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贸企业套期保值交易会计核算的探讨
2016-03-19陈小平
文/陈小平
关于商贸企业套期保值交易会计核算的探讨
文/陈小平
摘要:1997年10月财政部于颁布《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字[1997]51号),对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场内商品期货交易业务的会计处理予以初步规范。2004年7月财政部于发布《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业务会计核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提出将金融工具划分成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并就其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规范。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具体, 而且准则内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难点,但随着市场发育以及企业风险意识增强,近年来我国商贸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越来越常见,文章结合商贸企业实际案例就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具体核算进行研究,旨在为商贸企业提供一套可供参考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商贸企业;公允价值套期;会计核算处理
一、套期保值相关理论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在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明确规定为企业以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为目的,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二)套期保值的要素
套期保值主要涉及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关系三个要素。
套期工具是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预期可以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和现金流量的变动。如期权、期货、远期合约,互换等比较常用的品种。
被套期项目是指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被指定为被套期的单项或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在境外经营的净投资。
套期关系是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按照套期关系可以将企业为规避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在境外经营的净投资有关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而开展的套期保值业务,区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类。
(三)商贸企业的套期保值活动
商贸企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通常是操作模式为: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当未来某一时间买入(卖出)现货时,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同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价格变动风险,从而规避所持有或需求存货公允价值变动风险。
商贸企业的套期保值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进行的。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它有以下特点:
1.交易存在手续费,需要交纳保证金,金额一般为成交额的 5%至 15%。实现以小博大,投资风险大。
2.双向交易,可以先买进也可以先卖出。
3.到期必须交割,否则交易所将强行平仓或以实物交割。企业一般在到期前交割,不进行实物交割。
4.期货持仓为浮动盈亏,平仓即实际盈亏,实时生效。
商贸企业的套期保值中涉及的被套期项目是企业现货。
商贸企业的套期关系判断属于公允价值套期。
二、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思路、科目设置及案例分析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对于套期保值会计的处理不够具体,本文以商贸企业持有现货,同时卖出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操作模式来举例研究商贸企业公允价值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模式,从科目设置到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具体的观点。
(一)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思路
考虑商贸企业持有现货,同时采取卖出期货合约的方式来规避现货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当现货和期货单独核算时,不足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实质,即当现货亏损,期货合约盈利时,单独核算时,会反映为企业贸易亏损、期货盈利,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企业应当将现货和期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算。其中现货的公允价值取得困难,建议将期货合约价格视为现货公允价格(现货含税价格),在确认现货价格时按照期货价格/(1+税率)确定被套期项目公允价格。
(二)公允价值套期科目设置和核算
1.公允价值套期科目设置
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均分开核算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期货合约浮动盈亏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货合约平仓盈亏进投资收益,以进口产品为例,具体科目设置如下:
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 [客商+部门]
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公允价值变动 [项目+客商+部门]
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被套期商品(初始成本) [项目+部门]
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被套期商品(成本调整) [项目+部门]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进口销售被套期项目 [项目+部门]
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进口成本被套期项目 [项目+部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项目+部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项目+部门]
投资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项目+部门]
投资收益衍生工具看多套期保值[项目+部门]
注:“[ ]”内为辅助核算内容,同时考虑目前的各类财务系统核算规则,要求在系统内严格按照科目性质进行账务处理。
2.公允价值套期账务处理
(1)支付保证金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客商+部门]
贷: 银行存款
(2)支付手续费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项目+部门]
贷: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客商+部门]
(3)企业持有现货,卖出空头期货。买入现货时,即指定被套期项目即空头期货对应存货。
借: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被套期商品(初始成本)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4)月末对公允价值变动进行确认。持仓期货合约按照期货交易市场结算价调整确认,现货价格按照期货合约价格/(1+税率)确认。
期货: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公允价值变动 [项目+客商+部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 [项目+部门]
现货:
借: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被套期商品(成本调整) [项目+部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项目+部门]
(5)现货交易完成时,期货合约必须立马平仓,以实现套期保值的目标,此时先按照期货平仓价格调整现货价格,再结转收入成本。
现货收入成本结转: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进口销售被套期项目 [项目+部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 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进口成本被套期项目 [项目+部门]
贷: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被套期商品(初始成本) [项目+部门]
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被套期商品(成本调整) [项目+部门]
期货平仓: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客商+部门]
贷: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公允价值变动 [项目+客商+部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项目+部门]
同时结转期货收益:
贷: 投资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 [项目+部门]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 [项目+部门]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项目+部门]
若结转项目为上期:
贷: 投资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 [项目+部门](当期+上期公允价值变动)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 [项目+部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项目+部门] (上期负数)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项目+部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项目+部门](上期负数)
3.公允价值套期账务处理举例
20×3年1月1日,某商贸企业ABC公司为规避所持有存货X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购买了某金融机构一项衍生工具合同(即衍生工具Y),并将其指定为20×3年存货X价格变化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套期。衍生工具Y的标的资产与被套期项目存货在数量、质次、价格变动和产地方面相同。
衍生工具Y的手续费标准2.5元/手,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
20×3年1月1日,被套期项目(存货X)的账面价值和成本均为5700元/吨、500吨。买入时空头衍生工具Y的单价为6130元/吨、50手, 20×3年6 月30日,衍生工具Y的单价为5842元/吨。当日,ABC公司将存货X出售300吨,售出价为5610元/吨,并将衍生工具Y结算30手;20×3年9月30日,衍生工具Y的单价为5798元/吨。当日,ABC公司将存货X剩余的200吨出售,售出价为5580元/吨,并将衍生工具Y结算20手。(假设期货的价格为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
ABC公司采用比率分析法评价套期有效性,即通过比较衍生工具Y和存货X的公允价值变动评价套期有效性。ABC公司预期该套期完全有效。套期保值利润预计为[0, 183,760.68=(6130-5700)/1.17*500]
假定不考虑衍生工具的时间价值及其他因素,ABC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元
(1)购入存货
借: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初始成本 [甲部门+A项目] 2,435,897.44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未结算进项税 [甲部门+A项目]414,102.56
贷:应付账款 [甲部门+A项目+X客商] 2,850,000
(2)支付保证金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153,250
贷:银行存款 153,250=6,130*500*5%
(3)支付手续费 500/10*2.5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甲部门+A项目]-125
贷: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125
(4) 20X3年6月30日调整公允价值变动,空头期货价格由6130元变为5842元即现货公允价格下跌、看空期货公允价值上升
借: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成本调整 [甲部门+A项目] -123,076.92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 [甲部门+A项目] -123,076.92 =(5842-6130)/1.17*500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公允价值变动 [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144,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 144,000=288*500
(5) 20X3年6月30日期货平仓、保证金、手续费 (此时平仓可以不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待项目结束一起转)
期货: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288*300
贷: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公允价值变动 [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86,400
手续费: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甲部门+A项目] -75
贷: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75=30*2.5
(6)20X3年6月30日现货售出 毛利:50,769.23
借:应收账款 1,683,000=5610*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被套期项目[甲部门+A项目] 1,438,461.54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甲部门+A项目] 244,538.46
借:主营业务成本-被套期项目[甲部门+A项目] 1,387,692.31
贷: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初始成本 [甲部门+A项目] 2,435, 897.44*0.6
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成本调整[甲部门+A项目]-123,076.92*0.6
(7)20X3年9月30日调整公允价值变动,空头期货价格由5842元变为5798元即现货公允价格下跌、看空期货公允价值上升。
借: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成本调整 [甲部门+A项目] -7,521.34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货收益持仓 [甲部门+A项目]-7,521.34
=(5798-5842)/1.17*200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公允价值变动 [甲部门+某金融机构]8,8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 8,800=44*200
(8)20X3年9月30日现货售出期货平仓
期货平仓
借: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44*200
贷: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公允价值变动 [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8,800
手续费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甲部门+A项目] -50
贷:套期工具期货保证金成本[甲部门+某金融机构] 50=20*2.5
结转公允价值变动: 期货利润(期货价格变动的税率部分-手续费) 21,951.71
借:投资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 [甲部门+A项目]21,951.71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手续费 [甲部门+A项目] 25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持仓-22,201.71(所有期货变动对应现货税额)
现货出售: 毛利 36,239.31
借:应收账款1,116,000=558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被套期项目 [甲部门+A项目] 953,846.15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甲部门+A项目] 162,153.85
借:主营业务成本被套期项目 [甲部门+A项目] 917,606.84
贷: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初始成本 [甲部门+A项目] 2,435, 897.44*0.4
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成本调整[甲部门+A项目] -56,752.14
=-123,076.92*0.4-8800/1.17
预计利润为(6130-5700)*500/1.17= 183,760.68实现比例为59.29%
此时该项目现货利润:87,008.54 =50,769.23+36,239.31
期货利润:21,951.71累计利润:108,960.25 (9)期货和现货单独核算结果验证:单纯现货贸易损益为:(5589*200+ 5610*300-5700*500)/1.17=-43,589.74
单纯的期货损益为:-(5789*200+ 5842*300-6130*500)-50*2.5*2=152,550
合计利润:108,960.26=152,550-43,589.74
由该案例可以看出,该核算方式真实反映了该商贸企业对持有的存货X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并在报表科目真实反映了衍生工具Y对其风险的规避。而其单独核算的期货和现货提现为贸易亏损,期货盈利这一结果则不足以反映该商贸企业的真实业务情况。
三、商贸企业公允价值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结论
在我国期货市场不再是新鲜实物,企业对采取期货套保规避风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此类公允价值套期保值往往被商贸企业作为一种典型的风险规避手段,在会计实务中,相关的会计科目的设置、确认及计量若能根据套期保值业务的操作原理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两条线有机的结合处理,则较为容易被掌握和理解,并且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业务实质。建议商贸企业会计实务工作者在面对类似业务时可以借鉴此会计处理方法规范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核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沈志蓉,马珊.套期保值会计在钢铁企业的应用研究[J]. 会计之友,2014(06).
[3]傅秉潇,赵小明,李波.高级财务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