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过敏药的前世与今生

2016-04-04侯杰郑璐璐杨丹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富马酸组胺副作用

●侯杰 郑璐璐 杨丹丹/文

过敏性疾病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病率显著上升,成为全球关注的公众卫生问题,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公布的30 个国家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约12 亿的总人口中,约有22%(2.6 亿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过敏性疾病已极大地影响了儿童和成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全身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在过敏性疾病中组胺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抗组胺治疗为过敏性疾病治疗的关键,抗过敏药物主要指的就是抗组胺药物,随着药品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抗组胺药也经历了一代代的发展。

“前世”传统的抗组胺药易导致嗜睡

自从1910 年Dale 和laidlaw 发现了过敏反应与组胺的关系后,抗组胺H1受体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传统的抗组胺药常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3 ~6小时)的特点,但需每日多次服用。目前,常用的传统抗组胺代表药有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定、异丙嗪、酮替芬等。这些药物对H1受体具有高选择性,在低浓度时能竞争性阻断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及其活性,产生抗组胺作用。由于这些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产生幻觉、嗜睡镇静等,其抗胆碱作用可能导致黏膜干燥,瞳孔散大,所以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机械操作者等应慎用或禁用,赛庚定则明确说明青光眼患者禁用。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人们逐渐放弃将其作为长期治疗过敏的药物,而转向于其他副作用小,作用时间长的抗组胺药物。

“成长”第二代抗组胺药有心脏毒副作用

自从1985 年特非那定在美国批准使用,并很快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后,不断有新的此类药品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被投入到临床中使用。该类药物因其基本无镇静及抗胆碱作用、既可阻滞组胺H1受体也能影响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服用更方便等优点,一度成为抗过敏首选药物。但在长期的临床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心脏毒性的副作用。1986 ~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17 个国家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应用氯雷他定的患者有106 例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13 例出现猝死;西替利嗪有19 例出现心律失常,2 例出现猝死,并且特非那定和阿司米唑已被美国药品管理部门否定,临床上应用也逐渐减少。因此,减少心脏毒性副作用也成为新一代抗组胺药亟需解决的问题。

“今生”克服副作用的新尝试

近年来,在我国新上市的抗组胺药物主要有奥洛他定、富马酸卢帕他定等。奥洛他定作为一种新型的相对选择性高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既能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又对组胺H1受体具有选择性高、疗效强的拮抗作用,并对白三烯、血栓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过敏性化学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显示出抑制作用,对速激肽释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有抑制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湿疹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寻常性银屑病和多形性渗出性红斑等。

富马酸卢帕他定则于2013 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国内上市,是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首先,它是长效、无镇静作用的H1组胺受体拮抗剂之外还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作为唯一一个具有抗组胺和血小板拮抗活化因子双重作用的抗过敏药物,富马酸卢帕他定可在过敏症发生的不同环节抑制过敏反应,较其他抗组胺药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可望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

目前,以奥洛他定、富马酸卢帕他定为代表的新型抗组胺药,因其无嗜睡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且作用时间长、服用方便(一天一次或二次,一次一片)等优点,逐渐被医生和广大过敏症患者所接受,成为治疗过敏综合症令人瞩目的骨干品种。

猜你喜欢

富马酸组胺副作用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
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正丁烷法顺酐装置中富马酸分离机影响因素分析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