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

2016-04-04王海俊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腔脑血管颈动脉

王海俊

(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阳泉 045000)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

王海俊

(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阳泉 045000)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5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全部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管壁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部位、性质、数量,管腔有无狭窄等,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中颈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内径正常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管腔中度及重度狭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检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检查诊断的重要影像学证据,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所有疾病中的死亡率排名第5名,并且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此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及早发现并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此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50例(观察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50~73岁,平均(56±0. 5)岁。对照组为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男40例,女10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55±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选取标准:a)临床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b)神志正常,能配合检查者。对照组选取标准:a)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与观察组接近;b)均未发现患有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者;c)能明确理解试验内容同意并积极配合检查者。

1.2 检查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对。使用西门子ACUSON S1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其颈部垫高,颈部肌肉放松,头尽可能转向对侧,充分暴露颈动脉。将探头置于颈根部,从根部向上行纵切面、横断面扫查,扫查次序依次为: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椎动脉等。检测项目有:血管内径;内膜有无增厚,是否有斑块形成及其大小、数量、部位、回声特征;管腔狭窄度等。

1.3 评价指标

a)斑块形成判定标准[1]:内-中膜呈现不均匀增厚状态,且厚度超过或等于1.5 mm。b)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判定标准[2]:1.0 mm≤颈动脉内-中膜检测值<1.5 mm;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厚状态,无斑块形成;d)按(残余管腔/原管腔管径)×100% 公式计算出管腔狭窄率,以此判定管腔狭窄程度[3]:狭窄率在1.0%~49.0%为轻度狭窄;狭窄率在50.0%~69.0%为中度狭窄;狭窄率在70.0%~99.0%为重度狭窄;狭窄率达至100%为管腔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均显示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并)斑块形成50例。对照组中颈动脉内膜显示正常34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并)斑块形成16例。观察组中颈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2= 51.52,P<0.05)。

2.2 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狭窄共22例、中度狭窄共12例、重度狭窄8例 、未发现完全闭塞病例。对照组中颈动脉正常45例、轻度狭窄共5例、未发现中、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病例。观察组颈动脉内径正常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5.53,P<0.05)。观察组颈动脉管腔中度及重度狭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25.00,P<0.05)。

2.3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流速比较

颈动脉轻度狭窄时血流速可无明显改变,中度狭窄时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加快,达125~230cm/s,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在2.0~4.0之间,当重度狭窄时,收缩期峰值流速可达230 cm/s以上,流速比也大于4.0。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指颈动脉壁内膜发生脂质的沉积,使内中膜增厚,形成斑块甚至溃疡,导致管腔狭窄。颈动脉供应脑部血流量占全脑血流量的70%~80%,故而近年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1/4归结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大持续增厚造成管腔直接阻塞,可导致脑组织缺血;斑块性质稳定性较差,破裂脱落,随血液流动,栓塞远端小血管造成,进而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表面粗糙或者破裂,激活血液内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导致血栓形成;颈动脉狭窄使供血管远端的灌注压减低,进而导致边缘带的梗死或低灌注压梗死[4,5]。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技术尤其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中颈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径正常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管腔中度及重度狭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应用颈部血管超声不仅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管壁与管腔的性质进行检查,还可以筛查较危险的患者,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颅内缺血情况进行判断,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安全、重复性高,资料便于保存等优点,积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无创定量检测,便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及早发现和干预,提醒患者高度重视,并可有效动态监测动脉硬化与斑块的变化,及时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1] 邢延芳,屈晓威,谷秀娟,等.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血糖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6):4446,44-49.

[2] 王 梅,徐夕生.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疾病的发展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1(29):104-105.

[3] 臧卫平,刘海涛,冯来会,等.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5):7879.

[4] 宋保玲.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6):79-80.

[5] 来炳岩,李 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227例的结果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3):290-291.

本文编辑:王 霞

R743.3

B

1671-0126(2016)04-0045-02

王海俊,女,主治医师,从事超声工作

猜你喜欢

管腔脑血管颈动脉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