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探讨

2016-04-11党红艳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山西景区

党红艳

(晋中市委党校,山西  晋中 030600)

促进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探讨

党红艳

(晋中市委党校,山西晋中030600)

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味不断提升、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显现,文化旅游业发展成绩斐然。但面对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不足,文旅融合的深度不够、文化遗迹的保护与传承利用的关系没有完全厘清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破除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资源性省份的整体转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旅游;融合;传承利用

一、近年来山西文化旅游业成就斐然

文化旅游产业是山西旅游业当中的精华。2015年原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说:“必须从以煤为基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必须从煤堆里跳出来发展非煤产业。在七大非煤产业中,第一位就是文化旅游业,山西厚重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我看比拥有的煤炭资源更丰富,更有特色。”相比以往,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味不断提升、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文化旅游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最重要的旅游产品

山西省主要有六大旅游板块:宗教古建旅游板块,晋商文化旅游板块,寻根觅祖旅游板块,太行山水旅游板块,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红色经典旅游板块,有五大板块主打文化旅游。我省旅游产品中,文化旅游产品所占比重最高,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产品都是文化旅游产品。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乔家大院四处世界遗产以及解州关帝庙、洪洞大槐树等景区是我省最具代表性的景区。我省以自然风光为本体的旅游产品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恒山、北武当山、五老峰、卦山等都是历史名山,壶口瀑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近年来,我省新发展起来的皇城相府、绵山、雁门关等景区也都是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入挖掘与展示文化内涵,成为我省新兴的旅游景区。武乡县的”两园一剧”以全新的形式展示和传播了我省的抗战文化,为我省的文化旅游产品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文化旅游产业对山西地方文化的传播不断加强,地方文化符号开始融入旅游的各要素之中

在山西旅游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浓厚的山西地方文化。山西面食、平遥牛肉、晋中碗托等特色食品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五台山的素斋,晋城珏山景区的珏山宴,皇城相府景区的相府家宴等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产品。平遥古城内的客栈、碛口古镇的窑洞等可以为游客带来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体验。五台澄泥砚、黎城黎侯虎、平遥推光漆器、广灵剪纸等是我省传统手工艺品,也是重要的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方面,《太行山》、《又见平遥》和《又见五台山》等大型实景剧,皇城相府的八音会表演、云丘山的民歌表演等小型演出也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了投融资结构和产业结构

近年来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投资收益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传统煤炭项目经营者,目光由地下转为地上,产业由黑色变为绿色。资源型企业在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建设、旅游娱乐项目承包等方面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全省已有215家资源型企业转型投资,总投资高达4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700亿元。这股资金流的注入无疑对于全省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精品的打造作用巨大。同时,资源型企业转投旅游业,对于改变山西长期以来以煤炭等重工业为主的投资结构、推动全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皇城相府、绵山经过资源型企业的大力开发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藏山、常家庄园、珏山、云丘山、仙堂山等景区被开发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当前制约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应该说,这些年山西的文化旅游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得到明显优化,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业势头良好,旅游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有了新突破。但面对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不足,文旅融合的深度不够、文化遗迹的保护与传承利用的关系没有完全厘清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的制约因素。

(一)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不足

从2003年起山西的旅游业逐渐受到重视,先后经历了多次定位,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2003年的“山西最重要的接续产业和重点培育扶植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到2008年的“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作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工作中心”,再到2010年“山西实现向现代产业大省跨越的七条路径之一”。从整个历程中可以看到,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给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希望,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传统的经济方式和路径依赖挤压下,旅游业必须的发展空间还不足,发展条件还需要一个过程才具备。山西省的文化旅游业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占有的资源还不多,在全省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山西的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在全省范围内星罗棋布,但大多处于小、弱、散的局面,没有形成地区强有力的龙头景区和在全国具有广泛号召力的超级旅游目的地。

(二)文旅融合深度不够

山西虽然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强省。在对文化遗产遗迹以及历史故事、民俗传说的利用上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节庆、展览馆等方式上。大量的文物还停留在静态的展示上,旅游景点的解说词还停留在对文物本体的介绍上,游客的体验度、参与度不够,吸引力不强。大部分的景区景点在文旅融合的渠道上较单一,缺少创意,“一台演艺节目、一部影视作品、一本书”甚至成了一种通行的模式。所以我们说打“文化牌”是好事,但不能大家打的牌都一样,要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要深挖自己的文化特色而不是拾人牙慧。同时也要防止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的文化旅游产品,像之前清东陵搞的“万圣节”,让游客与鬼狂欢。另外,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也偏狭隘,目光仅仅集中在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上,对科技文化、大众文化、时尚文化熟视无睹。这就造成山西的文化旅游产品还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在对游客的人文关怀、文化培育方面能力还比较弱。

(三)保护与传承、利用的关系没有把握好

山西的文化遗产众多,全省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县级不胜枚举。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这既是优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劣势。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文化遗迹贫乏的地区可以大刀阔斧的兴建,而文化以及富庶之地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的“度”并不好把握。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但操作过程中常常文物保护与资源利用是一对矛盾体,要么老死不相往来,要么见面就打架。绝对的保护或乱拆乱建游客觉得无聊,当地居民反感,都不能文化得以传承。这就导致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中,该利用的没被利用,不该破坏的被破坏了。面对丰富的文化遗存,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是带着枷锁跳舞,而非穿着花裙子跳舞。在文化旅游规划方面,重视对文化资源的梳理,而缺少对其活化和创新。如何把这些历史符号用符合现代人的理念和审美的方式展现出来,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力这是一项重要课题。

三、推动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

(一)凝聚共识、配置资源,加大力度培育龙头景区,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

新形势下,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多做文章,这就需要各部门凝聚共识、重新配置资源,制定更多的支持政策。旅游业是综合产业,需要农业、森林、水利、教育、商务等部门综合来抓,更需要财政、金融、土地、教育等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明确相关的政策措施,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用地指标、人才培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共同打造知名度更高的山西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省上下集中力量,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植重点打造几个龙头景区,作为山西文化旅游的代表产品。比如游客提到浙江必然想到乌镇、去到云南一定要去丽江古城等等。通过培育龙头景区,发挥更大的产业示范和引领作用,摸索出适合山西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

(二)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

旅游活动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项文化活动,是一个体验文化、感知文化的过程,这其中的“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更有大众文化之意,抓住了这些文化就抓住了旅游最根本的吸引力。任何一项让人回味无穷的旅游活动都是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因此,不遗余力的推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魂还要附体,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吸引物、活动把文化内涵展现出来。例如武乡的两园一剧: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和实景演出剧“太行山”,再现了八路军战士与太行百姓军民一心,共同抗日历史场景,同时游客也可亲自体验一回硝烟弥漫的游击战斗,这种红色旅游产品的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文以化之、文以注之”,必须用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包装文化产品,用大众认可的潮流文化去装点文化符号,用现代科技去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升文化的号召力和产品的亲和力。

另外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也要警惕“文化投机”。比如让游客假扮“鬼子”抢“花姑娘”的实景演出、假冒名人遗言的墓碑等等,这些行为实则是漠视文化的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三)保护与活化共进,传承与创新并举,科学推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原先对文化资源的的保护处于一种静态的、被动的保护,其实最好的保护是对它的活化。过去的文化符号已不可能具有当时的价值,只有创造性的运用现代的手段使其展现出新的功能才能完成文化的传承,因此,保护和活化是同时进行的,传承需要创新的参与。山西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非常多美丽的房子,让这些房子活化起来,就要保留房子的外壳,改装里面的设施,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让它发挥新的功能。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市场化竞争,改革制约市场进入的机制体制,为市场进入创造条件。开展试点,积极推行景点景区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合理运用管委会模式、民营企业整体租赁模式、上市公司模式、PPP模式等现代管理体制、实现景点景区项目的专业化运作、公司化运营。

同时,旅游规划评审部门也要把好关,严格要求文化旅游规划,要围绕资源做好破题工作,围绕市场做出创意项目,解决好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规划要与实际工作相对接,与项目谋划相对接,使规划真正起到工作蓝本的作用,让该保护的被保护起来,该开发的开发出来。

(四)加强部门联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大旅游格局

当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走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旅游活动进入泛体验全视野的阶段,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管理,更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和各环节的产品服务息息相关。旅游项目中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对我省文化符号的挖掘与展示、无景区旅游目的地的营造等从规划、实施建设、运营管理到后期监管都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例如特色餐馆、主题酒店、文化街区、演艺节目、城市或乡村的综合治理等都需要旅游、文化、规划、城联、物价、工商等部门长期协作,共同努力。不论是在旅游发展还是在城市管理方面,各部门必须形成综合的开发和管理机制,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山西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所以研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破解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题,对于类似的资源型省份整体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陈淳,顾伊.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J].上海: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宋河有.创意旅游与主题旅游:内涵、关系及融合[J].长沙: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5):80-83.

[3]吴巧红.创新京津冀文化旅游产品[J].北京:旅游学刊,2014(11):13-24.

责任编辑:张明明

F592.7

A

1674-1676(2016)04-0021-03

党红艳(1983-),女,山西大同人,晋中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业山西景区
我在山西等你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