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强职业幸福感的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探析*

2016-03-19薛来兴郑一赛杨素铧黄晓晶林玉芝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福州5008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5008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5008福建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福建福州5008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能力建设高校辅导员

薛来兴 郑一赛 杨素铧 黄晓晶 林玉芝(、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福州5008 、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5008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5008 、福建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福建福州5008)



基于增强职业幸福感的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探析*

薛来兴1郑一赛2杨素铧3黄晓晶1林玉芝4
(1、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3、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4、福建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社会意义决定了该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立足于职业幸福感的角度去探讨辅导员能力建设问题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文章分析了当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幸福感和能力建设内涵,探讨了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足对职业认知能力、能力的可持续性、专业能力建设、人际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提出从精神生活、社会支持、学习科研、职业发展等层面增强职业幸福感以提高辅导员队伍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

能力是决定岗位胜任情况的重要因素,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问题关系到思政教育的最终效果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从长远来说,更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升,自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问题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值得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问题和能力建设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职业幸福感的独特视角出发探寻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的相关路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和能力建设的内涵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内涵

幸福感最早主要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幸福感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学术界对幸福的认识不断发展,对职业幸福感的界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但强调职业理想的实现、个体心理体验,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的满足是不变的。因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是高校辅导员在现实条件和需要得到满足,价值得以实现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对自身状况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感受,通俗来说就是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感受职业尊严与认同,实现职业理想,获取积极评价,实现身心和谐,从而能力得以提升,工作满意度得到增加的持续的快乐体验。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内涵

目前较常用的关于能力的解释认为,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马克思对人的能力问题有过相应的论述,他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广义的能力建设是针对人生存和发展所需基本技能的培养、投入的政策体系与制度保障。狭义的能力建设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管理、考核、激励等途径,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以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能力更多表达的是已有的储备,是静态的,而能力建设是动态的,它需要为实现能力进行实践,简单理解,能力建设是一切有助于能力提升和拓展的行为总和。高校辅导员能力是人的一般能力在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辅导员顺利完成工作所具备的特征和要求的总和。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足对能力建设的影响分析

通过翻查文献,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与能力建设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辅导员能力建设状况主要通过影响辅导员的自我定位、职业认同、工作热情、职业发展、社会支持、评价考核与工作待遇等影响职业幸福感,而从能力建设的角度,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对辅导员能力建设的作用不容小觑,职业幸福感通过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知能力、职业幸福感受能力、整体队伍的凝聚力、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对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产生重大作用。因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足会给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带来相应的问题。

(一)职业认知能力不足

辅导员职业有较强的职业价值,辅导员本应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将自身的人生价值实现与之联系起来,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和问题使其对辅导员工作的精神价值认识不清,局限于现实的庸俗理解,产生了不合理的期望和不健康的心态,造成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性质、职业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深厚的感情,进而产生职业错觉,给自己消极评价,认为辅导员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更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务,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二)能力提升缺乏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职业幸福感不足使辅导员身心俱疲,工作缺乏热情,忽视了自身的能力建设,大量的时间精力没有用在能力的提升上,缺乏主观努力。其次,无意识中产生了职业倦怠,对学生和周边环境保持距离,对谈心及与学生交流思想不上心,对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投机取巧,使得个人发展停滞,能力建设失去动力。再次,工作中常感无力,缺乏斗志,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轻言放弃,难以体会到职业成就感,这种状态使得当前辅导员队伍工作能力的提升困难重重。最后,有些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足原因在于学校和领导的管理不到位,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合理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力的提升途径和空间。

(三)人际沟通和队伍协作能力不强

职业幸福感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辅导员人际沟通能力下降,团队协作意识不足,不幸福的状态使得部分辅导员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面对社会和家长的期望、面对学校和领导的管理,面对同事的竞争等,不愿意也不善于进行沟通,但我们知道,能力是从实践中得以积累和提升的,这就使得辅导员队伍整体协作能力不强,全面的、互帮互助的工作成效有限。

(四)思政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的职业知识和能力标准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职业知识包括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要求,辅导员的来源与专任教师不同,很多辅导员在任职之前并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不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他们可能有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但却较少有思政专业的训练和提升,原本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进行弥补,但幸福感的不足使其失去了这种主动性,辅导员岗位更多时候被作为一个跳板。

三、增强职业幸福感以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的对策思考

辅导员幸福的追寻和能力的提升,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需要精神、物质、管理、评价等多层面进行探讨,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增强有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用职业幸福感的增强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体验精神生活的幸福,不断修炼人格魅力

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增强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内在根源于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及人格,所以应先从辅导员的精神生活层面着手。首先,增强职业幸福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对幸福的认知、体验和创造的能力,去感受当前的幸福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能力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职业和价值,接受自己的工作和学生,接受自身的努力与进步,同样接受工作中的困境与压力,在充分感受到幸福的同时提升能力。其次,树立职业认知力。把辅导员职业当做事业,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当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进而去辛勤耕耘,积极奉献,获得真正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再次,调整心态,科学定位。积极的心态是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助推剂,身教重于言传,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自我定位也很关键,避免因定位不科学产生失落心理,定位好后辅导员还要学会比较,把自己的今天跟昨天相比,看自己是否努力了,成长了,在比较的同时,还应不忘协作,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他人共同合作,取长补短,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还能为自己增值。

(二)感受社会认可的幸福,争取能力提升支持

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辅导员也无法脱离社会生存,辅导员能力建设的社会支持网络需要社会环境、学校管理、领导方式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首先,为能力提升提供环境支持和制度保障。国家和政府应注重社会环境的营造,为辅导员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并制定倾斜性的政策,为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应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充分关注辅导员能力提升需要,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管理者应淡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组织重心下移,要广开言路,发扬民主,为辅导员能力提升服务。其次,注重科学的监控评价体系建设。应注重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建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适应辅导员职业幸福和能力提升需要的质量监控体系,改进辅导员评价制度,以期能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辅导员的综合表现,力促有助于辅导员成长发展的发展型辅导员评价制度的建立,强调辅导员之间、辅导员和评价者之间在评价过程中的民主和平等,强调辅导员对评价的参与,以有助于推动辅导员进步和成长的角度来强调评价结果。

(三)品味培训研究的幸福,增强学习科研能力

首先,加强培训学习。培训学习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来源。高校作为学习型组织,学习氛围浓厚,应制定科学合理且有制度保障的辅导员培训计划,增加辅导员参与高级别培训学习的机会。辅导员培训工作应尽力实现培训向终身制、综合性、多样化、高层次化与可持续性转化,还应尽力为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创造条件,注重点面结合,在面上鼓励高校辅导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在点上,则侧重加强骨干辅导员和青年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在学习上,除了辅导员的主动学习外,高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其他新媒体平台,使网络成为促进辅导员自主学习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积极交流实践。每个辅导员都能从实践中总结出自己专属的工作经验,相关部门和高校应积极致力于辅导员交流平台的构建工作,组织辅导员学习和参与,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经常进行轮岗等交流实践活动。再次,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很多研究发现,科研也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压力源,在申报课题、立项研究、经费使用、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并强调激励措施的配套,为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积极创设条件。对辅导员自身而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注重日常的实践积累,掌握和灵活运用科研方法和技能,注意把科研能力建设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加强日常资料的搜集、整理、积累和利用工作,并且善于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获取职业发展的幸福,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从辅导员自身来说,需注重工作能力的自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充满思想性、创造性和变化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过程中充满变数,大学生的想法往往超出预期,需要辅导员自身有较好的知识体系、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工作实践中的各种状况。辅导员自身要对自己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自觉的通过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锻炼能力,采取实际有效的行动认真对待工作过程,善于观察和学习,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归根结底,辅导员的真正发展要落脚于辅导员自身的不懈努力。其次,充分借助资源提升教育能力。在辅导员自觉自为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资源提升教育能力,如新加入辅导员队伍的人员,充分发挥高年资辅导员“传、帮、带”的作用,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加快青年辅导员的成长,也可组织辅导员开展学习研讨、职业技能比赛及工作成效评奖等活动,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蓓,苗元江,黄海蓉,等.高校教师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3):49-54.

[2]Elizabeth Holmes.Teacher Well-Being: Looking After Yoursel f and Your Career in the Classroom[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3]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22-124.

[4]杨建义.辅导员职业能力状况与专业化发展——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4(3):96-100.

[5]湛风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115-117.

[6]郭世平,黄昊.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与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93-95.

Abstract:As university counselors' career orientation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ir capacity building,it is great value to discuss their capacity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fessional happiness. This paper tries to come up with a defini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rofessional happiness and capabili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detail.Besid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happiness through questionnaire,and expounds the effect of professional happiness on their capability building.Furthermore,it also puts forward a scheme on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building by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happines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spiritual life,social support,study as well as research.

Keywords:professional happiness;university counselors;capability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212-03

*基金项目:2013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JA13657S)

作者简介:薛来兴(1984-),男,福建福清,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能力建设高校辅导员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