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生活化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6-04-11孙旭芳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生活化德育

孙旭芳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1)

学校德育生活化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孙旭芳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太原030021)

“回归生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德育生活化成为学校德育创新的必然选择。德育生活化是指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生活实践,实现人对生活超越的德育模式。论文以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实施的德育生活化为研究的起点,对目前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学校;德育生活化;对策

一、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

当前,学校德育生活化已经拥有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德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文件,为德育生活化的进一步实施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学校教师不断探索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使德育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德育生活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二、学校德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以小学德育为例,《小学德育纲要》的内容涵括10个方面:(1)热爱祖国的教育;(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3)热爱人民的教育;(4)热爱集体的教育;(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大致包括思想教育的内容、政治教育的内容、心理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等。小学德育的内容大而空,理论性太强,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远离学生成长的需求,许多德育内容则被抽去了生活的根基,变成了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语言符号,一些学生真正关心的新出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二)德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方法上,灌输式德育仍大行其道,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方法简单,强调单向的灌输与接受,忽视学生在道德发展中的主体性,强调个人从属于集体、从属于社会,以一致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德育缺乏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生缺少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教育的实践。许多时候,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表面化、形式化。说到底,徒有说教而无受教育者的参与过程体验。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去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完全没有受教育者的内悟、反省、自责、自律的内化过程,因此,德育也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三)德育课程活动教学实效性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活动教学成为德育课程倡导的基本教学形式之一。活动教学的引入,力图改变传统德育课堂沉闷的氛围,使师生双方在生动、和谐的交互影响之中,为德育课堂带来生机。但是,在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确实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活动多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教师的正确引领、指导,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实效性令人质疑。

三、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对策思考

(一)德育生活化的目标要明确,体现主体性和层次性

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确立德育目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首要和根本问题。德育活动是人的一种活动。正因为这样,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而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德育目标要“小”,着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德育的目标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道德训练。”“德育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又落到生活中的实处,才是有血有肉、充满生机的真德育。”因此,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学校德育目标。

(二)德育生活化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关注学生生活

德育内容贴近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的内容应顾及学生的需求与实践的意愿,其内容不应是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生动的,德育的内容应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个体。要让学生在了解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启发、引导,调动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较好地促使学生接受教育内容。

德育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要求德育要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全过程。”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归宿。学校要从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真实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们从小就高喊着空洞的、离自己相当遥远的理论和口号,而对身边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小事却视而不见。因此,要实现德育内容生活化,就要细化生活化德育的内容,力求德育内容富有生活。

(三)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要拓展,引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实践

德育根源于生活,进行德育显然不能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前学生身上“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严重,这是学校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而目前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注重道德认知,而忽视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践行,因此,德育应该更多地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在晨会、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活动课中进行。

(四)德育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创新性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架设社会品德要求与个体品德生成的桥梁和纽带,它在社会品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枢纽作用。传统德育方法采用“填鸭式”灌输法和单纯说教,“把学生的心理看作是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或“美德之袋”。教育者要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特点和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新方法,创新和拓展德育方法,教师过去常用的德育方法多采用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德育方法要打破这种德育的单一、生硬的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就要采用情境陶冶、价值澄清、实际锻炼、冲突引导等多种新的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德育过程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

德育生活化不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和教育,也要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开放式的德育生活化,很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都来关心学生广阔的成长空间。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8-189.

[3]侯文华.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新理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3).

[4]宫英海.德育生活化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5]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6]王英.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讨[J].教学艺术,2014(1).

责任编辑:张明明

G711

A

1674-1676(2016)04-0061-02

孙旭芳(1975-),女,硕士,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生活化德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