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桃花扇》介安堂本批语对文本构思的抉发

2016-03-28

关键词:侯方域李香君眉批

王 亚 楠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450001)



论《桃花扇》介安堂本批语对文本构思的抉发

王亚楠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450001)

《桃花扇》现存最早的刻本康熙间介安堂刻本中有大量的眉批和出批,其中的多数批语试图抉发剧作的文本构思。这些批语对该剧文本构思的抉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节结构的抽绎、艺术笔法的约括和人物塑造的诠解。介安堂刻本后的《桃花扇》的各种清刻本和民国间的整理排印本,对于该种刻本中的大量眉批和出批,都基本予以保留。这些批语对于读者阅读、接受和理解《桃花扇》有很大启发 和帮助,具有特定的文献价值。

《桃花扇》;介安堂刻本;眉批;出批;文本构思

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戏曲名作《桃花扇》的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康熙间介安堂刻本,该本刻印精良,有极大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但它极少流传,目前仅见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有藏。该本中有大量的眉批,每出后又皆有条目不等的出批。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称这些批语“皆借读者信笔书之,纵横满纸,已不记出自谁手”,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们“忖度余心,百不失一”[1]。关于这些批语的作者究竟为谁,学界存在争论,但它们的价值却无可置疑,值得重视和研究。正如孔尚任所言,其中绝大多数批语试图揭示《桃花扇》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并且多能切中肯綮,引人深思。而抉发剧作文本构思的内容又占了这部分批语的大部,对这些批语进行考察、细读和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更深入地和更准确地理解《桃花扇》。涉及剧作文本构思抉发的批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节结构的抽绎、艺术笔法的约括和人物塑造的诠解。以下试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阐释和总结。

一、情节结构的抽绎

在试一出《先声》中,孔尚任借自己在剧中的化身老赞礼之口点出了《桃花扇》的主题:“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1]全剧即以复社文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遭遇为线索,叙述了南明弘光政权兴废的完整过程。“借”和“写”的字眼,透露出相较于侯、李的“花月缘”,南明的“兴亡案”才是全剧的真正重心所在。沈默在为《桃花扇》所作跋语中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桃花扇》一书,全由国家兴亡大处感慨结想而成,非止为儿女细事作也。大凡传奇借主意于风月,而起波于军兵离乱。唯《桃花扇》乃先痛恨于山河变迁,而借波折于侯、李。读者不可错会,以致目迷于宾中之宾,主中之主。”[2]《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思想所涉及的两个方面,决定了孔尚任在结构全剧情节发展和人物行动时,采用了体现主题深层内蕴的双线并进而又相互交织的总体结构模式设计。“双线并进”的结构模式,是明清传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模式。这不仅是因为此种模式能够较好地融世态与人情于一炉,也因为传奇多鸿篇巨制,虽长于再现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但稍不注意,便容易结构松散。双线并进,融为整体,又因为戏剧以矛盾冲突为核心的本体论的内在本质要求,两条结构线索又往往是相互对称、相反相成的。这种“双线并进”的结构模式从早期南戏即已建立起来。

《桃花扇》的结构模式,因为孔尚任的刻意构想、精心设置,又在一般双线并置并进的模式上有所拓展和创新。全剧剧情始于第一出《听稗》和第二出《传歌》中男女主角的分别登场。第三出《哄丁》中,阮大铖与复社诸君子的矛盾冲突提示和开始了“兴亡”一线。第四出《侦听》之末开始串合爱情与政治两条结构线。侯李两人相识相爱,从《却奁》开始,真正拉开了“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交错并进的情节结构。自此,两线延伸,二水分流,而又不时交汇。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对传奇常见的双线结构模式的拓展和创新也自此开始显现。侯方域与李香君被迫分离后,二人各自的遭遇又分为两条线索。侯方域的经历和李香君的遭遇两条线索此起彼伏、交错并进,两相对称,又密切相关,推动着剧作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凸显,建构起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戏剧结构。侯方域和李香君因为与阮大铖为代表的权奸的抗争而被迫分离,两人分离后又各自都与兴亡相关。侯方域方面的线索,包括《争位》《和战》《移防》《赚将》《逮社》诸出。通过侯方域穿插其间的经历,叙写了史可法的登位、江北四镇的内讧等,反映了朝外不同军事力量的派系斗争,揭示了南明败亡必然性的一个方面。李香君方面的线索,包括《拒媒》《媚座》《守楼》《骂筵》《选优》等出。通过李香君的遭遇,叙写了马士英、阮大铖对李香君的迫害和李香君的抗争,反映了朝内君王昏庸、奸佞当道,揭示了南明败亡必然性的另一个方面。这形成了侯李两人人物双线与南明弘光政权内外场景双线的对称和交织。如第二十一出《媚座》的出批指出的:“上本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本之首,皆写偷安晏游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1]同时,侯李两人的线索也形成对称和交织,南明弘光政权内外的两条线索也形成对称和交织。侯李双线之间的交织,由柳敬亭和苏昆生两人于其中穿针引线。如第二十三出《寄扇》和第二十七出《逢舟》,苏昆生联结起了李香君和侯方域。同时,柳敬亭和苏昆生也把侯李同其对立面之南明外有庸将、内有权奸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桃花扇》的眉批和出批对以上诸方面都有涉及。如第八出《闹榭》的出批指出“以上八折皆离合之情。”[1]关于“离合之情”的具体内容,即在这八折中的层层发展,此前每出的出批也都有提示,第八出的这条出批是一个简短的总结。“离合之情”的具体内容是侯方域与李香君由彼此闻名、倾慕而会面,然后相知、相爱,其中又穿插侯方域等复社文士与阮大铖的矛盾斗争,这与侯、李的结合有一定关系。因为李香君平素敬重东林、复社人士,与张溥、夏允彝等有来往,李香君又明辨是非,这是她与侯方域结合的基础之一,也是后日与马、阮进行斗争的思想基础,也是其遭到迫害的原因。侯方域参与了文庙前秉持正义、殴辱阮大铖的行动,这既使阮大铖对他怀恨在心,又使李香君对他虽未见面、已有敬重,而至于一见倾心。第七出《却奁》的出批道:“秀才之打也,公子之骂也,皆于此折结穴;侯郎之去也,香君之守也,皆于此折生隙。”[1]“却奁”的举动使侯方域与阮大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使阮大铖对李香君衔恨在心,为阮大铖此后诬陷侯方域、迫害李香君埋下伏笔。第十二出《辞院》,因左兵意欲东下就食,南京形势危急,朝堂议事中,阮大铖诬陷侯方域,意图逮捕,杨龙友报知侯方域,侯、李被迫分离。同时,马、阮和史可法在侯方域是否勾引左良玉进城一事上发生争执,为以后马阮掣肘史可法埋下祸根。出批称:“离合之情于此折尽矣,而未尽也。”[1]因为虽然侯、李两人分离,但李香君忠贞不渝,有以后“守楼”、却嫁的行动,侯方域也始终不忘李香君,得苏昆生寄扇后,即急忙回南京寻访。“兴亡之感于此折动矣,而未动也。”[1]因为此时崇祯未亡,马阮和史可法的正邪矛盾还没有激烈化和表面化。第二十出《移防》,江北四镇的内讧、争端再起,史可法调高杰北上防河,侯方域随之前往。此出出批评论:“和不成,则移之。移高兵,并移侯生。侯生移,而香君守矣。男女之离合与国家兴亡相关,故并为传出。”[1]两者确实相关,但此出主要还是叙述“国家兴亡”,为高杰被杀伏线。第四十出《入道》的出批道:“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洽一处,细细归结。”[1]此出中,侯、李身经离乱后巧遇、重逢,随即又为张瑶星点悟、棒喝,入道修真而去。通过张瑶星的设坛追荐,崇祯君臣和弘光君臣的身后荣辱判然分明,确实不移。

二、艺术笔法的约括

《纲领》中左右两部各有正、间、合、润四色,奇偶两部各有中、戾、余、煞四气,总部分经纬二星。这种人物角色间的分配、组合、对称、相应,也反映在剧中各人物角色的行动上,形成单出或数出内小结构上的对称、对比。这些对称,相较于剧作整体结构上的对称为小,可以认为属于笔法上的对称。剧中这种性质的对称很多,批语多有揭示。如第一出《听稗》出批道:“传奇首一折,谓之‘正生家门’。正生,侯朝宗也。陈定生、吴次尾是朝宗陪宾,柳敬亭是朝宗伴友。”[1]第二出《传歌》出批道:“传奇第二折谓之‘正旦家门’。正旦,李香君也。杨龙友、李贞丽是香君陪宾,苏昆生是香君业师,故先令出场。”[1]第一出《听稗》中柳敬亭演说五段鼓词,又与第二出《传歌》中苏昆生教唱《牡丹亭》对称。如第二出眉批所言:“教歌一事,便用三样变法。此与五段鼓词天然对待。”[1]出批也指出:“前折柳说贾凫西鼓词,奇文也;此折苏教汤若士南曲,妙文也。皆文章对待法。”[1]又如第五出《访翠》的出批所言的:“《访翠》一出却与《闹榭》正对。‘访翠’在卞玉京家,玉京后为香君所皈依;‘闹榭’在丁继之家,继之后为朝宗所皈依。皆天然整齐之文。”[1]又如第八出《闹榭》的出批所言:“未定情之先,在卞家翠楼;既合欢之后,在丁家水榭,俱有柳苏。一有龙友、贞丽,一有定生、次尾。而卞、丁两主人俱不出场。此天然对待法也。”[1]又如第十出《修札》出批所言:“此一折,敬亭欲为朝宗说平话,龙友来报宁南之变;后一折,昆生欲为香君演新腔,龙友来报阮胡之诬,皆天然对待法。”[1]又如第十一出《投辕》出批所言:“此《投辕》一折,与后《草檄》一折对看者。《投辕》是柳见宁南,《草檄》是苏见宁南,俱被捉获而谒见不同。是对待法,又是变换法。”[1]又如第三十五出《誓师》眉批所言:“左兵传令,三传三鼓噪;史兵传令,三传三不应。”[1]前句所言,即前文第九出《抚兵》中左良玉营中兵士为讨饷、不听号令事。第三十五出《誓师》也有多处笔法对称,如眉批所指出的:“兵士三次自悔自骂,应前三令不应。针线细密”;“欢呼三生,亦应前三次不应。”[1]出批也指出:“三私听、三怨恨、三传令、三不应、三哭劝、三悔骂、三欢呼、三大笑,俱以三次照应成文。笔墨愈整齐,情事愈错落。”[1]又如续四十出《余韵》出批所言:“老赞礼乃开场之人,仍用以结场。柳在第一出登场,苏在第二出登场,今皆收于末出。徐皂隶,即首出(按指第一出《听稗》)之徐公子也。先着其名,末露其面,一起一结,万层深心。”[1]此外,还有更小层次的、同一人物前后行动的对称,如第十出《修札》出批指出的:“敬亭因传书而去,后因传书而还。”[1]

《桃花扇》笔法对称中,又多变换。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三国》一书,有奇峰对插、锦屏对峙之妙。其对之法,有正对者,有反对者。”[3]前述的对称类似于他所谓的“正对”,下面所述的变换类似于他所谓的“反对”。如第三出《哄丁》出批指出:“秀才之大阮也,于场上做出;公子之骂阮也,于白中说出。看文章变换法。”[1]这实际上又涉及到舞台演出的暗场处理。又如第二十四出《骂筵》眉批指出:“寇、郑二妓才来。若俗笔,必以寇、郑陪玉京,如沈、张之陪继之矣。”[1]又如第三十六出《逃难》中,南京陷落前,马、阮匆忙出逃,路遇百姓,遭到抢夺、殴打,但“打马是一样笔法”,而“打阮是一样笔法。”[1]又如第三十九出《栖真》中,侯方域、柳敬亭等入栖霞山,到卞玉京、李香君居住的葆真庵借住,遭到拒绝,“千山万水,觅之又觅;咫门尺壁,遇而不遇”,[1]可胜慨叹。两人随后却又巧遇已经出家住山的丁继之。眉批指出:“逢玉京是一种笔法,逢继之又是一种笔法。”[1]同时,此处的遇与不遇,也体现了《凡例》所谓的:”排场有起伏转折,俱独辟境界,突如其来,倏然而去,令观者不能预拟其局面。”读者和观众以为侯、李必定相见,两人却又偏不相见,剧作刻意宕开一笔、笔法摇曳不定,又为后文设置了悬念。此出的出批又说:“香君投玉京,不必做出;侯郎投继之,细细做出。皆笔墨变化法。”[1]这也属暗场处理。又如第四十出《入道》中,时值中元节,因要将缝制的宝幡在周皇后坛前张挂,李香君随卞玉京到白云庵。侯方域则是跟随丁继之,到白云庵随喜。到庵后,卞玉京说可先至坛前张挂宝幡,再到讲堂参加法师,李香君问:“奴家也好闲游幺?”而当丁继之对侯方域说:“这是讲堂,过来随喜。”侯方域立即回答:“来了!多厌尘中多苦趣,才知世外有仙缘。”[1]因男女性别、身份不同,而言语、行动有差。对此,眉批准确指出:“香君是一样来法”“侯郎是一样来法。”[1]

《桃花扇》的行文笔法中又有许多伏笔和补笔,使得情节和细节前后有照应。在前为伏笔,在后为补笔。如试一出《先声》中,老赞礼唱【满庭芳】曲概述剧情,特别点出“张道士”,即后文中的张瑶星。第一出《听稗》,侯方域上场自述,提及陈贞慧、吴应箕住在蔡益所书坊,眉批指出:“蔡益所为复社祸胎,故先及之。”[1]照应第二十九出《逮社》。第一出《听稗》,三公子本欲到冶城道院,不料已为“徐公子”捷足先登。“徐公子”,即末出《余韵》中的徐青君。眉批指出:“先题徐公子,为末折皂隶伏脉。”[1]闰二十出《闲话》,张瑶星、蓝瑛和蔡益所客旅偶遇,村店联床夜话,为第三十出《归山》中张、蔡再见埋下伏笔。蔡益所在其中说道:“犯人与老爷曾有一面之缘。”[1]眉批指出:“旅馆同宿,种此奇缘。”[1]又为第三十六出《逃难》中蓝瑛欲前往栖霞山拜张瑶星为师,并引领李香君、苏昆生入山埋下伏线。张瑶星发下愿心,要募建水陆道场、修斋追荐,又为第四十出《入道》埋下伏线。第二十八出《题画》,张瑶星新建松风阁,蓝瑛为张瑶星画《桃源图》,侯方域为之题诗,为第三十出《归山》张瑶星开脱侯方域和归隐松风阁埋下伏笔。眉批指出:“又点出张瑶星,为审狱伏脉。”[1]出批也指出:“对血迹看山,此《桃花扇》之根也;对桃花看扇,此《桃花扇》之影也。偏于此时写《桃源图》,题桃源诗,此《桃花扇》之月痕灯晕也。情无尽,境亦无尽。而蓝田叔即于此出场,以为归依张瑶星之伏脉。何等巧思!”[1]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还运用了其他一些虽数量不多、但值得注意和重视的特殊笔法。《桃花扇》在正题之外,有多处闲文,如第一出《听稗》中柳敬亭演说五段鼓词,第二出《传歌》中苏昆生教李香君唱《牡丹亭》曲文,第三十一出《草檄》中苏昆生唱《琵琶记》曲文。这些穿插其间的闲文实则“闲而不闲”,并非随手无心撰作或选用,而是都暗含深意、与正题有一定的关联。

第一出《听稗》中,柳敬亭演说贾凫西《太师挚适齐》的五段鼓词。鲁国众乐官因孔子正乐而纷纷出走,与柳敬亭、苏昆生等门客因见《留都防乱公揭》而离开阮府类似。眉批即予指明:“《防乱揭》出,柳、苏散场,阮衙冰冷,情景可笑。‘适齐’一章,恰合时事”;“此章鼓词,出曲阜贾凫西刑部手,借敬亭口演之,颇合时事。”[1]

第二出《传歌》中苏昆生教李香君唱《牡丹亭·惊梦》中的【皂罗袍】和【好姐姐】两支曲子。原曲文写杜丽娘早起游园,赏春惜春,慨叹年华易逝、青春短暂,春心萌动,而自身却尚未有归依。孔尚任特意安排李香君唱这两支曲子是有深意的,暗示李香君此时和杜丽娘的内心想法和感情相似,也希望遇见合意的佳公子。此出中,杨龙友为侯、李牵线说媒时,李香君在场,但未有言语。第五出《访翠》中,柳敬亭提议侯、李吃“交心酒”,李香君害羞,以袖遮面下场,但可见已不反对,前次见侯方域已一见倾心。第五出《访翠》中,众人行酒令,柳敬亭说笑话,最后转向讽刺阮大铖,眉批指出:“偶尔机锋,亦有深意。”[1]不过过于直白、浅显。第八出《闹榭》,众人在丁继之水榭庆赏端阳,三公子联句吟诗,前面都是写热闹、绚烂情景,最后侯方域却吟诵了“萤照无人苑,乌啼有树衙”的句子,显得凄清、冷落,与前很不协调。眉批对于此处指出:“‘萤照’‘乌啼’,看破后来。”[1]即预示着《余韵》一出中苏昆生唱【哀江南】套曲,描绘南京陷落后各处的凄凉、破败景象。

第三十一出《草檄》中苏昆生在酒店等待左良玉回营期间,唱曲解闷,唱的三支【念奴娇序】出自高明《琵琶记》第二十八出《中秋赏月》。虽然时序不对,苏昆生唱曲是在三月,《琵琶记》中是在中秋,但让苏昆生唱这三支曲子也不是随便选择的。《琵琶记》原剧中,同是中秋赏月,蔡伯喈和牛小姐各自的心思却不同。苏昆生和酒店店家之间与此类似,苏昆生唱曲是为等待左良玉回营,并希望如果左良玉听到,然后召见,自己便能向其求救。苏昆生所唱之曲,连一介武夫的黄澍都称是“绝调”,店家却毫无兴味欣赏,惟恐左良玉听到,连累自身。

三、人物塑造的诠解

《桃花扇》的批语还注意到并点出了剧作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性格化。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求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情、经历和思想。如第二出《传歌》中,杨龙友在场,李贞丽让李香君温习唱曲,李香君皱眉说:“有客在座,只是学歌怎的?”[1]眉批评论道:“此处见香君身分。”[1]因为李香君尚年幼、害羞,尽管杨龙友“常到院中”,她还是觉得不便开口。出批也指出:“曲白温柔艳冶,设色点染,恰与香君相称。”[1]第四出《侦戏》中,阮大铖得知陈定生借戏,先是吃惊,家人说还有方以智和冒襄,阮大铖吩咐:“速速上楼,发出那一副上好行头;吩咐班里人梳头洗脸,随箱快走。你也拿帖跟去,俱要仔细着。”[1]“速速”“上好”“快走”“仔细”,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谄媚、逢迎,眉批评价:“小人情形如画。”[1]第五出《访翠》中,侯方域造访暖翠楼,柳敬亭说:“才子佳人,难得聚会。”[1]建议侯、李饮交心酒,即交杯酒,李香君听后的动作是“旦羞,遮袖下”[1]。眉批评价:“又做出香君身分。”[1]第六出《眠香》中,杨龙友告诉李贞丽自己要出钱替侯、李结合备办妆奁、酒席,李贞丽听后,马上唤香君快来,要她上前拜谢。眉批评价:“鸨妓情神活现。”[1]即生动地表现了李贞丽的做小伏低、谄媚逢迎、巴结奉承,而且这不仅反映了李贞丽一人的性格和行动,还是一般老鸨的普遍的、典型的性格。第七出《却奁》中,杨龙友早起到媚香楼香君闺房道贺,侯方域感谢他代办妆奁,李贞丽也在旁说道:“这都亏了杨老爷帮衬哩。”[1]眉批评价:“鸨妓口吻,可厌。”[1]此与上述相同。当李香君拒绝收受妆奁之后,李贞丽表示十分可惜:“虽如此说,舍了许多东西,倒底可惜。【尾声】金珠到手轻轻放,惯成了娇痴模样,辜负俺辛勤做老娘。”[1]表现她的贪恋财物。眉批评价道:“鸨妓口吻,更可厌。”[1]第八出《闹榭》中,对于端午夜阮大铖乘灯船出来玩赏,陈贞慧恼怒地说:“好大胆老奴才,这贡院之前,也许他来游耍幺!”[1]眉批指出:“特题‘贡院’,秀才口吻。”[1]即表现了文士的迂执性格。第十一出《投辕》中,柳敬亭到左良玉军中投书,劝阻左东下就粮,左良玉问柳敬亭:“足下尊姓大名?”[1]柳敬亭回答:“不敢,晚生姓柳,草号敬亭。”[1]此出出目下标明剧情发生于“癸未九月”,即崇祯七年(1634)九月,从历史上柳敬亭的真实年龄算,此时他已56岁,而左良玉生年不可考,但柳敬亭年岁应该大于左良玉。但柳敬亭作为“一介平民”,又是一个说书艺人,在身份上与身为军中元帅的左良玉甚为悬殊,又有主客之别,所以必须处处谨慎、做小伏低。所以眉批评价:“口吻逼肖。”[1]第十二出《辞院》中,杨龙友到媚香楼通知侯方域,阮大铖对其恶毒诬陷、意图捉拿,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在众人都还未及提出应对措施时,李贞丽首先提出:“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1]表现了她的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眉批再次指出:“鸨妓情态,可恶。”[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还在于由于每人的性格、身份、经历和思想不同,当面对同一人物、事件时,认识、反映和态度不同,因而语言也不同。如第七出《却奁》中,杨龙友道出妆奁、酒席所费银两“皆出怀宁之手”,侯方域问:“哪个怀宁?”[1]杨友龙回答:“曾做过光禄的阮圆海。”[1]侯方域又问:“是那皖人阮大铖幺?”[1]一称阮大铖之号,并提及其曾经所任官职,一直呼其名。因为杨友龙性情随和、立身不定,与阮大铖为“笔砚至交”,自己作为一个罢职县令、艰难做客,对于虽然遭贬落职、但颇有钱财的阮大铖又有一定的依附关系,所以如此称呼。而身为复社文士的侯方域,对于曾经迫害忠良的阉党余孽,直呼其名属于理所当然。眉批指出:“两人口角抑扬,泾渭之分。”[1]

第三十二出《拜坛》中,崇祯忌辰,弘光君臣设坛祭祀。马士英出场,却毫无悲戚之色、伤感之情,唱【普天乐】前半支曲子道:“旧江山,新图画,暮春烟景人潇洒。出城市遍野桑麻,哭什么旧主升遐,告了个游春假。”[1]先帝之死、国家危亡全不在心。史可法上场,唱后半支曲子道:“这才去野哭江边奠杯斝,挥不尽血泪盈把。年时此日,问苍天,遭的什么花甲。”[1]痛哭先帝、心怀家国,显出忠臣的胸怀和气象,但又对国事无甚良策,只有仰首问天。眉批指出:“各人口头语,是各人脚色,各人供状。”[1]第三十四出《截矶》,左良玉挥师东下清君侧,黄得功奉命在阪矶拦截、阻击,良玉子左梦庚不听号令,自作主张、率兵攻进九江城,左良玉气急而亡。两军交锋,黄得功自称:“咱家黄得功,表字虎山,一腔忠愤,盖世威名,要与俺崇祯皇帝,收复这万里山河。”[1]左良玉则自称:“俺左良玉,领兵东下,只为翦除奸臣,救取太子。”[1]第三十七出《劫宝》出批指出:“左宁南心在崇祯,黄靖南心在弘光,心不相同”;“黄心在弘光,故党马阮;党马阮,故与崇祯为敌:与崇祯为敌,故置明朝于度外。”[1]故奉命移兵堵截左良玉,而未虑及江北一旦空虚,清军必挥师南下。两人虽都身在“三忠”之列,但因两人主意不同,所以行动不同、理由各异。出批评论道:“摹写左、黄二帅各人心事、各人身分、各人见解,丝毫不同。而皆无伤人情、不碍天理,是何等笔墨。真可为造化在手矣。”[1]

介安堂刻本后的《桃花扇》的各种清刻本和民国间的整理排印本,对于该种刻本中的大量眉批和出批,都基本予以保留。但都存在删减的现象,在总的条数上不及介安堂本完全。其中在眉批方面又有极少数的补批,但所增入的数条眉批几乎全数既庸俗、又拙劣。批语的作者既学识浅薄,又缺乏敏锐的艺术眼光和精准、深入的品鉴能力,使这些批语在价值上远不及介安堂刻本的原有批语。

[1] 孔尚任.桃花扇[O].康熙间介安堂刻本.

[2] 孔尚任.桃花扇[O].乾隆七年(1742)海陵沈氏刻本.

[3]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M]//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左福生]

On the Revelation of Commentaries in the Jie An Edition of the Peach Blossom Fan to Its Plotting Method

Wang Yanan

(School of Litera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There are many commentaries at the top of the pages and the end of every chapter of the extant earliest block-printed edition ofthePeachBlossomFan—Jie An edition edited and printed in the reign of the emperor Kangxi. These commentaries tried to reveal its plotting method including mainly three respects: analyzing the plot structure, summarizing the art style and interpret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e later editions ofthePeachBlossomFan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retained almost all of these commentaries. These commentaries can promote and help readers to read, receive and understand the play which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thePeachBlossomFan; the Jie An Edition; commentaries at the top of the pages; the end of every chapter; plotting method

2016-05-09

王亚楠(1986-),男,河南郑州人,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和古代戏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11&ZD107)阶段性成果。

I04

A

1673—0429(2016)04—0041—06

猜你喜欢

侯方域李香君眉批
《日知录》研究的新材料
——《日知录》陈澧批语辑录
桃花扇
桃花扇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侯李爱情书写
踏花归去马蹄香
浅析《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悲剧性
《桃花扇》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剖析
近四十年侯方域研究现状
以眉批式评语促写作能力提高
桃花扇落,几层妆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