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016-03-20景德镇陶瓷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

景德镇陶瓷学院 耿 健 葛 姣



简议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景德镇陶瓷学院耿健葛姣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推动应用技术型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朝向全新的方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

要性至此被提上日程。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有了体系化构建。本文从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视角出发,管中窥豹,解读这一新型的教育发展趋势。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高等院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2002年,次年3月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工作会议。该会议成为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的重要节点。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大面积地铺开,成为人才培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遵循了这一框架,辅之以自己特有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

一、应用技术型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新形势下,应用技术型院校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专业培养,逐渐发展成综合性的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面对这一新型的教育发展趋势,该类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针对应用技术型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契合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其次,自从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民间力量都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及经济帮助。为了能更好地为这些得到扶持或者帮助的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存在合理性。再次,从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说,近几年该类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低成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以2009年湖南省艺术设计设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例,其数据为69.15%。这一数据说明“毕业即失业”悲观论调的出现并不全是空穴来风。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社会压力 ,引导部分有所余力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对于应用技术型院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存在必要性。

二、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结合本文切入的视角,我们把上文描述的对象聚焦在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这一区域,剖析调研其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现状。目前,大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都有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但就体系建设而言,理论教学针对该专业特别打造的结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与其他专业同时上的通识性创业教育课程,如就业指导课、KАB创业教育课程、SYB创业教育课程等。咨询指导方面,学校针对专业类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开展并不多,更为常见的是普适性大众化实践咨询及指导。活动组织方面,由于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活动频率相对其他学科时间更多,有的学生在高年级积极进行创业实践,因此在活动组织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规模可能比其他学科大。

通过调研发现,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多数是按照“三创”(泛指创新、创意、创业)素质教育的模型建构。在专业课程实践领域能有足够的课时量保证,但与市场对接的毕业创业实践和顶岗实习阶段节奏不一,有的学校做得很完善,有的学校有所欠缺。这样的现状对于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能力训练来说都不是好的现象。

三、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型构建

为了有效推进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构建相应的框架模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毕竟创新创业教育涉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育政策等多方面内容,其关键在于建立完善有效的培养体系。从框架建设上来说,依照“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实现创新创业帮扶链条上的全程无缝对接”的原则,从专业结构设置、师资力量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如下:

1.专业结构设置。专业结构设置方面,学校应考虑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遵循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班”的办学思路,将专业架构设置为内含“工业设计、产品包装与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在内的立体式结构,依据这些专业特点和市场发展趋势设立相应的理论及实践教育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把所在的地区因素考虑进去,以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立足点,在教学思路上加强特定化的专业教学,辐射整个地方经济乃至行业经济。例如,佛山地区建筑及日用陶瓷行业发展蓬勃,应用技术型院校建议工业设计专业中开辟产业陶瓷方向,定向培养行业设计人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性,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地方及行业的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基于此原因,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变得更为活跃,企业愿意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有利于学校积极地引进社会资金,合作办学。

2.师资力量培养。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敏锐感知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市场变化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十分关键。一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引进来”,将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的企业高级设计人员聘请为实践课程的外聘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将设计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对接,提升学生设计思维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勇敢“走出去”,把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送出去培训,让他们能学习国外或者国内发达地区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手段,把这些学习到的知识带回学校,应用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进一步拓展学生设计视野,使他们的设计作品能体现一定创新性。

3.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应坚持实验实训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围绕“理论+实践”双向发展的关键词,大力建设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开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新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创新知识、理论和方法。这些课程包括设计类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顶岗实习、外出实践考察等。

4.硬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为了能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实践,可以建立导师工作坊、三维设计实验室、视觉传达实验室以及产品设计实验室等在内的环形立体实验场所,使学生能在一栋楼里实现所有设计类相关学科的生产实践,以此帮助学生实现“书本——生产”之间的步骤转换。学校可以依托地方,利用基地办学的优势积极引进社会资金,依靠政府政策支持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孵化园区的环境里,创业学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表现突出的项目经过论证以后可以获得社会资金资助,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将想法落地生根,创业项目实体化运行。

总之,深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影响未来经济提质增效与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势必增加对创新密集型人才需求,这就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提出新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而后者则对前者具有促进和优化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新世纪的高等人才培养铺就复合网络。

[1]李 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2]郑家茂,吴 涓,雷 威.东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4

[3]佚名.深化改革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百色学院教育改革发展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5.07.09

[4]刘 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融合研究[J].唐山文学,2015

(本文系江西省教改项目“应用技术型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普适性研究”研究成果)

ISSN2095-6711/Z01-2016-06-0096

耿健(1983—),女,河南内黄人,讲师,研究方向:突发事件管理,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
工业设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