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思想品德课中感悟式教学的特征与策略
2016-04-06任万勇
任万勇
【摘 要】感悟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感悟“生活”、感悟创新、感悟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感悟式教学的特征与策略包括学生主体化,多种渠道创设情境等。
【关键词】感悟;感悟式教学;感悟式特征与策略
感悟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感悟“生活”、感悟创新、感悟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一、感悟式教学的特征
(一)学生主体化,情境生活化
感悟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切身思考,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感悟多样化,课堂动态化
多样化和动态化是感悟式教学的内在特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间、生生间共振多赢的动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不是结论,结论只能是而且应该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探讨的产物。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这里没有唯一,只有真实与合理,并且允许每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多样化的情感感悟,人人都有话语权。在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师生间思想、情感在互动碰撞中被理解和吸收,进入更高的认知层次。
(三)角色多元化,知识实用化
在感悟式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并且要做到及时转变角色,活跃课堂气氛。首先,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传道、授业、解惑。其次,作为情景模拟的设计者,要为学生设计不同场景,提供不同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情感、获得认识和感悟。第三,老师作为引导者,要在课堂讨论中适时的加以引导。教师在把社会典型或社会热点浓缩成短剧引进课堂的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进入社会,使之切身体验、感悟、思考,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连接,使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实用。
二、感悟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1.多种渠道创设情境,创造感悟的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起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
比如在讲授《好习惯受用一生》中的《习惯对人的影响》一节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我设计了小品《小琳的一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对小琳的上述习惯进行分类,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感慨最深的是,小琳没有做到劳逸结合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等影响到了她的思维发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通过播放影音作品,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一个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学习教材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2.积极营造轻松环境,激发感悟的热情
在课堂上我们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亲切的、无拘无束的教学情境中放松心理,主动参与感验。
讲授《悦纳自己》时,将课堂设置成一场座谈会。上课开始时,老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向大家介绍同龄人《小明的烦心事》,然后伴随着轻柔音乐引出“有人说,我们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点多一点,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那么我们都来找找自己有哪些地方被上帝咬了一口?”有了这样的情境铺设,学生回答问题也就无拘无束,觉得道出自己的不足也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在这节课上,教师既是座谈会的主持人,同时也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毫无拘束地道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和体验。此刻,在这种聊天式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深刻了,教学目标也就在“聊天”中轻松实现了。所以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才能激发起学生感悟的热情。
3.引导学生主动设疑,拓展感悟的深度
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要付诸于实践。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效果显然不同。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更有利于拓展学生感悟的深度,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4.适时共享探究成果,实现感悟的价值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价值感,使之成为今后主动学习的潜在动力。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的一种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一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感悟式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谢树平主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