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人才培养新常态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6-03-19姚远峰田广增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新常态人才培养

姚远峰,田广增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把握人才培养新常态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

姚远峰,田广增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新常态下的人才培养,高校要更加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着力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秉持以生为本、责任为先,能力为重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高校把握人才培养新常态的关键举措。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安阳师范学院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念和举措。

[关键词]新常态;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出全方位的新常态,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关注,高校必须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常态。

一、必须更加强化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在当代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高校承载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必须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二、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需求的主动适应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多元需求突出,充分认识和满足学生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是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内在要求。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需求的主动适应,高校就必须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政策、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主动适应学生需求,引领和促进学生发展。

三、必须更加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持续养成

在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才能在这多变的时代历久不衰。高校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养成。一方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权和自由度,让学生主动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另一方面,高校要深入思考和推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让学生心有目标、带着问题投入到自由但不放纵的大学生活中。

四、必须更加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训练

实践能力训练既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实践能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非常重要。经济新常态倒逼高校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训练,使之培养成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积极就业;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五、必须更加重视对学生育人的紧密协同

要实现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必须主动出击,加强和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多种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协同创新文化等各方面实现共研、共商、共建、互通、互动,汇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上有所突破,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模式,推进高校开放办学。

六、必须更加关注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莘莘学子未来,关系千家万户。面对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高校必须更加关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不仅要更加关注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学科结构,更应该加大内部挖潜,完善就业保障服务体系,突出就业创业指导,开设就业创业课程,举办就业创业项目展示推介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这六个人才培养的新常态,要求高校必须以新常态的思维、理念、举措等重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安阳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常态,严格遵照教育部“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证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户的满意度” “五个度”的质量标准,秉持以生为本、责任为先,能力为重理念,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选择、个性化培养和多样化发展,重构了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育人为本,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坐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到实践养成的培育践行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探索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安阳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让岳飞的爱国精神、红旗渠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党的节日、重大活动等开展“红色记忆”系列活动,深化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悟体会,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特别是去祖国西部支教,扎根边疆,奉献边疆。2012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校园里续写西部梦》为题,深入报道了我校毕业生30年志愿接力、献身边疆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二、实施学分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校从2011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全面推进选课制、弹性学制等学分制改革,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管理、学业指导、实践教学、考试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的适应性调整。学分制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学生选课个性化更加明显,多数学生能够随时调整个人学业计划;教师资源、教室资源等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效率、学风环境等得到有效改善。形成了适应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了适应个性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分制改革体系,达到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三、分类培养,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一是构建分段培养新体系。整体设计“121”学程分段培养模式。第一个“1”即第一学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2”即第二、第三两个学年,主要进行专业教育;第二个“1”即第四学年,主要进行实践教学。二是构建多样化分类培养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职业发展导向,着重培养扎根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行业企业急需人才、学术后备人才和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等四类人才。三是实施大类招生与双学位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实施大类招生和双学位教育。选取部分学院进行大类招生,学生经过一年基础课学习后,结合自身兴趣和教师指导,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开办了六个专业的双学位试点专业教育,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拓展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四是实施卓越培养计划。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彰显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培养面向地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办“彰德名师培育坊”、“汉字文化创意学院”和“创业教育学院”,实施了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汉字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四、强化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

一是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比例。确保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由20%提高到24%,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由30%提高到32%。二是在实践教学平台设置综合实践模块。围绕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党课团课、科研训练、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学生成长六大工程”,推进“一院一品”活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三是设置实践教学年。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校校、校地、校企之间的深度联合,强化实习实践教学。在第四学年,一体化设置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工作。

五、内外协同,为学生创造人生出彩机会

一是正确处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两者相得益彰,形成更加成熟全面的育人体系。二是加强校际交流,拓宽学生成才之路。学校每年都会遴选、外派交流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组织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台湾夏令营访问团,推荐在校生和毕业生到国外做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从而使学生有机会感受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接触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三是加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协同育人。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加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学校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基于“U-S协同”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泰国北榄公立培华学校成为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海外实习基地。通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育人平台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教育教学,使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六、突出创业,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舞台

一是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就业创业通识性教育。二是在个性拓展课程模块中设置创新创业人才课程子模块。主要开设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训练等课程。三是根据学校转型发展需要,遴选出经济学院、传媒学院、软件学院三个二级学院作为首批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指导、督促试点学院进行创业教育试点。积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设立众创空间,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逐步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促进学生就业的助推器,人生出彩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R].高教领导参考,2015(7).

[2]李大勇.新常态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9).

[3]赵德武.高等教育新常态与教育改革创新[R].高教领导参考,2015(7).

[4]张蕴昭. 当代大学生需求的理性思考与优化途径[J].江苏高教,2014(5).

[5]蔡志奇. 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J].教学研究,2014(4).

[6]古京,马乐诚等. 中科院 “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实践进程与优化对策[J].高教研究,2013(4).

[责任编辑:舟舵]

[收稿日期]2016-04-12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2015JKGHZDZB-10)。

[作者简介]姚远峰(1968—),男,河南固始人,博士,安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田广增(1970—),男,河南林州人,安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3-0128-0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新常态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