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童心拨趣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2016-03-20何敏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作文

何敏

智慧童心拨趣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何敏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为有效地进行人的培育。基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与思想状况的特殊性,并充分考虑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强化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工作,即激发兴趣,收获灵性;游戏互动,乐思善学;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范文引导,以改促写;注重积累,循序渐进。如是,才能让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堂趣味盎然、活泼绚丽,有效引导学生乐于写作,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写作能力;人的培育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难开颜”,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学生怕写,立意难,一写作文就冥思苦想,无从下笔;老师怕教,一上作文课就束手无策,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1]的确,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对写作产生学习兴趣,若教师缺乏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有可能就会禁锢孩子的思维,甚至把他们宝贵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扼杀在摇篮中。教育部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重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2]那么,如何让课堂趣味盎然、活泼绚丽,有效引导学生乐于写作,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收获灵性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疆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内在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发挥聪明才智,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写作能力。师生共同拨起“趣”的弦,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共鸣。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凭借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给予其形象直观的提示和帮助,降低写作难度,注重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导入非常关键。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在《我最熟悉的人》作文指导课的导入环节,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并加以展示。每出示一张,由同学们叫出照片主人的名字。这些照片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缩影:小俊在草原骑马时留下的飒爽英姿;李文在生日聚会时被朋友恶作剧涂了一脸奶油蛋糕;王雨在吃西瓜时狼吞虎咽的滑稽样子……虽然孩子们彼此都非常熟悉,但仍被有趣的照片深深吸引,笑声迅速点燃了课堂的火花,老师顺势揭题:“一看到照片,你们就能喊出主人公的名字,因为这些都是咱们身边熟悉的人,今天咱们的作文课就来写写《我最熟悉的人》”。孩子们饶有兴致,很快就融入了课堂。

《核桃》是状物作文,是笔者自己设计的写作主题。灰不溜秋的核桃还真不起眼,怎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呢?一开始上课,笔者故作神秘地对他们说:“今天有一位神秘嘉宾来到咱们教室,你们能猜猜它是谁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纷纷议论,脸上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于是,笔者立马换了一种腔调,粗声粗气地说:“大家好!我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身披坚硬的灰色铠甲,上面还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看起来有点像老人脸上的皱纹。用手可不能轻易把我捏碎,得用小锤子才能把我打开,这样就能吃到我肚子里的肉了,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老师富有童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展现了核桃的特点,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带领他们进入有趣的课堂。

在以《我喜欢的小动物》为题的作文指导课上,笔者在导入环节用《动物世界》的录像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优美的音乐,奇妙的动物世界,将孩子们带入了预设的情境之中。在课堂上,孩子们对作文题非常感兴趣,畅所欲言。接着采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让孩子们说动物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课堂。孩子们平时对动物并不陌生,可写起作文来却千篇一律,没有新颖之处,对此,笔者还播放了一段猴子吃东西的视频。猴子滑稽的吃相让孩子们目不转睛,捧腹大笑,在快乐的笑声中,我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要把猴子吃东西这个片段写得更加有趣,需要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词句来表现出它的动作特点。整节课以一个“趣”字贯穿课堂,孩子们热情高涨,参与面广,基本达到了每个孩子都想说、想写的目的。

有一次上完以“科学发明”为主题的课文后,笔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请他们回家后自己动手做小发明——废物变宝。第二天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让人大为惊叹,有精致的小桔灯、漂亮的笔筒、报纸撕成的贴画等。笔者让他们投票评选出最具创意奖,然后请得奖的小设计师们上来介绍他们的制作经过,台下的孩子都听得很认真。交流结束后,笔者重点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的方法,《小小设计师》这篇日记就这样出炉了。

二、游戏互动,乐思善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3]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才能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有了理解和默契,课堂才会变得灵动起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于学中玩,在教学环节中巧妙地设计游戏元素,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我最熟悉的人》的导入环节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做了个游戏——猜猜他(她)是谁?即由老师说出某个同学的特点,让学生说出姓名。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为接下来的写作环节作铺垫,笔者选择从外貌、性格和品质三个方面来描述同学的特点。例子如下:

(1)他长得胖乎乎的,肉嘟嘟的小脸,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圆滚滚的小肚子就像皮球,短短的头发竖起来,就像小刺猬,可爱极了!

(2)她是我们班的“小雷锋”,每次值日时总是不怕苦,不怕累,重活总是抢先干。不管哪个同学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

(3)这位“小辣椒”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泼辣能干,说起话来噼里啪啦就像打机关枪,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连班上的男同学都怕她三分呢。

学生根据提示猜出同学姓名后,讨论老师刚才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同学的特点的。接着,笔者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游戏形式把这些特点写一写,让别人猜(练写五分钟)。用这样的游戏来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突破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直接明确习作要求。“猜一猜”“说一说”“写一写”在无形中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他们便能“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了。

《核桃》的作文指导课,也同样如此。在老师以核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后,让学生摇身变成“核桃”,介绍核桃的样子、用途和食用方法等。孩子们天生就是好演员,用不同的形式演绎出了不一样的核桃。枯燥的作文课堂顿时幻化成快乐、梦幻的童话王国。

三、走进生活,体味生活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引导他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许多生活里的事情都能够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自然会“为有源头活水来”。给二年级的学生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我深情地讲述了雷锋的生平事迹,虽然雷锋离我们时间久远,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定格在人民心中,这些话语深深震撼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我又结合了汶川大地震的事件来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由于各方的援助之手,才得以重建家园。孩子们听后纷纷表示以后若谁有困难,都会主动去给予帮助。很快,在三月份学校举行的雷锋活动日那天,校方组织大家去南昌SOS村看望孤儿,倡议学校师生捐款,为这些孩子送上爱心。笔者班上的学生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钱,捐给了SOS村。

如深海拾贝,笔者让孩子们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于是在写《爱心》这篇日记时,孩子们都能融情于文,娓娓道出自己的深切感受。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4]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孩子们如何感受生活,也始终要将“生活就是作文”这一理念以恰当的方式让他们接受。对于孩子们来说,光有课本上的习作训练是不够的,应该抓住生活的每个闪光点,去品味,去咀嚼,学会用笔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

世间的花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娇艳的牡丹光艳照人,含情的玫瑰令人心醉,空谷的幽兰淡雅芬芳,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有一天上语文课,外面的天黑沉沉的,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往窗外望去。看他们也无心上课了,笔者灵机一动,那就让他们观察天气变化,再来写篇日记吧!因为刚上完《雷雨》这一课,孩子们已有阅读文本的体验,再亲身经历此境,他们都极有兴趣,讨论很是热烈。之后,笔者让他们用笔记录下刚才所观察到的景色,很快他们就完成了。所以,老师应抓住每个时机,捕捉到精彩的瞬间,顺势而导,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为习作点燃智慧的火花!

四、范文引导,以改促写

三年级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老师在指导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扶放结合,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和主动习作的意识。在《我最熟悉的人》那一课,我在出示习作要求后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选取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再出示《贪吃小胖》的范文。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学之有味,我特意写了一篇有趣的“下水文”,把贪吃小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孩子们看后忍俊不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能够明晰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因此,范文引路的方法简单有效,学生可以在模仿和感受中不知不觉习得方法,并迁移到往后的写作之中。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吕叔湘亦有言:“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5]看来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不可小视,尤其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作文教学才刚开始,评改和指导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完成习作后,笔者都要对每篇习作进行认真审阅,对作品的优秀和不足之处进行整理和归类。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所思、有所悟,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此次习作的感受,谈谈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然后再由教师对习作进行总评。接着出示优秀作品的标题《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爱吃鱼的妈妈》《“小辣椒”》《篮球小王子》《邋遢大王》《我的好朋友》等,让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自己喜欢的题目,并说说理由。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从评议文题入手,让学生明白好的题目往往能扣住文章的主题,并使文章增色不少。另外,好词佳句的鉴赏环节也让孩子们深受启发。在评析好词好句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习到如何合理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学会修改习作,笔者出示了两篇存在共性问题的文章片段,由四人小组进行修改,这样进行对比分析,由小组合作最终回到全班的交流总结,大大提高了写作指导的有效性。最后,笔者出示习作的修改要求,让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有了前面共同修改短文的经验,学生就能按照要求有目的性地修改自己的文章,由之凸显出教学的实效性。

五、注重积累,循序渐进

笔者将《如何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一节作文指导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积累运用四”中的习作内容来设计的。在写这篇习作之前,我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作家描写动物的方法,如丰子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从独到的视角描写了高傲的鹅,老舍是如何独具匠心,让性格古怪的猫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发现小动物的特点,把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以及它的活动情况有条理地写下来,并在学生的实际观察或动手喂养中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因而,笔者在上课的时候,选择由词到短语、句子再到段落的训练,循序渐进,让作文学习落到实处。比如说,通过选用课文中有关小动物的描写片断,让学生在学习描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练习。中年级重在段落训练,只要突破了写作的难点,学生下笔就不会“拔剑四顾心茫然”了。

放飞童心,快乐作文。智慧的老师会跳出传统作文教学原有的思路和框架,带着可贵的童心走进课堂,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孩子们必将能够用稚嫩的触手感知生命,领悟到语言的诗意和美妙,从此不再畏惧作文,而是充满热情地、快乐地不断进步!

注释:

[1]程颢、程颐:《二程遗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第10页。

[2]见教育部教育司组织编写的“2014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6页。

[3]马耀孔:《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像个孩子》,《教育革新》,2009年第10期,第22页。

[4]巴金:《巴金全集》(第 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268页。

[5]张游:《语不惊人死不休——论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 10期(上),第 77页。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附属子弟学校)

编辑:朝卿

责任编辑:曾诚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