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完善对策
——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分析视角

2016-03-19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

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完善对策

——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分析视角

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摘要知识管理是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时代新型的管理模式。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限度地生产、获取、使用、扩散和创新知识的一种战略性反映和新思想。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大都属于技术改造型,知识管理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传统产业、突破资源约束和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老工业基地全方位转型的必然要求。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经济时代的知识水平制约着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人才总量泡沫化,企业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不足;信息网络建设水平低,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厚,企业之间信任度不高。为了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知识管理部门,普及知识管理;完善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机制,营造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重视知识管理人才的培养,构建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老工业基地

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和资本是决定生产的两个主要因素,而知识、技术则被解释为经济模型以外不变的常量。1959年,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概念,开始了对知识社会的探讨。1986年罗默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引入经济模型中,分析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知识作为一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促使传统产业也相应地转化升级为知识型产业,人类开始进入继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以知识型产业为基础的知识型社会。此后,有关知识型社会各个领域中知识管理问题的探讨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管理的要素和规律发生改变,配置资源的主体、客体和方法已经与工业经济时代明显不同,管理模式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和管理转型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知识型企业应运而生、知识型员工随之出现,人们开始不断探讨知识管理的要素、模式、过程、内容和对象等。萨卢斯·古达斯(Saulius Gudas)提出知识管理的要素主要有企业流程导向的知识、信息技术导向的知识和管理方法导向的知识三种,其中管理方法导向的知识是前两种知识的基础[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莫顿·汉森(Hansen )等将知识管理的模式分为编码化模式和人本位模式两种[3]。编码化模式是知识与开发者分离,进入电子数据库中,再被广泛用于各种工作领域;人本位模式是指知识的生产、传播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以实现知识的共享。扎克(M.H.Zack)认为,知识资源可能在公司内部或外部,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也相应地分为“内部知识管理”和“外部知识管理”两种。

内部知识可能在人们的脑中,体现在行为中、过程中、软件上、设备上,被记录在不同的文件中,或者储存在资料库中和在线资料库中。那些从企业内部获取大多数知识的企业被贴上了地方化的标签,只强调企业内部知识的利用,与其它企业互动较少。外部知识包括出版物、大学、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个人关系、知识经纪人和组织联盟,那些从外部获取大多数知识的企业被贴上了国际化的标签,注重与其它企业的交流与互动,强化企业内外知识的整合与利用[4]。陈士慧、陈珊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知识管理模式研究主要有知识传播、知识战略、知识共享、综合导向四个角度,从而把现有的知识管理模式分为基于知识传播、知识战略、知识共享和综合导向的四种知识管理模式[5]。对于知识管理的过程,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温迪·布克威茨和鲁斯·威廉斯认为知识管理过程分为策略过程和战略过程,知识管理的策略过程是由市场机遇或需求引起的,包含了获得、使用、学习和贡献四个基本步骤。获得是指在成堆的无关信息中找出能够实现目的的有关信息;运用是指以新的方式将信息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更为革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是指创新地将信息融入到人们的工作方式中;贡献是指最终为组织和个人带来回报。战略过程是由宏观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目的是将组织的知识战略与总的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明确实现目标所必须的知识,要求对组织现有的智力资本不断进行评估并将其与未来需求进行对照比较,包括评估、建立与维持、摒弃三个环节[6]。知识包含的内容较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所以知识管理的对象也较复杂,一般认为知识管理既包括对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扩散、知识创新等的管理,也包括对知识含量高的智力资本、资源等的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一国科技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代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相应地知识管理就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7]。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企业以知识为资源配置要素的基础之上,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扩散和知识创新是贯穿于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线,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储存、知识扩散、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评价、知识保护等九项活动[8]。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是21世纪知识经济条件下,老工业基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它突破了传统产业条件下科学管理阶段硬性管理要素的瓶颈约束,以已有的知识存量为对象,不断创新、扩散原有知识,实现企业边际报酬递增,赢得竞争优势。

一、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老工业基地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国家投资建设形成的门类比较齐全、重工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域,主要是指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老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老工业基地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老工业基地。在这些老工业基地中有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大庆、吉林、鞍山、西安、宝鸡、重庆、武汉等11个首批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是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枢纽,对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发挥着嫁接改造、资本聚集的作用,对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都起着积极作用。老工业基地高新区从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与传统产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科学管理,还没有形成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所以,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有比新兴城市和知识城市实施知识管理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管理是老工业基地突破资源约束的选择

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就是不断耗费稀缺自然资源的过程。一方面,老工业基地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大,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消耗很多,其存量越来越少,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而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边际成本为零,随着共享程度增高,越能提供增长性的回报,创造一个“自身增长型”的循环,实现边际报酬递增。另一方面,知识资源取代稀缺性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根植于企业内部特殊环境的知识以及无形的知识,都将增强老工业基地的持久竞争力,使老工业基地逐渐摆脱物质资源的瓶颈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管理是老工业基地全方位转型的必然要求

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和人口的高增长率以及生产率本身的迅速增长,而且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以及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改变也是迅速的,“任何一个国家持续的经济增长能力都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9]。因此,知识管理是一个地区文化、思想、制度发展水平的标志,知识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

(三)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老工业基地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市场竞争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企业拥有的难以被别人模仿的根植于企业内部特殊环境的隐性知识,知识具有增长性回报的特征,而物质资源随着时间流逝回报逐渐减少,决定了企业创新的源泉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企业的知识资源,基于知识的战略优势是持久性的。因此,提升老工业基地的竞争力必须加强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其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要加强老工业基地原有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是老工业基地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

(四)知识管理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传统产业的需要

传统的科学管理以物质资源管理为基础,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各类实物或金融资产的配置与优化;知识管理则以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着眼于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中知识扩散所带来的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形成。物质资源是稀缺的,专属性很强,边际报酬是递减的;知识资源却是丰裕的,外溢性很强,知识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所以企业运用知识管理,视知识为再生资源,以新知识、新技术改造、渗透各种传统产业,加强知识资源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够为老工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基础。

二、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衡量标准和特征

近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落户在知识城市,这些知识城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之都、金融中心城市、时尚潮流城市、文化旅游明星城市、环境乐园城市和技术枢纽城市[10]。”也有一些国家级高新区坐落在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这些老工业基地不仅拥有大量传统工业,汇聚了大量人才、资金、信息,而且也利用原有技术嫁接或发展了一大批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集聚扩散功能,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加速了区域产业结构转型。老工业基地高新区基本属于技术改造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利用原有的研究与开发科技队伍,嫁接或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形成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1],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哈尔滨、长春、大庆、吉林、鞍山等高新区。

(一)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衡量标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特别是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更有一些区别于传统管理的主要标志。本文认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与传统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四个基本要素不同。一是管理主体不同,知识经济是个人和企业共同配置资源的经济,企业设有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管理的主体是知识主管,而传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唯一的资源配置主体,企业中进行知识管理的主体是科层组织结构中履行管理职能的各级管理者;二是管理客体不同,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资本和员工,知识资本具有外溢性,员工具有创造性,而传统管理的对象更多的是具有稀缺性的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物质要素以及部分信息;三是管理目的不同,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共享与创新,而传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利润最大化;四是管理环境不同,知识管理所处的环境是知识型社会,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传统管理所处的环境是工业社会,稀缺的物质要素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源。老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较高,科技研发投入较大,绝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从事技术管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但这些管理业务通常都在技术部、科技处、研究所等部门进行,没有建立专门的知识组织体系和知识主管。传统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发、教育与培训等都由科层组织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企业员工知识管理、企业组织和制度管理等都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

(二)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部门通过学习、交流、网络等对知识资本和员工进行柔性化管理,以有效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从而赢得竞争优势的社会活动。企业知识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必须以一定的知识管理标准为基础,实现知识生产、扩散、交流、应用和创新的规模化。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管理对象的可持续性。传统的科学管理要求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知识管理要求在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尽可能多地利用边际效用递增的知识资源,或使用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

2.管理要素的无形化。传统的科学管理中,企业管理的要素是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而知识管理中则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当然知识管理的对象也有风险资金、先进设备等,如果没有这些要素做载体,信息、知识、智力的投入就无从谈起,但知识管理中一定是知识等要素起决定性作用。

3.管理范围的广泛性。传统的科学管理水平与原有的工业基础紧密相关,上下游产业之间具有一定的提携关系,如上游钢铁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带动下游机械和汽车等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催生规模经济和流水线管理的产生;而知识管理涉及的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跨国界进行,也可以在虚拟企业中进行,但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在信息科学技术所涉猎的所有领域全面领先,往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识管理不但体现在知识型企业中,也体现在新知识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水平。

4.管理决策的知识化。知识管理重视企业知识的生产、流通、获取、应用、扩散和创新,尊重各个环节中驾驭知识的人才,企业都建立知识管理部门,设立知识主管;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和要素,企业构建了学习型组织,创建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计划、决策和组织设计都遵循知识化,知识成为分配最主要的要素;增强企业决策的知识性、科学性,强调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5.市场观念的变革性。知识经济能够引起传统市场经济观念的变革,产生新的营销理念、营销组织和营销技术。新的营销理念逐渐与国际接轨,形成了卖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占主导地位,注重消费者个性差异和区域市场差异的市场观念;知识经济引起组织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产生知识主管和知识组织体系;电子商务是对传统贸易的一次技术革命和观念革命,产生了网络营销;知识管理赋予基层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首创性。

三、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老工业基地首批的11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大庆、吉林、鞍山7个国家级高新区,这7个国家级高新区内的企业受工业经济时代的知识水平、传统经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一些现实问题的制约,知识管理相对落后,企业自身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用于知识管理的资源不多,信息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市场法制观念淡薄,市场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市场信任危机。

(一)工业经济时代的知识水平制约着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钢铁、机械、汽车、造船等传统大中型企业存在着设备老化、技术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由于多数企业自身投资能力弱,缺乏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导致固定资产更新水平较低的企业占有很大比重,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过多地依赖国外的装备和技术。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区内很多企业都是老企业改制而来的,由于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的原因,还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员工中“混日子”等不良现象仍普遍存在,员工缺乏动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企业知识组织体系尚未建立,产品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比较低。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还很薄弱,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低且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脱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内部网络、激励机制等不够完善。有些企业连微创新都没有,只是从事一些低端的零部件加工。企业缺乏知识管理的动力源和外部监督,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人才总量泡沫化,企业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不足

东北地区是我国高等学校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产业工人形态最为完备、人数最多的地方。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泡沫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很大一部分人才集中在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的企业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官本位思想严重,很大一部分高素质的人才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三是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企业家、工程师匹配性较差;四是一大批技术熟练、技术公关能力强的技术与研发人才外流严重。人才外流不仅带走了人才身上所具有的重要知识、商业技术秘密和客户等资源,同时还影响在职员工的情绪,损失企业的招聘成本和培训费用等。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缺乏对知识管理的有效激励。从外部机制来看,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企业管理的现象较多,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需求,经营者往往重速度、轻效益;不愿意把资金投向见效慢的知识管理,而更多地从事见效快的低端产品加工工业;在本来利润就低的前提下,还不得不支付给发达国家很多专利费,使得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减弱。从企业内部来看,知识管理的动力和环境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东北地区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金等有形资产,对知识资本和人才重视不够;对知识资本与企业综合实力之间关系缺乏明确的理解,没有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比较重视资金对企业的影响等。

(三)信息网络建设水平低,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北京、上海相比,信息产业不是很发达,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较少,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是国家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但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很弱。2010年1至9月东北三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24%,如此低的水平自然限制了信息网络建设水平。信息网络建设水平低,即使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再好,也是一种低水平的应用。信息网络建设水平是实行知识管理的物质基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前提。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在企业间和企业内部不平衡。有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很高,已经实现了CAD、CAPP、CAE、MRP、ERP、SCM、CRM、EIP等信息化管理,设计图纸全部由计算机绘出,还广泛应用了三维CAD、CAPP、CAE和VA;而部分企业知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主体加工设备多是手动的通用或专用设备,ERP软件应用也不广泛,有43.4%的企业没有运用ERP。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企业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部门是财务部门,大部分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但生产过程、设计过程以及决策过程信息化薄弱,如企业制造过程自动化和产品数字化水平低,生产线的水平还处于刚性生产线向柔性生产线过渡的阶段;设计部门设计的产品信息技术含量低,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决策部门信息化建设薄弱,“拍脑门”和“屁股决定决策”现象十分严重。

(四)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厚,企业之间信任度不高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发展之所以相对落后,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老化,关键原因是思想、观念陈旧尤其是企业文化落后。纵观企业发展的历史,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做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引领。东北人文化精神的薄弱之处在于缺乏理性思考的习惯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弱;重义气、重感情,缺乏理性原则和法制观念;重平均、轻效益,缺乏竞争精神;尚义轻利,不能吃苦,缺乏商业意识等性格弱点,使东北老工业基地范围内再难寻觅有哪个企业能够创造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重铸“工业学大庆”的辉煌。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建设落后,导致了企业之间信任度不高,拖欠款项和坑蒙骗现象严重。由于企业之间信任度不高,知识无法在企业之间流动、扩散、共享和应用,共享中利己主义现象严重;由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企业、知识生产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客户等虽然在地理上集聚,但知识和技术却无法有效地在地理集聚范围内传播扩散;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技术秘方的大企业与有技术势差的小企业之间,由于缺乏信任难以形成以竞争互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难以拉动集群技术能力的升级。老工业基地中如果一个行业里有诀窍、专有技术的人越多,说明这个行业的共享氛围越不好,存在着一种信任危机。

四、完善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对策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鼓励和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替代产业,这就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效益的产生具有时滞性,风险较高,因此,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企业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和一贯的支持。

(一)建立知识管理部门,普及知识管理

为了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学习机制,企业必须构造知识交流的组织框架,建立扁平式的知识管理部门,减少知识交流的中间层次,降低知识在企业中的传递成本和时间。知识管理部门是企业联结高层管理者与第一线工作者之间的“知识工程师”,可以利用现代数字技术,通过知识库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中存储、分类、搜索,避免知识分布零散,提高知识使用传播和共享的效率。建立知识管理部门的目的在于自主知识的创造,使企业掌握以知识为基础的核心技术能力,以获取和运用新技术及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创新。成功的知识管理部门不仅要对知识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而且还要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加快知识的流动、扩散和创新速度,使知识成为企业永不枯竭的资源。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钢铁、机械、汽车、造船、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等大批骨干企业,急需建立知识管理部门,不断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技术系统,不断改进产品功能和提高技术标准。鼓励装备制造业、石化、钢铁、农产品加工等关键行业普及知识管理,加快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的产品,改变过去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小的缺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知识管理部门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要面向企业和社会普及知识管理,一是选派专业人才深入企业,开设知识管理讲座,讲座形式要多种多样,既可以针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进行不同形式的一般知识管理培训,也可以对科研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等进行重点知识管理培训,切实提高运用知识管理的能力和意识。二是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扩展知识管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深入持久地宣传知识管理和著名案例。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不同内容的知识管理宣传,要让全社会了解知识管理,掌握知识管理,形成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

(二)完善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依赖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完善的信息网络设施可以加速已知知识的传递速度,而信息技术是使知识管理走向前台并占据中心位置的主要力量之一。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情况,企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应该高起点,信息网络干线应以先进的光纤为主,实现“两地(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网络相结合)、三网(语音网、数据网和图像网合一)、四化(业务宽带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和网络国际化)”标准。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支撑,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的信息网络可以作为联系员工、交流信息、共享知识、合作创新的媒介。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知识网络,在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中建立企业知识库,集中存储企业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以便使员工收集知识的成本降到最小。除了建立企业内部知识网络和知识库外,还要加快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产业的知识信息库,建立与大中型企业和各高校之间的知识信息联系网,如供应商网络、用户网络、专家网络、信息网络、合作网络等,方便企业和个人在生产过程中查询有关信息;要针对信息网络体系,搭建知识管理预警平台,分析国内外行业的知识管理动态变化,加强与国内外知识管理机构的交流协作,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识。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要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知识管理部门,便于知识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降低知识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

(三)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机制,营造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知识的流通、扩散与应用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扩散的运行机制。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机制,营造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的关键在于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培养员工学习知识的动力源,强化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制度,建立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持续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具有及时获得本行业最新信息的动态学习能力和利用知识进行研发的创新能力。知识管理需要营造一个促进知识交流的文化环境,处于这个文化环境里的员工必须具有“共同愿景”,才能使大家相互信任。信任是实现知识交流、共享与应用的前提,只有建立起了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体系,才能使人们之间积极交流知识、经验和专有技术,减少知识共享中利己主义的出现。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及企业员工对待知识管理的态度,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强化企业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公开地学习,有利于员工频繁地交流经验。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改造东北地区落后的传统企业文化,更新价值观念,大力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要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特点及东北风俗习惯,进一步提炼出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形成当前所需要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的力量培育竞争力,以企业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外向的文化,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吸收有益的成分;组织内部要通过不断凝练企业价值观,以企业文化的不断进步来适应外界知识管理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知识管理人才的培养,构建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

知识管理依赖于信息技术,但关键还是依靠人才。人才是知识创新及知识应用的主体,人才培养比资金、设备更重要,因此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一是创造条件,积极吸引、用好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增强企业研发力量。二是注重现有员工培训,企业要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就必须聘请专家定期讲授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12];与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合作,选派员工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优秀的研发人员可以选派出国进行深造,系统改变知识结构。三是通过选聘、考核、认证制度,营造有利于发挥企业家和技术人员才干的环境,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完善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他们进行知识学习、创新和共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新激励机制,要采取高效的组合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按照能位匹配原则对员工赋予更大权力和责任,并通过工作岗位轮换、知识晋升和知识署名等措施来激励员工在实现自我需要的同时,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知识成果。对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要建立技术入股、持股、年终分红等长期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晋级考核、职称评定、科技奖励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长效、开放、信息对称的成果信息平台机制等,通过建立整套有效的知识管理评价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课题,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也不能给出一套操作性强的知识管理衡量标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知识社会的不断完善,知识作为一种要素在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知识管理将成为知识社会各个领域管理的常态。

参考文献

[1] 胡炳志.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6(5):60.

[2] Saulius Gudas.Enterprise knowledgemodeling:domain and aspects,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economy,Baltic journal on sustainability,2009.

[3] 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决策,2000(6):34.

[4] Michael H.Zack.Developinga Knowledge Strateg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9(3).

[5] 陈士慧,陈珊.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9,593(11):14-16.

[6] 温迪·布克威茨,鲁斯·威廉斯.知识管理[M].杨南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朱永.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初探[J].情报探索,2009,145(11):40.

[8] 王珊珊,王宏起.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分及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66.

[9] S.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与反应[M].//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 王志章,吴玲.知识城市与城市魅力构建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1):123-130.

[11] 胡萍,赵剑波.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现状与问题[J].北方经贸,2009(2):11.

[12] 王福君.集群技术创新平台与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34.

(责任编辑:刘士义)

Strategi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new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WANG Fujun

(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Abstract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 new management mode in knowledge economy age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new high-tech enterprises is the strategy and new idea to produce,gain,use,expand and innovate the knowledge.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s often experiencing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inexorable demand.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northeast is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knowledge from the industrial age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enterprises don’t attach enough emphasis to knowledge value.Information network is still at a low level.The enterprises need a richer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the trust between enterprises is to be strengthened.In order to solve there problems a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needed so as to popularize knowledge management,perfect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by setting up a feed-back syste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building the information-sharing atmosphere and give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build a incentiv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 wordsnew high-tech enterprises;knowledge management;the old industrial base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王福君(1968-),男,辽宁宽甸人,鞍山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1-0034-07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