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教育与中国社会道德建设

2016-03-20常州工学院杨春华上海大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律法道德行为国学

常州工学院 杨春华上海大学 杨 琳



国学教育与中国社会道德建设

常州工学院杨春华上海大学杨琳

当代中国社会存在一些社会道德问题。国学对道德的影响主要通过超越的目标追求、现实的利益考量和无处不在的监管机制。用现代实证精神对国学思想进行理性探究才能实现国学对道德的影响。

国学 道德

一、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

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一段话非常适用于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正在经历着骇人听闻的危机和磨难。转眼之间,我们的社会结构竟然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比例之大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与这种社会类型相适应的道德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影响力,而新的道德还没有迅速成长起来,我们的意识最终留下了一片空白,我们的信仰也陷入了混乱状态。”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使道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道德滑坡”“道德危机”“道德沦丧”“道德真空”等说法。这个时代,任何事情都难免众说纷纭,人们在这一现象上似乎达成共识,而且饱含着遗憾和激愤。在这样的状况下,许多研究者提出,中国当代的道德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断裂造成的。中国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是中国道德建设蕴涵的精髓,我们应该把华夏五千年文明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广到全体人民中,使之成为新时期人们的精神支柱。只有复兴传统国学的思想体系,才能挽救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危机。社会纷纷推广儿童读经运动,成立新私塾学校,高校纷纷成立国学研究机构,社会上掀起国学热。国学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担纲者吗?

二、国学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笔者认为,无论国学是哪种定义,最终都统一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尽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但是文化的核心层应该是包含于其中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体系。下文针对儒释道文化中的核心,对社会道德的影响机制展开论述。

正如西方研究者认识到基督教文化和社会道德之间有不可割断的联系一样,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同样无法离开自己的文化体系——国学。文化是道德的土壤和根基。

1.国学与道德准则

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体现在《四书五经》中,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教文化的宗旨是通过自我不断努力奋斗,逐渐达到智慧与德行的圆满境界(佛的境界)。道德与智慧是佛教信仰者追求的两个核心。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例,道家文化可以概括为“道”和“德”。道是形而上的本体,德是形而下的品德和行为。《道德经》深刻论述了依据于“道”的个体道德行为原则。

2.国学的终极追求对道德动机的激发

儒释道三家文化并不是对道德的简单鼓动说教,它是有着强大根基的道德培育与维系体系。它的根基在于触动人类心灵,与人类精神的永恒追求密切相关。

人类精神中有对有限生命本身的焦虑、对生老病死无常的困扰,理智上有对天地万物起源的困惑以及渴望洞察宇宙奥秘的冲动。这些使人超越尘俗物质,而被国学思想深深吸引。国学思想的影响力非常强大。

3.国学的现实利益目标对道德动机的激发

利益是人类行为背后巨大的动力,利益能驱使人突破道德约束,也能使人遵循道德的指引和规范。世俗利益的谋求并不能作为道德行为的根基,因为世俗利益的追求手段具有多样性和可替代性。当世俗利益的诱惑足够大的时候,道德往往面临被抛弃的危险,代之以短期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

国学所设立的追求目标是长线的,是超越利益的,具有无可替代性。实现这种目标的必要条件就是对自我行为的道德约束。儒家文化的圣贤君子之风,道家的清虚超拔,佛家的慈悲涅槃,唯有通过克己复礼、进修德业才能完成。

4.国学的监督体系对道德行为的约束

国学的道德根基表现在建构基于律法又超于律法的“无漏”监管体系。在国学体系中,律法作为外在制约因素,和世俗的律法具有巨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学中的律法约束具有弥漫性和全面性。

三、结论

良好的社会道德不可能只通过对道德的呼唤而实现,也不可能只依靠学校里“填鸭式”的道德说教实现。人们对利益诱惑的抵御、对道德行为的选择,需要一个坚定的理由。道德需要文化之根,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需要深厚的思想文化体系作支撑,道德是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树开出的动人花朵。在发自内心的动力驱动下,形而上的超越追求与形而下的道德自律紧密结合。人们超越俗世的洁身自好的追求,济世度人的情怀,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宇宙天地的敬畏以及万事万物的因果关联等生命哲学思想,营造全知全能式的道德自律系统,弥补世俗社会的风俗律法与利益约束等因素造成的缺陷。道德成为有着极其发达根系的文化之树上盛开的花朵,这样的道德教化是有根的道德教化。因而,国学作为中国道德建设的担纲者是当之无愧的,尽管它面临着诸多障碍。但是,在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全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是大势所趋,重新审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明不仅对解决中国社会道德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价值,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繁荣有深远意义。

[1]成伯清.我们时代的道德焦虑[J].探索与争鸣,2008

[2]涂尔干.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

ISSN2095-6711/Z01-2016-06-0270

猜你喜欢

律法道德行为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从立法的角度论证正义高于律法
在一朵雪花上轮回
“律法之前”与“刑具之后”:巴特勒律法述行思想的文学阐释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维也纳古典乐派低音提琴调律法的发展与作用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