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空间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综合评价研究
2016-03-23闫振坤潘凤
闫振坤 潘凤
(深圳大学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
海南省空间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综合评价研究
闫振坤 潘凤
(深圳大学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通过变异系数、引力、场强模型和市县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2010年海南推进空间经济一体化战略后海南各区县经济发展的差异、竞争力排名和核心城市带动力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海南近年来各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但全省各市县经济发展呈现出“东西较高、中部塌陷”的格局,不同梯队间市县经济差距仍然较大,“四大都市生活圈”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关键词】海南省;空间经济一体化;竞争力;经济差距
海南是中国开放最早、开发模式最具特色的经济特区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海南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较中国最早兴办的深圳、厦门、珠海等经济特区仍有显著的差距。以占地面积仅为1996.85平方公里的深圳为例,201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14500.23亿元,是占地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同期生产总值的4.6倍[1]。巨大的经济差距固然有自然禀赋、产业基础等领域的因素,但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效率和系统前瞻性的空间经济战略无疑也是引发特区间巨大差距的重要成因。
近年来,为应对日趋加剧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和加快实施区域经济带动战略,2010年初,海南通过《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并将海南岛划分为海口、三亚、琼海和儋州四大都市生活圈。科学认知海南各市县之间发展的差异化程度和合理评判经济发展组团的辐射能力是制定全省空间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前提,而系统评价海南空间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上述问题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议题。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想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内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海南统计年鉴对海南区域的分类方法,海南的区域经济格局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类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陵水县;中部地区包括五指山市、定安县、屯昌县、琼中县、保亭县、白沙县;西部地区包括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乐东县、昌江县,其中洋浦并入儋州市统计。由于三沙市设立时间较短,统计基础较为薄弱,数据不健全,所以在综合评估全省空间一体化过程中暂不纳入。
1.2 研究设想
空间经济一体化是跨区域配置资源、引导资源有序流动、加速释放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同时也是近年来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从渊源上看,空间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脱胎于城乡一体化,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2],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政策的研究较多,研究视角也较为多样①如孙海波曾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所涉及的国内外前沿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做过一个较为系统的综述。在评述国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的众多文献和研究方向之后,作者认为,关注城乡经济是城乡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但关注经济现象仅仅是经济分析的起点,未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原因仍是经济分析的重要方向。,而学术意义上具体对空间经济一体化的探讨则较为分散且有待深入。典型的如Kanbur&Zhang(2005)[3]、张吉鹏等(2004)[4]等,基于数理统计方式,将测算地区间不平衡和地区内不平衡纳入到空间经济一体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在评价研究方面,城乡一体化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典型的如梅付春(2007)[5]、黄宁阳、尚斌斌(2014)[6]、王业斌(2012)[7]、韦薇(2011)[8]等,研究的方法多通过构建覆盖经济、社会、环境等众多领域的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纵观现有文献,评价指标体系固然都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但空间经济一体化内涵上并不同于城乡一体化。空间经济一体化重点研究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由于城乡一体化是个涉及众多领域的庞杂系统,现有文献在指标选取方面随意性强、难以驾驭,而且评价结果也难免会有失客观。
基于《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的实施,本文的研究不同于先前学者对空间经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领域的研究,而侧重于对上述规划实施现状及效果的评价,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海南经济特区在实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之后,各市县的经济差距是否有所缩小,规划实施的成效如何;二是在海南实施空间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市县的综合竞争力有何变化;三是海口、三亚、琼海和儋州作为带动海南经济发展的四大引擎,能否具有带动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场强。基于上述三个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海南统计年鉴2014》的相关数据进行客观评价。
2 海南市县经济差距的一般观察
2.1 经济差距的测度方法
测度经济差距涉及选择衡量指标、确定测度方法等诸多方面,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从方法上看,评价区域经济差距的指标有绝对值法和相对值法。其中,绝对值法主要包括极差、极均差、平均差、标准差等;相对值法主要有极值比率、极均值比率、平均差系数、变异系数、Gini系数、Theil熵、GEN指数等[9]。目前测度市县经济差距程度常用的指标是相对值法。为反映不同时期海南经济多个单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和增强不同区县之间的可比性与直观性,下文引入变异系数法来测算海南不同区县之间的差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2 海南市县经济差距的总体特征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采用《海南统计年鉴2014》和海南历年统计公报上的数据(下同),依据上述测算公式,可以测算出近年来海南省各主要经济指标和2013年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异系数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体现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自2010年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来,除GDP能耗指标之外,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指标的变异系数始终均超过100%,但各市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已经呈不断缩减的趋势,这对海南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可喜的信息。与其他三大指标相反,GDP能耗的差异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说明在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进程中,由于各市县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有所差异,造成能耗水平的差异在不断上升。
(2)从2013年相关指标的变异系数情况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市县之间的差异程度最高,城镇和乡村的零售总额变异系数均超过150%,这可能是与海南当前不同市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消费的带动程度有关。由于旅游资源在全省分布不均,各市县的消费活力和消费规模也会表现迥异。变异系数居于第二位的是配套环境在全省各市县之间的巨大差异,尤其在道路路网建设方面,海南各市县建设推进极不均衡。在产业规模方面,第三产业在各市县的地区差异最大,自海南实施“国际旅游岛”战略以来,旅游业目前一直是海南着力带动经济发展的主业,第三产业规模变异系数较大也从侧面说明旅游业的产业布局仍是海南各市县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三大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呈引领作用,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属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也符合近年来海南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调整策略。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市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差距较为显著的背景下,海南的财政支出变异系数并未保持相同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政府在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强化市县之间适度平衡的财政策略,力图逐步缓和日趋加大的地区经济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强化区域经济战略带动的同时,财政支出水平和各市县之间的经济指标发展之间的关系尚不协调,财政支出对支持部分市县领先一步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有限。
表1 近年来海南省各主要经济指标变异系数变化情况
表2 2013年海南省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变异系数情况
表3 海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 海南市县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3.1 评价方法
为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本文参照符国瑄、韩平、张江伟等[10]学者2011年对海南区域经济布局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来消除原始数据的单位和量纲。以2013年各项指标最大值作为标准值,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值为标准化数值,然后乘以相应的权重后再进行累加并转化为百分制,得到各区域的综合评价值,然后借此可以评估海南下属各市县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3.2 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得到2013年海南各市县综合竞争力的得分(如表4所示)。将海南18个市县按照综合得分位为三个梯队,从表4可以看出:三亚以高于70分的总体得分分别居于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可以划分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澄迈、儋州、陵水、昌江、琼海5个市县(大于60分小于70分)可以划分为第二梯队;其他各地市位居第三梯队。总体来看,海南各地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特征表现如下:
(1)第一梯队中三亚市和海口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其中,三亚市在经济效益指标和经济规模指标均较海口市有显著的优势,海口市仅在经济结构方面较三亚市略有优势。较第二梯队相比,三亚市和海口市在全省中的核心带动地位不可替代。
(2)在第二梯队各市县中,经济发展规模、效益、结构不均衡是第二梯队市县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如澄迈县,虽在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领域占据优势,但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甚至远低于第三梯队的市县。而陵水县尽管在经济效益方面较为出众,但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均不显著,显示出经济发展的质量与规模方面尚有较多难以协调的矛盾。
(3)在第三梯队市县中,经济效益、规模、结构普遍落后是第三梯队市县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如五指山市、定安县、保亭县等市县,经济规模得分普遍均在40分以下,与海南市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差距巨大,显示出在海南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虽然在时间维度上经济差距的相对程度在不断缩减,但在空间维度上经济差距的绝对程度仍较大。
依据东、中、西部的市县划分方法进行上述18个市县重新进行分类评估,可以得出表5的评价结果。总体来看,海南各市县经济发展呈现出“东西较高,中部塌陷”的格局。其中,东部在经济效益、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方面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中部地区除经济结构略优于西部地区外,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均落后于西部地区。
表4 2013年海南各市县综合竞争力比较
表5 海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
将2013年海南各市县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与2010评价得分(见表6)比较,可以看到部分市县在经过3年的发展过程中,排名位次有较大变化。其中,陵水县由2010年的第9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5位,综合竞争力上升4位;而琼海市则由2010年的第3位下降至第7位,综合竞争力排名下降4位;文昌市由2010年的第5位下降至第8位,综合竞争力排名下降3位,这三个区县综合竞争力排名位次变化较大。
表6 2010年海南各区县综合竞争力比较
与2010年相比,海南其他市县在2013年海南各区县排名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有:儋州市、昌江县、东方市排名较2010年上升2位,澄迈县、定安县、临高县排名较2010年上升1位。在海南其他各市县中,万宁市、保亭县排名较2010年下降2位,五指山市、屯昌县排名较2010年下降1位,三亚市、海口市、乐东县、琼中县、白沙县排名与2010年持平,说明自2010年《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通过后,海南一些市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也在加速调整。
4 海南四大都市生活圈经济带动力评价
4.1 评价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海口、三亚、儋州和琼海四大都市圈与全省其他市县的经济联系,这里引入引力模型来辅助分析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借以评价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每个都市生活圈都有一个核心城市,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市的影响如物理学中的场强一样。为了测算核心城市对周边腹地的影响程度,此处引入核心城市的场强计算模型,即:
4.2 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评价方法,可以得到海口、三亚、儋州和琼海作为都市生活圈中心城市对周边市县的带动作用特征:
(1)作为全省的省会,海口与三亚、儋州和琼海相比,目前与之引力较大的市县主要有澄迈县、文昌县和定安县。从引力值上看,海口与这三个市县的引力值较大,均远远超过三亚、儋州和琼海对周边市县的引力值,其中海口与澄迈的引力值更是超过14,从场强上看,这三个市县也是受海口经济影响最大的市县,说明海口与这三个市县的空间一体化程度较高。但作为全省省会,目前海口作为全省核心城市的经济带动力还显然不足,在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力方面甚至还难以与三亚匹敌,显然海口未来的经济规模和城市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三亚是全省的第二大城市,较海口、儋州和琼海相比,目前与之引力相对较大的市县主要有陵水县、乐东县、保亭县和五指山市。从引力值上看,三亚对周边市县的引力远逊于海口,其对五指山市的引力值更是低于1。从场强值上看,三亚对周边市县的辐射影响也较为微弱。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产业作为三亚主导产业的特质决定的。由于旅游产业是对自然禀赋高度依赖的产业,周边市县若没有与之匹配的旅游资源,不同地域之间的产业关联很难建立起来,不同市县的经济也很难实现协同发展。
(3)较海口、三亚和琼海相比,儋州目前与之引力最大的市县有昌江县、东方市、屯昌县、临高县、琼中县和白沙县六个市县,辐射的市县显著高于海口、三亚和琼海。从引力和场强值上看,儋州对昌江、临高和白沙的引力值甚至超过三亚,显示出儋州作为海南工业发展的重地,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基地对周边县市经济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4)与海口、三亚和儋州相比,琼海市是四个核心城市中辐射能力最弱的城市。除万宁外,琼海市对周边市县的引力和场强均明显不低于其他三个核心城市。从引力值和场强值来判断,除万宁县外,琼海对周边地市的关联度极低,难以起到带动周边市县发展的作用。琼海市当前的角色和其快速下降的经济综合实力有很大关系。自2010年以来,琼海市由2010年的第3位下降至第7位,而2010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的儋州市已反超琼海,综合竞争力排名快速上升,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的快速下滑导致其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快速下降,无法对周边市县起到规划中预期的带动作用。
表7 2013年海南四大核心市县对其他市县的引力评价
表8 2013年海南四大核心市县对其他市县的场强评价
5 综合评价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5.1 综合评价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自《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实施后,海南各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但各县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异系数始终均超过100%,说明缩小各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任重道远。
(2)自2010年海南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来,三亚、海口在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作用较为稳固,但其他市县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在加速调整,经济规模、增长效益、产业结构不均衡是大多数市县面临的共同问题。分区域看,全省各市县经济发展呈现出“东西较高、中部塌陷”的格局,全省第一梯队市县与第二、三梯队市县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3)在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评价中,海口作为全省省会城市,虽与周边市县经济发展的引力较强,但带动作用和辐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亚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尽管带动作用略高于海口,但与周边市县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仍有所不足。儋州随着经济综合实力的快速上升,对周边市县的带动作用也在加速提升,而琼海却由于经济综合实力的下降,难以起到规划中对海南东部地区辐射带动的预期作用。
5.2相关政策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
(1)在积极推进缩小全省各市县经济差距的同时,既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政策机遇等领域的均等化,又要避免公共资源投入过度分散化,要保证财政支出水平和各市县之间经济指标发展之间的适度协调。
(2)针对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市县与第二、三梯队市县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全省“东西较高、中部塌陷”的格局,要在空间上重新评估现有四大核心带动城市对全省经济的引领作用,在目前发展较为滞后的中东部地区,重点引进具有较长产业链条和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加快形成辐射中东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积极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一桃,袁易明.经济特区蓝皮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2]李超民.郊区化机制与上海空间经济一体化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2005,(4):27-92.
[3]Kanbur R,Zhang X.Fifty year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a journey through central planning, reform and openness[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9(1):87-106.
[4]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世界经济文汇,2004,(4):60-81.
[5]梅付春.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200-201.
[6]黄宁阳,尚斌斌.湖北省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4):86-89.
[7]王业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以广西为例[J].商业时代,2012,(2):134-135.
[8]韦薇,张银龙,王浩.昆山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综合评价分析[J].生态经济,2011,(2):39-43.
[9]冯海锋.区域经济差距的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12):15-20.
[10]符国瑄,韩平,张江伟等.区域经济布局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研究[EB/OL].海南省统计,http:// www.stats.hainan.gov.cn/tjsj/tjfx/ztfx/201303/ t20130325_923356.html,2013-03-25.
(责任编辑: 楚和)
The 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pati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on HainanProvince
YAN Zhen-kun PAN Feng
(China Center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Guangdong,China, 518060)
Abstract:By using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ravity, field model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on economic gap,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rankings and core city’s radiation ability in each city after Hainan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the spati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ince 2010 .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gap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ies has had a shrinking trend wi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higher, central collapse".Still,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city and county economy and four core cities haven’t made their leading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this initiative.
Key words:spati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mpetitiveness; economic gap; Hainan; evaluation.
【作者简介】闫振坤(1983-),男,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生,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潘凤(1983-),女,湖南永州人,博士研究生,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收稿日期】2015-12-05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我国开放战略实践与经验研究”(13JJD7900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经济特区转型发展的制度研究”(11JJD79005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广东省技术创新效率地区差异的制度成因研究”(000022070129)和“转型期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取向研究”(000022070130)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2016)01-0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