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小说叙事如何更好地转变为电视剧叙事
——以《琅琊榜》为例

2016-04-04宋蓉蓉邓佳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梅长苏琅琊榜网络小说

□宋蓉蓉 ,邓佳佳

( 1.云南艺术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2.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36000)

试论网络小说叙事如何更好地转变为电视剧叙事
——以《琅琊榜》为例

□宋蓉蓉1,邓佳佳2

( 1.云南艺术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2.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36000)

2015年是IP当道的一年,电视剧《琅琊榜》的成功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教科书式的范本。比较网络小说与电视剧的异同、电视剧《琅琊榜》与原著之间的不同,不难发现,与网络小说相比,电视剧的叙事更具逻辑性。事件合乎情理、情节环环相扣、故事层层递进这些叙事因素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重要环节。电视剧制作者应该认清两者的关系,在改编过程中,着重在剧本方面下工夫,制作出精品电视剧,供观众欣赏。

网络小说;叙事;情节结构;《琅琊榜》

叙事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的认知模式与表达模式之一,是人们按照日常生活经验,寻求事件之间的特殊联系,并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把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某种与现实世界相关的意义。[1]叙事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因为缺少符合逻辑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先祖们通过绘画、图腾和肢体语言来记录日常,表达内心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的逐步完善,书面形式的叙事方式出现并成为主流。近代,科技的发展,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介的普及,人类的叙事方式不断被革新。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认知习惯出现了转变,这其中网络小说的流行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网络小说不仅培养了现代人“伴随式”的阅读方式,同时也为电视剧与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剧本来源。纵观近两年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不难发现由网络小说改版的电视剧占据了整个电视剧产业的半壁江山。《泡沫之夏》、《手机》、《后宫·甄嬛传》这些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涉及了电视剧题材的方方面面。

2015年,由多家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古装题材电视剧

《琅琊榜》成为众多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精品之作,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许多影视公司群起仿之。《琅琊榜》主要讲述了一位“少帅”的复仇之路,被誉为中国的“基督山伯爵”。该剧一经播出,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教科书式的范本。这部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电视剧的创作模式,推动了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一、网络小说叙事与电视剧叙事的异同

比较网络小说与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认同方面存在着共通之处,这也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开辟了一条便捷之路。电视剧同电影一样,具有“镜像”原理。我们看着镜中自己的镜像,会产生整体感的幻觉,电视剧的镜像正是人的镜像的模拟。[2]人在断奶之后会产生一种对自我存在和社会存在的认知感。最初这种认知感是通过他者来实现的,比如镜中的自己,当我们在婴儿时期照镜子时,我们就会认为镜中的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从而建立起对自我的一个初步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心智的成熟,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完善这种认知。电视剧中的人物和镜中的自我有异曲同工之妙。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会产生幻觉,认为自己和电视剧中的人物是一样的,受到“本我欲望”与“超我规则”的相互作用,对剧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依附感与认同感,认为剧中人物就是我们自己,他们在完成着我们想做却不能做之事(受到现代法律与道德的约束)。《琅琊榜》中,梅长苏凭借着自己的无双才智,在暗流涌动的京城一步步走向成功。这种对于智慧、财富、权利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的驱动下,权力剧本身就对观众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网络小说叙事也是如此。网络小说作为现代快餐文化,承载了与电视剧几乎相同的功能—服务大众,寓教于乐。所以网络小说想引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必须符合“镜像认同”的原理,让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可以体验到“本我”乐趣与“超我”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抓住读者的观赏心理。《琅琊榜》中充满着对社会不公、皇帝庸腐、官场黑暗的鄙夷,赞扬着梅长苏的隐忍、萧景琰的正直、霓凰的坚守。这一切对观众和读者而言本身就有巨大的吸引力。

网络小说与电视剧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艺术价值的缺失。中国是电视剧制作大国,从195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始,经过几代电视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电视剧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无论从叙事手法、视听语言、发行宣传等方面都趋于成熟。“百花奖”、“金鹰节”等专业奖项的评选,各大高校开设相关的影视课程,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这些因素将中国电视剧带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但与电视剧不同,网络小说的流行,是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导致网络小说创作门槛低下,作品稂莠不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网络小说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并不为主流媒体所承认。同时,在中国,与互联网有关的一些法律尚不成熟,网络小说载体环境复杂。创作过程中,作者往往只单纯考虑到故事内容本身对读者的吸引力,但创作思路不严谨,整体故事可信度低,情节结构松散、缺乏逻辑性,这些在叙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成为网络小说良性发展的阻碍。所以电视制作人在进行网络小说改编创作时,应当格外重视这个问题,要注意电视剧在情节安排上的严谨度与合理性。必须做到事件合乎情理,情节环环相扣、故事层层递进,这样才可以提升电视剧的艺术水准,制作出精品良剧,避免大量雷剧的存在。

二、电视剧《琅琊榜》比原著更具吸引力的原因

基于电视剧叙事与网络小说叙事的不同,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剧《琅琊榜》与原著相比,在叙事手法、情节建构上更具科学性,思维逻辑严谨,情节构建经得起仔细推敲。

(一)事件单刀直入,情节环环相扣。

这是电视剧《琅琊榜》最突出的叙事特征,此特征贯穿于整部剧中。在长达54集的电视剧中,所有事件,没有“废笔”,任何一个简单的事件,都是构成整个故事情节的重要一环,甚至是不起眼的细节,都在为日后进行“埋笔”,左右整个情节的发展。与小说相比,电视剧开篇仅三十分钟,就将整部剧日后的情节走向,人物发展做了一个大致的交代。

1.梅长苏梦境,赤焰军被杀害,父亲让其为了赤焰军活下去;2.梅长苏被噩梦惊醒,手握赤焰手环;3.鸽子飞向琅琊山传递消息,北燕六皇子立为太子,众人不解;4.誉王出场;5.梁帝询问誉王近状;6.皇后和贵妃不和;7.太子不满梁帝宠信誉王;8.太子刺杀誉王,誉王下决心争皇位上琅琊阁;9.卓家刺杀誉王,谢玉表明立场;10.太子、誉王上琅琊阁,梅长苏身份揭晓。

剧中,制作者用了十个简单的事件,将故事背景做了一个大致交代,事件安排合乎情理,情节设置层层递进。梅长苏的噩梦、赤焰手环说明梅长苏与赤焰军有着不可告人的联系;北燕六皇子被侧立为太子,众人寻求答案,为日后梅长苏进京埋下伏笔;誉王加封七珠亲王,太子派人刺杀,使誉王更加确定与之夺嫡的决心,加速了寻找梅长苏的脚步。谢玉派卓家追杀誉王,表明了谢玉立场,为日后在萧景睿的生日宴上扳倒谢玉做了铺垫。这十个事件,初步交代了《琅琊榜》的前因后果及人物关系。情节设置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为后续事件的发展铺足了道路。而小说的逻辑关系则没有电视剧这样清晰明了,小说开篇只讲述了梅长苏跟随萧景睿和言豫津来到金陵,他与金陵存在着某种关系。他来干什么?为什么来?他是谁?剧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状态大致是什么?都没有做出明确的交代,只是随着情节的推进,读者才逐渐明了。同时电视剧《琅琊榜》与原著相比,叙事的逻辑性更加严谨,每个事件的功能都在日后的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剧中,对于庆国公一案,谢玉派出卓家进行追捕,到了江左盟的地界,梅长苏正式以盟主身份出场,大家对他的忌惮正面反映出江左盟与梅长苏的实力,使日后梅长苏来到金陵之后种种的江湖行动有了可信的依托,同时让梅长苏了解到卓家是在为谢玉做事,为梅长苏扳倒谢玉时的筹划有据可循。而小说中,对于庆国公案的处理简单粗暴,只交代了梅长苏等人进京时恰巧遇到相关证人,由言豫津提前护送进京,除了可以表现言豫津的人物形象之外,在叙事上并无多大帮助。比起小说随意建构的叙事方式,电视剧采用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手法,情节安排严谨,悬念设置恰到好处,从一开始就吊足观众胃口。

(二)人物关系重组,观众镜像认同加强。

电视剧《琅琊榜》严谨的叙事思维同时还表现在对人物塑造中。一部电视剧如果想长时间吸引观众,在人物的设计上必须符合观众的镜像认同与人物的自我认知。电视剧与小说中人物关系出入最大的两个人是霓凰和誉王。小说中霓凰是掌管云南穆府十万铁骑的郡主,和林殊从小定了娃娃亲,但她却爱上了林殊的手下聂铎,最后在林殊死后嫁给了聂铎。但在电视剧中霓凰与梅长苏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爱情故事。赤焰军全军覆没之后,十三年的时间里,霓凰为了边界的安稳一直没有再嫁,小心守护她与林殊的感情。直到梅长苏的出现,霓凰知道真相以后,便默默陪伴,将自己对林殊的爱情藏在心底,助梅长苏匡扶正义。他们俩这段柏拉图式的爱情成为支撑整个剧的爱情支柱与泪点。制作人的这段修改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认同,为电视剧增色不少。“戏不够,爱情凑”,当代电视剧的审美趋势,使爱情成为构成电视剧必不可少的元素。观众不需要小说中那种平淡无奇,可以轻易取而代之的爱情。观众更喜欢刻骨铭心与忠贞不渝。电视剧制作者用几个事件就将这段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琅琊榜》这一男人权谋剧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在剧中,梅长苏与霓凰第一次见面是因为太皇太后的召见,在大殿上,年老的太皇太后将梅长苏误认为是林殊,还将两人叫到身边,询问婚事,这一简单的细节,就向观众表明了二人特殊的关系,加之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运用,使这段特殊的情感更为明确。随着剧情的发展,霓凰在郊外长亭中确认了梅长苏的真实身份。为了不断强化二人的情感,在誉王谋反的事件中,霓凰闻讯火速赶到北郊行宫并解了梅长苏的燃眉之急,同时为宫羽的相伴而吃醋。这一切都将二人的关系准确传达出来。这样的设计更加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与恋爱中,不可能像偶像剧中的男友主角一样,傻白甜的活着,我们要经历生活的各种磨难,最终相守在一起。这样一来,霓凰与梅长苏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更容易引起观众认同,仿佛让那些婚姻幸福的观众看到了自己,让那些婚姻、恋爱不幸的观众渴望一份这样的爱情出现。但在小说中,因为两人关系更似兄妹,所以这样的细节描述很少出现。小说第三章,霓凰与梅长苏在大殿中第一次见面,书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殿中场景。随后,霓凰和梅长苏在阁楼中谈话的内容大部分也是围绕着“麒麟才子”进行的,对于两人关系的对话并没有涉及多少。这样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定位,对于观众而言并没有较高的观赏兴趣。甚至在小说最后,霓凰与聂铎的结尾也成为本书的一大败笔。

电视剧中誉王身份的揭露,成为该剧最大的悬念之一。剧中誉王是滑族玲珑公主与梁王所生之子,玲珑公主死后由皇后抚养长大,最后因为失宠,在秦般弱和夏江的怂恿下谋权篡位失败,在牢中自杀。具体事件如下:

1.誉王因爆炸案一事被贬,心情烦闷;2.秦般弱劝说誉王失败;3.秦般弱探监夏江,打开锦囊,发现誉王身份;4.誉王得知自己身世,崩溃,起兵谋反;5.誉王谋反失败,与梁王在囚车中对话;6.皇后被贬;7.誉王妃怀孕;8.梅长苏见誉王;9.誉王为保妻儿,牢中自杀;10.梅长苏救誉王妃。

与小说相比,电视剧用了一连串的情节安排,让誉王这一角色顿时丰富立体起来,也解释了为什么秦般弱会选择做誉王的谋士,表明了夏江与滑族不一样的关系,使剧中许多事情变得合理。就如同“俄狄浦斯情节”一样,所有人物的情感与所作所为都是有据可循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恋母情结就可以解释的。在俄狄浦斯很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来消除对母亲的依恋,树立对父亲的崇拜,建立起正确的社会伦理道德观(杀父娶母就是错误的伦理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乱伦)时,父亲把他送走了,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导致了俄狄浦斯日后的乱伦行为。而小说中,只交代了誉王是皇后养子,最后因为失宠谋反失败。这样的情节过于单薄,不足以支撑人物行动元。《琅琊榜》中,将梁帝塑造成一个“视权如命”的君王,当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将皇长子和赤焰军杀害,誉王伴驾多年,不会不知道梁帝的为人处世,仅因为被贬就起兵谋反,这样的行动不合乎常理。同时电视剧情节的改变也反映出梁帝的薄情寡恩,为当年诛杀赤焰军和皇长子提供了性格基础。最后誉王谋反被捕与梁帝在囚车里说的那番话,让观众认同和理解了誉王的谋反之举,为这一人物悲惨的命运增添了一丝英雄式的怆然,表现出梁帝身为帝王的无奈之举。

三、网络小说叙事如何更好地转变为电视剧叙事

网络小说在改编为电视剧时,主要是因为受众传播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了艺术手法的转变。电视剧与网络小说相比,他的受众群体要更加的广泛。电视剧观众的门槛很低,不受年龄、学历与职业的限制。只要有播放载体,视听健全,都可以欣赏电视作品。网络小说的受众比电视剧要小得多,他必须受过教育,有一定的文字读解能力,具有网络思维的人,才有可能接触到网络小说。电视剧因为是视听艺术,他比网络小说的欣赏快感更加强烈,观众的镜像认同更加深刻。电视剧的艺术修养比网络小说更加规范,这些客观的因素对电视剧叙事的逻辑性与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制作人应该准确把握电视剧的叙事特点,从网络小说叙事与电视剧叙事的异同出发,立足叙事的相同点,重点抓住不同点,进行电视剧创作,真正意义上做到叙事流畅,结构清晰,情节紧凑,事件新颖,逻辑合理。不能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节省创作周期,将网络小说的情节建构直接运用于电视剧的创作中,利用高人气的小说故事来吸引观众,这样会起到本末倒置的结果。同时,在进行电视剧创作中,制作人也要突出电视剧视听媒介的特点,紧跟电影步伐,最大限度地发挥视听语言功能进行叙事,提高我国电视剧的质量,培养新时代具有视听审美意识的电视观众。

四、结语

随着网络小说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视制作者选择网络小说作为电视剧剧本。与网络小说相比,电视剧叙事结构更加严谨、规范,制作者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物化的场景与人物呈现在荧幕上,直观、深入的向观众讲述故事、传情达意。这就需要制作者们深刻地把握电视剧本体性的特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叙事改编。本着对电视剧无比的热忱,《琅琊榜》无疑是成功的!

[1]杨静.中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杨静.魅力与解魅——电影电视文化研究论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5]海燕.琅琊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

本文责编:董 娜

O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yber-Novel Narrative to TV-Drama Narrative——Take “Lang Ya Bang” for Example

Song Rongrong1, Deng Jiajia2
(1.Schoo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Yunnan Arts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650000; 2.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36000)

2015 is a year of IP glory. The success of the TV drama “Lang Ya Bang” has become a classical templat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yber-novel narrative to TV-drama narrative. We can tell easily that the narrative of TV drama is more logical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vel-version “Lang Ya Bang” and the TV version. That is reasonable stories, nail-biting plots, and progressive narrative technique should be the critical factors and concerns when cyber novels are transferring to TV dramas. TV producers are supposed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vels and dramas and make great effort on play productions when they are in the process of adaptation.

cyber novel; narrative; plot structure; “Lang Ya Bang ”

2016—03—10

宋蓉蓉(1993—),女,山西太原人,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在读硕士; 邓佳佳(1987—),女,河南林州人,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硕士。

J90

A

1008—8350(2016)03—0097—04

猜你喜欢

梅长苏琅琊榜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形象分析
剧吐槽之《琅琊榜》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叮!投喂时间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