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2016-03-19王春伟赵育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产学研企业

王春伟 赵育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基于创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王春伟赵育子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利益诉求是在风险可控的境况下追求经济利益。要风险可控,需要建立新机制。文章从创业基本过程视角,分析产学研合作过程本质,探析产学研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提出以构建“新企业”的模式来减低风险,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产学研;创业基本过程;企业;运行机制

一、企业产学研合作中利益诉求与现状

企业产学研过程中利益诉求。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与运用,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核心利益诉求。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1]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利益诉求仍然是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Tapon.F (1989)Tapon.F(1989)、Brokhoff.K(1992)等人,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交易成本,通过合作,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满足企业经济利益诉求。

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Motohashi Kazuyuki(2005,2006)经过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近5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产学研合作能够提高技术型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过技术提高的效果从小企业身上反应的更为明显。[2]由此观之,小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可能有更高的积极性。刘伦钊(2005)认为推动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力系统包括市场需求的拉动、技术进步的推动、合作双方共同利益的驱动、企业面临的激烈竞争的压力以及政府的支持,正是这五种因素的合力促成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3]由此观之,市场牵动着产学研合作,加速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应用。产学研合作并未能充分满足企业经济利益的诉求。从产学研合作主体地位和合作的组织形式观之,合作主体上有校内合作、双向联合体合作、多项联合体合作和中介协调型合作;组织形式上有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共建实体合作。无论哪一种合作模式,企业在选择中都会充分考虑企业当前运行与长期发展的平衡。在不影响企业生存境况下,方能有长足发展。

综上所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最终利益诉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接受多条途径、多种方式的合作。控制和规避风险是企业产学研合作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企业产学研过程的重要因素。

二、创业基本过程理论

《民富论》是中国创业学的理论源泉,作者赵延忱在其论著中详细阐述了创业的基本问题、基本矛盾和基本过程,基本问题是魂与根的问题。魂是灵魂资本,是创业者对创业特殊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表现在创造性整合资源、驾驭资本要素的能力,落实到对具体项目的理解、通透和把握。根是项目的“生命基质”,是项目构成要素的核心。基本矛盾是能力与实践的矛盾,体现在创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只能在创业实践中获得和创业者没有创业实践的。基本过程是项目选择-项目模拟-项目运转。项目选择是创业的开始,项目模拟是各要素在小规模市场测试过程中有机结合,项目运转是创业成功的标志。

选择项目。从表面上看,项目的选择主体是创业者,对象是项目,是人作为行为主体对项目客体进行选择。这样就忽略了创业者同样也是认识对象,创业者对项目的适应能力、把握和操作项目的可能性,决定项目对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靠人对自己的理解完成。选择项目是魂与根同步生成的过程,由此决定了选择项目一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个项目能够站住的优势,一定要在开始就解决。项目的选择要经过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标准排序——市场测试这样的程序,以确保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项目模拟。是创业基本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上承项目选择,下续项目运转。是以探索的方式完成对项目特征的理解,以实验的方式完成对项目可行性的确认,以建立动态系统模型的方式实现对项目的把握。在模拟过程中,有效应对创业指出的三大矛盾,即创业之处演习与实战的矛盾,创业过程中能力与实战的矛盾,产业产品功能制造与功能决定的矛盾。

项目运转。是创业的重要阶段,是以生存为目的,以补偿为内容的持续运转。运转是企业生命存在的形式。企业只有在运转的状态下,创业者的能力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持续增强,资本的增值才会持续发生。它的特殊意义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基本条件。

三、基于创业基本过程的产学研合作初期企业运营机制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最关注的是风险问题,做到风险可控,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科技向产品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如下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技术;企业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风险主要存在于每个转化过程中。要降低企业的风险,需要在三个转化过程中有承担风险的新载体,这个新载体就是引入产学研合作内容的原企业或经过产学研合作而产生的新项目,本文中定义为“新企业”,它是产学研合作产生的新的主体,这个主体由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在政府的外部作用下产生,具有独立运转资格、自负盈亏的特征。“新企业”采取理事会(理事会由政府、学校或研究所、企业相关人员构成)统筹监管,自主运行的模式。“新企业”在产生的过程中经历项目选择、项目模拟和项目运转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内容,三个阶段顺序发生,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降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形成产学研合作初期全新的运行模式。

产学研合作新主体内在机理。在深度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利益主体,分别是企业、高校和研究所、政府,三者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利益诉求。企业是产学研合作中成果的推广者,其通过将新产品市场化,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获得长期高额利润回报;高校和研究所是产学研合作中技术的提供者,其通过与企业结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企业产品中,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在服务社会中的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教育教学的长效发展;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助推力,通过宏观调控,在政策支持、条件保障等方面为产学研合作创造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三个利益主体作用和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如果有单独一方占绝对主动权,则必然打破利益平衡,使得产学研合作很难形成长效机制。故此,在产学研和做种需要产生三方支持的新主体,这个新的主体决策权归属理事会,理事会达成共识后,由新主体执行,执行的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式。例如:1999年8月,由深圳市政府和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共建深港产学研基地,理事会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深港产学研基地相关人员组成,基地下设产业中心,由产业中心来执行技术转化,架起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桥梁。2008年,深港产学研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9年,深港产学研基地产业发展中心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深港产学研基地的长足发展,与其科学合理的内在运行机制密不可分。

项目选择期。产学研合作的所有内容,最终是落实到一个项目的执行中。在项目选择期,体现在对科学技术的选择。政府起主导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决定了产学研合作的方向,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区域优势,政府对各自的辖区经济的发展有长期的规划,这项规划决定着该区域中产学研合作的方向,例如:南京市响应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宏观政策,颁布了《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俗称南京科技九条),文件中允许和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给与特别的支持政策。企业选择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补充企业研发力量的不足,在进行技术引进时,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内部评估,要清楚企业本身需要什么,要能清楚企业本身对技术转化的能力,结合企业的现实需求和战略发展,立足生存,谋求发展。例如: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是江苏新天地集团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组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该平台被誉为“江苏省突破传统创新平台建设模式首例成功典范”。该平台是与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其荣教授科研团队合作,最初的合作是从引预防植物枯萎病的菌种技术,使用该菌种生产有机肥项目开始,取得成功后才有了后续长效的发展。在项目选择期,是企业或者创业者,结合政府的宏观微观调控,结合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从高校和研究所选择技术,或可以由企业向高校或研究所发包所需要的技术,高校、研究所接包的方式来完成。

项目模拟期。任何一项技术,实现由技术转化为产品是一个过程,产品在投放的市场,并得到消费者认可是另一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需要在这两个过程中嵌入项目模拟的环节,模拟是用小规模实验的方法进行真实的市场检验。换言之,就是用最低的成本首先制造出一批样品,然后进行市场销售,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对新技术、产品的理解、通透和把握。由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需充分结合市场的需求,在实验室(实验室有两类,其一是学校的实验室,其二是有盈利性质的联合实验室)内完成,这样能最低限度降低成本。例如:深港产学研基地中有深圳市智能媒体和语音重点实验室等多个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依托与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校内实验室或实验中心,结合当地现实状况建立。这些实验室产出了一大批高科技产品。由产品到市场的测试,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在企业完成,由实验室配合完成。在应用新技术产生产品增值效用中,有诸多现实生产的问题,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为批量生产做充分的准备;在产品市场推广过程中,有诸多市场和用户现实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并解决,为大面积市场推广做充足的准备。故此,由产品到市场的小规模实验测试不可逾越。

项目运转期。是产学研合作取得初步成效的标志,是产学研合作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础。产学研主体的收入能够补偿其运行的耗费,能够依靠主体的自我造血来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这里的运行耗费,不包含固定成本的投入,只包括项目日常运行的各种耗费。政府发挥其外部性政策的支持、行为的监督作用,企业发挥产品市场化的主体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其技术到产品支持指导作用。在这个时期,市场是决定性因素,产品的功能和标准趋于稳定,价值逐步得到消费者认可,价格在变动中趋于稳定,单体成本伴随产量的增加下降,企业的综合优势逐步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产学研合作中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适合现实状况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尊重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意识。从“共同目标融合和多方共赢”的角度来寻求制度创新。在管理方式上,要完成由项目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过度,结合现实情况明晰利益分配制度。固化产学研合作的内容。

四、结束语

产学研合作的内容是将科学技术融入到产品中,推向市场,创造商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这一过程,是开创一个新项目的过程,与创业过程异曲同工。从创业基本过程视角分析产学研合作合作起初的运行模式,将更加贴近实际,使得产学研合作在初期能够稳步发展,前期科学合理模式的构建能为后期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健,赵烨烨.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利益机制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50-51.

[2]Kazu Uyki Motohashi Universy itindustry eollbaorations inJPaan:The rolef new tec hnology based fimrsin transofmring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J].Researeh Poliey34,2005:583-594.

[3]刘伦钊,高等学校产学研联合的动力机制分析,理工高教研究[J].2005(5):115-116.

Abstract:In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enterprise pursues economic benefi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isk control. Risk control needs to establish a new mechanis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ssentials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discusses the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ic venture creation process,and puts forward a model about 'New Enterprise' to reduce the risk then promotes indepth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on.

Keywords: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the basic process of venturing;enterprise;operational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009-0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高校产学研合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协同机制研究”(课题标号:编号:B-a/ 2013/01/001)

作者简介:王春伟(1983,2-),男,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创业、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产学研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