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16-03-18刘轶颖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刘轶颖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广东 广州 511483)

新时期高职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刘轶颖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广东 广州 511483)

在创业教育的视域下,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普遍高于本科毕业生的现象出发,阐述了创业教育的背景和内涵等,对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就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MOOCs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业热潮风起云涌,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并传入我国,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愈演愈烈的“最难就业季”,高职毕业生创业逆流而上引人关注。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新的时代潮流。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为历史最高”。他的讲话有13处谈及“创业”,要求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为创业提供便利,形成新创业浪潮。[1]

一、创业教育兴起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为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连续追踪三年的数据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方面,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一年后自主创业比例达3.2%,职业院校比普通高校表现得更胜一筹[2]。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

2015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就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大部委发出通知,启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目标是力争实现2014年~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

《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届至2013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上升50%。201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3.3%,比2012届高0.4个百分点,比2011届高1.1个百分点。高职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向独辟蹊径[3]。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个外来词,由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我们认为,创业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为创办企业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创业教育,为培养创业素质和开创性人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创业教育。其基本思想是创造教育加职业教育。其思想渊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造教育加上职业教育;创业意识就是创造意识加上职业教育;创业能力就是创造能力加上职业教育等。1989年12月,在北京的“面向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博士最早提出“创业教育”概念[4]。

著名教育学家贝沙尔和图卢兹对创业教育的定义是:这是一种教学模式,教育与创造每一个对于商业创造或者中小企业发展有兴趣的人,集合各种信息,通过一些项目和计划提高创业意识、商业创造性或小商业的发展。他们指出,创业教育是对商业活动的各组合因素进行整合。美国学者柯林和杰克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个人具备认知商业机会能力的过程,并使学生具备创业行动所需的洞察力、知识和技能[3]。

三、高职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众多领域,创业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困难。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在探索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创业教育理念未树立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兴起,很大程度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在就业难的情况下,政府号召大学生另辟蹊径,从“我要找工作岗位”到“我创造工作岗位”的转变,扩宽就业途径。广大学子在择业观念上,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想抱个“铁饭碗”,希望一辈子衣食无忧,不利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培养。

我国普遍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认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守成教育。职业院校通常认为自己就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培养,也即忽视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尚未完善

我国的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全部交给高等教育完成,多数高职院校把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接触创业相关知识的机会少之又少,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仅仅在高校中开展,在教材和课程开发上尚未系统化,很多时候都依赖国外的教材。所以即便是高职大学生,他们的创业教育也才刚刚起步,创业教育的基础薄弱,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无论是理论到实践,还是实践到理论,高职创业教育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高职创业教育在教材和课程开发方面缺少素材,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

(三)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一流的国家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首先,我国的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创业教育标准的缺失,导致创业教师认证体系不健全,也就没有对从业教师有所要求,从根源上造成教师培训的先天不足。同时,对于创业教育的教师考核也没有相关标准,没有利益推动机制,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机制,归属感较弱。

其次,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不足。在教师培训中,高职院校往往疏于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当然,这个投入跟工作受重视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不足,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我国对创业教育还不够重视。虽然我国开展了SYB等创业培训项目,但真正参与其中的教师不多,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还远远不够。

(四)社会实践纵向延伸不足

总体上,高职创业教育中的社会实践不足。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强调“实践出真知”,培养的是专业技术技能型的人才。通常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前进行校企合作,参与开展产、学、研的实践,这使得他们在创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方向还是一般的专业技术技能型的人才,面向他们的创业实践活动还是少之又少。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没有向社会实践纵向延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向创业之路的发展。

四、高职创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13处谈及“创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要求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肯定职业院校在就业创业方面做出的贡献。

高职大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优点和潜力正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要倚重的,也是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但可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做好创业教育,为国家培养“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综合发展的人才?以下提出四点应对策略:

(一)树立创业教育理念,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顾远明先生说:“教育如一条大河流,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的活水,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只知道在表明形态,摸不着这条河的本质特征”[5]。现今高职院校不能仅仅关注“一技之长”的人才培养,还应该关注创业意识的培养。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中高居榜首的是缺乏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滞后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务之急便是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作用,营造适宜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奋进精神与创新精神。

现代媒体具有操作便捷、速度快、传播广等特点,要广泛运用QQ、微信、微博等现代新科技媒体,全方位实现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意识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以强大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引导全校师生在创业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引进线上MOOCs教学,建构完备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MOOCs(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产物。可利用MOOCs这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创业教育的慕课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创业教育的知识,交流经验。

纵观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如瑞典的大学不但为本校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还为社会开办了许多创业项目。美国的创业教育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美国的高校也普遍设立了创业专业,纳入商学院管理,并成立创业中心。高校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业,可以获得创业专业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将创业教育列入选修课,很多时候还限定选课学生数量,并没有普及创业教育,这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学习。反观瑞典,其创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备,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接受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我国的高职院校应该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必修课,扩大学习对象的范围,推广普及创业教育。

(三)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维果茨基在创建认知发展理论时,曾经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在不能独立完成困难任务的情况下,应该提供给个体更有能力的支架,当有所发展时再撤去支架。高职院校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专门的指导和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政策试验、理论研究、师资培训、学生实训、企业孵化、项目对接等活动,并为入驻的创业大学生提供众多优惠政策和服务。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离不开政策、资金、场地等保障。学校可以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建立创业孵化园及创业教育产学研基地,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帮助,鼓励银行开发针对支持学生创业的信贷产品;允许并鼓励民间成立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涵盖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创业孵化、校企深度合作、孵化服务、行政服务等五大板块的功能化教育和实践场地,为推进创业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

(四)改革创新用人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班图拉认为:“人可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的成果。西方国家的创业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队伍。如在美国,具有实践经验甚至已经创办企业的教师成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师资来源。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我们必须严把用人入口关,选用专业对口、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人担任创业教育教师。对已加入创业教育队伍的教师,要采取如下措施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参加职业辅导专委会帮助指导就业课程,群策群力提高创业辅导针对性;二是参加各种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班,如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师资培训班等。

五、结语

创业教育是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业教育不仅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加大职业院校发展的步伐,也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推动中华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中,必须提升创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建构创业教育体系, 力求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 新华社.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2016-03-17].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2]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5年“就业蓝皮书”发布[EB/OL][2015-06-15]. http://www.cssn.cn/shx/shx_sjzx/201506/t20150615_2034317.shtml.

[3]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克思研究院.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陈烈强.高职创业教育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5] 应一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7] 夏芳丽.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新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 张莉云.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当代发展及教育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Higher Voc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LIU Yi-ying
(Publicity Department,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83, China)

In recent years, proportion of the self-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vis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tc., analyzing the challeng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G717.38

A

2096-272X(2016)06-0015-04

2016-06-27

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CYYB2013020)。

刘轶颖(1978-),女,广东河源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政研究。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