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2016-04-07周怡
周 怡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复旦大学图书馆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周怡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摘要:文章阐述了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情况,探讨了该项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外借服务
由于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的快速进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用户开始习惯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活动。因此,移动设备对图书馆服务具有广泛、持久、深入的影响力。从移动设备诞生之初,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就十分关注,并对其在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移动设备外借是各项探索中较早开展的服务之一。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NSCU)2008年就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是最早开始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大学图书馆之一。近年来,国内少数高校图书馆,如北京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也相继推出该项服务。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该项服务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探讨十分必要。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必要性,然后从管理模式、借阅模式、用户反馈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实践的基本情况,最后对未来一个时期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1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必要性
1.1 现阶段促进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手段
现阶段,国内外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主要为四种:短信服务、网页服务、移动客户端程序和移动设备借阅服务[1]。根据《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及比较分析》一文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目前还处在以短信服务为主,逐步建立和发展WAP网页服务、提供移动客户端程序的阶段,现阶段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较少。国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处在稳定发展期,在拥有移动服务的图书馆中,提供短信服务、WAP网页服务、提供移动客户端程序三种服务的开展较为均衡,而提供移动设备借阅服务的高校比例相对偏低,但已远远高于国内水平。
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其用户可以免费使用移动设备,轻松获取移动设备上已经预装好的短信服务、图书馆客户端程序和WAP网页服务,快捷得到相关培训。如果移动设备外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势必极大地促进短信服务、图书馆客户端程序和WAP网页服务这三项服务,有力推进各高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1.2 推进移动阅读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正从移动信息门户、移动OPAC逐渐发展到推广移动阅读阶段,移动阅读已成为未来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仅有移动信息门户和移动OPAC服务,读者想要得到真正想要的信息内容最终还要来到图书馆的物理场所,而移动阅读则让用户不受时空的限制便可获取需要的信息[2],图书馆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的移动图书馆应用和数字资源移动客户端应用,实现对馆藏资源的全文阅读。
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用户就可以免费获取移动设备以及设备上预装的数字资源,让移动阅读轻轻松松地成为现实。如果移动设备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必将有力地推动移动阅读的发展。
1.3 促进信息公平的有效措施
用户享受信息服务的机会均等,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公平的起点,也是信息公平的核心内容。机会均等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读者获得信息的机会应该均等,其次是制定的信息服务规则平等地适用于所有读者。信息环境下弥合数字鸿沟和保障信息公平是图书馆的责任,也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3]。
高校图书馆在购买电子资源时,均会与数据库商签订协议,限定数据库的使用范围为本校师生。所以本文所指的信息公平的用户也仅指本校师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数据库开始提供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服务与应用,推出了数据库的移动版或者移动客户端,如Web of Science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EBSCO、Institute of Physics Journals (IOP)、AC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等,而这些移动阅读的资源仅能提供给拥有移动设备的读者使用。此外,图书馆推出的移动服务项目,如移动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移动OPAC,都需要读者拥有移动设备才能体验这些服务。
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而引起的读者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短期内不可能实现所有用户都拥有移动设备,这种数字鸿沟目前只能依靠图书馆提供促进信息公平的服务方式来相对消弭。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将移动设备提供给那些个人无条件购买移动设备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无疑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内容获取和信息服务体验的相对公平。
2复旦大学图书馆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实践
正是基于上述必要性的分析,复旦大学图书馆认为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势在必行。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与准备,复旦大学图书馆于2013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推出了平板电脑出借试点服务,首批20台三星平板电脑在4个校区(邯郸校区、枫林校区、张江校区、江湾校区)图书馆同时提供外借试点。4月23日上午,20台平板电脑在2个小时内全部借完。试运行期间,一直有几百名用户通过网上预约方式排队等候借阅。针对外借的平板电脑供不应求的情况,复旦大学图书馆于2014年4月8日增加了第二批38台iPad平板电脑用于外借,2015年4月23日再次增购第三批24台iPad平板电脑用于外借。目前,提供外借的平板电脑数量已经达到82台。
2.1 移动设备选择
通过网络和文献调研获悉,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提供外借的移动设备主要是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的,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杜克大学(DUKE)图书馆、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图书馆等;提供平板电脑外借的,例如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Milner图书馆、美国里海大学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学院分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等[4]。现阶段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多数电子书阅读器无法兼容所有平台提供的多种电子书格式;电子书阅读器的内容单一,多休闲类资源,缺少学术资源;图书馆出借电子书阅读器的合法性、电子书阅读器上资源内容的版权、电子书下载及使用的版权问题等[5]。与之相比,平板电脑的界面丰富、感官体验更有趣,应用功能更加强大,包括电子书、电影、音乐、游戏等,可以安装超过15万个的应用软件,既可以阅读电子书,又有助于读者在阅读疲倦时更换体验内容,如欣赏音乐或看视频,因此更加适合碎片阅读。本馆购买的丰富的数据库资源以及移动图书馆平台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读者的学术性阅读需求,所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之选择平板电脑作为外借设备。
2.2 预装资源
考虑到版权问题,首批拟出借的三星平板电脑生产商对于图书馆在出借设备上预装应用程序不支持,特别说明这些应用程序安装前均需预先与电子资源出版商或应用程序开发商联系获得授权许可,才可安装在三星平板电脑上提供出借,因此,首批三星平板电脑仅预装了以下三种获得服务商许可的应用程序,即复旦大学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方正Apabi、EBSCO移动客户端。其中复旦大学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目前已整合的资源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生电子书、知网、万方、维普电子资源、Springer电子书及电子期刊论文。第二、三批出借的iPad因为其应用程序上线前都会通过苹果应用商店的审核,所以不存在版权问题,因此在三种预装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超星数字图书馆、ACS、IOP(Institute of Physics)移动客户端以及常用办公软件。这些丰富的预装资源已足够满足读者的移动阅读体验需求。读者除了可以体验移动图书馆平台的所有资源外,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直接访问几个常用数据库资源的移动客户端,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我馆购买的电子资源。
2.3 管理模式
开展移动设备外借服务涉及部门较多。除了借阅服务涉及到图书馆的流通部门,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后期的管理维护、咨询工作、数据分析等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为了有效开展工作,复旦大学图书馆平板电脑外借工作采用虚拟团队的管理模式,由分管技术和分管服务的副馆长共同负责,参考咨询部、系统部、流通部共同参与,协同工作。具体分工如下表:
表1 团队分工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相互推诿。流通部门会将外借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后台管理和维护部门,后台管理和维护部门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保证了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借阅模式及流程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提供的读者查询移动设备在馆状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通过图书馆主页OPAC系统查询;(2)通过主页动态公布在馆情况;(3)通过电话、现场等方式直接到流通台查询[4]。后两种方式较方便图书馆操作,但是对读者而言,限制了查询的时间和地点。复旦大学图书馆将平板电脑的书目数据整合到馆藏目录系统OPAC中,原则上参照纸本书借阅的模式。读者可随时、随地通过OPAC系统查询移动设备的流通状态和馆藏地点,“在架上”的设备可到相应馆藏地借阅,如需预约,与图书预约操作相同。被预约的设备归还以后,排在预约第一位的读者会收到预约取书通知,读者在收到通知2日内到相应馆藏地办理外借手续即可。
借阅流程:每次借阅前签订《平板电脑外借承诺书》。寒暑假期间另出借阅规则,放假前15天,停止外借和预约服务,至下学期开学后第二周再恢复正常。具体借阅流程如图1所示:
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截至2014年6月,前两批的50台平板电脑已有534人次借阅,其中三星平板电脑提供外借348人次,iPad提供外借186人次。
图1外借流程图
为准确把握全校师生对平板电脑外借服务的反馈和评价,工作组设计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平板电脑外借服务信息反馈表》,在平板电脑外借的同时发放反馈表,读者归还平板时回收反馈表,及时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截至2014年6月,回收有效反馈信息表147份,经过统计分析,情况如下:
(1)读者的身份分布情况
外借的主体为在校学生,占借阅人群的比例高达93%。其中本科生为50%,硕士生为33%,博士生为10%,而教师只占7%。
(2)开展平板电脑外借服务的必要性统计
92%的读者认为平板电脑外借服务是必要的。认为很有必要的占45%,有必要的占47%,无所谓的占5%,认为没必要的只占3%。
BIM技术是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有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包括建筑、结构、MEP等相关专业,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仿性、优化性和出图性五大特点。我国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一直保留着粗放型的建造模式,由于现实原因,信息化一直较低,工程的表达方式为图纸,大多数信息都以纸质形式流通,很难有完整信息的保存。同时,各参与方不能有效地进行共享和互通,更不能协同运作。所以经常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返工和窝工现象,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等损失。
(3)借阅平板电脑用途统计
如图,值得欣慰的是,阅读电子书、查阅信息和资料、看新闻以及收发邮件和观看视频是读者借阅平板电脑的主要用途,并有12位读者借阅平板电脑用于初次体验和看课件。可见,平板电脑外借服务带来的是一种正反馈效应。
图2 用途统计
(4)平板电脑的借还流程便捷程度反馈
65%的读者认为借还流程很方便,31%的读者认为还行,仅有4%的读者认为不方便,说明大多数读者可以接受目前的借还程序。
(5)用户对预装资源的评价
反馈表明,三类预装资源对于不同读者的学习或工作均有帮助,其中移动图书馆平台资源由于宣传途径较多,读者知晓度较高,而图书馆订购的各类电子资源的移动客户端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对读者进行宣传和培训,引导读者充分利用这三类在类型和功能上相互补充的预装资源,协同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3 预装资源评价
(6)用户对改进平板电脑的外借服务的想法和建议
如图所示,读者对平板电脑外借服务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增加平板电脑的数量、延长借期和增加预装资源三个方面,其它还有少数读者提出增加平板电脑品种、简化借阅流程和关注个人信息安全等建议。说明读者对于平板电脑外借服务的热情很高,关注度、需求程度也很高。
图4 主要建议
2.6 存在的问题
移动设备外借服务虽然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但试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不同移动设备的还原、备份、恢复的方法和流程不尽相同,导致一线流通台操作流程繁琐;外借设备数量相对较少,无法完全满足读者需求;读者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未来的移动设备外借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3高校图书馆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图书馆实践及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笔者认为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3.1 外借移动设备品种多样化
目前,国外高校图书馆提供外借的移动设备种类繁多,大到摄像机,小到耳机,只要能满足教学科研和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都可以根据自身经费情况开展服务。相形之下,国内高校移动设备外借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电子书阅读器或平板电脑为主,如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图书馆主要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西安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图书馆主要提供平板电脑外借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品种日益丰富,不同的移动设备在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平板电脑界面丰富,感官体验有趣,应用功能强大,既适合阅读,又适合体验;电子书阅读器独有的电子墨水技术给读者的阅读感受越来越像纸质书,因此更适合移动阅读。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类型的移动设备,为了让读者体验到更多的移动技术和移动服务,图书馆提供外借的移动设备的品种理应趋于多样化。
3.2 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将实现从休闲化到学术化的功能演进
现阶段,从出版市场来看,出于市场化考虑,图书或期刊出版一般遵循先纸本、后电子版的顺序,利用移动设备往往不能阅读到最新的学术文献信息,因而更适合大众化的消遣性阅读。随着未来电子出版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电子版的文献资源将会与纸本同时甚至先于纸本文献公开发表在网络上。这些最新的研究文献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轻松获取,无疑给需要做学术研究的高校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获取学术资源的途径和阅读方式。
依据出版物市场的上述演进规律,高校图书馆移动设备外借的功能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早期,高校图书馆通过出借这种工具来培养用户一定程度的休闲阅读,促进其新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他们使用新技术的技能。随着移动设备大量普及以及学术文献信息资源出版时效提前,高校图书馆移动设备外借必将更加关注馆藏学术文献信息的利用程度。
3.3 服务内容个性化
目前,移动外借服务内容是由图书馆订制,无差别地面向各类细分用户。根据细分用户的个性偏好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是服务的较高层次。当前,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实现移动外借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出每个用户的阅读偏好,为其推介相应的学术文献信息,让更符合用户个性需求的资源能够推送到读者,让读者享受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云计算技术,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便捷、高速、安全的移动阅读服务。
随着这些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不断深入,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将是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发展方向。
3.4 服务方式多样化
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形式单一,即面向单个用户借还移动设备。随着实践发展,出现了其他一些十分有益的探索,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选择在新生培训课中测试移动设备的可用性。新生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查找、分析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为移动设备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测试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探索移动设备在教学和科研环境中的可用性,比如选择适合移动设备应用环境的学科,如信息素养、英语教学及医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将移动设备这种新技术引入教学,与教师合作,探索教参资源的组织及建设[6]。这种融入教学和科研过程的新型服务方式应该能赢得师生的青睐。
随着移动设备外借实践的发展,必将出现多种多样的移动设备外借服务方式。
4结语
移动设备外借服务,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设备本身带来的感官刺激,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移动阅读资源,以及高效便捷的移动服务。它是一项系统的服务方式。设备、资源和服务三位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完善将会导致服务的瑕疵。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开展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数字资源建设、编目、借阅服务、教学与科研服务、培训与推广、读者咨询等业务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的近期目标是推广移动图书馆服务、让读者体验新技术、体验移动服务以及移动阅读,引导读者养成新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提高他们使用新技术的技能,为将来移动阅读的普及以及拓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龙泉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及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13,(2): 173-177.
[2]马骏涛等.移动图书馆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9): 19-23.
[3]王丙炎,梁新华.基于信息公平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J].情报杂志,2008,(4):143-144,147.
[4]朱宁.国内外图书馆电子移动设备外借服务工作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15):96-101,55.
[5]叶兰.国内外电子书阅读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21):131-137.
[6]叶兰.电子书阅读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1):86-90,81.
(责任编辑:傅正)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in lending mobile devices of Fudan university library
ZHOU Yi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of lending mobile devices, introduces the lending mobile devices of Fudan University library,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ervi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library; mobile device; iPad; lending service
收稿日期:2015-06-01
作者简介:周怡,女,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1-00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