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师多点执业的KAP调查
2016-10-27张寒冰李俊峰李建涛
张寒冰,李俊峰,李建涛
(1.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2.山西省医师协会,山西太原 030024;3.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教学与管理·
对医师多点执业的KAP调查
张寒冰1,李俊峰2,李建涛3
(1.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2.山西省医师协会,山西太原 030024;3.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目的:通过调查山西省医师多点执业的情况及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看法,分析影响多点执业发展的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抽样调查山西省5个市51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部医师,共发放调查问卷3 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3.9%。结果:山西省从事多点执业的医师仅占1.4%,绝大多数医师(72.1%)认为“社会需要多点执业”,绝大多数医师(67.9%)赞成“多点执业由行政审批转入备案管理(或契约管理)”。结论:医师的多点执业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多点执业的落实困难重重,医师多点执业任重而道远。
医师;多点执业;调查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and the attitude to multi-practices of the physicians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preventing the multi-practices of the physicians,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policies.Methods:A sampling survey of five 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including 51 hospitals.3800 questionnaires for allphysicians were distribute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9%.Results:Only 1.4% of the physicians in Shanxi Province engaged in multi-practices.The idea of most of the physicians(72.1%)who thought that multi-practices were needed by the society was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into the filing management(or contractmanagement).Conclusion:The multi-practices ofthe physicians is one ofthe mostimportantmeasurements of deepening the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to do as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KEYWORDS]physician;multi-practices;survey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在两个或者三个医疗机构从事执业活动的行为[1]。医师多点执业被视为缓解群众看病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举措[2]。多点执业目前已经从部分地区和城市的试点推向了全国,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将近45 000名医生注册了多点执业[3]。本次调查了山西省医师多点执业的情况以及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态度,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等概率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抽取太原、大同、长治、临汾、吕梁5个市;每个市分别选择1个省(市)级综合医院、1个公共卫生机构、1个市级中医院、3个县(区)级医院、2~3个乡镇卫生院和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以上医疗机构的全部医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1.2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排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本课题收集的主要是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山西省医师多点执业情况
本次调查共面向山西省5个市的51个医疗卫生机构发放问卷3 800份,回收3 680份,有效问卷3 570份,有效回收率为93.9%。2015年山西省共有医师89 835人,此次调查医师3 570人,样本量占总体的3.97%。在3 570名调查医师中,男女医师各占一半,构成比均为50%;从数据显示,山西省多点执业的医师占到医师总数的1.4%,偶尔有多点执业的医师占5.0%。可见,多点执业尚属于极少数现象,没有形成规模,见图1。
图1 医师是否存在多点执业Fig.1 The Issue of Whether Multi-practices of Physicians Exist
从职称分组来看,不同职称医师“多点执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4.960,P<0.05,见表1)。高职称医师多点执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业”,而认为“社会不需要”和“无所谓”的分别只占10.1%和16.7%。当调查“对多点执业由行政审批转入备案管理(或契约管理)的看法”时,绝大多数(67.9%)医师表示支持。赞同“国家允许中级及以上临床专业技术医师在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并连续两个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无不合格记录者从事多点执业”的医师更是达到83.9%。该结果显示,广大医师希望降低多点执业对个人条件的要求,为中级医师多点执业开辟途径。
表1 不同职称医师“多点执业”情况 n(%)Table 1 The Situation of The Multi-practices of the Physicians with Different Technical Post n(%)
3 讨论
3.1 多点执业的意义
医师的多点执业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多点执业可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有利于均衡各地的医疗资源。高水平的医生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如果政策鼓励促进他们到基层医院服务,将大大缓解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也可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其次,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或民营医院医师水平的提高。高水平医师可为基层医师在理论、技术方面提供指导,开阔基层医师视野;第三,多点执业可以给医师个人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师通过多点职业,增加合理的报酬,符合新医改精神,而且多点执业可以缓解基层卫生的供需矛盾,具有公益性,为基层患者带来便利。
3.2 影响多点执业发展的因素
2009年,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2011年又发出通知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和农村地区执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4],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落实困难重重。本次调查显示多点执业医师是极少数,仅占医师的1.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a)医院的实际态度不支持医师多点执业。高水平的医师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医院争抢的对象,医院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态度并不明朗;b)多点执业会影响医师晋升职称。现行的人事制度严重制约了医师的多点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后,会影响到自己在第一注册机构晋升职称,从而影响到其他的福利待遇;c)民众的观念也阻碍了医师的多点执业。目前广大民众是“我跟医院走”的观念,更愿意选
2.2 对多点执业需求和态度的调查
调查显示,72.1%的医师认为“社会需要多点执择一家好医院看病,而不是“我跟医生走”的观念。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多点执业的医师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并提出“探索实行备案管理的可行性”。我省医师对以上两条政策普遍认同。对于医师的多点执业,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而且广大医师也认为社会普遍需要多点执业,但是真正推动多点执业的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1] 谢 宇,杨顺心,陈 瑶,等.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1):63-65.
[2] 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S].2009.
[3]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S].2015.
[4] 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S].2013.
本文编辑:王立钧
The KAP Survey on the Physicians'Attitude to the Multi-practices
ZHANG Hanbing1,LI Junfeng2,LI Jiantao3
(1.Shanxi Medical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Taiyuan 030012,Shanxi,China;2.Doctors'Association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24,Shanxi,China;3.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Shanxi,China)
R192
A
1671-0126(2016)04-0074-03
张寒冰,女,讲师,从事卫生管理教学工作
李俊峰,男,主任医师,E-mail:sxsysxh@163.com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20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