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难管的原因及引导策略

2016-03-2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幼儿园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沟通交流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幼儿园 周 静



浅谈幼儿难管的原因及引导策略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幼儿园周静

摘 要:有人说:“幼儿是折了翅膀的天使。”在没有被我们发现的时候,幼儿的美好都“沉睡”了,当幼儿不听话的时候,不是说幼儿无药可救了,而是他们心中的“天使”“睡着”了。

关键词:调皮捣蛋 家庭环境 沟通交流 结队帮扶

栋栋是笔者班的一名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抚养他长大,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加上隔代养育,他养成了一些不好习惯。从中班开始就有人告状:“老师,栋栋拿了我的玩具。”“老师,栋栋抢我零食。”“老师,栋栋打我。”此时,笔者想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所以,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要求具有个性的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栋栋这个“捣蛋鬼”终将会认识自己,不再“捣蛋”。

事情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刚开学没两天,“小报告”又开始了,这说明“捣蛋鬼”又开始捣乱了。如果放任“捣蛋鬼”不管,他将来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但常规批评、教育对这个“惯犯”来说没有什么效果。《指南》中明确规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为幼儿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思来想去,笔者决定用以下方法尝试改变这个“捣蛋鬼”。

一、利用心理“疏导”方法实施有效指导

《指南》要求:“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心理疏导对于幼儿的指导很重要。刚开始,笔者和搭班教师商量先采用一种“疏导性”办法教育栋栋,这个办法就从班级新成员做自我介绍、自我认识开始。笔者象征性地介绍栋栋:“这是我们班比较活泼的一个小朋友。”但其他幼儿一开始就有排斥栋栋,“疏导性”办法不是长久之计。

栋栋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特别疼爱。班上一个幼儿被栋栋欺负,实在受不了的时候用手抓了栋栋的脸,放学时栋栋奶奶看到栋栋脸上有一条红红的印迹,还没有等笔者说明情况,奶奶立马变了脸,大声训斥他:“你脸上怎么会抓痕,和谁打架了。”栋栋指出和他打架的幼儿,奶奶不问缘由地说:“他抓了你,现在往他脸上多抓几下,看看下次他还敢不敢再抓你。”从这件事情来看,栋栋的很多攻击行为都是受了奶奶引导,而幼儿教育就像植物需要光和水一样,家长、家庭环境是幼儿的光和水,只有保持家长、家庭与幼儿园、教师一致,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沟通是桥梁,我们必须从栋栋奶奶入手,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以及栋栋的成长环境,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宣传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大程度地了解幼儿,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笔者在与奶奶的沟通中了解栋栋的心理状况,决定从他奶奶这里入手。

二、利用班级“家长会”搭建沟通桥梁

《指南》提到:“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由此可见,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要想使教育取得实效,教师就要和家长多沟通,从而为幼儿教育工作开辟新局面。为了打开局面,我们决定开展班级“家长会”。为此,笔者规划家长会内容,面向全班幼儿和家长召开大班家长会。首先,我们介绍了本学期的基本教学及保育内容;接着让优秀幼儿家长做育儿知识讲解以及幼儿交往讲座,请几位幼儿家长谈谈自己的孩子。会后,我们专门留下栋栋奶奶,询问她关于栋栋的成长以及本学期要求,她当时有点不好意思,只是说不要让他跟别人打架。听到这里,我们发现栋栋奶奶认识到幼儿打架不利于成长这个问题。

既然家长有了这种认识,笔者就要把这个问题当作功课来做,一方面,笔者让奶奶多抽时间和栋栋交流,不仅是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关心栋栋的心理状况。这对于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来说有些难,他们对几岁的孙子“溺爱”多一点,科学道理少一点,但我们仍然希望奶奶多对栋栋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不要只顾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不能用物质淡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讲道理、举例子把问题道理化,家长、学校、教师一起处理这些问题效果会很好。接下来我们班两个教师利用小朋友入园、离园的时间和奶奶沟通、交流,让教师、家长、幼儿形成一致看法——打架、欺负人等行为不利于幼儿成长。奶奶在家里也会教育栋栋少和小朋友打架,少欺负人。有了家长这种观点,笔者和搭班教师积极在班规里和小朋友强调:“不可以打架或欺负别人,对待小朋友应该友好相处......”

三、利用“小老师”活动促使“捣蛋鬼”自律

笔者和两个教师对栋栋很上心,经常让栋栋帮我们拿书、发作业本,上课时让他帮助没有坐好的小朋友坐好。栋栋增强了自律精神,更好地融入班级。通过“小老师”活动,栋栋知道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不可以做的,栋栋“欺负人”的事情逐渐少了,关于他的小报告也比以前少了。虽然有的时候栋栋也会忘记班规和纪律,但笔者和搭班教师经常观察他,鼓励他。同时,我们发现栋栋的“闪光点”后会及时表扬他,让栋栋了解我们一直在关心、关注他的成长。

四、利用“结队帮扶”活动达到他律效果

我们经常组织“结队帮扶”活动——“结队帮扶”活动就是指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相对弱的幼儿,在栋栋的周围安排各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幼儿,让他们带动栋栋遵守纪律。同时,我们安排栋栋吃饭时带动其他幼儿吃快一点,帮助其他幼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栋栋由过去的“捣蛋鬼”变成现在的“助人小能手”,幼儿们对他的态度由原来不愿意与他为伍变成乐意为他交朋友。而在栋栋的脸上,我们也看到了久违的单纯而快乐的笑容。每个幼儿都是“小太阳”,展示他们光彩的过程有可能会出现乌云,但只要教师不是戴着有色眼镜,而是遇到问题时多给幼儿一个机会,我们最后一定可以得到“小太阳”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如果幼儿一直调皮、捣蛋,很大原因是我们对他们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或许他们只想通过捣乱、打架、不遵守规则引起教师关注,获得教师的爱吧。

教师只有尝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学做一个“采矿者”,才能慢慢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能找到那个折了翅膀的“天使”,才能发现美好。幼儿“闯祸”并不是他们本意,他们只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了解世界。

教师应善于从幼儿错误的行为中了解幼儿,珍重并呵护幼儿的“过错”,倾听幼儿“错误”背后的理由,提供机会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在同伴中改正缺点,树立自信心,提升他们在集体活动的形象,提升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以改变错误的形为,促使他们在指正别人错误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从“捣蛋鬼”到“天使”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1]20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 s3327/200107/t20010702_8198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管理条例》(教基[1989]4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 moe_621/201511/t20151119_220030.html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78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沟通交流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论家庭对职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留守儿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