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译学观照下影视字幕翻译模因变异解读
2016-03-23盛俐
盛俐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文法学部,湖北 宜昌 443000)
生态译学观照下影视字幕翻译模因变异解读
盛俐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文法学部,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生态译学观照下,影视字幕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模因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为适应译入语生态环境,翻译模因既要对以前的模因加以复制和继承,又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形成新的翻译模因,在变异中求发展。翻译模因的传播必须符合“变异、选择、保持”的规律,才能积极生存下来,并将源语的文化精髓传播到译入语的文化语境中。
关键词:生态译学;字幕翻译;语言变异;翻译模因
生态译学观照下,为避免翻译模因将源语信息移植到译入语生态环境中时出现水土不服,翻译模因在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异,包括牺牲翻译模因携带的部分源语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添加译入语文化信息等。翻译模因的变异应该有一个度,在适应译入语环境的同时,翻译模因不能过度变异。非适度的变异不但不能呈现源语真实的生态镜像,还会阻碍翻译模因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翻译模因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机制,其复制与变异对于维持翻译生态平衡,作用不容忽视。
一、生态译学与翻译模因的结合
生态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与其他的翻译理论相比,该理论着眼于宏观和系统化的研究,为翻译研究拓展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生态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它以“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等“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则为理论基石,着眼于生态翻译系统的整体性,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把翻译的过程理解成译者适应生态翻译环境的一种选择性活动,即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生态译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焦点为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所做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1]
“模因”(meme)的概念最初源于Richard Dawkins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一书。此后,其学生Susan Blackmore撰写了《谜米机器》(TheMemeMachine)一书,于1999年出版,就此拉开了从社会生物学的视角诠释社会文化现象的序幕。[2]最早利用模因概念系统地分析翻译过程,建立相应翻译理论学说的是芬兰学者切斯特曼。在其1997年出版的《翻译模因论——翻译思想的传播》一书中,切斯特曼提出翻译是模因的生存机器,并指出翻译模因库中存在5种超级模因(super memes),即源语—目标语模因(source target)、对等模因(equivalence)、不可译模因(untranslatability)、意译—直译模因(free-vs-literal)、写作即翻译模因(all-writing-is-translating)。除了超级模因,翻译模因库中还存在很多其他的翻译模因,每一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但又存在一定的“突变”(mutation)。翻译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变异,在变异中得以发展。翻译模因之间的复制关系既非等价,亦非转移,而是增值关系(additive relation),即A→A + A′。[3]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翻译模因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就会对源语模因进行重新编码和传播,更换新载体,进而出现新的模因变异体,进入模因的新遗传阶段。翻译模因的变异遗传只是对原翻译模因的模仿,不会像基因变异遗传那样要求数字化的精确。
翻译活动究其本质,是一种以语言转换为基本形式的文化传播,是译者以翻译模因为基本单位,不断做出适应性选择,从而将源语文化移植到译入语文化的过程。以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为基石,翻译模因的复制、变异使翻译活动顺利进行,文化传播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翻译模因的变异直接影响到翻译的生态平衡。
二、影视字幕翻译模因的特点及变异
首先,影视属于大众娱乐方式之一,字幕翻译用词应符合大众的认知能力,浅显易懂、流畅连贯、口语化为佳。其次,影视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观众阅读字幕和欣赏画面是同时进行的,而字幕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间非常有限,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更是以秒来计,所以字幕翻译一定要简明扼要,且能够帮助观众充分理解影视内容以及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4](P268~271)此外,影视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时代的烙印也应通过字幕显现出来。在进行字幕翻译时,翻译模因要符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将源语信息很好地植入译入语的生态环境。
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翻译模因的生命力取决于观众的认同程度。只有得到观众普遍认可的翻译模因才能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这就是所谓的强势翻译模因。强势翻译模因具有相当高的保真度,复制速度快,散布广,且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以求更好地植入译入语文化体系。模因变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词汇变异(Lexical Deviation)、语音变异(Phonological Deviation)、语法变异(Grammatical Deviation)、书写变异(Graphological Deviation)、语义变异(Semantic Deviation)、方言变异(Dialectical Deviation)、语域变异(Deviation)和历史时代的变异(Deviation of Historical Period)。[5]
翻译模因的变异以词汇模因的变异表现最为突出。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成分,也是变得最快、最多的组成部分。[6](P4~23)从词汇层面来研究影视字幕翻译模因的变异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相应的可行性策略,维持影视字幕翻译的生态平衡,促进影视字幕翻译的可持续性发展。
影视字幕翻译模因的变异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归纳:
第一,顺应译入语用词习惯。译入语和源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各自的鲜明特征和用词特点。字幕翻译的目标受众为译入语观众,因此源语翻译模因要适时变异,力求字幕译文符合译入语的习惯,迎合译入语观众的需求,将源语信息最大程度地传递给观众。
(1)I’ve been up here for decades,just waiting for someone to try and steal the queen’s treasure.(《小黄人大眼萌》)
字幕译文:老朽在这塔中踽踽数十载,就是要看看哪个吃了豹子胆的小贼敢来偷女王的宝贝。
(2)No guts,no glory,man.(《生活大爆炸》)
字幕译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例(1)字幕译文中,“老朽”一词为年长之人的自谦词,与源语中“I”对应。英文中“I”这个词本身并不能显示人物的年龄、身份等信息,然而这一源语模因在字幕译文中变异成为“老朽”一词,在源语表述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非常清晰地展示了人物的年龄信息。“踽踽数十载”对应源语中“have been up for decades”。“踽踽”一词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信陵君谦让不敢当客,踽踽然细步循东阶而上。”[7](P296)这个词常用于形容单身一人独行、孤独无依,和“老朽”、“数十载”一起,使得字幕译文带有文言意味,而这刚好和影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相符。此外,“吃了豹子胆”在源语中虽无与之完全对应的信息,然而根据上下文语境,用其来形容敢偷取女王的宝贝的贼,还是比较贴切的,且“吃了豹子胆”这一俗语的运用符合译入语观众的认知,能够帮助观众成功地理解源语的核心模因。例(2)中则是引用了一句有名的俗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来对应源语模因。这句恐怕只有译入语观众才能会意的俗语以“大跃进”时代为背景,属于源语翻译模因信息的变异传播,相比较而言,字幕译文似乎比源语更富有幽默色彩。俗语在汉语中比比皆是,是汉语中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广为民众所接受。源语翻译模因在字幕译文中通过一定程度的变异,顺应了译入语的用词特点,成功地将源语信息移植到译入语的语境,并得到译入语观众的认可。
第二,回避译入语禁忌话题。例如:
(3)You and your Mafia faggots can go screw each other; I’m not doing it anymore.(《死亡幻觉》)
字幕译文:你和你的黑手党伙伴亲热去,我再也不会理睬你了。
(4)You can either struggle to find a relationship or just go out and have sex like a man.(《欲望都市》)
字幕译文:你不是努力地寻找天赐良机,就是跟男人一样外出打野食。
例(3)中,源语模因“faggots”和“screw”都是俚语,分别对应“同性恋”和“性交”,这样的语言对于译入语观众来说太过直白。在译入语伦理规范的约束下,源语模因为了回避禁忌话题,不与观众的期待发生冲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成为意义接近的“伙伴”和“亲热”两个词,虽然与源语信息还是有一定出入,但是符合译入语观众的心理预期,更容易被接受。例(4)中,因为考虑到译入语观众对性话题的回避,“go out and have sex”这一源语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异,成为了“外出打野食”,虽然没有照实直译,但是这一字幕译文不仅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同时也尽力让译入语观众感受到了与源语观众相等或相似的欣赏趣味。
第三,兼顾影视的娱乐性。例如:
(5)——Your Majesty.The Duke of Weaseltown.
——Weselton.The Duke of Weselton.(《冰雪奇缘》)
字幕译文:——陛下,这位是猥琐屯公爵。
——猥琐屯,猥琐屯公爵。
(6)You mean I’m a loser?(《花木兰》)
字幕译文:你是说我很衰?
《冰雪奇缘》中的人物公爵是一个有两撇小胡子,带着德国口音的轻反面角色。他来自一个名叫“Wesselton”的国家,可是每次都被别人误读为“Weaseltown”,这让公爵很是生气,因为“Weasel”意为“黄鼠狼”,“Weaseltown”就成了“黄鼠狼镇”。为了达到娱乐化的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信息,源语翻译模因“Wesselton”变异成为“猥琐屯”。一方面,“Weasel”和“猥琐”谐音;另一方面,“猥琐”为贬义词,刚好和公爵在影片中展示的形象以及“Weasel”的指称含义一致。这样的翻译模因变异不但实现了源语模因的顺利传播,又为影片增加了笑点,成功吸引了译入语观众,从而取得了不亚于原版的娱乐效果。例(6)中,源语中的“loser”本身是一个名词,意为“失败者”,按照字面来翻译的话可译为“你说我是失败者?”但是这样的译文无法让译入语观众真正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字幕译文将这一翻译模因变异为现代年轻人对话中时常出现的词汇“衰”,既传递了源语翻译模因携带的信息,又兼顾了影片的娱乐性,同时让译入语观众体会到了影片人物对话中潜在的语气,最终也能促进电影商业利益的实现。
三、影视字幕翻译的模因变异与字幕翻译生态平衡
为了更好地适应译入语文化体系,源语翻译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然而考虑到字幕翻译生态平衡,源语翻译模因的变异应有一个度。央视海外剧场于2005年引进并译制了热播美剧《绝望主妇》,然而该剧的收视率却远远低于预期,令人大跌眼镜。而由广大影视字幕翻译爱好者译制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字幕版《绝望主妇》却取得了不俗的点击率。从表面上来看,央视版《绝望主妇》译制组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译员专业素养高,网络版《绝望主妇》译制组却仅仅只有对字幕翻译的一腔热情,两相比较,应该是央视版更受观众青睐,为什么结果却出人意料呢?央视版《绝望主妇》译制组给出的字幕用词文雅华丽,可正是因为这样,字幕译文无法体现出“主妇们的疯狂”,与整部剧的诙谐格调相悖,可谓是对影视字幕翻译生态的一种破坏。网络版《绝望主妇》译制组却能根据剧情以及译入语观众的认知给出字幕译文,纵然满含草根气息,却能获得观众的推崇与支持,源语翻译模因也因此能够在译入语土壤扎根并生存下来。
生态译学视角下,翻译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适应译入语生态环境的过程。字幕翻译只是翻译的一个分支。有些翻译模因由于无法扎根于译入语的土壤,得不到普遍接受而消亡;另一些翻译模因则因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既能对以前的模因加以复制和继承,同时又能够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形成新的翻译模因,适应译入语生态环境,在变异中求得发展。翻译模因的变异也需有一个度,否则变异过度的模因很可能无法体现源语信息,至多算是以源语为基础的再创作。翻译模因论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文化进化中,翻译模因的复制传播必须符合达尔文进化论“变异、选择、保持”的规律,积极适应译入语生态环境,才能得以生存,并将源语的文化精髓传播到译入语的文化语境中。
四、结语
本文在生态译学观照下,对影视字幕翻译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模因解读,探讨了模因变异的表象及其成因。一方面,翻译模因为了适应译入语生态环境而需要一定程度的变异;另一方面,过度的变异又会影响翻译模因的跨文化传播,导致翻译生态失衡,甚至使翻译模因遭受淘汰。译者在影视字幕翻译实践中,既要考虑字幕译文在译入语生态环境中的适应生存,又不能无视源语生态。将翻译模因引入生态译学,并从此视角探析影视字幕翻译,能够对今后影视字幕翻译的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M].Amsterdam:Benjamins,1997.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Chesterman,A.Memetic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J].Synapse,2000(5).
[4]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5]Vermeer,H.J.Translation and the “Meme”[J].Target,1997(1).
[6]陈原.语言与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Interpretation of the Variation of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Sheng Li
(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Law,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443000)
Abstract: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replication and spread of translation memes.In order to adapt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strive for the development,translation memes should mutate and form new translation memes based on repli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ource information.The spread of translation memes must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mutation,selection and heredity” to survive actively and convey the culture ess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al context.In this paper,there’s an exploration on meme mutation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through which we can learn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Key words:eco-translatology;subtitle translation;language mutation;translation memes
收稿日期:2015-12-09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鄂-0034-A)
作者简介:盛俐(1977-),女,湖北宜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6)02-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