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慕课发展的瓶颈分析及解决建议
2016-03-23丁婉怡
丁婉怡
(珠海广播电视大学、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我国慕课发展的瓶颈分析及解决建议
丁婉怡
(珠海广播电视大学、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慕课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各大慕课平台的建设已初显规模,教育部也正式为慕课的成长做出指引,明确慕课是具有前景的新型网络课程模式。然而,我国慕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瓶颈也逐渐显现:“即时”课程量不足、课程缺乏体系、宣传推广不到位、学习过程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不容忽视。要保证我国慕课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大慕课平台重新进行角色定位,采取更主动的宣传推广策略,提供学习的全过程服务,以及尽早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道路。
【关键词】慕课;慕课平台;网络课程
一、慕课的起源与发展
2008年,加拿大人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根据“连接主义”(Connectivism)教育理论,在其网络课程的创新教学实践中首先提出了“MOOCs” (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音译为“慕课”)这一术语[1]。2011年秋,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尝试性地将3门开放课程放到网上,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万学生注册学习;同年12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推出网上学习新计划——命名为MITx,免费提供网上学习课程和学习工具。2012 年1月,斯坦福大学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教授放弃终身教授职位,创办了首个具有盈利性质的慕课平台——Udacity;同年4月,另外两名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在风险投资公司资助下,创办了另一个具有盈利性质的慕课平台——Coursera;同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强强联合,在MITx基础上推出了非盈利性网络学习平台——edX[2]。至此,美国三大慕课平台鼎立,因此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元年”。BBC开放大学远程学习策略的制定者斯蒂芬•哈格德在《慕课正在成熟》一文中,用时间表的方式把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联系清晰表现出来,具体见图1[3]。图中可见,慕课的出现是网络学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慕课以传统高等教育“颠覆者”的身份出现,经过三年的发展,虽然还远未达到取代、摧毁或重塑高等教育的程度,但其在全球的发展非常迅速。根据Class Central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5月,全球慕课平台至少已有45个(不包括中国)[4],课程数量排名前十的平台如表1所示。
图1 慕课起源时间表
表1 课程数量排名前十的慕课平台(不包括中国)
从课程数量上看,Coursera平台占有较大的领先优势,当前已有超过1300万注册学员,与全球119所大学合作,提供超过1000门课程,学员人数、合作高校和课程数量都在持续更新增长中。Coursera平台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一方面其成立时间早,另一方面其国际化程度是所有慕课平台中做得最好的,不少课程都配有多国语言字幕,其合作伙伴政策对比edx平台要宽松(edX 原合作策略是只与每个国家或地区最好的两三所大学合作,但从2014年开始实施第二梯队的合作伙伴策略[5])。从所属的国家或地区来看,来自美国的慕课平台数量最多,其次是英国。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是慕课学习方式的创始国,英语是当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同时美英两国还拥有大量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
二、我国慕课发展现状
(一)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异同
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6]。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网络课程类型已十分丰富。总体可以分为公开和非公开两类,非公开的网络课程一般为学校或机构内部学员服务,公开的网络课程则面向普通大众。公开网络课程从不同角度又可再细分,如从是否收费的角度可分为免费的公开课程(例如网易公开课)和收费的公开课程;从学习主题的角度可以分为会计类学习课程(如中华会计网校)、英语类学习课程等。网络课程来源渠道也十分广泛,可以来源于普通学校,也可以来源于社会培训机构、电视媒体、甚至个人,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传统网络课程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来源过于广泛导致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许多课程只有视频资源,缺乏学习过程辅助配套材料。传统的网络课程,特别是免费的网络公开课,更适合作为扩充知识的渠道,而难以成为系统学习、专业学习的平台。
慕课首先属于网络课程,主要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资源、参与课程讨论并按时完成作业和考核来实现学习过程。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既具有高校内部网络课程的专业性,同时还具有公开课的开放性。在课程时长、开课时间、教师助教参与等方面慕课有明显创新,具体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比较
慕课采用的技术手段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并无太大差异,但在理念上却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在人类历史上,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从未如此大规模地免费向普通大众开放,免费的网络课程平台也从未像慕课平台那样严谨地管理学员的学习过程,因此有人提出,如果说传统网络课是“1.0版本”,慕课就是网络课程的“2.0版本”。
(二)我国主要慕课平台
我国也属于世界上较早发展慕课的国家之一。2013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经成为edx的合作伙伴。同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向Coursera平台提供课程。同年10月,由清华大学建设的国内第一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上线,我国慕课发展迅速完成从加盟国际慕课平台到建立自有平台的过程[7]。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慕课平台总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主要慕课平台介绍
通过对比表1和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慕课平台的课程数量业已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多个慕课平台并存,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2015年5月,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成立一周年,选课人次数已超过175万人次,另有超过90所高校使用其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功能进行在线教学[8]。可以预见,未来慕课对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对普通大众的学习方式都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三、我国慕课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即时”课程量不足
慕课的中文直译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此处大规模应具备两层含义,一是注册学生数量规模,二是平台课程数量规模。我国慕课平台运作还不足两年,从总体上看课程数量的发展情况让人满意,但由于慕课的特点是把“学期”的概念引入网络课堂,一般具有明确的开课和结课时间,因此慕课平台的总课程数不等于其即时可参与课程数。据统计,中国大学MOOC总课程379门,正在开课107门,即将开课28门(其中只有5门明确标明开课日期),244门课程平台无法给出开课计划;学堂在线总课程403门,正在开课94门,即将开课61门(基本没有明确的开课日期,部分标有大概时间,如“1个月后”),248门课程平台无法给出开课计划。Coursera平台和edx平台也存在类似情况,约50%的课程没有开课计划。慕课平台课程在不开课时课程资源一般处于关闭状态,大量没有开课计划的课程对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无疑是一种打击,同时也容易让学习者对平台课程提供能力产生怀疑。另外,由于慕课作业截止时间等原因,不是所有慕课都能在课程进行中途加入,而慕课平台尚未提供正在进行课程的下一期信息,导致学习者无法判断课程能否持续开课,不利于学习者安排学习计划。当前慕课还处在发展初期,我国慕课平台还需要大力推广才能被更多的学习者接受,即时可参与的课程数量不足,开课信息不明晰,无疑会成为慕课持续发展的障碍。
(二)课程缺乏体系
慕课是把一流大学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向普通大众开放,但如果课程之间没有关联,知识就只能以零散的形式呈现。大学对人才的培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如果不能在慕课平台的课程中体现高等教育的系统性,慕课平台将仅仅是提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中介,而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开创新型的网络教育,也难以真正撼动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当前,无论是中国大学MOOC还是学堂在线,都仅能提供零散的课程,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不能体现专业学习的系统性。Coursera平台和edx平台在这方面领先于我国慕课平台,两者都能提供专业领域的系列课程,指引学习者实现专业领域内由浅到深的学习,对完成系列课程的学习者颁发系列课程证书。我国慕课平台暂时还无此项功能。零散的课程不利于激发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力,难以证明学习者已经历系统专业的学习过程,也就难以为学习者的职业发展提供直接帮助,同时也无法发挥慕课平台优质课程资源的集成优势,还将使我国慕课平台与国际慕课平台同台竞争时处于劣势。
(三)宣传推广不到位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相对于如此庞大的网民基数,当前我国慕课平台的使用人数还非常少。慕课虽然已经在我国发展两年,但知道慕课的还是小众群体,一般为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大学毕业但仍热衷网络学习的人,而许多人至今仍未听过“慕课”二字。尽管慕课属于网络课程的范畴,但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网络学习”、“网络课程”等关键词,搜索结果首页并无任何慕课平台的链接。我国对慕课的热烈讨论和参与目前还是更多地集中在教育界、学术界,慕课的影响远未到达普通群众。这一方面是由于慕课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慕课平台在宣传推广上的力度还不够。我国慕课平台的建设背景与此有直接关系,例如中国大学MOOC是由“爱课程网”与“网易云课堂”合作推出,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的平台,而“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9]。较浓厚的官方背景使得我国慕课平台的建设资金具有保障,但同时也使我国慕课平台在对外推广上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慕课的建设初衷是优质高等教学资源向普通大众免费开放,如果普通大众并不知道慕课资源的存在,由慕课引起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无从谈起。
(四)学习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自从2012年慕课学习方式诞生以来,其高注册率、低完成率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我国慕课也存在相同的现象,例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教你如何做MOOC》课程,第一轮开课15758人注册,最后仅806人通过[10]。低完成率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学习者学习意愿的强烈程度,学习慕课若不申请纸质证书就无需付费,这使中途退出学习不产生金钱成本,从最初注册到确定这门课程的内容正是自己所希望学习的课程,期间本就存在一段犹豫期,因此低完成率本身并不能说明课程的好坏或者慕课学习方式的成败;但另一方面,慕课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虽有进步(例如通过邮件提醒课程信息),但本质上并无太多实质性突破,基本还是采取平台提供课程,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行安排的策略。在这种方式下,有一定学习意愿,而学习管理能力较弱的学习者很可能难以坚持完成学习过程,对已有工作的社会人士来说,这种情况则更为普遍。学习过程的挫败容易使学习者失去信心,也容易让学习者产生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区别不大的错觉。慕课被认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的网上教学课程,是网络教学的一次革命,如果学习过程管理缺位,就难以带给学习者足够的新体验,也就难以维持学习者对慕课模式的“粘性”。
(五)与慕课相关各方的关系尚未理清
与慕课相关的各方包括使用者、慕课平台、慕课制作团队、高校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除了中国大学MOOC以外,我国其它慕课平台都是由高校主导,主导高校成为慕课课程的最主要提供者。以学堂在线的中文慕课为例,清华大学提供104门,北京大学提供16门,其余国内大学一共提供25门;好大学在线平台大部分课程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华文慕课平台目前绝大部分课程来自北京大学。当慕课、慕课平台、慕课制作团队都同属某一高校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清晰的,此时慕课的制作一般能够得到学校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除此以外还会有其它政策配套,如北京大学的《慕课运行管理条例》将慕课视同常规课程,再根据是否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来计算工作量[11]。但自主建设慕课平台的大学毕竟是少数,其余高校只有成为某平台的合作伙伴,才会向平台提供课程,此时高校的积极性会有较大差异。高校对于校内慕课制作团队的支持和配套政策也各有不同,如经费来源、经费额度、是否计算工作量、证书收入如何分配等实际问题都可能影响高校对慕课制作的态度。未来慕课发展还将引入社会机构,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后文简称为《意见》)提到我国慕课将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12],这意味着未来民办教育机构也可以介入到慕课平台的建设中,但采取何种方式介入目前尚不清楚,将对我国慕课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暂时也未知。但随着与慕课相关的各方越来越多,影响的面越来越广,若不能尽早理清各方关系,对我国慕课的持续发展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六)直接面对国际慕课平台的竞争
我国学习者除能选择国内慕课平台以外,还能直接登陆国际慕课平台。注重国际化策略的Coursera平台提供中文网页,部分中文课程以及中文翻译课程视频在国内网络条件下能直接观看。我国有不少慕课学习者热衷在国际慕课平台上学习,例如中国科普网站果壳网其下的MOOC学院,其课程不是直接来源于高校,而是将来自国内外不同慕课平台课程更新信息进行整合,给出课程链接,同时提供部分课程的字幕翻译。2015年4月,Coursera表示将与果壳网合作,在中国共同探索企业与慕课合作的新模式,目的是将慕课打造成为企业筛选人才的新渠道[13]。随着国际慕课平台的主动开拓,语言障碍、网络障碍等天然屏障会逐步减弱,在我国不断融入国际社会,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通过行政垄断等方式阻止国外慕课平台进入显然是不可行的。当前,我国慕课的表现方式、慕课平台的组织模式、功能服务等都是借鉴国外平台的经验,还未能提供特别有特色的服务和体验,来自我国著名高校的课程总体还是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还未能与学习者的职业发展挂钩。而大部分的国外慕课平台由于属于营利性机构,从其成立之日起就在寻找提高证书认可度、含金量的途径,如Coursera一直在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可能,力图使学习者在应聘时能有更多优势。如果我国慕课平台不能更积极主动地探索让学习者能直接感受到“实惠”的功能和服务,在与国际慕课平台同台竞争时,学习者将会“用鼠标投票”。
四、慕课在我国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平台角色重新定位
慕课平台是慕课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桥梁,慕课平台的定位既影响高校向平台提供课程的意愿,也影响着学习者的使用体验。慕课平台的角色不应仅仅是课程的中介,而应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主动组织管理、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平台与高校的合作应该是持久和深入的,仅仅在合作高校栏目挂名只能带来短期的宣传效应,平台需要与每一家合作高校协商课程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持续向平台提供不同课程的可能,二是针对已提供课程的持续开课计划。同时,慕课平台不应仅仅是课程信息的“传声者”,而应该是课程计划制订的参与者,通过加强与高校和课程团队的合作,慕课平台可以引导和激发高校参与慕课的热情,甚至帮助高校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主动为优质慕课创建良好的生产环境。另外,慕课平台需要主动研究和探索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系列课程的可行性。系列课程可以来自于相同的学校,也可以是不同高校课程的组合,后者要求平台具有强大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一旦成功,慕课的发展将跨入另一层次,慕课平台将可能成为“超级高校”。教育部发布的《意见》提到,“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这意味着从发展战略的角度,高校必须重视慕课的发展,我国慕课平台更应借此机会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慕课发展中赢得主导位置,真正搭建起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无障碍通道。
(二)多渠道推广宣传
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慕课一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慕课平台也利用社交平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宣传,例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在微信上都开通了公众号,学堂在线在2015年3月至5月还推出“邀请好友,换取纸质证书兑换券”活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慕课仍然是一种陌生的学习方式,在我国了解慕课、认识慕课平台的还仅仅是很少一部分人。在终身学习的时代,慕课无疑是实现知识普及、提升大众素质的重要学习方式,而慕课的发展也离不开大量学习者的参与。在“信息爆炸”、“营销为王”的年代,仅靠单一的传播渠道,受众和影响力度有限。慕课需要在众多网络学习方式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主动利用电视媒体、各大门户网站、社交平台、报刊杂志等渠道进行复合式传播。在传播技巧方面,可以借鉴现代营销的方式和方法,把慕课作为“产品”推销給大众。除此以外,慕课还可加强在高中的宣传,利用其课程资源优势为高中学生选择学校、专业提供参考,同时培养具有慕课学习习惯的一代。慕课优质的资源、全新的学习方式需要积极的宣传策略相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多渠道宣传推广是帮助大众接受慕课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
(三)学习的全过程服务
当前慕课平台的组织模式都比较类似,在首页提供即将开课、热门课程等信息,在课程栏目可查看全部课程,一般可分类查找或进行课程名称搜索。这样的组织模式仅能为学习者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和指引,慕课要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慕课平台在学习过程管理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提供学习的全过程服务。全过程的起点应从学习者登陆慕课平台开始,平台列出所有课程明确的开课计划,同时提供课程的咨询推荐服务,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课程。在学习者来说参与课程后,平台应提供全方位提醒服务,可通过多途径循环提醒,例如手机短信、社交软件、邮件等,完善的提醒机制能帮助学习者保持学习热情,促使学习者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于已工作的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另外,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非专业知识问题,如技术问题等,应该建立回复机制,承诺一定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使学习者不会感到求助无门。与此同时,课程提供者也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以及与学习者的交互方式。课程内容应及时更新,保证与高校课堂内容同步。在考核方式方面,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例如在时间限制上可以把“死线”变为“延期分值递减”,让错过期限的学习者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补救。当前慕课与学习者的交互主要采取论坛的形式,方式比较单一,未来可考虑把即时通信方式等引入交互过程,丰富交互方式能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获得认同和满足。在讲究体验的时代,学习的全过程服务是吸引和留住学习者的重要途径,也是优质课程内容得以充分展现的重要保障。
(四)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道路
名校教学资源固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可能会尝试性地注册学习,课程证书是完成学习过程的证明,然而慕课证书暂时还未被广泛承认,更多的只是一种精神“奖励”,这种情况在我国慕课学习中更为明显。慕课证书获得行业、企业认可,成为学习者职业提升的直接助力是慕课能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过去三年,国外的慕课平台在这方面一直积极探索,努力实践。2014 年6月,Udacity推出Nanodegrees 计划,学习一系列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慕课课程,在通过最后的考核之后获得证书,学习者会获得一些推荐就业的机会,比如去Udacity 合作伙伴AT&T 实习[15];同年9月,Coursera现任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莱文(Richard Levin)在Coursera区域研讨会上明确表示:“Coursera会逐步开始跟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之后对于参加过Coursera课程的学习者,在这些合作企业应聘时会有一些优势。”[16]因此,我国的慕课也应尽早规划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计划,探索各种合作形式,课程内容可更多地从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倾斜,根据行业或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可先选择某些课程或企业作为试点,所选企业最好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另外,与职业认证课程合作也是实现慕课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另一种可能。总体来说,只有行业、企业认可才能体现慕课证书的含金量,也才能使慕课学习从兴趣的“小众”走向职业的“大众”,同时使我国慕课平台具备与国际慕课平台直接竞争的实力。
五、结语
自慕课学习方式诞生以来,我国慕课的发展一直紧随国际潮流,迅速建立起多个中文慕课平台,并且课程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慕课整体发展水平可以说仅次于美国。在骄人成绩的背后必须正视的是,我国慕课的发展还未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当前的模式几乎全部借鉴美国慕课的组建模式。而受社会体制不同,慕课发展的原因差异等因素影响,我国慕课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结合国情,在明确慕课发展前景、理顺慕课发展各方关系的前提下,除了持续关注国际慕课发展变化情况外,更要积极探索我国慕课进一步走出象牙塔、走近大众的普及之路,让慕课这个“舶来之物”真正成为推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大众化、普及化的利器。
【参考文献】
[1] 唐林伟.慕课,“幕课”还是“暮课”?[J]. 职教论坛, 2015,(08): 1-1.
[2] 翟雪松,袁婧.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97-102.
[3] 斯蒂芬•哈格德. 慕课正在成熟[J]. 教育研究, 2014, (05): 92-99.
[4] Class Central[EB/OL]. https://www.class-central. com/providers, 2015-05-15.
[5][15] 汪琼,张桐.2014 年美国慕课发展回顾[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04): 35-43.
[6] 中国网上大学发展备忘录[EB/OL].http://www.dyedu. cn/article/systemarticle_pkId_6435_aid_18759.html, 2015-05-15.
[7] 吴锦辉.我国主要慕课(MOOC)平台对比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01):11-14.
[8] 中国大学MOOC上线一周年[EB/OL].http://www. icourses.cn/gjjpkc/sy/yw/20150512/t_10357.html, 2015-05-15.
[9] 关于网站[EB/OL].http://www.icourses.cn/aboutus/, 2015-05-15.
[10] 汪琼.教你如何做MOOC课程介绍[EB/OL].http:// 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72001#/info, 2015-05-15.
[11] 高教司张大良:所有高校都可借力"慕课"[EB/OL]. http://www.edu.cn/info/focus/gd/201505/ t20150506_1255907_1.shtml, 2015-05-15.
[12][14]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xinwen/2015-04/28/content_2854088.htm, 2015-05-15.
[13] 姚远.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域[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newmedia/2015-04/09/c_134135519.htm, 2015-05-15.
[16] 抑扬.Coursera将逐步开始跟国内外企业合作[EB/OL].http://learning.sohu.com/s2014/coursera/, 2015-05-15.
(责任编辑: 微风)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Bottleneck of MOOC Development in China
DING Wan-yi
(Zhuhai Radio & TV University,Zhuhai City Polytechnic, Zhuhai, Guangdong, China, 519000)
Abstract:MOOC has achieved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there are a number of network courses and users on major MOOCs platformsin China. MOOC’ prospect is well acknowledged by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wever, MOOC has met itsbottleneck in terms of courses curriculum system, promotion,learning process management,etc. Therefore, MOOC platforms should make its improvement in role definition, active promotion strategies, learning supporting service and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ies so as to make sur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OC.
Key words:MOOC; MOOC platform; network course
【作者简介】丁婉怡(1984-), 女 , 山东潍坊人,珠海广播电视大学、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5-10-27
【基金项目】国家开放大学2014-2015年度科研课题“国内外著名MOOC平台的教学组织与服务模式比较研究”(G14A2803Q)。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2016)01-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