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男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2016-03-18贾效儒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缺失留守儿童

贾效儒

(安顺学院政法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农村男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贾效儒

(安顺学院政法学院,贵州安顺 561000)

摘要:贵州农村男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带来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悲观、内向,胆小、缺乏安全感,焦虑、紧张、缺乏自信,学习成绩差,自控能力不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让父亲角色“回位”和男性教育“补位”、增加学校的男教师比例等途径,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缺失;对策与建议;贵州农村

现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母亲为儿童的最主要教育者。调查数据显示,在当前中国家庭中,孩子的教育者以母亲为主的占50%,父亲为主的占20%,父母共同教育孩子的占30%[1]。另据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比较高,学习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2]。这一事实说明,男性教育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以上的儿童教育数据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的儿童教育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之中,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基于此,文章对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男性教育缺失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一、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的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及农民工持续涌向城市,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在乡村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据贵州省教育厅统计,贵州省2013年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占乡村人口的11.02%(2013年贵州省乡村人口为2177.33万人)。其中,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0.83%;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3]。而且,随着男性农民工的进城,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性教育严重缺失,再加上贵州农村的许多幼儿园、小学中的男教师数量严重低于女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综观我国近年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大量成果,其中较少有学者研究留守儿童的男性教育问题。而对于男性教育的缺失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男性教育缺失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给我们留足了研究的空间。为此,文章选取安顺市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男性教育缺失情况。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收集资料。其中,在问卷调查中,选取安顺市农村2所小学和1所初级中学发放问卷,由学生填写(其中小学三年级以下不会填写的学生采用访问员代填的方式完成),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98.7%,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96.2%。被调查对象中,父亲在家和不在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23%(其中父亲在本地打工的占28%,父亲在家待业的占10.23%)和61.77%,即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对象无法接受父性教育,近30%的被调查对象不能正常接受父性教育;访谈对象主要为中小学校长、老师、村干部和家长。

二、贵州农村男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及其根源分析

对于男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问题,主要从性格特征、情绪及心理反应、学习成绩等方面,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一)性格方面的负面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与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儿童相比,父母均在家或父亲在家的儿童性格外向的占56.32%,而在这些父亲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中,性格外向的只有25.65%。这说明父亲不在家给留守儿童的性格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在这方面,男生和女生之间也略有差异,具体表现为:父亲在家或不在家对男生的性格影响不是太明显,但对女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被调查对象中,有43.62%的女生表现出比较乐观的外向型性格,其中父亲不在家的占12.33%,父亲在家的占31.29%。可见,在家庭中,父性教育缺失对女生造成性格方面的负影响相对是比较明显的。如,这样的女生多表现出悲观、内向的性格。造成留守儿童这种性格的原因主要与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柔弱对孩子产生影响有很大的关联。[4]

(二)情绪方面的负面影响

关于留守儿童的情绪方面的调查,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主要访谈了留守儿童的家长、所在学校的校长及任课老师。通过访谈得知,与男生相比较,父亲不在家对女生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缺失父性教育的女生比较严重地缺乏自信心,稍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表现出焦躁、紧张的情绪;缺失男教师教育的留守女生在课堂中自信心严重不足,不敢大声回答问题,甚至对正确的答案都不敢大声说出。父亲不在家的男生在学校表现出自制力比较差、责任心不够强。

(三)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

问卷数据显示,父亲缺位,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如,在所有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中,60% 以上的女生安全感偏低,即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安全感弱或一般;近50%的男生安全感弱或一般。另外,我们还了解到,缺失男老师教育的留守儿童也同样存在偏低的安全感。如,在幼儿园中,缺失男老师教育的幼儿(其父母均在家)和留守儿童一样,安全感也偏低。在儿童看来,父亲是山,是大树,父亲能够给他们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给他们伟岸的庇护。父亲的长时间不在家,他们的精神家园会淡化,“安全感”缺失,甚至心理会因此而受到伤害,更容易产生害怕、担心、惶恐等心理。[5]

(四)学习成绩方面的负面影响

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学习成绩方面,男性教育缺失对于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父性教育缺失和男教师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成绩优良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0.56%,非留守儿童占11.47%,即父性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的学习成绩相差不大;但在成绩良好的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5.44%,非留守儿童的35.62%;在及格分数段的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我们通过家访了解到,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在于,留守儿童在家中的学习缺少父母亲的监督,有时还会承担一些因父母不在家而留下的大量家务,影响了其在家中的学习。另外,我们通过查阅学校成绩记录还了解到,与男教师所教同年级同类科目的学生学习成绩相比较,女教师所教的科目成绩稍低一些,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比较显著。这与男性的探索精神、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关系。调查中还发现,男性教育缺失对男、女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男生中,缺失父性教育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对于女生而言,这种差异又不甚明显。可能的原因是,男性教育的缺失使得男生的学习自觉性减弱。相比之下,女生较早熟,考虑问题比较细心周到,较能够体会并理解父亲在外打工的艰辛,因而比同龄人更加懂得发愤图强、勤奋学习。

三、解决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缺失的途径

如前文所述,留守儿童的男性教育是一个涉及面广、对留守儿童关系重大的社会问题。本世纪初由克兰珀(Krampe)和牛顿(Newton)提出的父亲在位理论认为,儿童如果拥有高品质的父亲在位,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6]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缺失的核心途径在于父亲角色“回位”。如果这一途径行不通或无法实现,就需要想方设法寻找“父亲替代者”使父亲“补位”,或在学校增加男性教育者。

(一)政策上进一步倾斜,让父亲角色“回位”

在家庭中,父亲在教育儿童中所充当的角色是母亲无法代替的。父亲经常在家时,儿童的心理父亲在位更容易发展。当前,我国的许多地方农民工子女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城读书了。这样,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亲应尽可能把留守儿童接进城里读书,并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父亲就要千方百计常回家看望和陪伴孩子,使其心里父亲存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那些既不能经常回家,又很少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儿童进行沟通的情况,国家应出台一些有利于农民工返乡的政策,努力实现留守儿童教育中父亲角色回位,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当然,出台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合理整合社会多方面的力量,花费大量的财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这一途径却是一个解决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缺失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根据访谈了解到:许多男老师认为,儿童教育中父亲所起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任何一个男教师都不能替代的。

(二)充分发挥家庭其他男性成员的能动作用,确保家庭的男性教育“补位”

父亲长期在家,并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居住和生活,孩子极容易获得高品质的父亲在位。但是,通过访谈了解到,经常与母亲居住和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也可以获得心理父亲在位。因此,在对留守儿童实施家庭教育时,可以尝试通过父亲替代教育来补偿儿童的父性教育缺失。需要强调的是,母亲在教育儿童时,还应想方设法提高父亲对婚姻的满意度,使其不至于因与家的远距离而疏远家庭,以促进其尽可能多地参与对儿童的教育;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可以作为父亲替代者,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时,儿童的这些亲人可以随时向儿童传递他们与其父亲的良好关系,永远保持其心理父亲在位,以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个性。

(三)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男性教育缺失问题

解决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缺失问题,除了家庭承担起一部分责任之外,学校和社会也应积极投入其中,全力解决这些儿童的教育缺失,促进其健康成长。对于学校中男教师尚占有一定比例的学校,要合理统筹这些师资力量,尽可能为低年级学生多安排授课或日常辅导的男教师;对于严重缺少男教师的学校,国家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男大学毕业生去支援贵州农村教育,以弥补其男性教育的缺失,培养其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结语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否以及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未来走向;孩子更是祖国的未来,其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于至今在教育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的贵州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所接受的教育的优劣小则直接影响到大山深处贫苦农民的未来生活,大则影响到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的和谐度。由此可见,解决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男性教育缺失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在分析男性教育缺失对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从父亲“回位”、父性教育“补位”、合理调整学校男教师以及广泛招收男教师等方面给出了解决这些区域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缺失的途径,目的在于以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父亲教育孩子应着重三大方面[EB/OL].新浪教育,http://edu.sina.com.cn/zxx/2014-01-15/1019407373.shtml,2014-01-05.

[2]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EB/OL].新浪教育,http://edu.sina.com.cn/zxx/2015-07-20/1414478523.shtml,2015-07-20.

[3]王兴骥·贵州蓝皮书: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7-18.

[4]王达梅等·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市为例[J].教育导刊,2015(4).

[5]王菁,刘爱书·父亲缺位对女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3(1).

[6]王达梅等·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市为例[J].教育导刊,2015(4).

(责任编辑:李昌礼)

The 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ack of Rural Male Education on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Guizhou

Jia Xiaoru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5610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The lack of male education in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s a new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Guizhou rural lack of male education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brought many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pessimistic, introverted, timid, lacking a sense of security, anxiety, tension, lack of confidence,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self-control is not strong, and so on. To To solve this problem, it needs to start from two aspects: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way to let the role of father “back” and male education supplement, increasing the school male teacher ratio,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left behind children,male education, lack,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rural areas of Guizhou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项目:安顺学院社会学省级重点支持学科2015年度科研项目“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男性教育缺失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sxyshxzdxk2015010)。

作者简介:贾效儒(1974.11~ ),男,甘肃庆阳人,安顺学院政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3-0056-03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缺失留守儿童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