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读馆的秘密课程

2016-03-20郭初阳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长城境界孩子

郭初阳

越读馆的秘密课程

郭初阳

《南方周末》有个专栏,名为“我的秘密书架”,常有著名学者盘点藏书,罗列珍宝。考察他们的阅读史,发现每个人的阅读都不尽相同;那么,怎么可以让整个国家的年轻人,在求知欲望最强烈,记忆力与消化力最旺盛的中小学时期,都强制要求统一使用同样的教材呢?可供选择的余地太小。正如茨威格所说:“对我们青少年的教育采用这样一种冷漠无情的方法,并不是出于国家主管部门的疏忽,而是包藏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秘而不宣的既定意图。 ”[1]

现有的教材资源,太过局限,通过教育部审查批准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总共只有五六套,一个省份或一个城市,只能从中选一;而作为个体的老师,则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教材依旧是指定的。树木有赖于肥沃的土壤,树人有赖于良好的教材。要防止沙化,改良土壤,就得设计自己的课程,剔除、添加、调整、搭配组合成属于自己的教材,建设属于学习共同体的秘密课程,换个更明确的概念——“立体语文”——即以主题为核心的知识滚动,与以课堂为核心的行动学习。

越读馆的语文课,每一讲都是一个微型的主题单元(兼顾文体),课堂文本主要由小说、诗歌、戏剧、非虚构作品、评论文章、电影等组成。

一、读报:《南方周末》

从2011年春季开始,越读馆的语文教师要求初一初二的学生,购买当周的 《南方周末》,在课前浏览完毕,带着报纸进课堂,课堂的前15分钟,用于研讨当期《南方周末》的话题。

这样,国内外的大事,以进行时的方式,第一时间就进入了语文课堂:日本海啸引发核泄漏、国人抢盐、郭美美、五条杠、塑化剂、温州动车惨案、上海地铁追尾、乔布斯去世、女童小悦悦、甘肃正宁校车事故、PM2.5、微博实名制……每个话题都引发孩子们热烈的探讨和持续的关注。

布置此项作业后不久,收到一封家长来信,商讨有关孩子们的引导问题。家长认为该报对于社会的负面报道很多,担心正值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孩子,会受此影响而成为痛骂社会黑暗、指责制度弊端的愤青。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初中生中做了现场调研,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并不认为会因了解社会阴暗面而让自己成为愤青;同时,我们也联系了《南方周末》的编辑,从他们那里得来一个积极的反馈——《南方周末》的固定读者,大多爱生活,懂得欣赏身边的美,温和宽容地与社会一同稳步前进;与之相反的,为《环球时报》的读者,往往是只知咒骂、缺乏理性的愤青。

从教育学上来看,早在三百多年前,洛克《教育漫话》就忠告父母们要将儿童视为理性生物,培养他们的德行、理智、体能、自我控制的能力,倡导一种符合人性的、开放而优雅的绅士教育。“我知道常有一种说法,认为把当代的邪恶的事情告诉一代青年人就等于把那些事情教给他”,洛克仿佛预见到了家长的忧虑,接着,他给出了一个极为透彻的回答:“对于人世的唯一防备,就是彻底懂得世情,一个青年绅士应在他的能力以内逐步走进世间,而且越早越好,那样就有可靠的练达的才能去引导他。”[2]

十五分钟的读报研讨,是无法预设、完全自由开放的一段时间,也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开放空间,对于初中生而言,则是逐渐走出密室,睁眼看世界的过程。

不仅如此,读报之后,孩子们继续着对问题的思考,积极地写文章投稿,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越读馆的孩子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迄今已有二十五篇。最近的一篇,是刊于2014年12月25日《南方周末》鞠阳同学的文章,名为《我们小组也挺棒》,体现出一个初中生对于教育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前段时间,我们班重新编组,是按期中考试成绩档次来划分,以确保每组实力差不多。我变动了好几次,可最后落入了一个学习氛围一般(我当时是这么认为的)的小组中。我和老妈说了这个事情,老妈说:“这次的组员相比原来的安静啊,刚好可以帮助你克服自制力弱的缺点,不是挺好的吗?”妈妈这么一说,我豁然开朗,对呀!这组的成员都挺安静的,就我好动,在一个安静的小组中,应该能帮助我安静下来,在需要互动的时候我又可带动他们积极起来,小组成员彼此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说不定会让我们的小组成为最棒的!

二、小说:全书阅读

每一学期,无论哪个年级,都会选择一部经典小说,做一次整本书的阅读和研讨。小学阶段,是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安徒生奖、纽伯瑞奖系列);中学阶段,大多为世界文学名著。全书阅读以充沛的信息量,冲击铺展开孩子们的视野,使他们以宽容之心来面对文化差异,对作品中的人物报以理解的同情。

《马提与祖父》、《小王子》、《小红马》、《小公主》、《佐贺的超级阿嬷》、《木木》、《老人与海》、《蝇王》、《象棋的故事》、《格利佛游记》……无一不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学期读《耳证人》,为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蒂的人物特写。其间穿插了一件有趣的轶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直接把自己给译者的邮件,引入了课堂,内容如下:

Am 27 Feb 2011 21:12 schrieb cyg< gcy1989@gmail.com>:

沙儒彬:

很冒昧给您写这份邮件,我是在搜索《耳证人》一书的时候找到了您的简介链接http:// www.germanistik.fu-berlin.de/il/pers/sackmannde.html,看到上面有一个邮箱,于是就试着给您发一封信。

之所以有这个念头,实在是因为太喜欢您和罗丹霞一同翻译的《耳证人》了!这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小说了。我发现湖南版名为《五十个怪人》,三联版名为《耳证人--五十种性格》,里面的标题、内容也略有不同,当以三联版为准,是吗?

不知道这本书的版权是否还在三联,如果是,不妨建议他们重印,这么经典的书,实在应该用最好的纸张,推出精装本才是!如果版权期已过,也许可以试着联系别的出版社呢,我有几个出版社的朋友,可以帮着问问。

您的简介止于2006年,不知道您现在做什么,还来中国吗?要是来杭州,可以联系我。呵呵。祝平安!

中国杭州 一个读者 郭初阳

Dr.Robin Sackmann(沙儒彬)在收到邮件的次日就回复了,回忆了当年翻译《耳证人》的情形,告知从2005年以来他一直在香港工作,并发出友好的邀请:“要是你有機會來香港、廣州或者深圳,我會請你去飲茶。”

孩子们顿时觉得自己与这部作品的距离很近,也一下子迷上了《耳证人》中的怪人们,有如此之多:家当阿姨,新灾鲜祸客,迷魂演说家,绕苦婆,累娘子,花岗岩女护,伟大度研究者,音乐超师……

课堂之后,教师布置作业——在一周之内,根据你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观察,由你来增补一个怪人——孩子们带着这个任务秘密地度过了一周,第七天回到课堂当场创作,下笔不休,他们的创造力真不可小觑,光看看他们拟的题目,就会激起读者不小的惊讶与阅读的渴望:

冷冰大帝 程序人 作业狂人 仿仿乖女脱稿多话师 洗者 嚣张公爵 疯狂玩笑王 泪飙男孩 时光老人 面具舞者 楼房制造者 物藏匿者 明天哥 感染老者 罐口男孩 融心师愤怒酝酿师 舍不得大妈 走走先生 一不小心先生 黑白小姐 游戏模仿者 自话大师 迟到少年 时尚总统 物件克星 超自信班长 面具变色龙 裁剪者 马上大妈 斑马线粉刷员快乐灾祸人 笑天才……

孩子们的习作,收录在本书《性格素描》一章中。

三、诗歌:自由精神

为什么要读诗?布罗茨基说过,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因为“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它并不仅仅是传导人类体验之最简洁、最浓缩的方式;它还可以为任何一种语言操作——尤其是纸上的语言操作——提供可能获得的最高标准。一个人的诗读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的冗长,无论是在政治或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或小说艺术中。”[3]所以诗歌天然地就与一个封闭社会为敌,而自小就有机会接触优秀诗歌的孩子,必定是充满想像力与自由精神的。

林良、方素珍、林宪武、金子美玲、谢尔、泰戈尔、陶渊明、杜甫、苏轼、吴文英、废名、戴望舒、卞之琳、冯至、穆旦、食指、顾城、海子、熊秉明、黄灿然、歌德、小林一茶、日丹诺夫、博尔赫斯、米沃什……都曾列入越读馆语文课的精读背诵篇目。

在一次课堂上,孩子们研习了诗人梁晓明的《用现代诗的语言为古诗说话》,一番惊叹之后,思路大开,在古诗与现代诗之间,做了创造性的漂亮转换。试举几首如下:

宫花寂寞红(行宫 元稹)

■俞张晗

在一座

寥落的屋子里

有一株

寥落的红花

有一位

寂寞的宫女

头发已经白了

心里已经空空

时间的轮盘

旋转着唐玄宗的事迹

行宫在沉睡

花喝得很醉

宫女没有眼泪

竹中窥落日(山中杂诗 吴均)

■李易程

上山之顶

在那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我们看到了

新的,明亮的太阳

在天边出现一抹血色的红光

我们在竹影中看见它杂染了天空

我们躲到竹后

窥视这血色的红光

清晨的鸟张开翅膀

飞上屋檐呼唤云

云贸然闯入把我惊醒

好让我知道,有

新的,明亮的太阳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韦应物)

■罗书研

草在水底妖娆,

湿润的溪岸绿色满眼。

伟大的地心引力,

无法阻止鸟儿的展翅。

黄鹂被埋在浓荫深处,

无拘束地高歌。

乌云迟到了,

忙把业绩上交,

打湿了野草,打落了红花,

打得水面上出现圈圈涟漪。

破损的小舟横陈在水中,

长着妖娆的水草,

随波逐流,

和着黄鹂的唱。

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 崔护)

■钟宜吟

今天我站在院前

回忆去年的图画

门旁的篱笆外

散落着那些桃花

你的脸一抹烟霞

却只是笑而不答

可知我

想念那凌乱的飘飞

耗去一年闲暇

不知为何你已不在

只剩下

逃之夭夭的繁华

感谢你

留给我

一日笑意盈盈的

桃花

四、电影:宛如梦境

为什么语文课堂需要电影?因为这是信息量巨大而又让人快乐的艺术形式,且与文学本是乡亲。越读馆的电影课,与文本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字和影像遥相呼应,共同振荡出课堂和谐的节奏。

《姐姐》一讲中,核心文本为夏榆《失踪的生活》,辅助篇目为海子《日记》,“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孩子们沉浸于姐弟深厚的情感之中,此时,安哲罗普洛斯《雾中风景》,缓缓展开:夜幕降临,姐姐伍拉和弟弟亚历山大,又手拉手来到火车站,从雅典开往德国的火车缓缓启动,这个景象姐弟俩已经见过很多次了,不过这回,他们终于鼓起勇气跳上了车,他们要去德国找从未谋面的父亲……

有的时候,读完一部文学作品,就观摩同名电影,比如《蝇王》之后,亨利·霍克(Harry Hook)的电影立即跟上,让文学世界在孩子们眼前迅速展开,从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试节选凌波同学《毁灭人心的战役——〈蝇王〉观后》影评的片段:

看完了整部片子后,老师关掉了荧屏,教室里就这样安静着,甚至有些寂静,每个人都像是深深地泡在回忆中一样,醒不过来,也不想醒来。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虽然它有很多不成功的细节。但无论如何,它都震撼到了我们——用它的黑暗。

故事大概是——一群小男孩在逃离战争的途中,发生了坠机事故,于是十几个小男孩凭借着智慧,团结在一起,在一个小岛上生存了下来。他们保全了生命,但同样存在的事实是——他们被困在了一个荒岛上,没人知道他们在那儿。他们找到了一个海螺——贯穿了整个故事的海螺,并吹响了它,召集到了荒岛上所有无依无靠的落难儿。最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同应付随之而来的种种困难。但由于对“野兽”的恐惧使孩子们渐渐分裂成两派——代表理智、文明的一派和代表野性、原始的一派,最终爆发了两派的矛盾。

这个故事,这本书,读起来一点儿也不震撼,顶多算是够残忍,残忍地摧毁了读者心中的那点温存。但这部电影却着实让人害怕,让人战栗。

本来这个小岛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因为它让孩子们远离了那个充满了战争硝烟的战场,而且这儿没有大人的约束,这会是属于孩子们的一方净土,很可惜,一切远没有想象的来得好,这个小岛将会成为一个战场,有一场最为血腥的战役将要在我们面前展开——这会是一场揭示人性最大限度的黑暗、丑恶与邪恶的战役……

五、核心:主题单元

主题单元围绕一个核心,将不同素材吸引凝聚,比较、互搏、印证、叠加、膨胀、借力……主题单元的优势很明显,故而所占比例较大。小学阶段,所定的主题有童心有妙趣,如《鼠》、《假话》、《夸张》、《粮食》、《小人国》、《巧克力》、《你的名字》、《三只小猪》、《你很特别》、《断案与推理》、《圣诞节的回忆》、《教育大人的学校》等等,光看看名字,孩子们就喜欢。初中阶段,则尤重心灵建设、公民意识、社会关怀、批判性思维,如 《最佳拍档》、《斗琴》、《阿米什人》、《幻》、《关于恐惧》、《三生石》、《相遇》、《沙》、《关于日本》等等。

在《长城》一课中,课堂简介中这样写道:“若要用一个LOGO来代表中国,长城也许可以无争议地当选吧。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许多秘密都包含在这活着的古迹当中。”

长城[4]

[英]毛姆

巨大、雄伟、令人敬畏的中国长城,静静地耸立在薄雾之中。

长城是孤独的,它默默无言地爬上一座座山峰又滑入深深的谷底。

长城是威严的,每隔一段距离就耸立着一座坚固的方形烽火台,镇守着边关。

长城是无情的,为了修建它,数百万生命葬身于此,每一块巨大的灰色砖石上都沾满了囚犯和流放者的血泪,长城在逶迤而崎岖的群山间开辟出一条黑黝黝的通道来。

长城是无畏的,它绵延着无尽的旅程,一里格接着一里格,直到亚洲最边远的角落;它完全不为外界所动,就像它拱卫的伟大帝国一样神秘。

巨大、雄伟、令人敬畏的中国长城,静静地耸立在薄雾之中。

长城[5]

鲁迅

伟大的长城!

这工程,虽在地图上也还有它的小像;凡是世界上稍有知识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的罢。

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现在不过一种古迹了,但一时也不会灭尽,或者还要保存它。

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

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

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课堂文本,是以上两位中外名家的同名短文,孩子们朗读、研习作品,发现毛姆和鲁迅对长城有一个相同的评价——伟大。然而深入一步,问孩子们:“如果满分是100分,毛姆和鲁迅分别给长城打了几分?”一个好问题,就像一滴水闯进冒烟的油锅,顿时噼啪作响,飞沫四溅,孩子们的思维即刻就被激活了,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把分数写在两篇文章的标题旁边,然后小组讨论,探究两位作家的差异,何以中国作家反而不爱长城,而英国作家倒是欣赏它的神秘……研讨告一段落之后,再层层累加三则素材:Beyond乐队的《长城》,博尔赫斯的《长城和书》,Discovery的《Secrets Great Wall》。

本课时以长城为核心意象,聚焦于此,精心辑录了相关的散文、歌曲、影片,圈出一个吸引人进入的场,孩子们获得了一种较为宽广的文化视野,来反观自己的疆界观、危机感、自尊心、文化力和科学精神,藉着这一堵墙,发现了自身的局限。

又如《三境界说》一课,文本依次为王国维《三种之境界》、董桥《大独裁者三境界》、丰子恺《人生的三层楼》、李泽厚《禅宗三境界》、尼采 《三种变形》(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之第一篇)。孩子们在层层叠叠里渐进拔高,领悟的不仅是语文之美,更通过精粹的文字,于人生有了新的展望,隐隐懂得了积极的人生需要有不断的进取。

经典知识的累积,只是课堂的第一级台阶,接着是运用——让孩子们根据讲义上《飞鸟集》中的七十九则短句,寻找、搭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三境界”,并给予合理的阐释。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任务型学习,阅读、理解、分析、检索、重组、阐释……包含着一系列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而每一个孩子竟然都愉快而顺利地完成了。课后,教师写了一则总结札记:

秋季最后一讲是《境界》,从昨夜西风凋碧树一路讲到灯火阑珊处,小朋友们眼睛晶亮,分明看到了日后要成的大事业、大学问。

然后是大独裁者三境界、禅宗三境界、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以及尼采的三种变形,的确费解的——为什么精神要变来变去,从骆驼到狮子再到孩子呢?

最后借用泰戈尔的《飞鸟集》,来整理每个人自己的三境界。正如李广田所说:“自己凭了欣赏而有所创造,这实在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一种很大的愉快。”

甲生说,我发明了“音乐”的三境界:

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此第一境也。

诗人——飙风,正出经海洋森林,追求它自己的歌声。——此第二境也。

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此第三境也。

乙舍瑟而作,对曰,知道“爱情”的三境界吗:

首先是思念: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

其次彼此的转化: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最后是幸福的合一: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丙生言,我看出了“付出”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给自己——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第二境界,给朋友——瀑布歌唱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我却很快活地给与了我的全部的水。

第三境界:给敌人——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

丁笑道:我发现了做家务的三境界……

众说纷纭,师曰安静安静!遽以此意解释《飞鸟集》诸句,恐为泰翁所不许也。众人抬头问满头冷汗的师:“尔何如? ”师无以对。

回家翻《飞鸟集》默想很久,寻得答案,或可名为“生命”三境界:

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此第一境也。

我们的生命就似渡过一个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个狭小的舟中。——此第二境也。

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此第三境也。

六、尾声:许多的爱

若要简单地总结越读馆的课程,那就是爱。

对孩子的爱——不是使他们来模仿我们,而是顺着他们的天性与他们一同成长。

对所选文本和影片的爱——相信我们的思想可以通过故事来表达,相信我们笔下的人物会与作家创作的一样真实,相信我们虚构的世界要比具体世界更动人。

对戏剧性的爱——通过课堂看到那种给生活带来深刻变化的转折。

对真理的爱——因为谎言与空洞只会让人裹足不前。

对人性的爱——怀抱对受苦之人的同情,体会他们的感受,用他们的眼睛来打量生活。

对幽默的爱——以超然的姿态看待世间的痛苦与患难,即便在困难关头依然保持生活的信心。

对语言的爱——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有时宛如两种不同的语言。你得对其中的音韵节奏、句法语义怀有强烈的好奇,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诚然,一节节好课的成形,有待我们在安静之中,领受爱的指点。

注释:

[1][奥]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舒昌善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36页。

[2][英]洛克:《教育漫话》,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72页。

[3][美]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刘文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4][英]毛姆:《在中国屏风上》,唐建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9页。

[5]鲁迅:《长城》。见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8页。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越读馆)

责任编辑:周建福

猜你喜欢

长城境界孩子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品“境界”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慎独的境界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