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大学生生活品质的质性研究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2016-03-29王丽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受访者大学大学生

王丽

优秀大学生生活品质的质性研究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王丽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方式,选取263名浙江省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在深度访谈之后,以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参考,用现象学质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意义感”、有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有高度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认同、有适度的人生规划和行为控制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优秀大学生;生活品质;质性研究

大学生活的自由、多样化往往带给学生相当大的冲击,有一部分学生能获得较好成绩,圆满完成学业,也有部分学生对大学环境极端不适应。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带给高校思政工作者这样一个思考:优秀大学生有什么积极生活品质,这些品质如何促进他们面对生活?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于了解优秀大学生所具有的共性生活品质,并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社会发展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从已有研究来看,甚少有学者关注大学生究竟经历了什么而变得“优秀”。如张国利[1]分析了优秀大学生人才素质,却没论述素质形成途径。吴煜辉[2]等对优秀大学生职业兴趣和性格倾向进行调研,提出职业教育的建议。湖北省[3]侧重从教育角度论述了如何培养优秀大学生。李瑛[4]从Chickering&Reisser[5]的理论出发,进行了大学生心理社会发展和校园经验相关研究,但大学校园经验高度复杂,简单的量化研究难以全面窥探。Chickering&Reisser(1993)[5]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 PSD)有七个层面:第一,发展能力。包含智能、运动和操作技能和人际能力。第二,情绪管理。学习感受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强度及产生原因等。第三,由自主朝向人际相互依赖。第四,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第五,建立认同。确认自己的形象与特质,能悦纳自己。第六,发展目标。包含明确职业目标,逐渐形成个人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第七,发展整合。发展人性化的价值观,具备同时考虑个人利益与人类福祉的价值观;发展个人化的价值观,肯定自己的价值信念。PSD强调大学生以发展整合为核心,整合其余六个层面的发展任务。林旖旎也根据Chickering&Reisser的理论对台湾高品质大学生进行了生活经验质性呈现,但台湾和大陆地区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价值理念等有很大差异。为更深入探讨大陆优秀大学生的生活品质,本研究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强调自然性、描述性、解释性、互动性和动态性[6],在研究“优秀大学生生活经验”“心理社会发展”等社会心理学概念上具有一定优势。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参与者

1.受访者。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浙江省11所高校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本研究对“优秀学生”的操作定义是:在该学年德育考核为优秀;获该学年一等奖学金;体育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担任学生干部并能够出色完成工作的“三好学生”,从中随机抽取500人开展生活满意度自评,有478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再从中随机抽取263人作为深度访谈对象,其中大二学生115名,大三学生148名,男生117人,女生146人,平均年龄21.32±1.14岁。

2.访问者。访问者由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背景的硕士毕业生组成,均学习过质性研究方法。

3.访谈工具。以开放式问题作为访谈工具,访谈问题包括:哪些因素影响您的大学生活?是如何影响的?您在大学中成长与发展情况怎样?您建议大一新生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等。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全面呈现受访者大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访谈包括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

(二)资料分析

原始访谈通过录音笔记录,访谈后将录音转为文字材料,根据访谈时间和受访者姓名进行编号,随后进行分析。首先总览所有的文字材料,然后将文字材料内关键和突出的语句及词语标注出来,确认关键语句的意义并将其整理为统一的观点和理念。

二、研究结果

(一)拥有较强的“意义感”

优秀大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内部动机驱使,这种内部动机在不同个体身上有不同体现,但其主要特征是“想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他们相信大学生活是人生非常宝贵的一部分,因此珍惜大学生活,并让它更有价值。虽然对“意义感”的定义各有千秋,但他们都愿意为了追求大学生活的意义而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位受访者说,其实我参加社团、学生会,就是想在大学做点什么,大学生活很重要,很多都想去尝试,就是不想死板读书。当然,读书很重要,有些人觉得读书就是大学最有意义的事情,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我呢,是觉得参加各种活动也很重要,多给自己争取一些实践的舞台……Z15P4(Z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为受访者代码,P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为此段话在访谈稿中的页数。下同)“要让大学生活充满意义”成了激励优秀大学生前进与成长的终极动力。而优秀大学生也往往体会到了较强烈的“意义感”。另一位受访者说,读大学感觉蛮充实,我就喜欢折腾,参加了很多勤工俭学活动,交了很多好朋友,如果现在就让我离开大学我会很舍不得啊,我觉得大学的时间真的过得很快。(Z33P8)

(二)有多样化的学习及体验

优秀大学生的另一特点是学习角度多样化、学习内容多元化,他们并不把学习限定于“理论课堂”或者坐在图书馆或自修室看书做题,而倾向于把它定义为任何形式的吸收新知识,正是这种对学习的广泛理解,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任何新生事物,勇于去尝试和体验新事物。

一位受访者说,我就是觉得多去经历些有好处,什么都是新的,所以做什么事对我来说都是学习。我参加过话剧社,做过兼职商场营销员,也当过教师助理,虽然很忙,但学到蛮多的。当时去话剧社什么都不懂,后来还当了主角。做营业员的时候挺惨的,差点卖不出去东西,不过回头看看,这些宝贵经验让我收获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课堂的学习我也没放松,书本上的学习我讲究的是效率。(Z109P3)

(三)有高度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认同

优秀大学生大多表现出较强的自信,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他们承认自己有缺点,但从不因纠结缺点而自卑,相反,他们更容易懂得如何发挥自身长处,适宜地放大自己的闪光点,自身的行为也被这种优秀的生活品质不断强化,由此推动其不断,往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积蓄更多的正能量。

一位受访者说,大学生最起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很正常,我这人就是运动能力太差,体力不行,人也瘦,以前我想一个男生瘦成这样真没用。不过后来想哪有完美的人啊,至少我还有优点啊,我觉得我口才还可以,愿意讲也敢讲出来,所以我不跟别人拼体力,我和别人比口才,我照样觉得我在大学没有被别人看不起。(Z93P6)

(四)有适度的规划和行为控制

优秀大学生并不极端严厉地控制或放纵自身的行为,他们往往都有适度的规划和行为控制,将自己短期和长远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

一位受访者说,我一直想做个护士,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我的理想,大一我就看了很多专业书,我们学习就3年,所以要学什么得快,大一打好基础,大二参加锻炼能力的活动,大三就专注实习。(Z117P1)

优秀大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行为调适能力,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自我行为的监控,通过一步步的小目标达成来激励自己,逐渐成就大目标。

(五)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优秀大学生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这主要来自同学和家庭,但总体来说更体会到同伴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和共同成长的乐趣。

一位受访者说,我觉得我们寝室氛围相当不错,我这个人不太服输,看见别人好了,成绩超过我了,或者其他方面比我强了,我也会想着要赶上去,大家相互都在比,倒不是说像后宫电视剧里的勾心斗角,我们都是和和气气的,但都不甘落后,大家都受益很多,每个人都变得比以前更优秀了。(Z59P4)

三、讨论

(一)优秀大学生的整体特点

优秀大学生的心理社会发展和成长轨迹并不单一,而是倾向于多维度发展,他们往往具有能够将某一方面所习得的内涵、技巧、概念与精神,较为灵活地迁移到其他生活领域,并结合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促进其各方面发展,整合能量,形成完整的自我发展。他们各方面获得的正性强化都能促进自身成长和良好行为的习得。

与PSD理论比较发现,大学生主要以建立认同、发展目标和发展整合等PSD的后三个层面为核心,这说明优秀大学生比较注重内在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埃里克森关于大学生处在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理论相一致。

和PSD吻合的是,大学生对批判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多数人能多维度地看待学习,会更加自由地思考,有比较前瞻的视野,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也更加丰厚饱满。与PSD不同的是,本研究的受访者不重视运动和操作技能的发展,不足20位受访者表明自己参加了体育运动社团,很少有同学提及自己有运动特长,也很少提到体育技能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即“优秀大学生”的生活品质并不来源于体力、耐力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Kodama等[7]的研究发现,亚裔学生较重视智能发展,不重视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向重视学生智能发展,家庭或学生本人都可能更多从智能发展中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虽然这些优秀大学生参加很多学习之外的社交活动,但和操作技能有关的运动类活动相对较少。

与PSD理论一致的是,本研究中的优秀大学生都很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包括与他人沟通,参加培养社交能力的活动,参加团队合作活动,和其他同学形成的良性竞争也是这种人际互动的体现。Astin[8]的研究发现,同伴互动与领导能力、批判性思考和人际关系均有正相关。

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受访者并没有直接谈及情绪管理和调适方面的生活主题,这与PSD理论略有不同,这可能和中国人时常不直接表露情绪或表达对情绪的看法有关。虽然没有直接从受访者的语言中展示出来,但这些优秀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互动策略、自我行为的控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他们有相当的情绪管理水平。罗涤等人[9]对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评价中,快乐品质最低,即学生对情感体验觉察较少。

(二)培养优秀大学生的建议

根据本研究结果,高校应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的机会,适当安排适宜的活动促使学生对自身和环境进行深入思考。学校应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发掘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拓展视野,帮助其建立使命与责任感,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制定生活和生涯目标。

[1]张国利.优秀大学生人才素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

[2]吴煜辉,倪亚兰,何文文.高职院校优秀大学生职业人格特征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2).

[3]湖北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抓典型树榜样培养优秀大学生[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4]李瑛.大学生心理社会发展与校园经验之相关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5]CHICKERING A W,REISSER L.Education and Identity[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KODAMA C M,MCEWEN M K,LIANG C T H,et al.A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psychosocial issues for Asian Pacific American students[J]. NASPA Journal.2001,38.

[8]ASTIN A W.What matters in college: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93.

[9]罗涤,李颖.高校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8).

责任编辑:何岩

G78

A

1671-6531(2016)08-0049-03

王丽/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浙江宁波315104)。

猜你喜欢

受访者大学大学生
今天,你休闲了吗?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