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地理学为例*

2016-03-19张飞解玲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教务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复合型应用型一带一路

张飞 解玲(、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新疆大学教务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一带一路”战略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地理学为例*

张飞1解玲2
(1、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2、新疆大学教务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对从事地学工作人员的要求,并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地理学人才为目标,作者结合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学和科研的特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建立复合型、应用型地学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阜康实验基地,开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为其他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复合型;应用型

引言

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的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一种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发展观,而且“一带一路”的创新理念促进了新的研究议题的产生,主要包括:沿线国家的国别地理研究,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关系的驱动机制等[1]。今后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保障。由于此战略涉及交通运输、地缘政治和生态安全等多领域,因此能够推动我国地理学快速发展[2]。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新疆民族学院史地系。1974年成立新疆大学地理系。2001 年9月与新疆工学院资环系、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2004年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和部分师资分离出去,成立新疆大学旅游学院;2008年地质勘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勘查技术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和部分师资分离出去,成立地质勘查与工程学院。虽然,部分师资的分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环学院的整体师资力量,但在资环学院全体老师的坚持努力下,现如今的资环学院已有一支能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需要、专业配套、发展潜力大、年龄和学科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整体优势明显、了解国际前沿、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研究领域覆盖了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生态、环境、土地、规划等相关专业学科方向,在新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土地利用与规划、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为国家和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重视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每年投入数万元经费支持学生开展社团建设、课外学术与科技、文体娱乐、社会实践与野外考察活动。而文章通过对地学学生相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为动力,以加强地学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效果为途径,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地学学生,让复合型——应用型地学人才积极地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力量。

一、目前研究现状

高素质人才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一直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总所周知,我国开展此方面研究较晚[3-5]。从上世纪末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后,国家才逐渐聚焦实践性、多样性人才培养问题[6-8]。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得到了较好的收益,其优势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如:新疆职业大学、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疆科信学院等,而本科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但也有取得了较好成果的高校,如北京联合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

重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发达国家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博弈背后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发达国家的教育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上个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始专注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将实践与课堂理论相结合,把理论转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致力于将他们打造成“栋梁式”的中高级人才。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工作,教育涉及各个层次,从社区大学到知名大学,从高职到本科、一直到研究生,从全民教育到成人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办学经验,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国内已有专家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如陈凯[9]对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作了介绍。胡卫中等[10]对澳大利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理论的能力、明确大学的应用性定位,精简教学内容四点意见。梁宏等[11]介绍了美国培养本科人才的四种方法:实行科研式培养,实行特殊化教学,实行多元化培养,实行开放式教学。唐新华等[12]从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进行了全方位比较。马敬卫等[13]用比较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方面的异同,指出了借鉴的地方。因而,鉴于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们迫切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自己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研究方向

(一)构建地方特色、优化教学计划

一个专业的知识框架需要教学计划来支撑,地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学科建立背景的基础上,地理学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教学计划的制定。我校将构建三类课程建设:一是公共基础课建设,二是专业基础课,三是以第二类课程为依托并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设置的方向课,其中,第三类在一定程度可反映专业的教学定位与地方特色。

(二)探讨教师全面授课方向

“一带一路”人才是面向国家战略、面向社会实践的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这需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强高等教育质量[14]。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传授学生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适应地理学发展方向,掌握地理学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如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微波遥感等相关技术的原理,使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以便毕业后走向社会可以适应各种形式的地理专业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师授课的主要方法,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知识共享,取长补短,提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应围绕地理学前沿领域展开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的地理学知识满足当今国际市场的需求。通过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不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探讨适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机制

高校应重视设置实践性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过少,这与国家对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差异[15]。实践性教学突破传统的单一型理论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性课程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实习大纲,其中综合性实验必不可少,通过实验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另外,需要将学校,学院相关的实验室对本科生进行开放,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实验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实验室的开放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条件。地理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动手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程项目中,才能发挥其所学知识的最大价值。

三、结束语

在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背景下,尝试开展地理学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迫在眉睫。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有着较强社会经济实用性和适用性诉求,要求学生知识渊博,自主学习能力强,实践操作水平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此外,我们还需要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一)如何确立地理学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使地理学专业教育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要有一个体现特色的、优化的培养模式。在大数据的信息时代,信息高速流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需要在一定的体系上动态、全面地发展。

(二)怎样建设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实验区

在地学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的基础上,协调好我院相关教师与学院教务人员,依托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软硬件设施,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共同建立好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三)如何保障复合型、应用型地学人才的优质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思考科学问题,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地学人才,保障毕业生质量及就业率,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总之,文章从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课外实践和科研体验等方面有机结合,将培养出“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复合型地理学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可进一步完善西部高校地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地理学专业学生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能力,并能有效改善地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2]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

[3]王根顺,饶慧.论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95,5:59-62.

[4]齐凤伟,王少媛,等.迎接21世纪的挑战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与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7(11):10-15.

[5]杨峻,等.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2):5-12.

[6]王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教育学解析[J].职教论坛,2013(36):4-8.

[7]张爱国,邬群勇,满旺,等.复合型、应用型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建设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2):15-18.

[8]刘志彬,孙志国.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新理念探析[J].实验室科学,2015,18(3):216-218.

[9]陈凯.国外培养应用型专科层次人才状况——兼谈我国培养专科人才的措施[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9(11):46-47.

[10]胡卫中,石瑛.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6(4):92-95.

[11]梁宏,原松梅,武高辉.美国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76-78.

[12]唐新华,陈德静.国内外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教育之比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0-32.

[13]马敬卫,明太.美国、新加坡、香港大学与国内高校课程设置的比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32-34.

[14]段胜峰,彭丽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03-107.

[15]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o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the writer,with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and multi-functional undergraduate talents majored in geography,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Xinjiang University,explores new ways of teaching reform actively,establishes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applied and multi-functional geography talents.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universities i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o rely on Fukang experimental base,develop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applied and multi-functional talents.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multi-function talents;applied talent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005-03

*基金项目:《遥感地学分析》校级精品课程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张飞(1980-),男,陕西省凤翔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遥感与3S技术应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复合型应用型一带一路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