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专署”略考
2016-03-19苏卫国安金辉
张 旗 苏卫国 安金辉
(1.鞍山市博物馆,辽宁 鞍山 114010;2.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3.营口理工学院,辽宁 营口 115014)
“辽南专署”略考
张旗1苏卫国2安金辉3
(1.鞍山市博物馆,辽宁 鞍山 114010;2.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3.营口理工学院,辽宁 营口 115014)
摘要“辽南专署”作为历史时期的专有名词常见于辽宁省市史志类书籍及老干部的回忆录中。及至今日,该名词对大多数人来讲已相当陌生。自抗战胜利以来,在行政建置上,“辽南专署”先后出现过三次,分别建于1945、1946、1966年,其中以1946年所建者出现频度最高。由于该称谓存在的时间较短,记述文字难免有误用之例,易致歧义,故有加以辨析之必要。
关键词辽南专署;行政机构;区划调整
在读东北地方史志时,我们能够看到不少已经消失不见的行政管理机构或区划的名称,“辽南专署”就是其中之一(在区划上一般称“辽南专区”)。比如《鞍山年鉴 2010》中提到:“后辽阳市和海城县又分别划归辽宁省和辽南专署管辖[1]。”又如《营口市志第一卷》:“1966年,辽南专署在盖州镇建立,盖县归其管辖。1968年,辽南专署并入营口市,盖县重属营口市[2]。”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第一卷》讲海城沿革时称:“1956年属辽阳专区,1959年属鞍山市。1965年属辽南专署,1968年属营口市。1972年属鞍山市[3]。”那么,“辽南专署”到底是一个什么机构呢?其来历如何?诸多史志中所见的“辽南专署”指向又是否一致?下文试作简单的梳理。
一、“专署”释义
“辽南专署”一词中的“专署”实际是简称,全称叫做“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也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既然是“公署”,自然是指行政管理机构。那么,为什么在史志沿革的相关文字叙述中,要将“省”“市”等行政区的称谓与管理机构并列混用呢?这自然有行文不严谨之嫌,但也是“专署”在行政权力结构中的独特性所致。因为,严格来讲,“专署”所统辖的区域尚构不成一级行政区划,在实际行政运作中,往往以某某地区相称,并未形成严格的“专区”一词,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类名词混用的现象。
“专署”不构成一级行政区划,主因是它只能算是省级政权的下派机构,兼具行政与监察职能。这类管理模式在古代中国早有先例。秦汉时期,因行政层级的设计相对简单,区划辖境大、属区数量多给直接管理造成不便,由此权宜出现部刺史及督邮等下派吏员及机构。至明清,道制的添设同样是为了弥补省、县两级行政在统辖、管理上的不足。虽然道制在民国初曾一度废止,但是后来国民政府出于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客观需要,于1932年开始,逐步在省县之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的制度。此外,还有更直接的原因,据翁有为《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一书讲,1931年以来,出于反共和“围剿”红军的需求,行政督察专员的设置渐成大势。当时行政院颁布的《行政督察专员暂行条例》中称:“省政府在离省会过远地方,因有特种事件发生(如剿匪、清乡等等),得指定某某等县为特种区域,临时设置督察专员[4]。”到1936年,民国政府将此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中共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亦相应设立此“专署”制度。随着抗战胜利中共挺进东北,“专署”亦随之跟进,“辽南专署”一称随之出现。
二、冀热辽设置的“辽南专署”
早在抗日战争后期到抗战结束,“辽南专署”的设置就已经出现了。1944年9~10月间,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反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布了设置行署的命令,将冀热边行署改建为冀热辽行署,原下辖第一至第五专署改称第十四至第十八共五个专署,其十六专署在1945年春既已在辽西设立了多个办事处。至1945年8月,又遵照延安总部第二号命令,为配合苏军作战,冀热辽部队迅速挺进东北及热河,乘势解放和接收了热、辽两省的广大城市和乡村,随即增设热中、辽西、辽南专署和热西办事处来管理这些地区。
《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文献·回忆录:第三辑》据存于唐山市档案馆第九十一卷的1945年1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区划简表及行署主任专员名单》列出了这几个增设专署的情况:“热西办事处,主任郑旭,辖承德、滦平、丰宁、隆化、围场;热中专署,专员单旭,辖平泉、赤峰、宁城、建平、新惠、凌源、建昌、林东、林西、乌丹、喀左旗、喀中旗、大版、天山、鲁北;辽西专署,专员张士义,辖阜新、黑山、北镇、锦县、锦西、兴城、绥中、义县、台安、盘山、辽中、彰武、朝阳和锦州、阜新二市;辽南专署,专员贺年,辖县待查[5]。”因资料不足,我们无从知道冀热辽行署所设的辽南专署辖县的情况,设置的具体细节更无从知晓。但围绕名单所列专员信息,尚可查到一些端倪。专员贺年,此前曾任冀热辽行署辖下第十五专署蓟(县)遵(化)兴(隆)联合县县长。资料显示,贺年于1944年1月~1946年2月,一直在任[6]。《蓟县革命史 1927-1949》记载:“(1945年9月17日,蓟县城宣告解放)以十四分区专员李光汉、蓟遵兴联合县县长贺年、蓟南县县长张源为主要领导成员的接收委员会成立”[7]。种种迹象表明,贺年并未到辽南任辽南专署的专员。1945秋冬之际,当时的局势瞬息万变,很多机构频繁撤置,个别行政建置未能最终落实倒也并不意外。
随着1945年9月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正式成立,来自不同解放区的进驻东北的力量开始得到统一的调配。10月,在中央统筹下,辽西、辽南专署所属各县由冀热辽划归东北局领导,将冀热辽区行署辖区限定于冀东地区各县。此后,真正设于辽南的“辽南专署”才真正出现。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辽南专署”
与冀热辽部队及抽调干部挺进东北同时,由胶东解放区派往东北的干部与队伍也相继经海路进入辽宁的东部与南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第一个以“辽南”命名的实体行政权力机构——“辽南行政办事处”。
辽南行政办事处,在有些资料中还称“辽南军政办事处”。其组成主体为胶东解放区的干部队伍。办事处主任丛振东此前曾于抗战期间在山东任荣成县委书记、威海卫行政办事处主任等职。1945年10月,丛振东受命中共安东省工作委员会在岫岩组建“辽南行政办事处”,从性质上来讲属安东省下辖的地级行政机构,与之相应的中共岫岩中心县委是在随后正式成立的。辽南行政办事处所辖范围大致包括岫岩、庄河、盖平、复县、新金等县。材料显示,1945年10月初,胶东区党委东北干部大队还派出以丛振东为首的9人鞍山工作小组来到鞍山,并于下旬建立了鞍山市民主政府,丛振东成为首任鞍山市民主政府的市长。至11月,丛振东同志又被调回辽南工作。1946年1月,“辽南行政办事处”完成历史使命,改建为庄岫专署。
进至1946年,中共东北局在统一领导上步入正轨,基于合法斗争的安排,在南满根据地建立辽东省委,下设辽宁和安东两个省分委[8],相应的政权组织也规整齐备起来,比如辽宁省下辖有一专署、二专署、三专署、辽西区行署及沈阳市、本溪市等。“辽南”一词不再出现。
1946年春季,随着苏联红军的撤离及国民党军队的迅速开进,南满根据地急剧缩减。4月,中共东北局及时做出调整,辽宁省北撤至梅河口,原所属一专署(驻辽阳)、二专署(驻海城)合并,驻岫岩县境内,沿用“辽南”称谓,组成辽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辽南专署”,直接隶属于中共辽东省委。以邹鲁风为专员(未到职),刘云鹤为副专员。辖辽阳、海城、营口、盖平四县政府及辽中、台安、盘山三个县部分地区。《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辽东省委档案文件汇集 1946-1947》辑录了当时中共辽东省委就此调整所做的决定,原文是这样的:“一、由于辽南地区战争形势的变化,辽阳、鞍山、海城、营口、大石桥为敌人侵占。为了加强辽南地区工作领导,抽出干部,加强下层,与敌进行农村根据地建设、城市工作、平原工作等更加复杂的斗争,领导必须统一,故决定将一、二地委合并组织辽南地委,以坚持与开展该地区之工作。……四、原一、二专署合并组织辽南专署,以邹鲁风为专员,刘玉鹤为副专员。……”[9]
至1946年6月,中共辽东省委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为避免所控区域被严重分割,进一步做出调整,于22日决定成立辽南省分委,相应设置辽南行署作为政权机构,辽南专署划归辽南行署统辖,改称辽南一专署。同时划安东市及安奉铁路以西的安东、孤山两县成立辽南二专署。到1946年12月,危机进一步加深,为遏制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北进,坚守辽南的斗争,中共东北局成立了以陈云为首的辽东分局,辽南在原省分委基础上改建省委。1947年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办事处在临江正式成立,辖辽宁省、安东省及辽南行署。辽南行署辖下的辽南一专署(原“辽南专署”)继续在所辖辽阳、海城、青城、岫岩等地艰难开展工作。1947年2月,机关最迫撤至大连附近休整,至6月又重返岫岩。随着国共两党在东北攻守之势的转换,辽南一专署迅即展开政权的恢复与重建工作。1948年6月,东北解放大势已成,原北撤的辽宁省再度南归与辽南省合并,组成新辽宁省,辽南一专署也就此改称辽宁一专署,告别历史舞台。关于这一段历史,邢德昹主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辽南一地委》[10]及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解放战争中的辽南根据地》[11]记述较为详尽,此处就不多讲了。
需要指出的是,如前所述,尽管这一时期的“辽南专署”仅存在了约两个月时间,1946年4月前为辽宁一专署与二专署,1946年6月以后改称“辽南一专署”,但我们却可以在地方史志材料中发现不少1946年4月以前及1946年6月以后称“辽南专署”的例子。这里固然会有一些是因为后来的整理者调查研究不足所产生的错误,不过从不少材料中也可以反映出“辽南专署”在时人记忆中打下烙印的深刻的程度,也可以说,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行政机构称谓的变迁并不会严格地得以体现。比如史香涛的回忆文章中就讲“有一次,我和史坤从新民闯过国民党关卡,进入辽南解放区,因误会被解放军扣押,送到辽南专署公安处,把我俩关押在一个牢房里[12]。”文中所讲内容在1948年前后,按道理来讲应该称辽南行署或辽南×专署才对。同样的说法也见于柳景阳的一段口述中:“1948年7月,辽南专署公安处派……来盘山组建公安大队”[13],因此也不宜将之归于记忆的偏失。当然,细微的实体与称谓的错落虽无伤大局,必要的澄清却也是要做的,否则误解会相因传递。比如,《辽宁省志武警志》记:“1945年10月,辽南专署警卫团在岫岩成立[14]。”很明显,当时在岫岩中共仅成立了辽南行政办事处,不应该出现“辽南专署”的称谓。
四、建国后的“辽南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行政区划的调整虽不及解放战争时期频繁,但理清头绪也非易事。1966年设置的“辽南专署”可能对曾生活于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很陌生。前文开篇提到的几例均与此有关,稍加注意可以看出时代记述上的一点小问题,设置时间到底是1965年还是1966年?
自然这不成其为问题,稍加调查就可明白其中道理。1965年12月16日,国务院电复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同意设立辽南、锦州两个专署。辽南专署驻盖州镇,锦州专署驻锦州市[15]。1966年1月8日,省委办公厅行政处李鹏林处长来盖县研究成立地委和专署等有关事宜。3月16日,省委决定:郭法芝任盖县县委书记,张旗调往辽南专署工作[16]。由此看,定于1966年似乎更严谨一些。
至于为何要重设辽南专署,这与1959年以来实施的行政建置改革出现若干问题有关。当时,鉴于辽宁大中城市多、工业比重大的特点,为贯彻工农业并举的方针,使城乡结合、工农业相互支援,从而助推国民经济发展,较大范围实行了市领导县的体制。在经过5年多的实践后,暴露了大市辖县过多管理不力的问题,使领导精力分散,不利于对城乡工作和工农业生产的领导。于是,从1964年起,经国务院批准,逐渐改变以市管县的体制,先恢复了以统辖农村为主的沈阳、朝阳专区,之后是辽南和锦州专区。1968年12月,行用时间不长的“辽南专署”再度被撤销,原有辖区分别划归旅大和营口市。
以上就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三例“辽南专署”做了比较粗略的考察,主旨在于还原其称谓的确指,免生歧义。限于篇幅,未论及各自辖区及变化,容后著文详述。
参考文献
[1] 鞍山市史志办公室.鞍山年鉴 2010[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1.
[2] 营口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营口市志:第一卷总述·大事记·县区纪略[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2.
[3] 崔乃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 翁有为.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 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史研究会编辑室.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文献·回忆录:第三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6] 兴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兴隆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7] 中共蓟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蓟县革命史 1927-1949[M].天津: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5.
[8] 杨永庆.岫岩解放风云录[M].岫岩:中共岫岩满族自治县委党史办,1995.
[9] 辽宁省档案馆.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辽东省委档案文件汇集(1946-1947)[M].沈阳:辽宁省档案馆,1986.
[10] 邢德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辽南一地委[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11]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解放战争中的辽南根据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12] 贾真.沈河党史资料:第一辑(1923年—1949年)[M].沈阳:中共沈河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90.
[13] 中共盘锦市委党史办.中国共产党在盘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14] 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辽宁省志:武警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15] 《当代辽宁城市建设》编委会.辽宁城市建设大事记 1945年8月-1985年12月[M].沈阳:《当代辽宁城市建设》编委会,1987.
[16] 中共盖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盖州市党史大事记 1945-1992[M].盖州:中共盖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1994.
(责任编辑:刘士义)
Research Agercy in Southern Liaoning
ZHANG Qi1SU Weiguo2AN Jinhui3
(1.AnshanMuseum,AnshanLiaoning114010,China;2.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3.YingkouInstituteofTechnology,YingkouLiaoning115014,China)
AbstractAs a historical special terminology,“Liao Nan Agency” often appears in hitorical books on Liaoning history and the memoirs of seniorcadres.But it has become very strange to most people now.Ever since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Liao Nan Agency” had appeared three times,in the year 1945,1946 and 1966,the “Agency” established in 1946 emerged especially frequently.For the terminology had been existing very shortly,it is easily to cause confusion.So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it.
Key wordsSouthern Liaoning(Liao Nan) Agency;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adjustment of division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张旗(1980-),男,辽宁台安人,鞍山市博物馆馆员。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1-0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