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的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探析

2016-03-21张润君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问题导向

张润君,董 瑞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问题导向的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探析

张润君,董瑞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研究、分析、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既是MPA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MPA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从问题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一含义出发,提出从问题的应然性分析到实然性分析的MPA培养范式。西北师范大学MPA教育在论文选题、教师队伍建设、案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对外培训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探索。

[关键词]问题导向;MPA;教育实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1],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讲过,“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2]。可见,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一个问题世界。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人,尤其是对社会负责的人来说,就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正如刘云山同志所强调的,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3]。MPA 专业学位教育走问题导向的改革道路,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要求:一是该学位自身的特点,二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性质,三是生源的实际需求,四是时代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最早产生于18 世纪的德国,培养为适应当时普鲁士国家管理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管理人才。把公共管理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教育付诸实施的是美国。我国自1999年开始设置MPA 专业学位,已有16年的历史,对公务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以及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

MPA 专业学位教育,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系统的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善于思考、勤于创新,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实践型、高层次、综合性公共管理人才和管理技术人才。据此,MPA 专业学位教育必须突出公共性、实践性、高层次、综合性等特征。

其中MPA教育的公共性,源于公共部门的职能要求。MPA主要以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部门在职人员为主,以培养学生现代公共精神和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为己任。为凸显MPA教育的实践性和高层次性,我国MPA 专业学位首先在招考条件上做了严格限定,即报考者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推动与发展,我国MPA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公务员培训纲要都对MPA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MPA教育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一是教育质量问题,目前MPA培养学校数量大幅度增加,从原来的24所发展到现在的200多所,加大了确保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难度,这是扩大培养规模和确保培养质量间的矛盾。二是生源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发展,尤其新增的税务硕士、警务硕士等公共管理领域相关专业学位,将会分流部分MPA生源。这是扩大培养规模和确保生源数量间的矛盾。三是社会问题的挑战,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广大党政干部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前所未有,MPA教育如何为广大干部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撑和智力支持,这就对MPA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四是创新不足,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千篇一律,特色不明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强。因此,对MPA教育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培养单位要勇于尝试、敢于开拓,根据社会发展对MPA教育需要进行有益探索。

二、问题导向MPA教育的内涵

公共管理通过研究、分析、解决公共问题,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广大MPA研究生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及各种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公共问题,制定、执行各种公共政策就成了他们的主要职责。问题和政策是天然不可分割的,任何一项政策都因问题而生,又因问题而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因此,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就应在发现问题上领先。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同时,问题又是纷繁复杂的,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各级公职人员、领导干部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具体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令人头痛的难题。不能让表象问题“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根本方法,对问题的本质作出正确判断。所以,MPA教育一定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问题的定义虽然有多种,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从这一含义出发,可以阐发出一种从理想追求到现实分析的MPA培养范式,即我们所谓的“问题”范式[4]。

首先,要求公共管理硕士(MPA)回答问题的应然性。应然性问题或者问题的应然性,即这个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理想和期盼,即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析、解决的一种最理想的期盼。问题的应然性有其绝对的一面,也有其相对的一面,这完全类似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应然性问题的实质是人们对人类社会、人性和人格的一种理想、探索和追求。常言,伟大的理想培养伟大的人。最伟大的理想莫过于人类解放。一个伟人的标志,就是他能够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是指人类不断去消灭现存状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经由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和文化解放所创造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下,把握与超越外部自然限度,并通过全面颠覆资本逻辑,消除私有制,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取代市民社会体系和国家,最终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5]。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永恒主题,更是马克思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与根本价值诉求。公共管理硕士,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

回答应然性问题有两条途径。一是解读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是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经典描述、分析或解释,它代表了一定时期人们对某一问题认识、分析、解决的最高水平。因此,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国内外经典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助于对某一问题来龙去脉的把握。列宁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大量细节或争执意见之中,用科学眼光分析问题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4]。所以,一个公共管理硕士,一定要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献,对一个问题形成较为专业、系统的了解,并对所学文献进行认真梳理,即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包括两层意思,或可分两个步骤:第一,综。即把某一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理论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从某一特定的理论视角,按照时间、或自身的逻辑顺序,列举出来。第二,述。即评。就是把这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理论按照问题研究的需要,进行评论,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阐明自己研究问题的意义。一般地,述评应达到以下三种境界之一。(1)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空白;(2)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不足;(3)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和实践相结合。二是解读法律政策规范。对一名公共管理硕士来说,了解、熟悉、并全面掌握法律政策规范,不仅是其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专业素质。在一个法制健全,民主化程度较高的社会里,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在现有法律政策的范围内寻求解决途径。所以,深入学习,钻研现有的法律政策,有助于寻求问题的解决。在我国,尤其在这迅速变革的时代,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旧有的法律政策已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需要,而新的问题又大量涌现,形成了很多的“制度真空”,所以,在解读现有法律政策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法律政策规范。

其次,要求公共管理硕士(MPA)回答问题的实然性。实然性问题或者问题的现实,即指这个问题现在(实际)是什么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人们对某一问题现状的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然性是客观的、复杂的,它来自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对实然性问题的回答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坚持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公式说话、模型说话。因此,在回答实然性问题时,必须坚持价值中立,正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

分析或回答问题的实然性,一般应经历问题界定和问题描述两个阶段。问题界定,首先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类,其次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扩大或缩小。具体分散个步骤进行:(1)弄清问题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深入调查。(2)寻找与问题应性的差——准确表达,数据说话。(3)发现问题的突出特征及原因——认清问题的本源及其发展趋势。对实然性问题的回答必须坚持工具理性,即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最大价值的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韦伯将数学形式等自然科学范畴所具有的量化与预测等理性的计算的手段,用于检测人们自身的行为及后果是否合理的过程,叫做“工具理性”,即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最大价值的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运用数学、统计等量化技术手段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是公共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6]。当回答了问题的应然性,研究生就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目标、思路,回答了问题的实然性,研究生就明确了解决问题的障碍、原因。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三、问题导向的MPA教育举措

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新类型,问题导向应贯穿MPA教育全过程。并以此凸显MPA教育的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创新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在教学进程中大量采取全程的案例式教学、情境式互动研讨、公共管理模拟训练等教育教学方式,提升MPA教育质量。

1.明确问题,选择导师。受我国MPA报考条件的要求,大多MPA研究生都是在职攻读,一方面要完成学业,一方面还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工学矛盾异常尖锐。在短短的两三年研究生学习中,要面面俱到,不仅不可能,而且两面都不落好;另一方面,生源从其专业背景来看,也是五花八门,唯有以一个具体问题为统领,来完成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小问题专家,是一条较为现实、可行的办法。为此,首先可按以下标准选择一个问题,一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问题,以确保专业性;二是是实际工作中所直面的问题,以突出务实性、可操作性;三是要能体现个人研究兴趣,唯有兴趣,才会有主动、有激情、有创新。其次,根据所选问题,选择导师,包括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经过近十年MPA教育的积累,西北师范大学MPA教育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其中,校内导师20人,校外实践导师29人。通过校内外导师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指导,不断的互动、交流,大大提升了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上,强化案例分析、讨论等互动方式。MPA专业学位教育在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培养目标上与其他研究生学位教育相比,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以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提高学生进行公共管理战略性与关键性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从而培养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中高级公共管理人才。西北师范大学重点在案例教学上做了较大的投入。目前,专门建立了案例教学室,并通过自主研发案例、购买案例等方式,初步建立起拥有1000个案例的案例库;通过参加MPA教指委举办的案例教学培训班、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具体活动,以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3.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培养MPA学生多角度、大视野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基层交流与不同专业间的知识借鉴。学院和甘肃省民政厅、兰州市城关区以及社会组织等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MPA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并规定MPA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20篇周记和一个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调查报告,从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和分析技巧等方面加强MPA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训练。

4.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对外培训是MPA教育的分内职责。近年来,学院先后与莫斯科大学合作,为俄联邦做了2期共80余人的公务员行政能力培训;与兰州市城关区委组织部合作,对129名社区书记、主任进行了综合素质能力培训;受甘肃省教育厅委托,对教育行政干部和高校武保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做了2期共160余人的安全稳定培训;和兰州市七里河区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合作,对全区女干部和科级以上干部做了8期共800余人的行政能力提升的培训等等。

5.毕业论文不拘一格,突出问题性、应用性。学院要求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且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MPA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规范论文型。按照问题导向的要求,从理论和现状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分别回答问题的应然性和实然性,然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2)典型案例型。要求研究生选取与本职工作相关或者本地区所发生的公共管理实践中具有典型性的真实事件为案例,以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依据,在对案例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及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3)综合调研型。要求研究生针对某个问题,基于某一地区或某类人群的几个事件,或者是对不同地区或不同人群的同类事件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此类选题的特点在于总结归纳,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适应面应更大。在政府综合部门工作的MPA研究生可以选择这类选题,以便对不同地区、不同单位进行调研,并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4)政策分析型。要求研究生针对某项范围较广、影响较深的公共政策进行调研分析,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政策效果,并且,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公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政策改进建议。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并且有一定研究基础的MPA研究生,可以选择此类选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9-290.

[2]毛泽东.反对党八股[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13.

[3]刘云山.树立问题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N].学习时报, 2014-05-19.

[4]张润君,任伊扬.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范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6.

[6]张震,刘同舫.人类解放:《资本论》的第一时代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1-24(A5).

(责任编辑张永祥/校对水心)

Problem-Oriented MPA Education:the Practice i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ZHANG Run-jun DONG Rui

(Colle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Management,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Abstract]Research,analysis,public sector problem solving,and public interests maintenance are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MPA education and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MPA education reform.The paper starts from defining problem as the gap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and then elaborates on constructing a MPA paradigm which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deal and reality of a problem.In accordance with this new paradigm,a series of effective exploratory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in the MPA education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in the following areas:thesis proposal,teacher team building,case teaching,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and external training.

[Key words]problem-orientation;MPA;educational practice

[收稿日期]2016-04-23

[作者简介]张润君,(1970—),男,甘肃天水人,管理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与公共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3;C 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6)03-0110-04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问题导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