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加工深度和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2016-03-25宋耀武房美妍仝宇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情境

宋耀武+房美妍+仝宇光

摘要 在定向遗忘条件下探讨DRM词加工时产生的错误记忆现象,并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操纵了词的深、浅加工以及词所处的情境。实验一的结果发现只在深加工时.F指令下的DRM词受到抑制激活,低于R指令下的再认正确率,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也与各指令下DRM词的恢复提取密切相关:实验二的结果发现集中情境和随机情境均会受到遗忘指令的影响抑制DRM词的正确再认,但集中情境下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与各指令下DRM词的恢复提取关联更紧密。在定向遗忘条件下,用vrr理论解释实验一的结果较为合理,用AAT理论解释实验二的结果较为合理。

关键词 错误记忆,定向遗忘,加工深度,情境。

分类号 B842.3

1 引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由于相似事物的干扰.错误地回忆H{本不存在的事物,这一错误记忆现象。在记忆心理研究中,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过(Loftus&Pickrell,1995)。在错误研究中,常通过DRM范式(Deese -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存在语义关联的词语列表.被试在学习完毕后容易错误回忆或再认出没学习过的关键诱饵词(Roediger&McDermott,1995)。

错误记忆的研究一方面围绕着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展开,另一方面围绕着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展开。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具有代表性的是模糊痕迹理论(Fuzzy trace theory,FTT) (Brainerd& Reyna,2005)和联合激活理论(Associative activa-tion theory,AAT) (Howe, Wimmer, Gagnon,& Plumpton,2009)。FTT理论强调以两种语词痕迹去解释错误记忆。字面痕迹(verbatim traces)与语词的浅层信息有关(例如语音,颜色),主旨痕迹(gisi traces)与各个语词的语义信息(例如语词反映的主题)有关。研究发现重复学习语词的次数成倍增加时,关键诱饵词的错误再认率成倒U型分布,反映出主旨痕迹会增加诱饵词出现的可能性.而字面痕迹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可抑制诱饵词的出现(Seamon et a1.,2002)。AAT理论认为所编码的语词组成了一个广阔的联结网络,在联结网络中被试依靠自身的知识库自动化地对语词产生语义联结。关键诱词与这些语词重复发生语义联结,被反复地自动激活而产生错误记忆,所以错误记忆产生于编码语词语义自动化的激活扩散。

就影响因素而言,既然语义连接紧密的词组成了DRM列表情境,那么词本身的加工和词所处的情境也就成为了影响错误记忆的两个重要因素。关于词本身的加工,关注较多的是加工深度的影响.但由于各研究使用材料、材料呈现时间、或控制变量角度的不同导致研究结论不统一:有研究表明深、浅加工都可诱发错误记忆,深加工诱发的错误记忆更强(Rhodes&Anastasi,2000),也有研究表明只有深加工能够诱发错误记忆( Toglia,Neuschatz,&Goodwin, 1999),或者加工水平不能显著影响错误记忆(史小航,郝兴昌。2009)。关于情境,有相关学者界定了词表学习中的情境概念.包括了全局情境(global context)、局部情境(lo-cal context)和内部情境(internal context) (Sa-hakyan, Waldum, Benjamin,&Bickett, 2009)。全局情境是与加工语词相关联的周遭环境的信息。例如,加工语词时所在的物理时空环境。局部情境是伴随每个词呈现时的信息,是快速变化的,如加工词的颜色,呈现在屏幕的位置,每个词的典型语义组成的语义语境,朗读者的声调等等。内部情境指人在执行某任务时的内部心理感受。有大量证据表明情境对错误记忆影响的重要性。例如,关键诱词与不同语义的语境同时有语义联系时,一个语义语境下(例如,音符、五线谱等语词组成的语境)关键诱词(rest的语境义:休止符)的回忆不会诱发另一语境下DRM词(例如DRM词是枕头,劳累,醒着等)的回忆(Guinther&Dougher,2014)。团体记忆时,他人错误回忆出关键诱饵词也会干扰回忆者自身的回忆( McNabb&Meade,2014)。当DRM词加工的心境与测试时的心境匹配时,会诱发更多的错误记忆( Ruci,Tomes,&Zelenski,2009;张蔚蔚等.2012)。

综上.DRM词的加工与错误记忆的联系可看作微观的语词加工(自身的深浅加工)和宏观的整体层面(所处情境)分别与错误记忆存在着联系.DRM词的加工是依托于情境才完成的,每一个DRM词加工后.局部情境就会发生快速更新,先前的研究未能从更深层面上找到能共同揭示这微观和整体影响的途径.也未能从这一途径上进一步分离微观和整体影响的可能差异。定向遗忘的方法是理解错误记忆编码的一种途径(Marche,Brainerd,Lane,&Loehr, 2005),本研究旨在引入定向遗忘的研究方法考察这一问题。如果DRM列表中,定向遗忘条件下的DRM词,在深浅加工时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和在特定情境条件下对错误记忆的影响不同.那么至少表明DRM词的深浅加工和DRM词所在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在定向遗忘条件下是分离的.进而可探讨定向遗忘条件是如何引发主旨痕迹、字面痕迹或语词联合自动激活强度的变化,从而可通过模糊痕迹理论和联合激活理论去探讨产生这些影响的深层原因。

在实验一中首先考察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加工深度如何影响错误记忆。定向遗忘范式可对信息实施有意和特定方向的加工。抑制理论认为,特定的忘记指令压抑了特定信息的激活,阻隔了该信息的提取路径,而特定记忆指令则促进了相关信息的提取(Bjork,1972)。在单字法定向遗忘中,在字词呈现后给予记忆指令(R指令)或忘记指令(F指令)来达到对特定字词提取,对其他字词遗忘的目的。在字表法定向遗忘中,在前后需学习的两个字表之间插入F指令以忘记表1的字或R指令以记住表1的字.之后再去用R指令引导被试记忆第二个字表。Seamon等(2002)的研究中,在一半的DRM列表记忆后插入F指令或R指令,发现F指令不能降低之前DRM列表的关键诱词的错误回忆.然而该研究在F指令和R指令之后均插入了1分钟的休息.可能会混入额外的变量(如被试可能隐藏复述学过的字词)干扰实验结果。白学军等(2014)采用规范的定向加工指令,结果发现DRM词发生定向遗忘时降低了错误记忆。Yuh-shiow Lee (2008)采用单字法,通过变化F指令和R指令下DRM词的数量来影响错误记忆,在所有DRM词均处于F指令时,降低了关键诱词的错误记忆,但该实验中每个听觉trial之间没有间隔,导致很有可能上一个trial中的F指令或R指令会影响下一个trial中的语词的编码。本研究的考虑是(1)修补Yuh-shiow Lee (2008)实验中的缺陷,每个trial均有注视点提醒一个新试次的开始,控制前一个trial中的指令对后一个trial的影响。(2)采用单字法定向遗忘的方法呈现DRM列表词。使用单字法,让F指令和R指令随机呈现,操纵了语词本身的加工状态,也使得DRM词构成的语义情境受到随机呈现指令的影响而随机波动.控制了同表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在实验二中考察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所处情境如何影响错误记忆。所选取的情境因素是DRM词伴随的F.R指令是集中呈现还是随机呈现。根据一次击中假设(one shot hypothesis),相同的语词以间隔方式重复的随机呈现.会改变情境存储方式,因为每次语词编码时语词所在情境细节会更新;而集中呈现时情境的存储细节没有变化。根据这一假设,随机呈现语词的情境依赖性更强.在遭遇F指令,语词受到的削弱也越大(Sahakyan,Delaney,&Waldum,2008)。我们推论在DRM列表中,集中将F指令或R指令施与DRM词后,可构成集中被抑制的典型语义情境或需集中记忆的典型语义情境:随机呈现指令,则构成了随机波动的抑制和记忆情境,这两种情境的情境存储形式不同,也会对DRM词的记忆施加不同的影响。

2 实验一 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深、浅加工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选取某大学本科生40人(男20人女20人),年龄范围为18.9+1.18。所有被试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并自愿参加本实验。实验结束后向被试提供小礼品。

2.1.2 实验材料

学习词表:借鉴Stadelr,Roediger和McDer-mott (1999)中的10个DRM词表,预实验发现所用同表能诱发明显的错误记忆。所选取的每个DRM词表中TBR词(要求记住的语词)和TBF词(要求忘记的语词)各半。

测验词表:再认阶段共80个词,每列词表在再认时各8个词,包括学习词4个(2个TBR词和2个TBF同),关键诱词1个,无关词3个。这样10个列表学习同共40个(20个TBR词和20个TBF同),关键诱词共10个,无关词30个。学习过的词与没学习过的词各40个,保持平衡。

2.1.3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x2的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一加工深度(深加工、浅加工),为组间变量。深加工指对词语语义加工,要求被试对词语的词性进行判断:浅加工指对词语知觉特征的加工,要求被试对词语的字体进行判断。自变量二为定向加工指令(R、F)为组内变量。R指令引导被试记住刚编码学习的词,称为TBR词:F指令引导被试忘记刚编码学习的词,称为TBF词。

因变量是被试的再认成绩.包括对学习词(TBR词和TBF词)的正确再认率和对关键诱词(lure词)的错误再认率。

2.1.4 实验仪器

用E-prime2.0编制实验程序,用IBM笔记本电脑呈现实验刺激,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2.1.5 实验程序

首先.进行记忆广度测试.目的是控制基础记忆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借鉴张武田、杨德庄(1987)测量记忆广度的方法并结合本实验用单字法定向遗忘范式的特点,事先准备好刺激材料,分别是3-8个的单字。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在注视点之后,逐个呈现单字,每个单字呈现2s,一个单字消失后立即呈现另一个单字,所有刺激呈现完,让被试按照呈现顺序说出刺激内容。如果被试正确说出6个单字,却没有通过7个单字测试,则记忆广度至少是6.但不够7.取两数的中点6.5计分(杨治良,1998),测试结果深加-T组的记忆广度( 6.20+0.98)与浅加工组的记忆广度(6.45±1.32)之间差异不显著,t(38) =0.681,p>0.05。记忆广度作为协变量进行分析。

随后进入正式实验,包括练习阶段、学习阶段、干扰阶段和再认阶段.

为了使被试熟悉实验流程,在学习之前选取8个非实验词让被试进行练习。待确认被试明确实验流程后,结束练习,开始正式的学习阶段。

被试随机分为深加工组和浅加工组.每组20人。浅加工组在词语呈现后进行字体判断,如该词是黑体,则口头报告 “黑”; 如该词是楷体,则口头报告“楷”:深加工实验组呈现词语的字体与浅加工组一致.但要求被试进行词性判断.如该词是名词,则口头报告“是”,否则报告“否”。两组被试判断后呈现“R”或“F”指示符.要求被试记住或忘记之前的词。

学习阶段.先后向被试呈现10个词表,每个词表12个学习词,每个词表包含12个trial。每个trial的实验流程是:先向被试呈现一个500ms的注视点“+”,再呈现lOOOms的学习词,学习词之后做深浅加工判断,判断的最长时限是1500ms。随后随机呈现1500ms的“R”或“F”指示符各6个.指示符消失后再进行下一个trial。 “R”表示必须记住前面的词,“F”表示必须忘记前面的词。每个词表间隔2000ms,如此反复直至实验结束。

干扰阶段要求被试完成1分钟的四位数倒减3任务。

再认阶段.告知被试无论在学习阶段要求记住的,还是要求忘记只要在学习阶段学习过按F键.未学过按J键,按键后自动进入下一次,要求被试尽快进行判断,深浅加工组测试时的词的字体与学习时保持一致。

2.2 实验结果

采用SPSS15.0对不同加工深度下学习词(包括R词和F词)的正确再认率和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对学习词的正确再认率进行加工深度(深加工、浅加工)×指令(R、F)进行混合方差分析,其中记忆广度作为协变量纳入方差分析方程。首先,对斜率的同质性进行检验,指令和记忆广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6)=0.152,p>0.05,par-tial η2=0.055,不同指令下记忆广度对学习词的正确再认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进行后续的协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可知,加工深度的主效应显著.F(1,37) =27.021, p<0.001, partial112=0.422。指令的主效应显著.F(1,37) =4.964,p<0.05,partialη2=0.118。指令和加工深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1,37) =12.251, p<0.001, partial112=0.249。简单效应分析表明,深加工下,F(1,37) =29.122,p<0.001,TBR词的正确再认率(M=0.88)显著高于TBF词f朋=0.77);浅加工下,F(1,37)=0.186,p>0.05,二者差异不显著。

对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进行自变量为加工深度、协变量为记忆广度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斜率的同质性检验表明,加工深度和记忆广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6) =0.926.p>0.05,partial η2=0.025,可进行后续的协方差分析。分析可知,协变量记忆广度主效应不显著,F(1,37) =0.273,p>0.05,partial112=0.007。加工深度的主效应显著,F (1,37) =10.890, p<0.01, partial η2=0.227,深加工组的错误再认率(M=0.68)显著高于浅加工组(M=0.53)。

进一步考察在不同加工条件下TBR词和TBF词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的相关关系。在深加工下,TBR词、TBF词的正确再认率分别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相关显著,r(20)=0.589,p<0.01;r(20)=0.572,p<0.01;在浅加工条件下,TBR词.TBF词的正确再认率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均相关不显著.r(20)=-0.98,p>0.05;r(20)=0.06,p>0.05。

综合来看分析结果,指令确实影响了DRM同的加工深度,进而影响了错误记忆。对于学过的词.TBR词和TBF词同处于深加工时,TBR词的再认率高于TBF词:TBR词和TBF词同处于浅加工时.TBR词的再认率与TBF词无差异:对于关键诱词,在进行定向遗忘操纵后,深加工下的关键诱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浅加工。相关分析表明.TBR词和TBF词同处于深加工时,两者的再认率与关键诱词的再认密切相关.TBR词和TBF词同处于浅加工时,两者的再认率与关键诱同的再认无密切联系。

3 实验二 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所处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选取某大学大学生40人(男21人。女19人),年龄范围为18.85+1.15。无参加类似实验的经历,实验后给予一份小奖品。

3.1.2 实验材料学习词表和测验词表同实验一。

3.1.3 实验设计

采用2x2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一为DRM词的所处情境(随机情境、集中情境),为组间变量。随机情境组每个词表6个记住词和6个忘记词随机呈现:集中情境组每个词表6个记住词和6个忘记词依次顺序呈现,并在顺序上保持平衡(先呈现6个忘记词,后呈现6个F或者相反顺序)。自变量二指令(R、F)为组内变量。因变量是对TBR词、TBF词的正确再认率和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

3.1.4 实验仪器同实验一。

3.1.5 实验程序

与实验一在记忆广度测试、练习阶段、再认阶段相同。区别在于在学习阶段,每个词语均为黑体,呈现后以空屏代替深浅加工判断.每个词语呈现的流程是:先向被试呈现一个500ms的注视点“+”,再呈现lOOOms的学习词,学习词消失之后呈现500ms的空屏,随后随机呈现“R”、“F”指示符,指示符1500ms后消失再进行下一个trial。记忆广度测试结果,随机情境组的记忆广度(6.60 +1.02)与集中情境组的记忆广度(6.70±0.83)之间差异不显著,t(38) =0.34,p>0.05。记忆广度作为协变量进行分析。

3.2 实验结果

采用SPSS15.0对不同所处情境下学习词(包括TBR词和TBF词)的正确再认率和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对学习同的正确再认进行所处情境(随机、集中)×指令(R、F)的混合方差分析。其中记忆广度作为协变量纳入方差分析方程。对斜率的同质性进行检验,可知所处情境和记忆广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36) =0.049, p>0.05, partial ll2=0.001,不同加工情境下记忆广度对学习词的正确再认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进行后续的协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可知,所处情境的主效应不显著,F(1,37)=0.070,p>0.05,partial η2=0.002。指令的主效应显著,F(1,37)=4.087, p=0.05, partial η2=0.100,TBR词的正确回忆率(M=0.82)显著高于要求TBF词(M=0.65)。指令和所处情境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37) =0.448, p>0.05, partialη2=0.012。

对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前.对斜率的同质性进行检验,可知所处情境和记忆广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6)=0.547,p>0.05,partial112=0.015,可进行后续的协方差分析。分析可知,记忆广度的主效应不显著,F(1,37)=1.528,p>0.05.partial112=0.040。所处情境的主效应不显著,F(1,37) =0.07,partial -rl2=0.002,集中情境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M=0.69)与随机情境(M=0.68)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考察在不同所处情境下TBR词和TBF词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的相关关系。在随机情境下.TBR词.TBF词的正确再认率均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呈显著正相关,r(20)=0.521,p<0.05;r(20)=0.545,p<0.05;在集中情境下,TBR词.TBF词的正确再认率也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呈显著正相关,r(20)=0.739,p<0.01;r(20)=0.679,p<0.01。

综合来看分析结果,指令在一定程度上对DRM词的所处情境施加了影响,进而影响了错误记忆。对于学过的词,无论处于集中还是随机情境.TBR词的再认率均高于TBF词。对于关键诱词.两种情境在定向遗忘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没有表现出差别,需注意的是,在集中情境下,TBR词和TBF词的正相关系数值均要高于随机情境下的正相关系数值.说明在定向遗忘条件下,集中情境下相比于随机情境,学习词的再认与关键诱词的再认相关更密切。

4 讨论

4.1 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加工深度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实验一的结果发现,通过指令操纵后的TBR词和TBF词,在深加工时和在浅加工时的再认成绩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趋势:深加工时,TBR词比TBF词再认率更高,表明TBF词受到F指令的影响抑制了激活而难于提取:浅加工时.F指令对TBF词的抑制作用受到限制,与R指令下TBR词的再认率无显著不同。分析关键诱词的再认结果发现,深加工较浅加工时关键诱词更易被再认为出现过,并且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也与TBR词和TBF词的再认呈正相关:而浅加工的TBR词和TBF词与错误再认的关键诱词之间无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深加工和浅加工DRM词时.定向遗忘条件施加了不同的影响。

虽然先前的研究对于DRM词的深浅加工是否会影响错误记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Rhodes&Anastasi, 2000; Toglia, Neuschatz, & Goodwin,1999),本研究没有圄于这些研究中字表长度、呈现时间等因素的不同.实验结果发现DRM词的深浅加工在定向遗忘条件下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响错误记忆。我们认为FTT理论较AAT理论能够更合理地解释定向遗忘条件施加的影响。FTT理论把语词的加工痕迹区分为字面痕迹和主旨痕迹.本研究中很明显深加工较浅加工会在被试的头脑中存储更强的主旨痕迹.R指令和F指令分别充当了加深主旨痕迹和抑制主旨痕迹的角色。在再认阶段.R指令下加深的主旨痕迹再次被成功提取的程度越高.F指令下主旨痕迹被解除抑制的程度越高,关键诱词就越容易出现。当DRM词以浅加工方式编码时.被试在再认时依赖语词表层信息的程度会加强. F指令与R指令没有对主旨痕迹有过多作用.关键诱词的激活却主要依靠主旨痕迹的加强(Seamon eta1.,2002),因而关键诱词的再认没有表现出与浅加工的TBR词、TBF词的再认存在显著相关。

AAT理论则认为语义的自动化激活扩散是产生错误记忆的重要原因( Howe,Wimmer, Gagnon, & Plumpton,2009),考虑到这一理论强调语义的自动化扩散,所以我们推测尽管浅加工较深加工,语义的加工深度较浅.但是由于自动化的加工过程是快速弥散的扩散过程,测验阶段随着学过语词的重新呈现.语义激活后也能快速自动化地与关键诱词产生联结。因而按照该理论,深加工和浅加T下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应该均与TBR词和TBF词的提取均有密切影响。随着TBR词和TBF词被成功提取,自动化激活扩散后的网络激活的程度也随之提高,关键诱词也就越容易出现。但是实验结果与这一预测相悖,只有DRM列表词处于深加工时.TBR词.TBF词和关键诱饵词的再认相关显著。

4.2 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所处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实验二的结果发现,对于学过的词.F指令下的DRM词在两种情境下均受到抑制,再认率低于R指令下DRM词的再认:对于关键诱词,两种情境下的错误再认率无显著差异。集中情境下TBR词和TBF词的成功再认率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的相关程度较随机呈现更高,这说明遭受R和F指令后.DRM词及关键诱饵词在集中情境下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大。

在Sahakyan等(2008)的研究中,以非DRM列表的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假设每间隔呈现一次相同的语词,会增强一定数量的情境存储细节,当施于F指令后,间隔呈现情境被削弱的程度越大:而集中呈现相同的语词时.相同的语词处于同一局部情境下,不会增强语词的情境存储细节。结果证实了该假设,两种情境均会诱发定向遗忘.但间隔呈现诱发了更强的定向遗忘。本研究与该实验最重要的区别是,呈现方式所施加的对象主体不同。Sahakyan等(2008)施加的主体对象是语词自身的呈现;本研究施加的对象是F、R指令所构成的抑制情境或集中情境。所以也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集中情境下TBF词和TBR词的恢复提取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相关更强,即各指令下学过的DRM词被恢复提取的程度越高,关键诱词也越容易被再认为出现过。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是指令集中起作用或指令随机起作用时,情境强度变化对错误记忆有不同的影响。在DRM词表中,词与词之间有较强的语义关联,在一起集中呈现R指令.会集中加速语义扩散的网络强度.提高各个语词的激活强度,即使遇到集中呈现的F指令,集中提高的语义激活强度也会持续扩散,延缓F指令造成的遗忘程度。而随机呈现R和F指令,语义在R指令激活后又会受到F指令的阻隔,随后又被激活,往复这样的过程语义网络激活的强度时增时降,语义的扩散受到限制,所以集中情境中不同类型DRM词之间协同激活的程度更高。

定向遗忘条件下.FTT理论和AAT理论同样会预期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根据AAT理论,在语义自动激活扩散后.F指令下集中在一起呈现时.DRM词会集中受到F指令的影响,自动激活扩散的范围会受到限制,降低F指令下关键诱词的激活,反之R指令集中在一起则会加速和加强语义网络的扩散,提高关键诱词与关键诱饵词联通的可能性。在测验阶段,增强的TBR词义网络和解除抑制重新激活的TBF语义网络被恢复提取的程度越高,关键诱词越容易出现,反之则关键诱词会受到抑制。然而根据FTT理论,主旨痕迹无论是在集中情境还是非集中情境中,只要语词的学习数量不变,主旨痕迹加深的程度是一样的,因而集中还是随机情境对关键诱词再认的影响程度应是一样的。实验二的结果更支持AAT理论,因为定向遗忘条件下,集中呈现的TBR词和TBF词语的正确再认和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相关更紧密。

5 结论

(1)深加工的DRM词在F指令下受到抑制,相比于R指令下再认正确率也更低,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与DRM词的再认也相关显著。F指令和R指令对浅加工的DRM词和关键诱饵词的再认不起显著作用。

(2)定向遗忘条件下,集中情境和随机情境下的DRM词均会受到遗忘指令的影响而抑制正确再认,集中情境相比于随机情境,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与定向遗忘条件下DRM词的正确再认关联更紧密。

猜你喜欢

情境
给课堂一个“情境” 给教学赢得“高效”
巧设情境 提升课堂效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以主题情境统领单元复习
蹊跷的洪水——从高考试题的“真情境、真问题”谈起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是小导游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