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与推进路径研究
——以江苏徐州为例

2016-04-11司甜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徐州大众

司甜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江苏  徐州 221009)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与推进路径研究
——以江苏徐州为例

司甜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江苏徐州22100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大众需求相结合,形成关注大众期盼、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的新特质。徐州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促进全民道德建设、化解转型期社会矛盾、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现实诉求。通过培育主体多元化、品牌创建特色化、基地建设常态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实践,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一种参考、借鉴与启示。构建理论宣传与人文关怀并举,传统形式与新兴媒体并重,文化创新与文化设施并进,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并行的创新机制,采取适当的路径和方式方法,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色;价值导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简单来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新理论成果由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掌握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现了理论“化”大众,也正是这一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被丰富完善。通过理论的真理性,指导社会的实践。

科学的理论不仅在于其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群众,更重要的是必须回到实践、回到群众中去,才能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感知、所理解,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自愿行为,才能在人民心中扎根、结果。为此,徐州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做好理论的通俗化工作,用大众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艺术的形式、传统的节日、道德的养成等群众所熟悉、所欢迎的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

一、时代诉求: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依据

(一)促进全民道德建设

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就会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追求和自愿行为,在心中扎根结果。为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广大人民的道德情感、道德理性、道德意志、道德信念,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一个社会全体民众的道德价值取向和法制观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成败,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提供了良好的价值导向切入点。

(二)化解转型期社会矛盾

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关系等方面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新的社会平衡体系还未完善,贫富差距现象引发了大众的不公平感,收入较少的那部分社会群体慢慢滋生了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情绪,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方式调节这种失衡的心态,人们就很难认同社会主义主流的思想观念。因此,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众、教育大众,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异常重要。

(三)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与世界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着广泛交流,这对中国社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全方位的交流,我国能汲取世界先进科学文化的营养丰富自身发展。但也给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价值观以传播的机会,影响我国大众思想。一些不良的西方社会思潮通过大众传播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产生着严重地冲击。

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石,处于统领的地位。思想旗帜不仅能够指引方向,而且能够凝聚力量。统一了思想,才能万众一心,产生强大合力。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潮中的引领地位必须通过大众化来实现。只有通俗化、大众化,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中的普及力度,被大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抵御西方不良思潮,增强国家软实力。

二、丰富而特色:徐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特点

(一)培育主体多元化

徐州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加大深化基层教育实践,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阐释。以全国“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经验交流会在徐召开为契机,举办千场巡讲,“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教育活动;续编《话说我们的价值观》理论普及读本和《爱的力量》系列丛书,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平民话语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推进理论宣传全媒体联动,各级主流媒体和“微理论”微博开设理论宣传专版专栏(专题),打造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权威阵地。组织社科理论专家到基层宣讲,开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讲基层行活动;推进理论宣讲市县联动,围绕“我与十三五规划”,组织“百姓名嘴”宣讲,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好《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组织开展市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点评选活动。

分层次、增强针对性地广泛宣传。对于党员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等群体,可以通过作政治报告、举办论坛、开学术讲座、发放理论读本等形式宣传;而对于普通工人、农民、职员、中小企业家、中小学校师生,要讲究语言的生动活泼,用贴近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话进行宣传,所发的宣讲资料要增强现实性、形象性,以便打动人心,宣讲形式要简便实用;在农村、工厂,要多采用黑板报、宣传栏和有线广播;在学校,要多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正确引导主题班会、演讲会和网上讨论等活动。扩大培育主体范围覆盖,体现全民的教育行为。

(二)品牌创建特色化

第一,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每年6、7月份,徐州市精心组织建党纪念活动,组织“凭吊革命先烈”、“英烈故事会”、“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等活动;抓好“淮海先烈精神”的传承、研究和宣传,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书香徐州”建设;第二,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歌朗诵会。推进“五联育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治理“蓝天行动”,深化“阳光网络伴我成长”系列活动;第三,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舞动汉风”品牌工程,擦亮“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围绕建党95周年等主题,着力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精品力作。同时,精心打造“军事文化”、“彭城画派”、“徐州好人”、汉文化旅游节等文化品牌;传承和发扬“情义徐州”城市精神;推进诚信徐州建设,通过品牌特色创建,全面丰富徐州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

(三)基地建设常态化

首先,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徐州淮海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薪火学堂”传承民间文化等基层特色教育阵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地建设的新常态;其次,加强道德风尚高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帮扶和一揽子无忧保障体系建设,推动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向县镇村延伸,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增强徐州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受力,从而增强人们对建设美好徐州的激情;发挥《德耀彭城》、《好人365》等专题专栏的道德宣传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年度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社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徐州好人缘”的建设落成,打造徐州道德地标。再次,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建设运营管理好一批文化场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新一轮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升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完善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徐州的启示

(一)理论宣传与人文关怀并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在思想层面上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现实问题相结合起来,才能为大众所需要和乐于接受。关照现实、贴近生活的话语才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宣讲语言充满生活气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实现哲理性与通俗性的密切结合。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结构道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质,通过“小清新”的语言、乐活的态度、道尽其奥秘的智慧,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大众的有效载体。

(二)传统形式与新兴媒体并重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快”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这样一个文化影响不仅仅依托其本身的独特魅力时代,主流价值文化要想获得民众的青睐,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手段,与传统传播形式相结合,不断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近年来,随着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要紧紧围绕传统节日的主题,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除此之外,电子媒介为形象化、通俗化、情感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理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要充分运用电子媒介特点,使用视频、音频现代电子技术中介方式传播,改善马克主义大众化的人际传播效果。

(三)文化创新与文化设施并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传播手段的进步,人们足不出门户就可以欣赏到形式多样的艺术,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艺术作品还需要加大创作力度。多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城市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传播艺术搭好平台;多向大中小学校、城市社区、广大农村输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艺作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居民、务工者、农民经常欣赏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增强感染力。

(四)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并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注重宣传教育,又要注重机制构建,把宣传教育与法制保障结合起来,以机制、制度保障大众化的手段和途径顺利进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保证。

需要建立经费保障、组织保障等各方面的保障机制。首先,考评工作的进行要确保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做到既要有整体的共性,又要考虑个别差异的存在;其次,需要建立一个以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活动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除了教育大众、指导社会实践程度,也可以把理论的通俗程度、群众的喜爱程度、与老百姓生活密切联系程度等评判标准,纳入其中;最后,可以把考评结果作为评奖、晋职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依据,规范考评的质量和真实效用。

综上所述,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只有采取适当的路径和方式方法,才能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徐州市的做法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一种参考、借鉴与启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激励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1]于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3]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3.

责任编辑:徐芳

D61

A

1674-1676(2016)04-0031-03

司甜(1981- ),女,江苏徐州人,法学硕士,徐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大众化徐州大众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