法。通过现场祭奠、参观考察、专题微课堂等形式进行现场教学。如雨花台烈士陵园,向烈士墓敬献花圈已成为进行现场教学的固定科目,在雨花台展览馆内的参观考察能加深参观者对那段革命岁月的感性认识,在雨花讲堂开展专题微课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雨花英烈故事、提炼雨花英烈精神,以信仰的力量、勇气的可贵、牺牲的价值等主题进行专题微课堂讲解,加深参观者的所观、所感、所学。现场教学不仅仅是讲解员按部就班的流水化作业般的解说,更是一节现场体验课,在学员参观红色资源历史现场时,放慢参观节奏,由老师对历史现场进行教学性讲解,将历史遗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通过实物载体进行深入讲解,同时鼓励学员现场提问、探讨,通过教学性参观激发学员的联想和反思,深化学员的思考和认识。
第三,情境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赋予学员一定的人物角色和任务,设定特定的红色场景、人物、事件,再现红色历史的场景和片段,营造模拟情景,让学习者在亲历体验中激发想象,感受与历史的情感共鸣,加深学员的主观体验。如雨花台烈士陵园推出的“穿越时空的对话”系列活动。通过在培训班内组织红歌比赛、红色朗诵会、红色经典读书会等。
第四,案例研讨法。案例研讨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培训中以其特有的典型性、针对性、深入性备受重视。案例研讨法需要有能制造讨论焦点的红色经典案例,需要营造积极、自由的讨论氛围,可通过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对红色经典案例的分析、解剖、探讨,红色案例与现实案例的对比开展教学,更有利于聚焦案例主题,深化研讨内容。
第五,人物访谈法。南京市目前还拥有很多那段战火岁月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可依托老红军、老八路、革命烈士的后代开展访谈教学,让学习者面对面的感受这些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鼓励学习者和讲授者进行互动交流,提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但人物访谈法对被访谈者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也可以通过配备教师合理把握访谈内容、把控访谈节奏,避免漫无目的、主观无效的交谈,并在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增强访谈效果。
[1]肖小华.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员为例[J].继续教育,2011(3).
[2]王金波.谈领导干部红色教育培训的多元教学方法[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0).
[3]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4]王东.论如何提高“红色资源”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效用[J].学习论坛,2015(4).
责任编辑:毋斌
G726
A
1674-1676(2016)04-0091-04
孙丽莎(1983-),女,河南杞县人,硕士,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区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