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016-03-26李国朋新乡医学院图书馆
李国朋(新乡医学院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李国朋(新乡医学院图书馆)
摘要:社区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社区图书馆并没有完全纳入四级图书馆体制内,其发展和服务也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文化需求。本文从国家、省、市三级图书馆体制的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和环境创建等方面为解决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困境问题做有益探索。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图书馆体制
1 社区图书馆服务概述及问题提出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城市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形式,[1]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体系中的“神经末梢”。[2]它的主要工作是信息咨询服务﹑社会教育和娱乐休闲活动,[3]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社区网站就“居民认为社区中最需要的设施”展开网络调查,排在首位的是“社区图书馆”,棋牌室等远排在后,居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缺少的一项就是“图书馆”,[4]学术界也认为“发展社区图书馆大有可为”。[5]但实际情况是社区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并不好,“社区图书馆:曲高和寡遭遇冷清”﹑“社区图书馆现状冷清无人借书成常态”是其发展和服务困境的真实写照。在社会的期望和疑虑中反思社区图书馆发展服务困境,现有的图书馆四级体制是主要原因。本文从国家﹑省﹑市三级图书馆体制的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和环境创建等几个方面提出社区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期望为解决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困境问题做有益探索。
2 社区图书馆的特征:资源长尾和读者长尾
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的管理单元,在履行社会教育﹑文化传播及辅佐民众人文素质提高等方面有着更直接的作用,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公众所需﹑社区所能”的重要表现方式。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2个,虽然没有社区图书馆的具体数量,但是同年乡镇(街道)文化站有40945个,这大体也能代表社区图书馆的数量。相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社区图书馆直接服务基层,规模较小,数量众多,符合统计学中的长尾理论。其一,单个社区图书馆虽然规模小,资源少,但数量多,社区图书馆阅读资源总量大,即资源长尾,因此要重视社区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将其有效纳入社会循环阅读体系;其二,单个社区图书馆服务范围小,覆盖人群少,但读者总人数较大,因此要重视对读者阅读需求的了解和研究,探寻合适的服务方式。因此,对资源长尾和读者长尾的研究可以满足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解决社区图书馆图书资源闲置浪费问题,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体现图书馆是个发展的有机体,从而提高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3 改革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目前,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金字塔式四级管理结构,国家图书馆位于金字塔顶端,之下分别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并没有完全纳入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内,处于金字塔末端的外围,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公共阅读资源和服务大多集中在四级图书馆体制内,而作为和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图书馆普遍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功能单一﹑服务落后,环境较差,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等。四级图书馆坐拥体制优势,拥有了最多的资源和服务,而社区图书馆直接服务于广大基层读者长尾的却缺少资源和服务,造成本末倒置,因此要改革公共图书馆金字塔式服务体制为“倒金字塔”式结构,把与读者紧密接触﹑广泛需求﹑方便获取的社区图书馆放在建设与服务的第一重要地位,真正实现图书馆倡导的普遍均等服务。
为此,笔者认为有两个方案:一是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管理系统,每年给予正常的工作预算,提高社区图书馆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二是在不改变现有的国家﹑省﹑市级﹑县(区)级图书馆四级管理体制下,将国家﹑省﹑市级三级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下沉到县区级及社区图书馆,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切实放在重要地位。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省﹑市三级图书馆的阅读资源总量和县级图书馆阅读资源总量分别占公共图书馆阅读资源总量的54.41%和45.59%。而国家﹑省﹑市三级图书馆的流通人次和县级图书馆流通人次分别占到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的46.29%和53.71%。从表1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家﹑省﹑市三级图书馆资源总量占优势,但服务人次并没有县级图书馆多。基于以上数据调查,本文提出了改革方案二,即改革传统金字塔式集中的资源和服务体制,将资源和服务下沉到县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重点发展县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基层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
表1 国家、省、地市三级图书馆与县级图书馆比较
3.1资源下沉
当前社区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较小﹑种类不丰富﹑老化问题严重,这是全国所有社区图书馆的通病,尚未全方位满足公众需求。[6]改革传统四级图书馆资源建设“多的,给予更多”的马太效应可以有效解决社区图书馆资源数量及质量问题。在四级图书馆系统资源建设经费保持不变或略有增长的前提下,将资源建设经费的重心逐渐移向县级﹑社区图书馆,保持县级﹑社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活力。如果将县级﹑社区图书馆建设比喻为城镇化建设,发展社区图书馆就是解决“城市病”问题,一旦社区图书馆发展好了,大家就不会舍近求远去“三级”(国家﹑省﹑市,以下同)图书馆,这不仅能解决许多现实问题,提高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还能有效地为读者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社区图书馆发展好了还能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当前社区图书馆阅读资源竞争性不强,吸引力不大,读者大多自己买书或去“三级”图书馆借阅,而自己买书的人一般阅读的目的性﹑功利性都很强,再加上阅读资源的私有属性和阅读的非循环性特点,买的书看完后一般都闲置在家,容易浪费,况且自己也不可能买下所有想读的书。相较于家庭阅读资源来说,社区图书馆的阅读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社区图书馆的存在能够提高阅读资源的服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区图书馆在阅读资源建设时要注重时效性﹑可读性﹑价值性与经济性。要有少儿阅读专区,有利于培养孩子利用公共阅读资源的习惯和阅读习惯,家长也从由陪孩子阅读到主动参与社区图书馆阅读,从而形成社区图书馆全年龄段覆盖的阅读体系。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随着智能手机高度普及,智能终端网络信息服务的全面覆盖,手机用户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快阅读”,社区图书馆可以在电子图书免费下载﹑多媒体应用方面做些尝试。[7]
3.2服务下沉
我国社区图书馆存在专业管理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8]目前国家﹑省﹑市三级图书馆从业人员和县级图书馆从业人员分别占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总数的42.3%和57.7%,馆均60人和12人。因此可以以服务对口支援的方式(年限制)将三级图书馆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逐级下沉到县级图书馆和基层社区图书馆。一是帮着解决县级图书馆和基层社区图书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短缺和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但具体工作仍应以原单位管理人员为主。二是将优质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段,工作方法等带到县级﹑基层社区图书馆,培养一种社区图书馆服务文化,实现社区图书馆服务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下沉基层实现县级﹑社区图书馆服务提升。三是还可以解决针对社区图书馆读者报以诟病的开放时间问题,“那里下午5点就关门了,而这个时候我还没下班呢,所以我一般都去市图书馆”[9]。社区图书馆也可以在社区招募部分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形成由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三级图书馆下沉工作人员+志愿者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服务,延长开馆时间,提供全天候服务。四是宣传一种服务,重新建立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信心,实现居民和社区图书馆的有效互动,让社区图书馆服务真正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3.3环境创建
环境也是生产力,而且是重要的生产力。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个纯粹的文化场所,一个让人放松心灵,放飞梦想,专注阅读提高的场所已经难以寻觅,而社区图书馆就是居民身边不错的休闲屋。社区图书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促进读者心情舒畅,从而产生次生的阅读需求和对其的依赖。但现实问题是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阅读空间狭小,甚至很多社区图书馆所处位置隐蔽,以至于即使是社区内的居民也少有人知道。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管理者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社区图书馆可以提高社区文化品位,增强社区文化建设,认识到阅读在提高个人素质,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切实从服务小区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出发,在社区图书馆选址﹑规模﹑环境等方面做好规划,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使得社区图书馆成为环境优良,大众喜爱的日常活动场所。另一方面,社区图书馆服务人员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仅是职业服务能力,还要具有综合服务意识,要维护好馆内的文化环境,做到窗明几净﹑陈设整洁,及时修补破损书刊,加强服务导读,认真接受读者的反馈意见和阅读需求,使服务处处体现出图书馆之美﹑文化之美,让大众的生活离不开这种图书馆之美﹑文化之美,确保社区图书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只要做到了社区图书馆的环境比家里的环境好,条件好,那么就会吸引社区居民前来“蹭环境”式阅读,从而有助于培养居民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4 结语
社区信息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在竞争中求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社区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10]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社区图书馆却没有纳入四级图书馆体制,缺少资源和服务,竞争性服务不强,以至于被社区遗忘成常态。本文提出通过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等方式将三级图书馆体制内的资源和服务下沉到县级﹑社区图书馆,在不改变现有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和服务的转移提升县级﹑基层社区图书馆的资源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改善阅读环境,让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的学习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流中心”,实现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与社会需求就近化﹑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社区图书馆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社区化。
[参考文献]
[1]程亚男.论社区图书馆的建构与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2,21(1):54-57.
[2]社区图书室覆盖率如何?[EB/OL].[2014-12-17].http://news.qjwb.com.cn/2014/1223/104829.shtml.
[3]谭详金.公共图书馆的社区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1,21(2):84-86.
[4]社区图书馆敢问路在何方[EB/OL].[2014-12-17].http://house.focus.cn/news/2013-04-17/3153501.html.
[5]刘平.发展社区图书馆大有可为[J].图书馆杂志,2002,21(2):54-55.
[6]夏彦,等.城市社区图书馆现状与公众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0(6):31-33,60.
[7]社区图书馆何去何从[EB/OL].[2014-12-17]. 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4-08/16/c_1112103901.htm.
[8]刘文勇.再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6):105-107.
[9]社区图书室缘何冷热两重天书不多不新难吸引读者[EB/OL].[2014-12-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2dvpa.html.
[10]肖永英.论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J].图书情报工作,2001(6):75-78,86.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Community Library
Li Guopeng
Abstract:Community library,ac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is still beyond the 4-stage library system,and the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of which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community resident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problems of community library development.
Keywords:CommunityLibrary;Resource Construction;ReaderService;Library System
[收稿日期]2015-02-04[责任编辑]王岗
[作者简介]李国朋(1978-),男,硕士,新乡医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社会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全民阅读背景下社会阅读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GH-416),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研究”(课题编号:SKL-2015-744)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1-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