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式改革:中国与匈牙利经济改革模式的路径选择
——以邓小平时代的中国与卡达尔时代的匈牙利经济改革为例

2016-04-11陈志林钱杭园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渐进式经济体制匈牙利

陈志林  钱杭园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渐进式改革:中国与匈牙利经济改革模式的路径选择
——以邓小平时代的中国与卡达尔时代的匈牙利经济改革为例

陈志林钱杭园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

通过对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和卡达尔时代的匈牙利的渐进式经济改革的对比分析,诠释和蠡测卡达尔时代匈牙利经济改革失败的诱因和邓小平时代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以此为借鉴,总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下,更应当从国情出发,解放思想依靠群众的力量。

渐进式改革;邓小平;卡达尔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上,如何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改革方式:一是“激进式改革”;二是“渐进式改革”。[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与东欧等国经济陷入困境之后,多数国家转而走上了激进式改革路线,希望借助激进式改革来迅速扭转国内局势,最终脱离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当代的转型国家中,中国与匈牙利都被视为渐进式改革的典范,但其经济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一、匈牙利:卡达尔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

(一)匈牙利经济改革全面开展

在20世纪的匈牙利,卡达尔的执政时间最长,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他执政的主要部分。这个时期匈牙利的经济改革过程,也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这场改革旨在通过全面废除集权制经济管理模式的要害——给企业规定生产指标的指令性机制,原则上废除由中央统一分配资源,逐渐向企业间进行交易过渡,部分放开物价等引进市场机制改革。[2]这可以说是匈牙利经济结构的第一次转型。

1956年12月,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宣布“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按照匈牙利的特点和当前的历史要求建设社会主义。依据本国实际情况,沿着匈牙利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这一思想成为卡达尔时期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指导原则。1957年匈牙利首先采取稳定的局部改革的方式。卡达尔提出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断发展生产力,集中管理的过火做法必须消除,必须发挥地方的独立自主精神,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必须是集中的。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超额完成了1958-1960年的三年计划,并于1961年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62年匈牙利社工党“八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入了以卡达尔的名字为标志的鼎盛阶段。

1963-1973年是卡达尔执政改革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匈牙利在经济上表现出比过去更多的活力,国民收入比50年代翻了4番,农业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跻身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行列,居经互会之首。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6.2%-7%,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率达百分之百。与东欧各国相比,匈牙利在消费市场方面资源充足,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度被西方记者称为是“东方乐园”、“消费者的天堂”。

(二)匈牙利经济改革的衰落

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经济过热,生产、分配和消费比例失调,苏联等国的阻挠与干扰,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开始凸显。1974-1979年,匈牙利的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匈牙利先是“限制改革”,后又“停止改革”。在复杂的严峻形势下,卡达尔坚持并扩大了向西方开放的步伐,积极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努力拓宽国际贸易市场,并从1978年开始重新组合力量进行改革。1980-1988年,是卡达尔改革困难重重的八年。80年代,匈牙利改革的侧重点转向对“一大二公”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上:解散托拉斯,使原属于大企业的分厂面向市场自由竞争;大力发展“第二经济”;鼓励居民从事第二职业活动。但是,80年代的上述改革始终受到外部条件和能源危机的制约,改革发展进程缓慢。这种传统的所有制结构,严重干扰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匈牙利经济走向滑坡,1986-1988年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出现既不遵循市场规则,又没有计划经济实施的混乱局面。经济危机最终导致政治危机。1988年5月,卡达尔退出政坛,意味着卡达尔时代的终结。

二、中国:邓小平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

(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开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思想开始上升到主导地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农村改革以后逐步向城市改革转变。对于城市改革应如何推进,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和原则:权力下放,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搞联合企业。邓小平的这一系列思想贯穿于企业改革的进程之中,推动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随之,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利用其自身的地理优势实行特殊政策,吸引外资,扩大出口。此后在此基础上开始逐步地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力求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

邓小平指出,实行经济改革就是为了能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生机和活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时人们总习惯性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就等同于社会主义。邓小平面对这种旧思想时强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方法,要加以利用,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的南巡谈话,进一步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狭隘思想束缚,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中国共产党建国40多年来在经济制度上的一次重要的转变。

三、中国与匈牙利:两种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的当代启示

(一)两种经济改革模式的对比

匈牙利与中国选择了相似的经济改革道路,在不同的国情下却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首先,改革必须具有系统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要相适应。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虽然初步有了自己的经济模式,但对于这种经济模式,并没有相应的政治模式与之相适应,这样没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而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改革则是全面性的改革,“政治上的改革同经济改革应该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彼此配合。”[5]在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问题上,邓小平始终把经济体制改革放在首位,坚持使两者协调进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改革要有充足的思想探索准备,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理论探索与思想解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匈牙利的改革在指导思想上长期处于一种矛盾和混乱的状态。因此,在改革进行中所产生的争论与指责,就会导致改革步伐放缓,出现停滞和倒退丧失了很多宝贵的改革机遇。而反观邓小平时代的中国,经过“文革”的洗礼,思想解放的条件日趋成熟,党和人民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使得全体中国人民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了改革的推动者。

第三,改革要及时应对国内外危机,抓住发展机遇。匈牙利在改革初期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原因就在于执政党能够适时地制定贯彻符合本国国情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改革措施,并正确分析国际态势把握国际上的有利机遇。[6]但1973年与1983~1984年资本主义世界两次爆发能源危机,在应对危机的挑战面前,匈牙利领导人在预测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时怀有侥幸心理,一直未能及时地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在面对国际国内的危机时,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积极主动的调整相关政策,不盲目、不激进,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切实地保障。

第四,领导人个人的领导作风、性格也影响着经济改革的进程。美国学者伊凡·沃尔盖斯认为卡达尔是一位温和的领导人,“他那低姿态的形象和谦逊和蔼的风度,使匈牙利人民忘掉了他是如何牢牢地控制权利的”[7]。如果从卡达尔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氛围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卡达尔在长时间执政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也不敢违背雅尔塔协定,所以说,他的政治领导能力只是在这个制度范畴内妥协下的一种展现。而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则具有强硬的性格,直率务实、勤思好问、善于倾听。经过“三起三落”,邓小平养成了刚毅的品格,能够做到不论愤怒还是受挫都不形于色,不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决策,而是把它建立在对党和国家的需要的认真分析上。[8]毛泽东评价邓小平是“绵里藏针、外柔内刚”的人。他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专注而果敢,既有战时军队司令员的执着,又有半个世纪接近权力中心处理重大问题的自信,不纠缠过去的错误或者要为谁负责。

在改革的国际环境上,匈牙利一直依附于苏联,匈牙利人普遍认为卡达尔太注意苏联的态度,他的错误主要是太容易妥协。除上述的原因外,卡达尔于1975年还提出了急于求成加速发展的战略方针,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过热。改革后期,为了安抚人民情绪,他不惜向西方国家筹措高息的外债以维持“虚假的繁荣”。而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由于在对外开放、大量引进外资时,仍然自觉地、清醒地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立场和地位。“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9]。

(二)两种经济改革模式的当代启示

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利益关系的重新整合,社会利益结构出现了多元化;深层次利益调整的阻力加大;资源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不可持续、不协调的危机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要坚持以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首先,必须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立足国情,独立自主,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最成功的经验。在改革发展道路上,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而应在借鉴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总结我党的历史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走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其次,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法宝,也是改革的强大动力。现阶段,改革能否攻坚克难,关键仍在于能否解放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所指出的:“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党的十八大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列入会议主题,体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地位,会议要求党员及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并将此作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总体要求。在改革进程中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自觉性以及坚定的信念,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做出新的举措。

再次,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决定我国改革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改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群众利益诉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路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论在改革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阻碍和困难,只要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的,那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在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的今天,要取得改革的突破,更应该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从人民群众里汲取智慧和力量,实现改革的深入化全面化。

[1]赛晓序.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初探[J].齐鲁学刊,2000(2).

[2]崔英林.匈牙利的改革道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4).

[3]刘祖熙.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42.

[4][5][9]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8,164,3.

[6]阚思静.论卡达尔的经济改革与外部环境[J].世界历史,1993(3).

[7]久尔科·拉斯洛.卡达尔——历史背景下的肖像素描[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2.

[8]傅高义.邓小平时代[J].香港中文大学,2012(13).

责任编辑:徐芳

F121

A

1674-1676(2016)04-0072-03

陈志林(1993-),女,河南信阳人,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与实践。

钱杭园(1965-),男,浙江省嵊州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渐进式经济体制匈牙利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匈牙利:与水结缘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