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路径

2016-04-11王瑶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军民深度理念

王瑶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路径

王瑶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坚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保证。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分析新发展理念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间所具有的内在契合性,探讨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价值意义,以及新发展理念引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及着力点。

新发展理念;军民融合;经济建设;安全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2016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理念,也是指导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理念,面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不断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一、新发展理念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内在契合性

(一)创新发展提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动力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理念放在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化,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创新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能够为军民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提供动力。

(二)协调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全要素、多领域平衡发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理顺发展关系、提升发展效能、拓展发展空间提供的根本遵循。协调发展理念首先要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关系,坚持发展与安全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其次要求“军”与“民”两大主体的协调配合,最后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家、政府为主导。

(三)绿色发展彰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生态价值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理念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相结合,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彰显其生态价值。

(四)开放发展拓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交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具有促进创新、带动改革、推动发展的重大意义,为其他四大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开放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应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适度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拓展军民融合领域,打破军民相互封闭、自成体系的发展格局,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五)共享发展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释放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根本宗旨。共享发展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地获得感,为发展增强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基础力量。

二、新发展理念引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是顺应军事领域发展趋势,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

现代国防与军队建设发展所涉及的资源,几乎涵盖了国家整个战略资源,其运行方式与社会创造财富、分配利益的方式密切相关。[1]如今,我国民用科技工业正蓬勃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一些技术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国防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国防科技资源。而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是科技高度发展,这一客观现实要求,要积极发挥军民深度融合在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为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破强敌遏制围堵孤立企图,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我军必须加快发展国防科技力量和作战战略战术手段,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新发展理念强调军用与民用技术间的融合,有利于摆脱我国长期以来在新材料、新资源和新科技等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境况,实现我军武器装备的跨代发展,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一)注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驱动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2]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是加强顶层设计。在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国家层面上的军民融合发展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这导致了在跨区域、跨部门军民融合项目的推行中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应该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与思路,突破制约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理论、科技、管理、实践等方面创新。”[3]

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坚持军事人才创新培养,构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首先,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各类技术人员,推进我军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其次,挖掘大师级专家学者担任我军科技发展和人才建设顾问,参与国防与军队发展战略、规划拟制,增强军队在改革发展中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并教育指导军队高层次人才,促进高素质、高技术人才队伍成长。再次,依托国民教育体系,从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稳定生源的同时保证质量,做好计划、统筹、督导,确保培育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契合部队需要、技术水平过硬的新兴人才。[4]

(二)着眼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协作协调

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则不可以养兵。”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证,因此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统筹发展,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坚持政府与市场协调运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坚持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运作,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市场规律,充分尊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作用。因此,为实现政府与市场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应该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的内生作用紧密结合。

(三)创新军民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

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集约高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靠科学管理推动我军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实现集约高效发展。”一方面,通过完善对资源使用的约束性政策,在硬性规定中逐步强化政府、军队、社会的生态意识,保证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由绿色发展理念倒逼军民融合产业,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

创造环境问题军民融合治理新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而且治理难度大。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应该充分发挥军队攻坚克难优势,积极探索环境问题军民融合治理新模式,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难题的治理。[5]军队积极探索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不仅能够整合军民两系统的资源更好的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的血肉关系,树立起军队良好的形象,提高军队及军人的社会认可度。

(四)营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开放环境

降低准入门槛。军民融合涉及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军民人才培养、军民技术创新等各个领域。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打破军民相互隔离、自成体系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各种限制性制度制约着我国军民技术的双向转让,如准入制度,影响着军民融合的多领域深度发展。在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不仅准入制度门槛高,而且存在诸多领域禁止社会资源的进入,导致军民融合领域拓展、军民融合程度提升等方面都比较困难。[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部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7]为了推动军民融合多领域深度融合,必须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逐步拓展军民融合领域,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双向交流和深度融合。

加快军民通用标准化体系建设。技术、产品标准的通用化是军民融合的必要前提。现代军事装备技术的军民通用率要求达80%以上。[8]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军用、民用标准的通用程度还相对较低,这必然使得军民之间的技术、资源、信息等难以相互转化,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自成两个体系,这不仅直接制约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而且为军民融合设置了技术壁垒,限制了技术标准通用化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逐步提升军民技术、产品标准的通用化,推动军民技术、产品、资源的双向流动转化。

(五)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共享

建立军民资源共享机制。在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方面,打破军民分离、自成体系的传统格局,建立军民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大力整合资源,不断推进先进技术、产业、成果、基础设施等军为民用、民为军用、军民共用、共建共用,实现军民两系统资源配置、项目开发等方面的真正融合。使双方的投资能同时满足经济与军事双重需要,形成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格局。

建立军民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军民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军队需求与地方技术、产品的信息沟通渠道,一方面,使军队能够及时追踪、掌握和应用社会高新技术,促进我军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以及国防实力的提升,实现民力向军力、战争潜力向保障实力的转变。另一方面,地方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把握军队的需求,立足需求,依托现有技术并研发更加适应军队需要的高新技术,组织生产,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这也充分体现了国防项目对经济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企业、科学技术、人才的优胜劣汰,确保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秀的人才纳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军”“民”两大主体的互利共赢。

[1]徐子跃.新形势下推动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J].国防,2014(1):23-25.

[2]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N].人民日报,2016-03-14.

[3]审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26.

[4]朱东来.军民深度融合人才发展战略的三维考察[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5):59-63.

[5]谢武忠.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N].解放军报,2016-01-25.

[6]杜人淮.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思想[J].观察与思考,2016(2):17-24.

[7]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N].解放军报,2013-10-01.

[8]宋纯利,宋政.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军转民,2016(1):71-74.

责任编辑:徐芳

E225

A

1674-1676(2016)04-0034-03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项目编号:15BKS059)。

王瑶(1992-),女,河北衡水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家治理与执政党能力研究。

猜你喜欢

军民深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